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沟通分析治疗法
作者: 转载 / 18303次阅读 时间: 2010年4月25日
来源: 心理研究所 标签: TA 沟通分析 治疗法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HTML clipboard

.~R9|!\9w t~"b0TA沟通分析治疗
r U-HNE0心理学空间&d @6JK ~8q
(一)、Eric Berne生平
;\Jgk wS0
p'Rb2X|0  艾律克.柏恩(Eric Berne)是沟通分析的创始人:心理学空间*w{8r1p6[v~P`O
  1910年/出生于加拿大,父亲和他都是医生。
wq_#y7M4n0ET EdK-F0  1919年/父亲因肺结核去世。
HR c E"m9x0  1943年/担任美国军队的神经科医师,开始用团体式的心理治疗法。
2~mr/N r:g2E"[[ ?,^0  1947年/在旧金山和Erikson一起从事精神分析的研究。
1nNzGj9rX S4om0  1955年/向旧金山心理分析协会申请会员资格,但被拒绝。于是他向传统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假定挑战,舍弃过去所受的训练。心理学空间,Hf#[v`$X
  1961年/第一本有关沟通分析的书《心理治疗中的TA》Transaction Analysis Psychotherapy。心理学空间[{1i-e]:g^
  1964年/《人们玩的游戏》Games People Play,TA因此书大为畅销而闻名国际;60年代是TA理论的巅峰时期,到1960年代末期,他的理论几乎全部完成 。心理学空间S0qovb

\C l*} m&Sq I/q t0  ITAA的由来/50年代早期,柏恩开始在蒙特娄和旧金山定期举办讲习会。在这些讲习会中,TA逐渐发展成形,到1964年,国际沟通分析协会(ITAA)正式在旧金山成立 。心理学空间.R)m~-IHy
心理学空间#y;F2es B ^o;ls U
  柏恩发展了“生命脚本”的观念,但吊诡的是他却在早期脚本的阴影下;他接受了生命早期暗示,隐藏爱意也婉谢温情,除非他感到安全否则他无法解放自己,他追随母亲,两人都在六十岁因冠状动脉拴塞去世。心理学空间 N L$n~3Y-~M

#i^3W%B"W1K v0(二)、TA简介
THS-B O-q l0心理学空间S/j8d,A&^'W
一、定义:心理学空间1f7NqzW,y

:M'Z*W!L Z%Ho/c(D0  TA为一人格理论,及一种针对个人得成长和改变,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ITAA)人格理论乃是一套描述有关于推测人类在内心、及人际层面如何运作的理论。TA的重点在“沟通”,沟通是指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而人们都是由彼此身上的到某种注意。TA的一个主要概念在于个体的发展是与他人互动时发生的。
9[ Y:h6S3e8B/n6t4d:k"i0心理学空间/J~xl2J$x'l
  若由历史与实用性两方面来看,TA主要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最重要目的是促进个人的成长与改变;因此TA理论实际上是由心理治疗工作中发展出来的。一种了解并改变人际关系的技术,也是一种《互动治疗法》。目的在提高当事人的知觉水准,使其能对未来的行为、生活做新的适当的决定。心理学空间4hx$L,k j9k.n
心理学空间5VJOy0Z0X(g
  沟通分析与大部分的治疗法不同,因为它是契约与决定导向的,由当事人订定契约,清楚确立治疗历程的目标与方向;同时把焦点放在幼年所做的决定,并强调我们有重新做决定的能力。心理学空间;u%|Q Q w:} p
心理学空间4x7]A`%M$N6er
二、TA的哲学观
,R&^c!C Tev;P0心理学空间sbM4]4KV B
  1.每一个新生婴儿均有与生俱来的能力,能了解自己和别人是“好的”: TA的口头禅“我好,你也好”。
)L4S+p$~7xbzK%IZ8m0心理学空间 K E1[v F;U w J9}$Q
  2.人之所以在后来采取其中任一地位是一种决定性的过程。心理学空间r B;X/Z{IQ
心理学空间Il9}"Et
  3.人们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才能生存。这些假设形成一个结论,TA是一种奠基于合约的治疗方法。
8pQme1oC6SM(S:m0心理学空间5J+r o-L U!P E
三、和其他学派不同的地方:“契约”与“决定”导向
mV:["xVE6um0
h3kF;l|"B0  【契约】心理学空间Z}1L3W,ZdJ1{.Yn
  在治疗过程中,由当事人订定契约,对他想要达成目标和努力的方面所做的明确陈述。用意在于维持治疗者与当事人间的平衡。心理学空间1`F PVa"[{ S%`fV

J r`,_z#A0  【决定】心理学空间(lBq(c8y
  强调每个人早年所做的决定与现在重新做决定的努力,当事人须负决定要做何改变的责任:为了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当事人应积极改变行为,契约的使用也使我们能客观的评估当事人改变的情形。心理学空间U2Fx1?/~(_([
心理学空间 aL3]b i Y
四、沟通分析发展的历史阶段
&yznA+[ P6Nc0?0心理学空间5p\lj ArE.U"j
  第一阶段(1955-1962)自我状态阶段/父母、成人、儿童心理学空间IaS6vkE7z;Lq

w"N8{(b|g o M0  柏恩指出自我状态的三个阶段:父母、成人、儿童,并从中诠释思考、情感和行为,观察当事人此时此地的现象,如接受新的刺激行为改变:面部表情、说话音调、语句结构、举动、姿态等。犹如一个人的内部有许多不同的人员。有时这些人格彷佛控制着整个人格,这些观察的效标并可作为推论个人过去历史、预测未来行为的基础。在此阶段里,柏恩亦将三个自我状态运用在团体治疗上。
|HH:V-\[u0心理学空间5O0Ut4E0`$D-B@X)i@({J
  第二阶段(1962-1966)心理顿悟阶段/沟通分析、心理游戏
~8tUq$A"K0_a0心理学空间 g*V.nYz d ~c
  焦点在沟通和游戏,柏恩发现这些内在自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和他人沟通。他分析这些沟通方式,发现有些沟通具有不明的动机,不仅包括社会层面的讯息,尚隐藏着心理层面的讯息。个体利用这些动机做为工具操纵别人,从事心理游戏和欺诈。因而产生沟通分析、心理游戏分析的概念。此时只是一种认知性的方法,几乎不太注意情绪的问题。心理学空间@7?!ohZ&G

?*{8^&P;]c;C0  第三阶段(1966-1970)技术处理阶段/生活脚本、脚本分析
C@WE,ai0
)l&N"WR,YY `0^L0  发现人类依循特定的方式表现行为,好像在舞台上念脚本一样,故提出决定个人生命过程的脚本分析。心理学空间k`;t0i7xKrfp?
心理学空间i"S Sm3H x
  第四阶段(1970-迄今)精神自我阶段
1j:izr?'Bu0
'U]a @6fs1]Z0  此期特徵是将新的技术合并到沟通分析实务工作中,如加入一些得自于人类潜能运动,完行治疗、会心团体、心理剧的技术,更发展出以ego gram为诊断评量的工具。在柏恩过世之后,继之较有名望的大师有MurialJames、DorothyJongward合著《强者的诞生Born toWin》;ThomasHarris《我好你也好IamOK.YouareOK.》
'LK~S:MF-`7_'@E0心理学空间/t/H{r,q"E6HZ
五、再决定学派
][^]s!} w^,R0J0心理学空间^*z ~;XG2~V'fr4\9W
  1.再决定治疗法=精神分析+沟通分析+完形心理学空间0kyk_0m5d7Dp
    〔始于〕 〔主要概念〕〔治疗技术〕
!KZP3S)RcP0  2.人们能藉着自己与世界重新做决定,来重建思考、感觉与行为的方式。
?&JSk b K'E0  3.治疗师并非“全能”的专家
A4_lX%S*R,Vn2L0  4.团体治疗
LgP}.Rg#pM Z0心理学空间4J!Ci$u ~ Ox Jo!@
(三)、主要概念
~b&['yw\0
qaXhGD1]`0一、人性观/反决定论心理学空间bkr3p,C.[+~

(zv6m T6SE0  1.人们有能力超越旧有的习惯模式,并选择新的目标与行为:- 他强调“人”是自己的主人,他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未来。心理学空间Ei,n@,b5m
  2.但这并非意味着人们可以摆脱社会力量的影响,也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完全由自己来做生活中的关键性决定。因为人们受到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期望与要求的影响,尤其在人生中最依赖他人的时期所做的早期决定。但是决定可以重新加以检查与挑战,如果早期决定并不适当,就应再作新的决定。而沟通分析的目的即在使人类有选择的自由、随意改变的自由,但这些大部份在我们儿童时代即已丧失。但可惜在人生中第一样要学的事情,就是做别人叫他做的事,而第一个支配他的人是他的父母。
M`!h3SL0
Qj#H?j ~+N*PvH0二、自我状态
$g/@A)lz%c {$l0心理学空间Li+N-sk7uT3Fa]^
  谤据柏恩的定义,所谓的自我状态就是:“一种思想和感觉的系统,而这一系统又可以激励另一种相关的行为型态。”而自我状态就是人格结构。每一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父母、成人、儿童。
Rv:w;c`0心理学空间Ad#~}0LMKe
三、早年决定心理学空间#RX4E#Z~;}*j%i

9Ya9f#{ y)hB*s0  早年决定是指“一个人在幼年时为自己的生存所做成的结论。早年决定是个人生活脚本的基础,与情绪性经验有很大的关联。”伯恩用一叠铜板来说明发展的现象,如果我们将一些铜板整整齐齐的一个一个往上叠,就能一直叠起许多铜板。但是,如果底部有个铜板歪了,那么上面的一些铜板也必需放歪以维持平衡,如此一来所排成的就不是直直的一叠铜板了。早年决定也是如此,它们持续影响后来生活中所做的决定。高登夫妇将那些影响孩子们较早的早年决定归纳如下:心理学空间f p X+Id:|1g
  (一)不要存在  
#j KsIKdvJ0  (二)不要做你自己(的性别)  
4\DUg%f(_$~0  (三)不要做小孩  
d-X1D%R;]L'G%I0  (四)不要长大  
:t&yK2BwWk0  (五)不要成功  
0[{GMq6Z*B0  (六)不要做  
p$EZ0cI*z@0  (七)不要变得重要  心理学空间;?"}z4{:yyI8_M)O
  (八)不要有归属感  心理学空间:OZH QAunj
  (九)不要亲密  
FQw8K'a|w"l0  (十)不正常或不健康  心理学空间%L]@5Pw,KXZ
  (十一)不要感觉  
+T8R1l,@J[0  (十二)不要思考心理学空间1D+tl(WB?j,d2g|
心理学空间u&Y[S#Z
  当然,这些早年决定是从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归纳摘要出来的,它们很少是直接经由口语传递,而是孩子自己由父母的行为态度中所做出的结论;它们也代表孩子们多年来于不同情境中经常经验到的事,另有少数例子则是因单次创伤经验形成的。而TA治疗历程的重点便是在提高当事人对“早年决定”的觉察,特别是那些导致目前困扰的早年决定!
kj9\g7QT@e JX0
5]g`ny _ou0四、安抚心理学空间#{)f w4G9W u:e1?:o6g

al vek1s[0  伯恩强调人类是社会性的,需要依赖与他人接触。所以接下来介绍几个和人际相处有关的观念,首先介绍的是“安抚”。
4t-F%Q"F*c+q0心理学空间x tNaj:m Z V1R
  安抚是“每一项承认或肯定某人存在的行为”,因此它可被定义为“社会性认可的单位”(Berne,1973)。人之所以需要接触社会乃是因为从出生到成年这段期间,人的生理、心理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刺激(刺激饥渴,1973)。这种饥渴的满足可视为对生存及心理健康的生物需求,也就是“安抚”。心理学空间{C&^_Ma
心理学空间Q8M8~,|q7i i&nw ?
  兹介绍一些与此概念有关之实验研究:
Y_ {5F+s5Tx7dP0心理学空间,vm&JK)PfQ
  (一)史匹兹(Spitz,1945)观察一些出生三个月即被母亲送到寄机构的婴孩发现, 虽然这些孩子们得到丰富的食物、妥善的照顾,但他们的社交行为却程现负面的成长,生病,甚至死亡。因为在婴儿时期,是很需要安抚的,然而他们的社交刺激饥渴都没有获得满足。心理学空间 oo@Y3M@ P
心理学空间 T {1Pt,y7J4t|;K~,q
  (二)哈洛(Harlow,1959)以恒河猴所做的实验证明了史匹兹理论,哈洛让幼猴们一出生即离开母猴,并且将它们分成三组: 一组是给它们一个替代的“铁丝妈妈”; 一组是给它们替代的“布妈妈”;令一组则将之完全隔离。心理学空间+^2hzy6L
  十二个月以后,将它们与那些循正长方式长大的小猴子放在一起,结果被隔离长大的猴子充满了惊惶和冷淡。长达十二个月没有刺激与接触,使得这些猴子没有办法恢复正常。显然的,有又冷又硬的铁丝妈妈比完全没有与妈妈接触来得好!因此也说明了安抚的一个观点,“正面的安抚是最好的,但若不可得,则负面的安抚比完全没有安抚好。”
9z ?(}0]U]!Zu0心理学空间l P$HkQZHd{
  (三)艾瑞克森(Erikson)的人格发展观点也认为:对婴儿说,在出生第一年便从与环境的关系中得到基本的安全感或信心是很的,如此,儿童才会保有活泼、充满好奇及信任他人的美好特质。如果信任中带有疑虑或是根本不信任,将造成儿童难以与人接触、感觉绝望、拒绝进食或以“自闭”隔离自我的行为。
Z A F'@ IgA0   安抚除了包括“正面”与“负面”的表现方式,还可分为“有条件”与“无条件”的安抚。其中,有条件的安抚主要是指“针对个人所做的事”予以回应;无条件的安抚则指“针对个人本身”予以回应。兹说明如下表:心理学空间/Ti:m#Ga E
心理学空间-L0k$h p+m cA mZ-jr,]
  另外,史坦纳提出了“安抚经济学”(strokeeconomy,1971)的概念:认为“安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需求,若得不到满足,人甚至会活不下去,故它也可以用来控制或压抑他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欺骗某人,使他相信你付出的安抚─特别是正面的安抚─并不是免费的,而是像钱财一样有限,那么你便可以讨价还价,并定下一些规则来左右他人的行为。我们可从一些商品销售法则得到有力例证,如“亲爱的女士们:如果您使用了我们生产的洗发精,您乌黑亮丽的秀发将使您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其实,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不加思索地以不同的安抚经济学规则与人相处,并将安抚视为金钱一般地计算着。心理学空间ly `/l GM+T$L

NbAr8H-J-VE4G0O0五、苦难经验心理学空间GB E R Uj DEHo
心理学空间 v2Rv)p1f/K`
  历经游戏后产生的不愉快感觉。这些感觉是我们与父母相处时常体验到的、它是我们在孩提时表现某些行为时所得到的(透过我们得到的抚慰)。如同游戏一样,苦难经验支持着早年决定,是生活脚本基本的部份。藉着选择情境以支持不愉快和令人讨厌的感觉,例如有一位女士为了生存,得到“不要亲近”的训谕,并且决定不要亲近任何人,他可能会去累积愤怒、不舒服的感觉,去证明他为什么要与别人保持距离;最后如果他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恶劣感觉,他就能证明自己终究是对的:亲近别人是危险的。
+bf+| O(U-x)S0心理学空间 Z'Ct:t6x7VZ'm#{y#p h
六、重做决定
V&V I,I qK7}:G0
f0pJ i }/m0  再决定学派的高登二氏都强调:即使早年的决定已经做成,并不意味着不能更改;既然我们以前能做成指引生活的决定,现在也可以同样做成适当的、允许我们重新体验生活的新决定。在与当事人一起重新做决定的过程中,治疗者会要求对方回到做成这些决定的幼年情境,然后从自我的儿童状态,帮助对方重新做决定。心理学空间R`h \-Q$m Wk:N

_o4_$@(o j*R0  重新做决定的历程事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一旦当事人经由成功的幻想之后,经验到重新做决定,他们及治疗者就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去演练他们的新行为以强化他们决定。
[/IG9X l_0心理学空间w'@;hMq|:y
七、心理地位心理学空间9tc;\F~ BWNz R

L,o.]0v:cJ0
8g [,Ko.z/|6WN7Yg0(四)、治疗历程
QusS(Ao8n0心理学空间s,v0ideQ0Ug;IF,d
一、治疗目标
#E*KD|9GDrmA0
7P$\&qqI-|l*cU0  沟通分析的治疗目标是在于帮助当事人对于现在的行为与生活方向重新做决定。亦即是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生活脚本与澄清他的自我状态,并使之明白自己是有能力可以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重新体验选择与创造的自由,进而为自己建立全新且具生产力的生活态度及脚本。个体学会了在生活里除了无用语宿命的方式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选择。
cT \bY,qb G&@0
J5zR4xW,eY e0  治疗的本质就在于,以察觉的、自发的及亲密的自主性生活型态,去取代受到游戏与自我挫败的生活脚本所支配的生活型态。心理学空间,\@ ^?3W+}
心理学空间#[q]%X&Ox
  在参考书目中,说到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者、一种是失败者。但在这里并非将人很清楚的划分为两种类型,它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当成功者,当然也有可能当个失败者。而在这里所指的失败者就是在生活上受到自我挫败并且受到其支配的人,总是想着自己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自己是个失败者。在这时候这样的一个人在这样的定义下则称为一个失败者。
y/V)j+n1PuR0心理学空间:e*ic,S'Jp4k
  因此沟通分析治疗法的治疗目标即是将一个人的生活型态加以改变,使个体学会“编写自己的脚本”而不要被牵着鼻子走。心理学空间U$kK]r ^f

e9])sjroZ2lZ8?0  其中,治疗的要素包括:行为改变的契约、谘商员和当事人一起工作、建立明确的治疗目标、协助当事人去控制他们的思想、感觉与行为。心理学空间q!aJw#@z

[mE \(d.]&Y0  其他有关沟通分析之目标的看法还有很多,如:充当催化剂,促使当事人开始努力改变;协助对方与父母友善的“分离”并独立;协助对方突破根源于父母的训谕于早年决定的一连串困境;教导对方在儿童、成人与父母三个自我状态间自由切换。
7t*yZqBt`0心理学空间Gxf3@Om+^9Z
二、治疗者的角色与功能心理学空间8b |Q;dJr`j^;z
心理学空间a4V$S4ft ^)o4L@+X_
  当事人出进谘商室,心中必定会有所畏惧与不安,Harris认为,纵使一个人的“成人”促使他来到了精神医师的诊疗室,但是他的“儿童”很快的会出现,而将“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透过移情作用转移至治疗者身上。心理学空间r!|-|u Q9v7?#V

z eM7S&n(_/Xy$g0  在沟通分析治疗法中,并不会强调专家与病人的角色,大部分的沟通分析使用者都强调“平等关系”的重要性。治疗者会帮助当事人去发现过去不利的条件;而在这些条件下,使当事人作了一些决定而发展出与人相处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当事人也许希望去重新思考。心理学空间0\ Ut~G EbXa

2W'EP,k!W8n0  一如其他的谘商情境,在TA的谘商室中,治疗者会同理、接纳当事人的困扰,培养其信任感,然而,TA治疗师会藉着沟通分析理论的介绍、治疗目标的确立、治疗契约订定等工作,提醒当事人必需以“成人”的方式来与治疗者沟通,使转移到抗拒的时间缩到最短,快速进入治疗阶段。
%u&lZiT!|,~$ZS0
}X `m6[&V[0  整体而言,沟通分析在设计上是为了获得情绪与心智上的洞察,但是由于重点明显地放在理性的层面,所以治疗者大部份会去注意训谕和认知课题,而较易忽略了当事人情绪方面的课题。
7oM"Zz d4X yl&u1i0心理学空间_ EZ {azjmo6i!i q.u,|
  治疗者的一项功能是鼓励和教导当事人去依赖自己的“成人”,而非治疗者的“成人”。也就是帮助当事人做出更适合“现在”的决定,以对抗继续生活在儿童时期的旧决定,并发掘自己内心的改变力量;“允许”当事人去发掘他们自己的力量。治疗者的另一项功能即是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将与当事人所定的契约加以清晰化、明确化。心理学空间;j6z i T.z \j

"tY~Y2S1H0三、当事人在治疗中的经验
vii?T-K"T0心理学空间&c$K W}/`Q!k$T
  当事人刚进入谘商室是带着求救的讯息而来的,期待治疗者能拯救他,然而在与治疗师订定契约之后,当事人将体验到他正在与治疗者进行一项合夥的工作,他必需主动地进行改变。
y2RvV{@ q0心理学空间-}2c&d2O8b7ll
  另一方面,在了解P-A-C的理论架构之后,当事人也开始有能力去检视他的自我状态。虽然,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退缩、自认为不可能的情形,但常会在契约的约束和治疗者的“成人”状态下化解。换句话说,接受沟通分析的当事人之先决条件是:“有能力及意愿去了解及接受治疗契约。”而订定契约即意味着当事人在治疗关系中是主动者。
2t2G$o5_.wXOvbk0
)FD9y-yH,v}O0  俄斯金(Erskine,1973)曾指出在TA治疗中,当事人经历了六个典型的阶段。兹分述如下:心理学空间,xkr5xA.C1z @

|NK`&x$Q0  (一)当事人防卫自己,并说其他人的感觉也像自己一样心理学空间:IID'y N D
心理学空间,FD)}4A4j]p'xs VF)U
  (二)当事人表达出生气,将自己的情况归罪到他父母和童年
'F1@+b4^5\N-{;GE0心理学空间z-f \2OlX!n n
  (三)因自己的需要未得满足,当事人感到受伤心理学空间{\.[ Wj%z;Q4a

vL*XS V{|NX%i0  (四)当事人开始视自己为问题来源──“是我自己所做的脚本决定”
g4Pi"EFU"u*t0心理学空间U B'Y*y:AKv
  (五)当事人承任自己的力量和责任,并以此改变自己的情况心理学空间f!\8Y"X'z/E6Hi_

'U8n8j5\} a7]a$C A0  (六)当事人在心理上与他的父母和童年“和好”了心理学空间&n"R"Vl-?:e6`dZW
心理学空间QZc,xe'VD+M%I wk
四、治疗关系心理学空间s@wc\/m

8l*w^zOJ/Mr8`0  沟通分析的治疗关系是一种“成人”对“成人”的平等契约关系,由治疗者和当事人共同达成治疗目标,然而治疗者只是催化者和见人,真正行动者则是当事人本身。其中,“契约”的设定突显著治疗处理的焦点,也决定了治疗关系的基础。关于契约的观念,将于下一点中说明之。
^{ s R3^0
:}r.C!wc5Z*O{9A0  在治疗过程中,双方均被界定达成目标的个别责任。强调明确的契约是沟通分析对谘商与心理治疗的主要贡献。如果没有契约的话,就很容易在治疗过程中毫无目的的漫游。沟通分析的契约式治疗法的基础是,期望当事人专注在目标上并对其承诺,强调责任的分派以及提出个人各有所司的观念。
;B!hD\!^s0
:n~7x7IK0五、心理契约
wD)dl2F0
E r4UP L6}+h0  强调明确的“契约”是沟通分析对谘商和心理治疗的重要贡献。以一种成人对成人(Adult to Adult)的共识基础所订立的一种“同盟”关系,契约中有明确的目标及达成的标准,意味着当事人在治疗中必需负起的责任及主动性。沟通分析的契约式治疗法的基础是:期望当事人集中心力在目标上并对之承诺,强调责任的分派及提出各人各有所司的观点。
0R3L)N(lV'F}2tG+E0
3tbz5nG4ik0  契约的建立是“成人”与“成人”的沟通承诺,提醒当事人在谘商中必须诚实理性的沟通。另外,沟通分析的契约理论重视“共同的责任”,目标的达成必须经由两人的共同努力,契约虽不保证治疗一定成功,但明确地指出治疗师做什么?当事人要做什么?心理学空间&\:gx3q(]%x6rQ-ko
心理学空间 |9v#k!n4P
  ■TA治疗的契约关系中之原则如下:
YKHc3DC4jhp0
`At+W5t C|Y0  (一)当事人究竟要得到什么帮助必须清晰、明确 。
&Mh7h&@_V&UW?0心理学空间\A/J s4\7V[Z_"N^
  (二)治疗者不能强迫当事人去做当事人不愿意的选择。
A} ~h3DjO"H1HE_.y0
-KJo `Qa;{0  ■根据沟通分析的理论,心理契约的安排可以订定如下:
1Lf%By+Zq.O p0心理学空间0j$s`7oSj)W#_&IGS)P
  (一)心理契约的安排:心理学空间7g5@'[2eRv} xH

3B/]v%Fs+O~ cKW0  1.我希望改变的生活问题和工作问题是什么?订定目标的原则是越清础越好,由小目标一步一步达成大目标,进而达成当事人的期待。心理学空间5T&@%Uv:H
心理学空间%~rY},b&Py,?
  2.自我改变意愿最重要。让当事人明白达到目标,首先必须从自我改变做起。心理学空间X9}8yZ5}*u

M| QxhZ0  3.我该做什么来促使改变发生?并且清除不能改变的因素。心理契约是一个人的行动计划,所以契约内容要包括何时、何地、做什么、和谁一起做、以及如何做....等细节,以利行动实现。
qnH{^D[/})B9u0
/b3k:E+aM!rp*W"r#C0  (二)心理契约的内容:
ofm(w7h(GQU-dQ0
%Gn2vo%DW0  1.用“成人”来协调“父母”和“儿童”
,C*f9GN:r'?C6d3hs0
6]*Qo2i)Nw4z~TsWz8YW0  2.用互补沟通与他人更开放的沟通,而在互补沟通有害时,能适时的运用交错沟通。
1aj'cD)m8o \0
i7Q Z]-fIl0  3.在利用时间上,尽量将大部份的时间运用在“活动”和“亲密”上,避免过度的“消遣”和盲目的“仪式”,并很快的摆脱“心理游戏”。最后,藉着心理契约的订定,治疗者将带领当是人一起走向“我好,你也好”的境界。
Pgx'J.K5tU'R w0心理学空间jtK nz7\0x0B
(五)、分析技术
YUN&eh:k0
GLN!X,_@'uR.uw0一、结构分析
"x%ztV;p6U[F)c0心理学空间N#w?,B#B
  结构分析是帮助人们察觉其父母、成人及儿童的自我状态(Ego State)之内容与作用的工具。在健全的人格中,自我状态可以依环境的不同展现不同的自我状态,而达到有效的沟通。但是来到谘商室求助的当事人,他们的自我状态常是相互“污染”、“排斥”,造成其生活的混乱。
"A.Y-fR:|#L(i0
D | }4x[ mA,WKH W0  (1) P-A-C与ego-gram:了解自己的自我状态( Ego State)及不同状态间能量的分布及之间的流动。
[? B C1D8v6nh M]0心理学空间4vA)K7}U~
  (2) Contamination & Exclusion:去找出是否有不太健康的自我状态,并察觉其对目前生活及行为的影响。心理学空间;z s| b'k9G

0Q'CvD%P0EW3n0@0心理学空间j#c/IQ0qu k!] q/q

Za;Q8x-j4U TD'] @0
PCnj0\?0心理学空间3U"H1F M)@I_a

?/]Y^)Bm bEZf^0心理学空间+em y+F+sqNb

z9k8u6kn7D0心理学空间@0yF:Z3NG'b
二、沟通分析心理学空间 Y"x}1Hy ~@3_|6g4Y
心理学空间}"R)?|C(n
  是指分析两个人彼此接触、互相交谈、传递讯息时,他们自我状态交互运作的情况。
a6rS!I2t.jb6[v0心理学空间 m~"?9H@2o6c
心理学空间*C&u8R/v-ns
心理学空间5I jG5B{d
  ■互补沟通(complementary transactions):刺激与反应相互平行的沟通,各种不同的自我互补沟通共有九种。这种沟通是适当、良好、当来抚慰的正向沟通。心理学空间'[m8`E n1I
心理学空间0z lcy'am4qq c

Zic X,d&S l8o0
Qn'T1z j+F0  ■交错沟通(crossed transactions):刺激与反应相互交错,及发出刺激的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使发出刺激者感到挫折、不受重视,因而可能中断沟通,造成彼此沟通的障碍或冲突。
7TaI)| EB0心理学空间K$y H$XS*x c
 心理学空间XsG W#O2c.Y

V{ zQT0  ■暧昧沟通(ulterior transactions):除表面上传达的是社会可接收的沟通之外,还隐藏着心理层次上的沟通。这种模式常常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但确是心理游戏中最常见的玩法。
EO"@.bA0
1mQek8~iJ/h0  ■牛眼型沟通(bow eyes transactions)
t*v"` oyZ&f)L0k7t#W0
Q(S&~ UMR4\I$G0三、心理游戏分析
EL|S6UY0?0心理学空间%|-K,T8|8^k4{
  分析人与人互动过程中,透过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所玩的一种心理游戏。心理游戏的定义是“一系列连续进行的互补隐藏式沟通,进展至一个明确且可预期的结果。”亦即“心理游戏是藉着与他人交换安抚,而得到负面感受的结果。”换句话说,玩心理游戏结束时至少会使一个玩者感到感到不舒服,因为玩游戏的真正本质是在“阻止亲密”。游戏的特性有“操纵性”、“重覆性”及“漠视性”。 而描述游戏的公式主要有以下二种:心理学空间]P0m1T1]%U.z1f,[
心理学空间;D;KX M'cx!n{
(一)柏恩的G公式
8KWz'WX dKx$?7k0
"O*jyZ:J~0  饵+钩=反应-转换-混乱-结局 (公式中划底线的三件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心理学空间ai HD k:^
心理学空间X6v'[vr.CNc
  兹举一个心理游戏的顺序说明之:心理学空间Lu-sef gq d]8M
心理学空间 Yn$]9dbb%{?|sB
  1.甲: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渴求状)心理学空间a6vo8z8U&Cinm

`+Pz%R9klQt0P9U4~-L0  2.乙:我们刚刚开始,很难说。(谦虚地)
'q-Zc f i F)@#R0
d L.~E(J8v6A.o0  3.甲:你曾处理过和我有相同问题的人吗?(阿谀地)心理学空间u)k'g6b} ~
心理学空间2qY+T gxhW
  4.乙:有啊,你的问题一点也不算特别。(给予保证地)
v$jLy4u?*X0
s:d8z8u3aFz#iz0  5.甲:他们都变好了吗?(轻微地引诱)心理学空间 N6F+P%` }#u}.L
心理学空间5^5bxB ?y
  6.乙:是的,有些人情况好多了。(坚定地)
.m KX-d,vl0心理学空间Sh*H{@h,d
  7.甲:所以,我也会好起来哦?(引诱地)
P;|Q'a#o6w l0心理学空间nKe$}8w
  8.乙:对,我认为有可能。(有力地)心理学空间 ~j-U {Dn/Po
心理学空间)?1X9T)J L7O:k*n
  9.甲:有可能?为什么你这么说呢?(伶俐地)
{Y9q#[O `0心理学空间 G4l0\&R%C3k({A N
  10.乙:嗯,哦....你知道,我有一些经验。(不太确定地)心理学空间&U"g,B5?)}D

[!]B g[#l C6U0  11.甲:所以,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事实根据(攻击地)心理学空间'H I*Eq] XAD6T

(x x)x[$j G fl0  12.乙:啊,没,哦....不是这么说,但我尽量在做...。(难过地)心理学空间a+A2DZU

"f/oD P*s0  13.甲:你们都一样,只会坐在那儿,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到头来谁也帮不上忙。(愤怒地)
0fp7ZYz0h0心理学空间p9|~_W0O
  14.乙:我只是想要帮助你....。(懊恼而难过)心理学空间0|C6]dhg9l

ODp'ih[^YN}0  
gmyh z0心理学空间 |@` n Z]
  在这段对话中,以G公式可将之分析为:
$Fy$]'|)}@0心理学空间 CmUNY9kf&P%fQ
  1.帮帮我吧,伟大的治疗师--饵
0[ `C7v7M2u_0心理学空间Q lnst
  2.我这伟大又谦虚的治疗师可以帮助你--钩
Q X-^"I!M]`y!]0
2f1bdR,_N#n/|0  3.伟大谦虚的治疗师→伟大厉害的治疗师--反应心理学空间,^`nQ0N
心理学空间'\5r`rUT)k rD+k
  4.走开,你这吹牛王,不要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隐藏其中, 这个个案玩的游戏是--到此为止;心理学空间 [(huMK@(zyjb
心理学空间9vgdD s5^H.y
   而治疗师玩的游戏则是--我只是要帮助你!
H J"D8i&`'d+y0心理学空间.q9Yn/M/g9{? lGW
(二)卡普曼(Karpman)的戏剧三角形
;Q8l1OOba:l)Q0心理学空间4H R,FC9\({n2N
  卡普曼的“戏剧三角形”假设每个游戏便是一场小小的戏剧,而每个戏聚里均有三个角色:拯救者(rescuer,R)、迫害者 (persecutor,P)及受害者(victim,V)。兹以图表示如下:
)Sa:l&Zqk.],o"v0心理学空间3Z!q.~?,\ u

6M7uyx n9G.FA0心理学空间-|\5h(jE#mcA
  戏剧三角形的主要变化来自身处不同位置所玩的游戏。依据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拯救者、迫害者或受害者,玩游戏的人乃是要证明或确认不同的事情。心理学空间 J%c K%C8t^qC'r~"?
心理学空间5ds3t:|D_9{4o
  此时,主要是真对其中一位玩游戏的人,而其他人所玩的通常是由另一位置出发的互补游戏。以上述之例子而言,个案由受害者的位置转换到迫害者的位置;心理学空间(P#dB k3`)b

]^#i9|5o_q7Y0  治疗师在第十个沟通的回答则是由拯救者变成受害者。
0q0}1K8Sc9K\S8}0
kH"kx)B0  总而言之,玩心理游戏中的人,会变换位置或角色,G公式中的“转换”便是角色改变的发生,也就是此角色的转变才使得一出戏剧成为心理游戏。
kI0g?c,P9D0心理学空间o-D'rY I[
  从上述的分析中找出形成困扰的游戏类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的程度。TA认为心理游戏是安抚的代替品,结果会导致不好的感觉及自己预先想好的剧本上演。且同时,心理游戏多半是以P←→C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在TA治疗中,及早发现此沟通方式并以交叉式沟通打断便可走奏效。
3c[J7v}bI0
$_0a qM$G U'k0  ■心理游戏的特徵如下:(一)从社会观点来看是一系列极合理的互补沟通 (二)游戏的潜在含义是一种暧昧沟通 (三)玩游戏的真正目的是那些“预期中的结局” (四)游戏者之间没有亲密感或开放的关系心理学空间D:Hs5Z]Hz-B{ M
心理学空间S.h5C!C1Oe
  ■而心理游戏有以下三种程度之分:(一)第一度游戏:是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第二度游戏:会带来明显的改变,因为结局里强烈的“负面感觉”,但不表示会造成永久、不可补救的伤害。(三)第三度游戏:将导致身体上伤害,直到进了医院、法院或太平间才算游戏终。
?+_Z#VL1Pq;_f L d0
S hxM1v cc0  ■而玩心理游戏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填塞时间 (二)引起别人注意(获得安抚)(三)满足宿命论调 (四)强化早期对自己与别人的看法。心理学空间(Y}#z K{7?%O-o

.r9w_,R!a zkJ0四、生活脚本分析心理学空间 X6M nH7L

'N)~b;K$tR1}0  生活脚本的定义是“潜意识里的人生计划”,它的形成和早期价值观的认定及童年的心理地位有关,发自于“儿童”自我状态,透过儿童与父母的“互动沟通” 编写而成的。角本的形成最初是在婴儿时期,由父母传达的非语言讯息而产生。例如:在一个很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中,将会导致此家庭中的儿子产生“男人是一家之主”的生活脚本上演。脚本的种类有以下四种:
bU7~ c\ MT/b0心理学空间zu8b:IF#z
  文化脚本:属于同一文化下所共有的。
WU9_g%eV]0心理学空间"ZO%rq?+K+}4N$S
  次文化脚本:在特殊团体中所形成的,如联考族、追星族……等。
-@*E p%E*eX6X,b0
u \4_5n2u;vi-z-D0  家庭脚本:为当事人所属家庭所发展出的特殊脚本。
}6|~8[ Cz![0
3L4nV Iyt!z]$?0  蚌人脚本:为当事人自己所独有的生命脚本。心理学空间+y5R$VNT4Z$~m;ABZE
心理学空间8A%g+pK1uw&]
  必于生活脚本,有两种不同的论点,兹叙述如下:心理学空间G1Bb4mHgi2a
心理学空间0|(K$aG*Vt#\
(一)柏恩(Berne)
]#c `(vj9tm ~0
4TRzI3_"n!F0  “儿童的脚本是别人所赋与的,如果他们希望改变生活的脚本,就需要治疗者以强大的父母姿态给予指引。”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所有的尊贵思想、地位或堕落,都是由还不到六岁(通常是三岁左右)时所决定的。
mO0u/Gyw+R'y0
-S^9fC l y;Hq0  这话听来颇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伯恩脚本理论的主张!伯恩认为脚本是以童年所作的决定为基础的生活计划,它来自父母的认可,后来也被一一证实,而后在所选定的情境中发挥极致。心理学空间&J.`c |i
心理学空间[.n;u)S~a;O0F$_ K
(二)高登二氏(Goulding & Goulding)心理学空间MF ?;c.R CE8b

B4BF"OWKW8fN3Oq0  “我们相信个体能编写自己的脚本,并能以强大的自我父母状态重编脚本,而不需从治疗师那边借用脚本。”高登二氏认为脚本虽然主要来自成长时父母的影响,但孩子并非一只空容器,被动地等待外来事物,然后全盘接受;
fk.n R]2q:A s[0
d0}1b+x:{0N0  相反的他们才是自己生活脚本的作者。孩子为自己的经验做成结论,找出一些理解这世界、且让自己的存在有意义的关连。因此脚本有时亦称为“生存策略”。心理学空间Q&Q0}D2b}4V9e
心理学空间Z1G!TQ-a S n9[
  事实上,生活脚本有点类似于Adler的“生活方式”,而既然脚本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与身份,沟通分析的最终目标应是“脚本分析”!心理学空间F vx&I N%se

yLB4T.p$KHn ^0五、时间结构分析心理学空间%LV q[*iv1J

)m[k.V0[)f*xdZ+f*}0  沟通分析强调时间的支配会影响人的生活脚本。一个人如何安排利用他的时间是要看他对别人和自己的看法为何?如何寻找抚慰和适合的行为模式?下面六种运用时间的方法,是依照安抚程度来排列的。心理学空间,`R(i{X4w&z5G
心理学空间e,N`+w+Syc
  (一)退却:个人退出人群(身体的或心理的),进入自己的幻想世界,不与人打交道。如:幻想“蒙头大睡”是“自我沈思”。寻求安抚的对象是自己,虽无须付出太多情感,但所得的有限。
+Or;L B J;qBEb0心理学空间XCJ*l*zq!P
  (二)仪式:是种单纯而固定的互补沟通。如正式的“升旗”、“唱国歌”;和非正式的生活习惯、打招呼....有规则可循的沟通方式,是相当安全和可预期获取安抚的方式。  心理学空间3`K4?3r.G,ft
心理学空间*@8mn2_H5YkR#p
  (三)消遣:虽然彼此不太熟识,但在没有特定目标时,可以谈一些轻松的话题来打发时间。
'J pA(O2q0心理学空间R"e-o1aJ(O^
  (四)活动:只把精力用在外界的工作或从事某些事情,包括劳心(写功课、玩积木、读书)和劳力(洗衣服、拖地板)。由于活动具有处理现实问题的功用,而且可接受别人的正式赞赏、或在各种报酬中获得安抚,是最为一般人所喜爱的一种安排时间的方式。  心理学空间 |Q xD,^.?
心理学空间1aCJ W |3x0Dwx
  (五)心理游戏心理学空间1@1G,a(W;x!l
心理学空间o mht,\7]
  (六)亲密:从单纯的消遣交往开始,感觉彼此话题投机,而能共同分享彼此的感觉,进而发展出一种知心坦诚、信任关怀的亲密关系,是最有价值的一种时间利用方式。现代生活中,亲密行为显得很少。人们处处感觉拥挤,寻求“心理”空间,他们退缩或过着仪式化的生活,随时“保持距离”。亲密行为虽充满冒险,但若能从中获得安全感,则更有机会成为“胜利者”。基本上,恢复亲密行为的能力是沟通分析的目的之一。心理学空间D,eIf/M[X6N

Y%t:MzAS)fH0(六)谘商技术心理学空间]h8si9M

#b7v~ ]n&A!e7K` w:G|0一、强化松散的自我边缘
S6V+JIJ o5F'x3{v0心理学空间:h]S"oIf^+]
  沟通分析中,正常的自我状态是“父母”“成人”“儿童”三部份之界限要相当明确,亦即个人能够很直接、不拖泥带水的从一个自我转换到另一个自我,然而如果自我状态太松散、不够明确,则个人就会产生不适应的行为。
/W#Fk fg0心理学空间&L~L7K`/N|M
  此种强化松散的自我边缘的处理方法是,教导当事人自我状态的理论,了解“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的涵意,熟悉这三者彼此间交互的功能。当事人能够运用上述的知识来处理自己的行为时,则自然可以强化自我的边缘。心理学空间"Bg6ng$TV {r
心理学空间x?q;t d p*w6ac
二、去污染心理学空间 Q4T(d"q Ykw*au-_+G/\

s-i#l!sr,mD-Z.W0
1_7mrf+DN l v m-d0心理学空间3@j` I;T}
  所谓“污染”是指:自我状态间有互相重叠或干扰的现象,它是个人产生问题或不适当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学空间8t~Z:tMn @ U3n

1Ha;\WS6?D2I}4R I0  例如“偏见”是父母自我状态污染成人自我状态的结果,“妄想”则是儿童自我状态污染成人自我状态。
UkMkR5T:O0
7?5b1jZ#J W0  因此,“去污染”(decontamination)的主要策略是,让当事人了解到自己受污染的状况,并指出何者在污染、如何污染,以达到去污染的效果。换言之,当当事人的反应、感觉或对事物的看法有偏差、曲解或混淆时,谘商员要即时指出他的成人受到何者的污染,并藉认知的剖析,修正当事人的现有状态,以重建当事人及谐和流畅的自我状态。心理学空间*b AZ+fA
心理学空间kl.V#?"zx
三、再倾泄
~E+f[|.[+Onj8a0
(b u&mk^)Vq M"W0心理学空间+^v(d!C [ gN

w"w4j6Vg0  沟通分析中理论中,“倾泄”是指个人的一个自我能很稳健且直接的转换到另一个自我。唯当自我状态发生“排斥”时,只剩一个或两个自我状态在做行为反应,那么当事人将无法随着环境的变异而去倾泄自我,则产生不适应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3f gb'U+tuvi.A0心理学空间/UE/GAq i
  所以,“再倾泄”(recatharsis)是指,将当事人所排斥的另一个或另两个自我状态激发出来,使当事人的行为反应,能因环境的状况与需要,随时倾泄或呈现更适宜的自我状态。
3}r5F0i1ZxcM0心理学空间N{(GSL
四、澄清心理学空间9FEkL2r NC!L

4X [%S(s!J(`4X0  “澄清”(clarifucation)是指,谘商员将当事人所说的或想说的相关讯息串连起来,或把当事人内隐而未显;且未能明白表达的想法与感觉说出来。
+HF"\6]ov0心理学空间9nFOaH'\
  因此澄清的目的,在使当事人对于未来将发生的事情及发生事情的原因,能有深切的洞察与了解,以便在谘商后,当事人可以很自主、自然的回到现实生活中,以适应的方法去处理日常事物并与人沟通。
9Oe0Uaf$Jj3b b:w0
mjv;F |9AR+U0五、重新定向心理学空间s;c(k,Mt(d'`

#LNf:C#M9dZ.W^0  沟通分析基于一个假设“我们以过去的前提为基础而作现在的决定”让当事人了解自己在困扰中的责任及主动性,并重新以成人(A)检视作决定的基础,重新设定所作的决定,并为这样的决定付出行为上的努力。所谓“重新定向”( reorientation )是指,透过谘商员的指导及教导,使当事人舍弃不良的行为方式,将其行为反应或生活计划导向更合理、何乎现实的方向或目标。
qlFKI/sM A3I0心理学空间/k sF^+^/`
六、其他技术心理学空间0@0U*y0t G7g6Od
心理学空间2Br)U8]%e["vN iN~
  如藉用完形谘商法的空椅技巧( empty chair )及借用自团体谘商常用的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等。
,Q'R6a3Z{.ab%^xy0心理学空间5f}7k$Jgz}7v
(七)、贡献及感想
5e0Zxi/j0
g6~)t_7U#zx5a/d5_0  沟通分析强调治疗历程中关于认知、理性与行为的层面,认为人是以过去经验为基础而做出现在的决定的,所以基于“人有改变决定的能力”之基本假设,因而以一个人对重新做决定的能力能有所觉察为目标,企图改变当事人不适应的人生课题。心理学空间;N&f4}l@:hs$U
心理学空间(`%a%N!]%YM
  谤据本组参考一些资料的结果,提出有关沟通分析的贡献与批评,兹分述如下:
ZK,w-^UL0心理学空间{p&P1X [ v,Tb*B
一、沟通分析的贡献:
z~_"]/^}Sd0
.{;s r@|+v/wq T0心理学空间~ q{SL ^cB$V
心理学空间3zX9Kn!R
  (一)沟通分析发展出来的“契约方法”其实是一项很大的贡献,而此种订定契约的方法,事实上在任何谘商中都可以加入这个要素。心理学空间r${}\3C"Mw+bU

c"|/m0]kMf0  (二)沟通分析的“游系分析”亦是一项伟大的贡献,因为游戏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的,沟通分析教导当事人更能觉察游戏结构,使自己不再陷入心理游戏中而不自觉,不再玩弄游戏行为。心理学空间 f St8P,J6FK%u
心理学空间Mv G0t.}X
  (三)沟通分析在治疗历程中会激励当事人更清础地觉察自己早年的决定,从而改变不适合“现在”生活情境的早年决定,使其更能自在地生活着。心理学空间AZ2\H[

7T:Y ^1g0cX\4_jq0  (四)另一个优点即是沟通分析“开放的特性”,许多沟通分析实务者从其他理论方法引进一些技术,这些实务工作者视沟通分析为一种人格理论, 为治疗工作提供一种新的视野。在这个理论架构里,他们可以自由的借用其他治疗法中的处理技术。心理学空间0~ v+KJgC9w0Y2OQC+n
心理学空间 [m'kz`/lu
二、沟通分析的缺点:心理学空间*bQm"m'CR,m

w+D P'Y {D0心理学空间0N#ai;r(Z'B*h:F,my
心理学空间5gPch Yi
  (一)沟通分析过于强调“结构问题”,很容易仍然以一种把自己(指治疗者) 置身于事外的态度,来看待当事人的价值观、感觉及一些反应。
'N ho#G4|/l0
Y c$j4^#|i0Y0  (二)沟通分析的一项缺点是它仅止于心智上的经验。只强调当事人可以在心智上了解所有的事情,但却无法感受和体验他们自己的各个面。因此, 沟通分析被批评为“贬低情感因素的”。
7x,Gm1m;|!\1RV/IE[0心理学空间(x#PBJLR ehT
  (三)沟通分析最受指摘的一点是:沟通分析的观念及程序不能加以客观化验证,因而颇缺乏科学效度。心理学空间 |8_2P7pJ6AT

1D#bN0bv5x\0  当本组在做这一份报告的时候,有一些疑问,如:TA很缺乏关于潜意识的理论,这表示人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层面被漠视,也忽略了与治疗师相关的转移现象。
Gy:C/r[;S"pg8m0心理学空间1R rN1nwY
  再者,TA很重视以“成人自我”为核心的概念,然而,成人自我是什么? 是否只是一种暗喻,暗示那些循规蹈矩的人就是生活赢家?成人自我的任务是否在于压抑父母与儿童自我里毫无节制的反对意见呢?而成人的自我概念到底涵盖什么呢?
pz3p6z3o6R0心理学空间,abW6{naxtg1v
  有个定义是排除儿童自我与父母自我后所剩余的,便是成人自我;经常被使用的成人自我定义是“适当处理现时的能力”。
!{ T8|}+{7t.x0
2_*Eu%m"[hNd1ek0  伯恩希望TA可以成为一种平凡、不具神秘色彩的语言,外行人和个案都能轻易了解、使用,但TA不是,它是与众不同、更具体的界定心理现象的方法。心理学空间7~E2Jm#i,J3t0V?
心理学空间akV#x\a*R
  此外,因为与其他相似心理学概念间的关连未能清楚的探讨与澄清,TA看来像是没有历史可循;这当然不是真的,但是不容否认的,伯恩并未清础地交代影响他的各派理论学者,以及是谁开创了TA不同的概念。
A:z&v9f/Av$a0心理学空间8cfUs@;H {2K
  综观以上的看法,与其说TA是个全新的心理学原则,倒不如说它是“以新观点来看旧有的原则”。也许可以称沟通分析是新阿德勒治疗(neo- adlerian), 因为TA将许多知识收集、界定、有系统的组织,并自几创造出一些新理念,融合而成一个新的理论。
:S)^5Q+@.[I0心理学空间.dIHt*K^(uk
(八)、问题与讨论心理学空间'G4]#j ~+S2t$v'u9d(x

D-{Qs e0  1.在儿童时期与家人相处时所玩的游戏和策略,那些是你现在与别人相处中继续使用的?这些策略与游戏对你有何好处?心理学空间-u bQ:ke;Q'r
心理学空间$X)Q5x9?K1Y/wi
  2.在你的人生中,有那些是“要做的”、“必需的”、“应该的”?下列那些叙述适合你的情形?“要完美”、“你应该发挥潜能”、“你应该依照着别人的期望去做”、“你必需负责”、“每件事都要成功”、“要坚强”、“事情认为是对的就去做”
u tnz+d(a,w2y0
N2b6w E+N0  3.你是否真的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能改变对于自己、别人,及生活的幼年决定?那些力量会阻碍一个人企图改变及做新的决定?一个人如何做新的决定并坚 持到底?
kU2@SI(ol0心理学空间/f3XK)lV'H3B2Hx.l
(九)、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Z]%}3BQd3e

`:t |1`XF&k0  1.李茂兴译(民84)谘商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扬智。
&j%o'v!S(pga dr0心理学空间'yY#_2n `'L)K;A
  2.邱亦铭译(民74)OK老板。台北,远流。心理学空间 sqR+cJv#P

%`rKbB@vO0  3.洪志美译(民74)我好你也好。台北,远流。心理学空间#m&D*\5J}W,v
心理学空间3X7FD3`9_$?;nLu5Q
  4.黄国彦、锺思嘉(民68)我很愉快/沟通分析。台北,正升。心理学空间dtOp/uc C5m
心理学空间n@o^@;E @,yH
  5.刘宁译(民76)强者的诞生。台北,远流。心理学空间?q W2QlRp2j.C
心理学空间mbH4w e.R7T
  6.周玉真(民82)我好你也好/沟通分析的理论介绍。学生辅导通讯26期,P42-P50。
"d(Y1_D m0
)\ U9j])h(y1D"Uy0  7.周甘逢(民77)沟通分析的基本概念。教育文粹,17期,P107-P117。
"F1ri6tH |vq,PM0
Ki5RcEXm)]u0  8.徐娟玉(民72)浅谈沟通分析。辅导月刊,19.9P19-P26。
Io a8jEKw],E+G0心理学空间8h3a/W4p,f aZhU
  9.曾汉荣(民81)沟通分析法理论介绍。竹县文教4,P17-P21。
7\Sf Yu0
1W'u"y2^z0  10.刘秀娟(民82)沟通分析上、中、下。谘商与辅导,1、2、3期, P7-P13、P8-P10、P20-P25。心理学空间;`{3q C;t.b y n
心理学空间 }4R @Wb!z'Q Y/v3q
  11.刘秀娟(民82)交流分析理论中之沟通形态及人际互动之关系。辅导月刊29卷1、2期,P27- P29。心理学空间s y E!^t fp
心理学空间L h5cMOR
  12.庞稚珊(民70)从TA的自我状态浅谈治疗。张老师月刊,P84-P88。
%lxD^7hQ;o0心理学空间#Xu[$^+^C0v5F`
  13.黄佩瑛译(民85)人际沟通分析-TA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台北,张老师文化。心理学空间(x#O:y w.V#X
心理学空间}4}amJ~-@ P)` j
(十)相关网站心理学空间wM4l4oZ T d:rM
心理学空间3r}.~_B%M

K'^g"JlR/@0
"z]W!S9b0中文沟通分析网站 TA沟通分析模式心理学空间"t x|1n;B:k.TE

8Ox:g+JB)[0国际沟通分析协会(ITAA) TA沟通分析模式
1^F g4H%p3iL0
b M2QK4b"G(^0Task-Centered Model 任务中心模式
GK^2Z`c+w0心理学空间7W$q1?&u5C.b1v

L)[s}"V1N+Z^9E1H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TA 沟通分析 治疗法
«交互分析、沟通分析(TA)简介 沟通分析TA
《沟通分析TA》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P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