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中的“美国老爸”去世
作者: 转载 / 6899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2月17日
来源: 纽约时报 标签: 成长的烦恼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伴随一代人成长的“美国老爸”去世

.N/ff+B!fZ:Gv4J0

yCD9Zy0心理学空间}]5MN{Y&T

加拿大演员、唱作人艾伦·西克(Alan Thicke)于周三在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去世,享年69岁。他留给世人最深刻的记忆,是在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中扮演的那名普普通通,总是给孩子们提供各种建议的中产阶级老爸。心理学空间 hZ9?2?7l{;w*m&_

#@j8]iU0他的前妻格洛丽亚·洛林(Gloria Loring)说,他在和19岁的儿子卡特(Carter)玩曲棍球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她还表示,“他以真正的加拿大人特有的方式离去——和儿子一起玩曲棍球。”心理学空间.OQr(tGL5amp2h'W

心理学空间l9g)\6je9v `U

1985年,《成长的烦恼》剧组成员。左起:柯克·卡梅隆(Kirk Cameron)、艾伦·西克、杰里米·米勒(Jeremy Miller)、乔安娜·凯恩斯(Joanna Kerns)和特蕾西·戈尔德(Tracey Gold)。心理学空间*T(i&c&Ouh T(v6f

心理学空间H4FP Lz;`z1_#Hf*]%eG

西克在他的所有电视作品中扮演的都是和蔼暖心的角色,在《成长的烦恼》中的表演尤为令人难忘,该剧由ABC播放,从1985年一直播到了1992年。他在剧中扮演的心理医生杰森·西佛(Jason Seaver),是上世纪80年代的那种典型的可靠老爸,会在历时30分钟的每一集电视剧结尾,以暖心的说教解决每个人的问题。心理学空间,}f#OW.?&N

心理学空间+HD'v4I.j(G%^

这个角色让西克获得了“美国老爸”的称号。在《电视指南》(TV Guide)的“50位电视史上最棒的老爸”榜单上,他的角色名列第37位。

v^+e'GJ0

u#_y!@:bo0西克展现了多种多样的天分,其中一项是词曲创作。他为许多游戏节目写过主题歌,包括《小丑的狂野》(The Joker’s Wild)、《名人抽奖》(Celebrity Sweepstakes)以及最初的《命运之轮》(Wheel of Fortune)。他还跟阿尔·伯顿(Al Burton)以及第一任妻子丽亚·洛林合写过《小淘气》(Diff’rent Strokes)和《生活实况》(Facts of Life)的主题歌。

&C \*F#w2F v0心理学空间H*x]`"Um_H

他当过脱口秀主持人(他的《西克之夜》[Thicke of the Night]从1983年播到1984年)、肥皂剧明星(他曾出演《大胆而美丽》[The Bold and the Beautiful])和游戏节目主持人。他还曾在电视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里扮演他自己。

cq"j u {:~2w0Awq0心理学空间{0N`Pom~

他获得过黄金时段艾美奖提名,并于1988年凭借《成长的烦恼》获得了金球奖喜剧/音乐剧类最佳男主角提名。他还在1998年凭借《你画我猜》(Pictionary)获得了日间艾美奖最佳观众参与/游戏节目大奖提名。

'Fq y'[dr F V$W0

,d"`'BK1c@0他曾是讽刺类脱口秀《Fernwood 2 Night》的首席撰稿人,该节目由《Mary Hartman, Mary Hartman》衍生而来。西克在上世纪80年代和琼·伦登(Joan Lunden)一起主持过每年一度的迪士尼圣诞巡游活动,他还主持过环球小姐大赛以及加拿大喜剧奖颁奖典礼。

vI)ME6TS L0

Le5G]~/Ql0西克于1947年 3月1日出生在安大略省柯克兰湖,本名叫艾伦·维利斯·杰弗里(Alan Willis Jeffrey)。

%A1pcMP$TR0心理学空间 {'Q5ty*K8g,v:x

他著有《怎样培养不怨恨你的孩子》(How To Raise Kids Who Won't Hate You)和《男人如何养孩子:孕夫生存指南》(How Men Have Babies: The Pregnant Father's Survival Guide)。

A Hz(o(`8UW0心理学空间H+d,n4vZ!Mm

除了罗宾(Robin),西克身后还留下了另外两个儿子——布伦南(Brennan)和卡特——以及妻子塔尼娅 ·卡洛(Tanya Callau)。他的前两次婚姻都以离婚收场。

b VunC3^O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成长的烦恼
«《夏日情事》:思念与移情的幽微暧昧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剧本结构中的“享乐适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