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恋理论分析《爸爸去哪儿》中Kimi的性格和行为
作者: 汪婧尔 / 12180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月12日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标签: 依恋 父子 安全基地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r9L]:Z zLg.Z

Z5@J.w+zky W0

P#UH[ow0依恋理论分析《爸爸去哪儿》中Kimi的性格和行为

7V3Oi)_zJl"iu$H0

%E!Jd X y0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心理学空间9l7D-_E ?:s(~I

心理学空间;M)DVsq9cyf

汪婧尔12020224   刘晓12020245  王子霏 12020227心理学空间 c'^&n\&_ ]

心理学空间F&I^pse)P I e

摘要:近期,以父亲和孩子为主角的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成了火爆的综艺节目。参加第一期《爸爸去哪儿》的5对星爸萌娃中,林志颖与Kimi父子特别受人关注,分析这对父子关系和心理有助于我们理解依恋心理,并通过对依恋心理的分析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帮助。

T Ok @6X5A+T;w0

x7}4ei|!?k0作者从依恋理论出发,根据剧中Kimi的行为对其心理进行剖析,探究依恋行为的成因和“安全基地”对孩子内心的影响。

1I1|.O x2A0心理学空间_0@Z$z|"y

关键词:父子   依恋   安全基地 

Tuy6qyS~.a0
心理学空间IE r/FQ_0b}

一、前言

G|C?NV Yx$s|0

]*LFyld0 “依恋理论”是有关心理学概念“依恋”的一种理论(或一组理论)。“依恋”是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依恋理论起源于对动物的观察及实验。早期对人类依恋的大量研究由John bowlby (1907-1990)及同事做出。依照依恋理论,依恋的出现,并不只是由于需要满足各种内驱力,如弗洛伊德所说。例如,儿童并不只是因为父母提供食物,而依恋于父母;儿童的依恋行为中也包括与儿童的直接需要无关的行为。依恋理论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存在;人类不只是利用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内驱力。在这方面,依恋理论类似于客体关系理论。

m] c`)~ St%[ @*^X0心理学空间3]/w*EDB.H1c5g

依恋行为指婴儿与照料者(特别是母亲与子女)之间情感联系相关的各种行为,并提示必须确保与被看护者的密切接触,提供安全和舒适,以及有一个可供实施探究行为的地方。

w.`3W}3t cC+e0心理学空间2Al.chH

在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中,不难发现这种依恋行为也同样存在于父亲与子女之间,并且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中尤为明显,在这里我们对年龄最小、受到较多关注的Kimi进行分析。在一开始,年仅4岁的小Kimi对父亲有着强烈的依赖。剧中,Kimi对父亲的离开反应极其强烈,爸爸一旦不在身边,就会表现出紧张不稳定的情绪,并到处找爸爸,如果爸爸因为任务需要而暂时离开他,他会在爸爸离开时哭的很伤心,让人很是心疼,但当爸爸在他身边时,他便会显得很放松,并与爸爸进行亲密的交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Kimi在失去父亲陪伴的环境下,会表现出对爸爸给予的安全环境的强烈需求。

xXG/k:~F0

~,^~ I F~F1_nN0二、Kimi的依恋风格分析心理学空间)h.c*u ~#J

心理学空间|Q F h0j%D'M

1、依恋风格的分类心理学空间%g5E4m4n3T

0]LNG'g XJ&D)sqsG0基于其行为表现,可把儿童分为三类。每一类反映一种不同的与母亲的依恋关系。

8iOC e1W'j0o0

*S}&Q+O v"jP&r"R A0(1)安全型依恋

7S dFaz0

E U_c)kk]E`$C0安全依恋于母亲的儿童,当母亲在场时,会自由地进行探索、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得心烦意乱,并在看到母亲返回时高兴。心理学空间F+X eL bB&q,?

心理学空间4bQ,[ z)X

(2)焦虑-抵抗型非安全依恋

m;[+@I"V^-L)f0

+`:E!p rL0焦虑-抵抗依恋风格的儿童会对探索行为及陌生人焦虑,即使母亲在场亦如此。母亲的离开会使儿童极端沮丧。母亲返回时儿童会表现出矛盾心态:寻求保持与母亲的亲密但会怨恨,并且在母亲开始关注时进行抵抗。

&U)`h0H ipS0心理学空间X7A\H+As1_6K&[ ?4j

(3)焦虑-回避型非安全依恋

zc0zl;zs QE0

A9f9Z{6n&t~0焦虑-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儿童会回避或忽视母亲——在母亲离开或返回时几乎没有情感反应。无论是什么人在场,儿童都很少有探索行为。对待陌生人及母亲的态度没有什么不同。无论室内是否有人或有何人,儿童的情绪都不会有多大变化。心理学空间b4ss0K$\,G

心理学空间o(|Gd {

从节目中Kimi的表现:爸爸在场时便很放松自然,可以尽情地与小朋友们玩耍、做任务,在镜头前尽显可爱的一面;但当爸爸离开时,Kimi便显得极其不舍,情绪低落,寡言少语,比如:有一期的任务是交换爸爸,当孩子们得知自己的爸爸要离开时,年龄偏小的孩子们反应很明显,立刻“悲伤”起来,抱着爸爸不愿其离去,但是在爸爸们的耐心开导下,孩子们都较顺利地跟着新爸爸一同上车前往目的地。在车上,孩子们都渐渐与新爸爸交谈起来,有说有笑,都能够较好较快地适应一个新鲜的环境,唯有小Kimi在车上一言不发,不论新爸爸使出什么招,拿出玩具小汽车逗他,试图找话题聊天,拿墨镜耍酷等办法都不奏效,Kimi依旧沉浸在与爸爸分离的低落情绪中,虽然他并没有大哭大闹,但是仍然体现出了对爸爸较强的依赖,且在爸爸在场与不在场的两种环境下行为差异较大,由此可以看出他属于安全型依恋。心理学空间G.{O,k/a:aQa

心理学空间/f? T B\(j9t

2、依恋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b5a`js2J-@P0

W-Eq-{!QHc4r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9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依恋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对依恋风格的影响也涉及到很多因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J`Lf8QS1c9hS0心理学空间m.B]V3hA2RF2D

(1)父母的影响:

R,I+?T6@6C9w^0

lb*z[\)P*tM TU:r0  Ainsworth的抚养假说认为,婴儿的依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受到的关注类型。安全的依恋依赖于有亲密情感联系、反应灵敏的育儿方式,而不安全的依恋则是由不敏感的母亲所致。

J8U@P;V U0

7pq-[(N iG:wp0​Kimi的父亲林志颖不仅是个超人气偶像,还是一名杰出的赛车手。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和kimi关系十分亲密。比如他们总是穿着亲子装,林志颖经常能抓住kimi的爱好(汽车人、奥特曼等)。林志颖的的育儿方式也是反应灵敏型,比如每次kimi完成任务后,他都要和他give me five来鼓励他,在单独访谈中也可以看出林志颖对kimi十分了解,不管是哭闹还是高兴都能迅速作出反应。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集节目,kimi一直叨唠着“要住3号房”,突然说成了“不要住3号房”,然后林志颖马上说“好你就不要住3号房”,让kimi马上安静了。节目中没有出现kimi母亲,但据资料显示,kimi母亲陈若仪是台湾名模。虽然这份职业可能比较繁忙不能经常陪着kimi,但从网上公开的林志颖和陈若仪的梦幻视频可以看出,他们夫妻关系十分和谐。Kimi还在婚礼上担任了花童,可见他与母亲关系也是很亲密的。心理学空间o,s!\e-o Rz`[

Xw9n i%g Nt+Q0(2)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tP_7Xi9e3{6N4B?%u0

Tam7}.t l A@0依恋形成关系到亲子双方,儿童形成何种依恋风格,不只与父母有关,还与儿童自身的特点有关。研究最多的是儿童的气质与依恋的关系。

rN5o#~#m,f6F0心理学空间a/f(j$g7A1c^*O

Thomas 和  Chess 发现大部分儿童可以划归为三种气质类型:容易型、困难型、沉默型。这些最初表现出来的特点制约了父母或其他看护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从而影响婴儿依恋风格的形成。那些见人便笑,喜欢被人抱的婴儿更容易赢得成人的欢心,会促使父母对他表现更多、更亲热的行为。而那些不喜欢别人抱,不喜欢密切的身体接触,易哭,不安宁,不易安抚的儿童易遭到成人的冷落,与人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

U |:M4D9a6F-b z-Or0心理学空间B g$r+c,hM/_E

​从剧中kimi的行为可以发现,Kimi属于容易型儿童,容易型儿童易被划入安全依恋。 看过《爸爸去哪儿》都不难发现,kimi是十分爱笑的孩子,十分招大人喜欢。比如有一集kimi走在路上,就有人夸他长得“真是漂亮”。这种外貌不仅是受父亲遗传,也促使了父亲对他的喜爱。心理学空间E6^5wA7]

0F}1jj@HV)NP0(3)家庭环境的影响:心理学空间UNT'P{

0w u7oBZ"L%gsp.@0家庭是个体成长的最初环境,必然对婴幼儿形成何种依恋风格产生影响。婚姻关系是家庭中的主要关系之一。父母的婚姻质量通过影响双方的心理状态、整个家庭氛围从而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行为和亲子互动过程,进而影响子女的依恋风格。

-r s},n`C3N:~X0心理学空间c0]?:B Uj^/@

温暖、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形成安全依恋极好的条件。林志颖与老婆陈若琳感情一向很好,在小Kimi降生之后一家三口很温馨,这为孩子的生长营造了一个很舒适、很有安全感的环境,Kimi的生理、情感需要能够获得满足,且父母易对他一时的不良反应做出恰当的干预,使其形成安全的依恋。心理学空间![L9Lm }0nnz

:z S~!Wx b3zo@L0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也会对儿童的依恋产生影响,经济困难的家庭生活压力重重,父母抚养孩子的敏感性、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形成不安全依恋的风险增大。而林志颖家收入颇丰,17岁便成为华语娱乐圈的“小旋风”,与此同时还在赛车领域施展才华,家庭的经济收入不成问题,因而在没有生活压力的情况下,林志颖夫妇抚养Kimi的敏感性、积极性都较好。这也利于Kimi形成安全依恋。

b+Re?ZkDh,W0

w*]"s Pf T/S0三、Kimi成长过程中的“安全基地”分析

Xq;g-Yl(B%Dic,i0心理学空间/s.ymw,j%\%o

1、 安全基地的概念和作用

i!a3j#u&ZM9GI{A0f0心理学空间 B2XG(dM0^0K

安全基地现象是指:婴儿或者动物幼崽在安全的环境中,依恋行为水平较低,探索行为水平高;而在比较不安全的环境中,则表现出较高的依恋水平和较低的探索水平。心理学空间2Lf/d"k_ W)k{

心理学空间czRg?

在一个经典的实验中:实验人员给一个小猴子(幼崽)配备一个铁猴子(有乳汁)和一个毛绒猴子(无乳汁)最为备选的母亲。实验人员发现,小猴子最终选择毛绒猴子作为自己的母亲,且在母亲身边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行为;而实验人员将玩具蛇扔进笼子时,小猴子会表现出很强的依恋水平,如紧紧抱住母亲。

.M/Xb4I.{+T+k/}&w0心理学空间 Y ^E[O K

2、 Kimi的安全基地的缺失

.Md/m8VG1k+{0

7mV Ve%d4U1j7Y x0对于Kimi所在的家庭状况:父母双方因在娱乐圈发展而长时间在外工作,且工作忙碌,所以很少有时间陪伴在Kimi身边。如:在《爸爸去哪儿》第一期中,拍摄组前往Kimi家中,发现只有Kimi独自一人在家中玩耍,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外出,所以说,Kimi的生活中缺少父母所能提供的足够的“安全基地”。心理学空间6G \*l} r.v

}%a9b5WR)I03、安全基地的缺失对Kimi的性格行为的影响

m{%~~#vQG"~0

5z#e#PXy h[/t u0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安全基地的缺失对kimi性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一开始他害怕向陌生人问路,坚决不肯离开爸爸和其他孩子去做任务,在交换爸爸的时候对“新爸爸”有强烈的反抗和沉默等。 心理学空间Za7AZ]

$~j M/f"`z:okc}0四、结语心理学空间 }#q3Hw4D^

$jP)GM!}MK9`x0笔者就依恋理论对Kimi的成长环境对其性格行为的分析材料只能来源于电视节目、林志颖自己的讲述和网络资料,不能排除有以偏概全的错误,也不能完全概括kimi在节目之外的其它成长环境和表现。

1X_4H BB#Q0心理学空间9{e+q9tE2w

五、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2oYnw%q(dv5|:e)T&|

心理学空间R%MA.mZ%px

[1]李凤莲.关于儿童依恋的研究综述.硕士学术论文.2008.5

&r&z:fhl(kf0心理学空间:PS#@'l:z

[2]黄春香、李雪荣.儿童依恋.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第24卷第1期,1997心理学空间W-pE#gI_

a(Uq6Vr'D2P W0ke*I0[3] 钟鑫琪.儿童依恋的研究现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2月第15卷第1期心理学空间%Q,`Eo,Z3kB^

心理学空间_$~2ME3hj

[4] 马剑虹、何新汉、陈美微.家庭情绪气氛对儿童依恋行为类型的影响.儿童心理卫生.2005心理学空间,m)h'D.Zr)bU

心理学空间"Vd%p&U1vM%N%z*B

[5] 谷传华、王美萍.儿童依恋理伦述评. 山东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

+G%M#l$[:oK0心理学空间k u5o} zr

[6]百度百科

4_7w.b&oF'f0

~EYX$FS3H0[本文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通选课程《爱的心理学》期末作业,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任何有关本文版权事宜,可通过私信联系博主,进而联系原作者!]心理学空间W0_-A!n1r @]e

9P#I7h2U*B%K j0

?oy!q}0

&q2f.W(`?0心理学空间m x%~rd9rY2md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依恋 父子 安全基地
«让孩子远离性侵犯 育儿
《育儿》
害羞的小孩需要矫正吗»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