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治疗之顺其自然的核心
时间:2013年07月09日|2497次浏览

(上海盖德强迫症研究中心 QQ: 800016649  咨询电话: 021-52243385)
很多强迫症患者都知道顺其自然,但是并没有理解顺其自然的核心,以至于在实践顺其自然理论的时候走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虽然这个问题并不难,但如果操作不当,还会加重症状,所以有必要说一说。
顺其自然的核心是让焦虑自然的缓解,不通过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去缓解焦虑。
如果能把握住这个核心,那么实践顺其自然就不会走入误区了。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这点,我举一些常见的强迫症状为例。
一、强迫行为
1、 反复清洗
这类强迫症状主要以怕脏、怕细菌、怕传染病等强迫观念而继发的一系列强迫行为,强迫行为包括反复清洗、回避行为、丢弃行为等。怕脏、怕细菌、怕传染病等强迫观念所带来的是焦虑,患者实施强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焦虑,暂时满足安全感,这就不是顺其自然了,顺其自然的核心是让焦虑自然的缓解,所以对反复清洗类强迫行为患者来说,停止强迫行为,不通过强迫行为去缓解焦虑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很多强迫清洗患者认为顺其自然就是想洗就洗,不要控制,洗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错误的,这样做只会让强迫行为越来越重,心瘾越来越大,而且症状还会一直泛化下去。
2、 反复检查
这类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反复检查门锁、电源、煤气、反复询问等。它是以怕出错或怕出现灾难性后果等强迫观念而继发一系列的反复检查等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所带来的是焦虑或恐惧,患者实施强迫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焦虑,暂时满足心瘾,这就违反了顺其自然的原则,所以对反复检查强迫症患者来说,停止强迫行为,让焦虑自然的缓解,这才是正确的。
很多强迫检查患者认为顺其自然就是想检查就检查,不要控制,检查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错误的,这样做只会让强迫行为越来越重,心瘾越来越大,而且症状还会一直泛化下去。
3、强迫仪式动作
患者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否则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如睡前要按照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桌上的物品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摆放,做完饭后按严格程序摆放炊具,病人出门前要先走两步再后退一步才敢出门等等。
这些强迫性仪式动作主要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不安,暂时满足安全感,违反了顺其自然的原则。正确的做法是停止强迫性仪式动作,让焦虑不安自然的缓解。
二、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区别在于患者无法通过强迫行为去缓解焦虑(如果有实施强迫行为的可能,同样会发展成强迫行为),只有通过强迫思维去缓解焦虑,强迫思维缓解焦虑有两种方式:思维对抗和思维解决。
1、脑海中反复出现令人焦虑或恐惧的念头、画面等
比如:患者脑海中反复出现血腥或性伦理等方面的念头或画面,当出现这一类强迫观念时,患者会感到极度的焦虑或恐惧,但又无法通过强迫思维或行为去解决,唯一能够缓解焦虑的方式是对抗,不让这些念头或画面出现,越对抗反而越出现,这就形成了精神交互作用。
顺其自然的意思是不要对抗、排斥这些强迫观念的出现,让它们自然的来,自然的去,接纳焦虑的感受,让焦虑自然的缓解。
2、 反复担心
有些强迫症患者会担心自己开车时否伤害到了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本人无法实施检查行为,只能在思维中反复思考、回忆自己在开车的过程中是否出现车体震动、发出异常声响等现象来确认自己并没有伤害到别人,以证明自己是安全的。这个过程就是用思维解决、缓解焦虑的过程,违反了顺其自然的原则。
顺其自然并不是想思考就思考、想回忆就回忆,而是不能通过思维去缓解焦虑,不去解决这个担心,让焦虑自然的缓解。
3、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性穷思竭虑主要是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有时候也会认为很有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1+1为什么等于 2”,“人为什么活着”等问题。这类问题本没有答案,但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非要找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否则就会感到焦虑、恐慌。反复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解决、缓解焦虑的过程,这就违反了顺其自然的原则。
顺其自然的意思是让这强迫性穷思竭虑念头自然的来,自然的去,不要去参与它们,不要去解决它们,也不要去找答案,忍受焦虑,为所当为,不要通过思维去解决、缓解焦虑,让焦虑自然的缓解。
很多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认为顺其自然就是想思考就思考,想到自己明白为止,想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错误的,这实际上是在加固强迫性思维模式。
4、 强迫意向
强迫意向患者会体会到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去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但实际上并不会直接转变为行动。并明知这样做是非理性的、荒谬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有时候也并不是这样),努力控制住自己不去做,但内心的冲动无法摆脱。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患者站在高处有想跳下去的冲动,见到异性有拥抱、接吻的冲动,看见电源插座有想去触摸的冲动等。
强迫意向类强迫念头也是令人十分恐惧的,所以患者本能的就会想去缓解焦虑。
如果患者在高处有想跳下去的冲动,一般他会采取回避的方式(远离高处等场所)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样就违反了顺其自然的原则。更有甚者,会故意站在高处看看自己是否会真的跳下去,以证明自己是安全的,来消除内心的恐惧,这同样也违反了顺其自然的原则。
正确的应对方式是不要采取回避或试验等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该去高处时就正常的去,不该去高处时也不要刻意去做试验,坚持为所当为,让焦虑自然的缓解。
其它强迫意向症状的原理与这个例子是一样的。
5、 余光、口水、呼吸、眨眼等注意力强迫
注意力强迫是一类痛苦程度极高,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的强迫症状,因为注意力强迫会时刻存在着(严重者只有睡眠时没有症状),整天处在痛苦之中,给患者本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患者本人因害怕自己出现(注意到或想到)余光、口水、呼吸、眨眼等症状,所以会采取对抗的方式去解决焦虑,让它们不再出现,越对抗却越出现,这样就会形成恶性的强迫循环,症状也会越来越重。
顺其自然的意思是接纳余光、口水等症状出现的正常性,不要试图排斥、解决、对抗它们,让它们自然的来,自然的去,归顺自然之道。
综上所述: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其本质是相同的,强迫观念是通过强迫思维缓解焦虑的过程,强迫行为是通过强迫行为缓解焦虑的过程,对强迫的过程产生强迫,就是反强迫。
还有些强迫症状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同时存在的,所以这类强迫症患者通常会通过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种方式去缓解焦虑。
对强迫行为患者来说,顺其自然是必须要停止强迫行为的,但是停止强迫行为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
对强迫观念患者来说,不要误认为顺其自然就是想想就想,想思考就思考,想到自己满意为止,什么时候不想想就不想了,这也是错误的。
治疗强迫症就是戒除“心瘾”的过程,通过强迫思维或行为缓解焦虑而获取短暂的安全感是不断在满足“心瘾”,最后“心瘾”会变成“心魔”,让强迫症患者深陷痛苦而无法自拔。
虽然知道了什么是顺其自然,但做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很多强迫症状的焦虑等级非常高,患者本能地或者根本无法控制自己通过强迫思维或行为去缓解焦虑,这就是难以做到顺其自然的原因。
顺其自然就是让强迫能量自然的释放,让焦虑自然的缓解。
违反了顺其自然的原则,只会让强迫的能量越来越大,强迫的心瘾也会不断加重。
正确的实践顺其自然理论非常重要。
附:
1、有些人认为强迫行为比强迫思维更严重,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不能通过外在的表象来判定哪个更严重。如果从治疗的角度讲,治疗强迫观念的难度要比强迫行为大些,因为行为是具体的,思维是抽象的,“停止强迫行为”比起“停止强迫思维”要容易些。
2、在我所做的案例中,强迫行为患者会认为强迫观念患者无论怎么强迫,都在自己的大脑中,别人不太容易看出来异常,而强迫行为别人可以看到,无形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但强迫观念患者却认为强迫行为患者可以很容易通过强迫行为去缓解焦虑,而通过强迫思维缓解焦虑就很困难了。这两种说法其实都不客观,因为自己只能体验到自己的痛苦,而无法体验到别人的痛苦。
3、安全感的需求是人性的本能,人在体验到焦虑或恐惧时,本能的就会想通过各种方式缓解、解决焦虑,来获取安全感,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强迫症患者的不安全感主要由先天的敏感素质、后天的成长环境和应急事件的刺激等因素而形成,这种安全感的缺失是“病态”的,所以会通过“病态”的方式(强迫思维或行为)去获取安全感。顺其自然就是纠正这种“病态”获取安全感的模式。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不要误认为一般人有焦虑可以去解决,强迫的焦虑一样可以去解决,这是不正确的,这就是“病态”与“非病”的差别。
4、内心强烈的不安全感是强迫症发病的重要根源,它会形成一股强迫的能量,这股能量促使强迫症患者去实施强迫行为或思维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恐惧,以获得短暂的安全感,但是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是在阻挡强迫能量的自然释放,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让强迫的心瘾越来越大,症状也会不断加重。强迫症患者必须要认清这一点,才能走在正道上。

标签: 强迫症治疗  顺其自然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