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王振. 强迫症难治性的误区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53 (02): 75-77. DOI: 10.3760/cma.j.cn113661-20200102-00001
摘要:强迫症是精神科临床的难题,常被冠以难治性的标签,但对强迫症治疗难的认知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简要分析强迫症"难治"及导致这种临床印象的原因。
心理治疗,抑或二者合用,强迫症治疗有效率仅40%~60%[5,6],临床痊愈率则更低。与其他常见精神疾病相比,这样的疗效的确不够理想。正因为如此,强迫症被认为是一种难治性精神疾病,甚至被称为"精神癌症"。然而,治疗困难并不意味着强迫症不可治疗,也并非每位患者都是"难治性强迫症"。下面结合强迫症相关研究进展和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有关难治性的误区及导致强迫症客观难治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在中国大陆的终生患病率达2.4%[1]。目前,全球不同国家和组织的强迫症治疗指南均推荐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s)和包含暴露反应预防(exposure-response prevention,ERP)成分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作为强迫症的一线治疗方案[2,3,4],然而其效应量(effect sizes)并不显著(药物治疗为0.37~1.09,CBT为0.99~1.13)[5];荟萃分析显示,无论采用药物治疗还是一、强迫症的难治性误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