自恋移情与人格面具 (佚名)
时间:2021年04月14日|747次浏览

克莱因认为,婴儿没有整合的能力,当妈妈对他好的时候,就认为她是好妈妈(好客体);当妈妈对他不好的时候,就认为她是坏妈妈(坏客体)。和好妈妈一起的时候,自己就是好孩子(好自体);和坏妈妈一起的时候,自己就是坏孩子(坏自体)。婴儿的心灵就是由好客体、坏客体、好自体、坏自体四个部分构成的。

科胡特认为,坏客体和坏自体是不能聚合成“整体”的,它们一直是碎片,有形的“部分”只有好客体和好自体。好客体也叫全能(无所不能)客体或理想化父母影像,好自体也叫全能(无所不能)自体或夸大性自体。

全能客体是用来投射的,投射到别人身上,就把别人理想化,以为他无所不能。这种现象叫理想化移情。全能自体是自己用的,当他展现全能自体时,会希望别人予以赞赏。这种现象叫镜映移情。后来,科胡特又发现了第三种移情,叫另我移情,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另一个自我”或孪生兄弟姐妹,期望与之心心相印。

人格面具理论认为,全能客体和全能自体都是“主人面具”,与之对应的是“奴隶面具”。当一个人把全能客体(主人面具)投射给别人时,自己就戴上了奴隶面具,所以他会把别人理想化,觉得对方无所不能,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对方,依赖对方,抓住对方不放,成为对方的崇拜者、追随者。

当一个人使用主人面具(全能自体)时,就把奴隶面具投射给别人,期望对方臣服于自己,崇拜自己,追随自己,欣赏自己。

一个人主人面具有多强,奴隶面具也有多强。小孩子主人面具和奴隶面具都很强,所以很容易崇拜(臣服于)别人,也很喜欢展现自己或欺负别人。一个成年人如果也这样,说明他心智不成熟,武志红称之为“巨婴”。这样的人对上阿谀奉承,对下颐指气使。

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能客体和全能自体会渐渐被修改,不再是无所不能的,而是有欠缺的,没有100分,只有60分。这样的客体和自体就比较接近现实。毕竟还有60分,所以还是主人面具(理想化客体、夸大性自体),只是没那么强了。与此相应,奴隶面具也会弱化,于是出现“玩伴面具”。

当一个人使用玩伴面具时,就会把另一个玩伴面具投射给别人,然后两个人一起玩。这就是科胡特所说的“另我移情”。

主人和奴隶是不平等的,玩伴是平等的。玩伴面具的出现是成熟的标志,也是民主的心理基础。

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会对咨询师产生移情。一般最早出现的是理想化移情。来访者找某个咨询师做咨询,心里一定有一个预设:这个咨询师能解决他的问题,这就是理想化。这样的理想化是切合实际的。如果认为咨询师无所不能,一定能够快速解决他的问题,这就是幼稚的理想化移情了,说明来访者心智不成熟,奴隶面具太强,也可能是退行的表现。

与此同时,来访者会尽量表现得好一些,给咨询师留下好印象,让咨询师喜欢他,乐意帮助他。这就是镜映移情。适度的镜映移情可以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和配合度,对咨询有好处。如果过分了,喧宾夺主,把心理咨询变成才艺表演,想“打败”咨询师,就是幼稚的镜映移情,说明来访者心智不成熟,主人面具太强,也可能是退行的表现。

来访者都希望咨询师能理解他,这是正常的另我移情。如果过分了,要求咨询师心心相印,稍微有点理解偏差就大发雷霆,说明来访者心智不成熟,玩伴面具太强,也可能是退行的表现。

科胡特认为,当来访者出现自恋移情时,咨询师应该予以配合。如果来访者使用奴隶面具(理想化移情),咨询师就戴上主人面具(也叫权威面具、精神导师面具);如果来访者使用主人面具(镜映移情),咨询师就戴上奴隶面具(也叫服务员面具、爱心大使面具);如果来访者使用玩伴面具(另我移情),咨询师也戴上玩伴面具(也叫合作者面具、灵魂伴侣面具)。

也有人主张,不管来访者使用什么面具,咨询师都应该用灵魂伴侣面具予以应对。

来访者出现幼稚的自恋移情,除了心智不成熟和正常的退行(咨询关系好,来访者感到安全),还有一个原因是咨询师面具使用不当,没有配合来访者,来访者感到挫败,因而出现严重的退行。这个时候,咨询师要自我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