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网络族的心灵处方——预防网络成瘾与i症候群
作者: 张立人 / 6527次阅读 时间: 2013年9月11日
来源: 张老师月刊 标签: 网络成瘾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qJK/j9cL,|I7O0给网络族的心灵处方 ——预防网络成瘾与i症候群

]@)h p ~i7|^7}0心理学空间HSQ$}WAB^

文/张立人

+NJ)W0D7j4F b;c%v%]0心理学空间YIG8AZV|c

【张老师月刊】(2013年7月号)心理学空间w6P&ia#C*eN A

Hieronymous Bosch (1450-1516):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心理学空间2AxO!t u"` H:Ue0^

最近报载两名车祸受伤女子,坐救护车送医途中,竟然不忘拍照作纪念。躺在担架上的伤者跟另一个说:心理学空间1Hf/w0T Q1W6q

心理学空间'`/_aW4}@/bC

「好久没发生车祸了,帮我拍照,来打卡!」

lNfxIS5{x0心理学空间U-O!X rA&|

朋友于是在她受伤的地方拍了特写,不知已经违法无照驾驶,连救护人员看了都傻眼!心理学空间7n1F9_0I!F;c

心理学空间#I^g#]G:I

此类事件频传,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珊.格林菲尔德(BaronessGreenfield)发现,大家不断地发讯息、到处「打卡」,随时随地都要上网,似乎自己需要成为他人每天关注及仰慕的「小名人」。她说:心理学空间.F0N*O,nd}

心理学空间X'L/PF k bW q)t7k

「彷佛是居住在不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重要的是别人对你的看法,或是(他们是否)能点阅你。」心理学空间bs,U},D){ OO

心理学空间 DZk#u8~A,_4]X4@

她甚至提出警讯,网络交友盛行且大家越来越常玩计算机游戏,可能会大大地改变人脑。这并不是危言耸听。2012年,史丹佛大学精神科医师阿布贾乌德(EliasAboujaoude) 在《人格无法离线:网络人格如何入侵你的真实人生?》(Virtually You: The Dangerous Power of theE-Personality)一书中指出,种种网络活动,确实把我们塑造成某种「e人格」,比现实中的人格更加大胆、更强壮、更有效率,补足了真实自我的不足,但内心那些不成熟、反社会的原始冲动也不再受到「社会契约」所节制,如脱缰野马窜出,导致种种不同型态的问题!心理学空间"NX r/@)YVV*j

;XT*XHS0

jH j2Re,sTL0

8M3h0a\Vv9NZ4G0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罗森(Larry Rosen),在2012年出版的《i症候群》(iDisorder: understanding ourobsession with technology and overcoming its hold onus)中,也提出大胆的观察:网络与手机等科技能够改变脑部,把现代人搞成五花八门的病人,表现出各类精神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自恋型人格;焦虑症、强迫症;网络与手机上瘾;忧郁症、躁郁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社交畏惧症、自闭类疾患;虑病症、佯病症、诈病;厌食症、身体畸形恐惧症;类分裂型人格、精神病性人格、妄想、幻觉;偷窥癖…心理学空间5}nK6~SQ

*nb k S;K%t N0g0心理学空间U$n P9tv[n)d9~

心理学空间#Y|^ ea#vIY

其中,以网络成瘾最为严重。

;c\"t-M%F)x{0

'D%em}c`2l0心理学空间3D1Wiz`4TE

心理学空间%M-o n8{o:h-lm

以全球不同年龄族群来看,青少年网络成瘾比例为4.6~4.7%、大学生为13~18.4%、社会大众为6~15%。台湾约有一至二成的人有网络成瘾问题。高雄医学大学柯志鸿医师在2012年于《欧洲精神医学杂志》的最新文献回顾,发现台湾有18.8%中学生、17.9%高中生、10.8%国一生、12.9%大学生,落入网络成瘾的范畴中,是亟需关注的精神健康问题。心理学空间&ly bc0nw!L{(w

心理学空间gP+^)l8^Ll

心理学空间 k!C7l-v"P'f

9@.Fue U9O&N1i01996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的金柏莉.杨博士(Kimberly S.Young)首先描述了网络成瘾者的特征:非本质性、强迫性地使用网络;对活动或人际往来失去兴趣;生活被在线实时活动占据;无法控制网络使用:想戒掉网络而戒不掉,甚至要对人说谎,隐瞒上瘾的程度。2003年,台湾大学心理系陈淑惠教授发展了「网络成瘾量表」(Chen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检测网络成瘾的五大症状:

4J\FLF7n;^ zj*d$p4n0心理学空间'BQ.P'F6i^Z

心理学空间 _c5r,R(^ Bi

)\Qd4A t(k0A. 强迫性症状:在想到或看到计算机时,会产生想要上网的欲求或冲动;上网之后难以脱离计算机;渴望有更多时间留在网络上。心理学空间\ E ltt3DE

/@G_$kuf\0B. 戒断症状:如果被迫离开计算机,会出现受挫的情绪反应,如情绪低落、生气、空虚感等,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

$?)Um5W"@,OVh0心理学空间+\ `qNkKOO

C. 耐受性症状:必须透过更多的网络内容或使用时间才能得到满足。心理学空间E(eQnyt

心理学空间9O"Q!Y I+L1Y

D.人际与健康问题:忽略原有的居家与社交活动,包括与家人朋友疏远;为掩饰自己的上网行为而撒谎;身体不适反应,例如眼干、眼酸、头痛、肩膀酸痛、腕肌受伤、睡眠不足、胃肠问题等。心理学空间v%Pz/l'V:][

心理学空间y[\*z fo ]

E. 时间管理问题:耽误工作、职业。心理学空间Td|&ksAw

心理学空间N.^V'f q7G0G

5qf7l$a8AI0

)t%xb t'Ct[7n0虽然网络成瘾是否成为「疾病」,仍存在争议。但随着网络科技与智能型手机的全球化,网络成瘾确实是只会愈益严重的「问题」。人人都使用网络,怎样才算网络成瘾呢?

(c;fC-Yw \0心理学空间ZZ#R;wQ ui/|L

'sTp,H h;Z!C9uW2bx9c0

M'k4m\6|i4O,v3E.J N Oa6X0首先,当事者是否因网络使用导致功能损害?网络过度使用,可能冲击社交伦理、造成认同危机、延迟生理心理发展、产生延迟睡眠症候群、增加网络犯罪、造成企业产能下降,并并发身心疾病。其次,当事者是否出现失控情况?即当事者发现网络使用已对生活造成影响,但却无法去控制或减少使用。

e%^E6\%Ret0心理学空间Q7B G-}9BK+K

_H F.\8]R"]&eO0心理学空间 WU^9Y9AIew

其实,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网络成瘾并非只是心理问题,更牵涉到大脑功能与结构、体质基因的改变。2009年,柯志鸿医师本土研究团队发现,与一般人相较,游戏成瘾者在看到游戏相关图片时,脑中有几个区域明显活化,包含:右眼眶额叶皮质、右背侧前额叶、右依核、右尾核、两侧扣带回与内额叶皮质,以上也是物质成瘾常见的活化区,行为成瘾的渴求冲动可能有类似的神经生物机转。2011年中国研究指出,长期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背侧前额叶、吻端扣带回、辅助运动区等处灰质(神经细胞)减少,其体积与成瘾年数成负相关。另有研究指出,带有D2型多巴胺受体TaqIA A1对偶基因,腹侧被盖区目标区的多巴胺讯号传递较少,出现物质与行为成瘾风险较高。

~z3w'K"P{ n4G`OG0

j1E B+dyke0M2Z0

Yp5N]$B0心理学空间-D ^r}^+[ {h

高雄医学大学颜正芳教授研究也发现,父母有物质成瘾者,青少年采用网络处理问题的机会较高,这也许是跟体质和学习相关。可见,网络成瘾的问题底下,还有许多促成问题的结构性因素,需要去一一解决。心理学空间R@2b)^L;F6N;b

g{vZD2z.Mi/S0

bW0q4I7U(r1n@0心理学空间 s*@&@&_QL*y;a*{+?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变成「i症候群」、避免网络成瘾呢?罗森教授建议我们——重新设定自己的大脑,不要被网络僵化了你的大脑回路;避免一再因科技而分心;适时暂停网络与手机的使用;不要太快回应简讯;给自己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度放空自己、接近大自然;父母定期和孩子讨论科技使用状况。

a%_Z,D U[2_^0

&~Y*q6@H0

/U:x{ym8|0

6w5oy:i k;_)b"O0试着平衡你的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毕竟,有限制的自由,才能真的自由。别忘了首先提出「网络成瘾」一词的郭德堡医师说过:心理学空间 {i a1o)zJ

*NYV2y\$syI0心理学空间Vin p8Eo

5O&~4N)Pk`h0「就像火一样,计算机和网络都是最好的仆人,却也是最坏的主人!」心理学空间7\\tS)UK$vh#C(_

心理学空间,`0^+c0`,W

uyEsW0

Kb%N6C;r0★金柏莉.杨博士针对治疗网络成瘾的认知行为小技巧:心理学空间j;~;Vnt~Z4z@

$P!g {7Z }X0(1)逆向操作:把上网改成起床后第二件事情。

CRP^8Iz^-wW8wk0心理学空间3l4j!TU9Q2U6H?z

(2)外在停止器:用闹钟或计算机定时提醒程序,叫自己停止,或定时关机。

m\w{3P0心理学空间cp7~|"wIY2F

(3)限制时间:设定每周或每天使用时数。心理学空间/?q [7F O

心理学空间O{u+C3F'YE)g$S [

(4)列出事情的优先级:列出网络相关事务的优先级。

e!||(F$l0心理学空间\M5j^ d

(5)使用提示卡:把网络好处与坏处写在卡片上,然后贴在计算机旁;或列出5项网络成瘾带来的坏处、戒瘾的5项好处、高危险情境因应策略等。心理学空间#b%f+WJ|4R:?T

心理学空间o `WjseC's

(6)活动日程表:提醒自己不要因为上网而忽略其它活动。心理学空间t:Z ]hMu$Ssx3LO

心理学空间'LUz}lM$g$ls

(7)逆向操作:先吃完晚餐、看新闻,再去上网。心理学空间+?x6?,Ihaly

心理学空间[ D P&EQ [D

心理学空间X1N3@"P/S!e!v

Prc2L!A$da,qeP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网络成瘾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存隐忧 普遍自卑渴望被关注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道歉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