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岳母恐惧症:关系的担忧
时间:2014年07月26日|2992次浏览

婆婆、岳母恐惧症:关系的担忧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韦耀阳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近日,美国一网站整理出了十种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恐惧症”(婆婆、岳母恐惧症,过马路恐惧症,餐桌交谈恐惧症,恐惧没手机,玩偶恐惧症,食物恐惧症,恐惧镜子,烹饪恐惧症,坐下恐惧症,花生酱恐惧症)。其中,婆婆、岳母恐惧症大概是其中最普遍的一种。而南京也确有这样的案例,一小伙看见岳母就“哆嗦”。有专家称婆婆、岳母恐惧症在心理学上的确存在,属于“社交恐惧症”的范畴。

Q1:“社交恐惧症”特点及其表现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恐惧的对象可以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本病以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社交恐怖症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具体表现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场合或被人注意的场合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赤面恐怖是较常见的一种,患者只要在公共场合就感到害羞脸红、局促不安、尴尬、笨拙、迟钝,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有的患者害怕看别人的眼睛,怕跟别人的视线相遇,称为对视恐怖。

Q2:婆婆、岳母恐惧症的形成原因

婆婆恐惧症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岳母恐惧症主要是处于婚姻初期的年轻男性青年。两者都有相同的表现就是在见婆婆或岳母之前都有恐惧场景不知如何应对的想象,在拜见的过程中会出现心慌、意识混沌,不知所措,极力想逃避,甚至出现昏厥的情形。这类恐惧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早年父母保护过度,生活方式比较单一,交往技能缺乏,过去的交往过程中有过一两次失败的经历并且形成了交往阴影。但是婆婆、岳母恐惧症的核心问题是原有的内心安全感突然因为有新的成员的介入导致安全感认知模式遭到破坏,忽略了自身的多重角色,而产生焦虑。这类人往往性格比较内向,胆小怯懦,内心极其自卑,特别害怕受到打击。他们在拜见婆婆、岳母前总是把他们想象成多么恶劣糟糕的人,总觉得对方很凶很坏,并且把自己拜见过程想象的非常糟糕和失败,然后在拜见过程中,总是从细致的观察和倾听中查找各种负面信息印证自己的看法,然后觉得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随后表现的正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越来越不知所措。最后变得极其不自信,越来越恐惧。这是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社交恐惧症在不断的失败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这种“预言效应”。

Q3:岳母恐惧症的由来

岳母恐惧症是这两年在临床上现出来的。主要是80、90后的男性青年。岳母恐惧症的形成原因跟最近几年提到的“男孩危机”有很重要的联系,80、90后的男孩子早年在家庭中母亲或者奶奶等女性抚养费时最多,从上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等阶段女老师特别多,男性成分越来越淡化,很多男孩越来越女性化。女性化的男孩变得越来越优柔寡断,性格上也变得比较怯懦。同时,在学校教育中,长期接受威严的女教师的影响,从而形成对女教师的敬畏。成年后,在恋爱结婚阶段,见到严肃的岳母时,”威严的女教师“形象立马在脑海中浮现,这个男生瞬间觉得自己变成了胆小如鼠的小学生。所以,岳母恐惧症的根本原因是在早年的教育中对重要女性他人的恐惧的再现和迁移。

“Q4:婆婆、岳母恐惧症都是对人际关系的焦虑

婆婆恐惧症的形成跟我国过去的封建传统文化有关联,过去的影视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宣扬各种恶婆婆的存在,以及婚后作为儿媳妇遵守妇道的各种规矩,让年轻女性难以接受,让他们产生婚姻恐惧症,进而产生婆婆恐惧症。同时,在婚后,儿媳妇不可避免的需要同婆婆争夺对丈夫的爱,必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冲突一旦产生,儿媳在男方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只有接受男方家庭的强势亚文化,这种家庭亚文化的存在会加重年轻女性的婆婆恐惧症。岳母恐惧症的焦虑也是对人际关系的担忧。岳母恐惧症的形成跟更重要的是与男性青年自身的交往技能缺失和严重不自信有关。

Q5:婆媳间的矛盾源于爱的争夺

婆婆和儿媳妇都是嫁到别家的人,有相同的经历,应该是能找到共同的语言,可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大容易相处和谐呢?有学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从婆媳对儿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恋母情结”等角度去解释,也有学者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你可以说下你的看法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婆媳间的矛盾是婆媳之间争夺爱引发的战争。但事实上,“母子之爱”和“夫妻之爱”是两个各有不同的概念。历来我们将“母爱”看作是爱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母子之爱——对于母亲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爱,因为母子之爱的体现方式是分离的方式:从十月怀胎,到孩子青春期时的叛逆,再到儿子人格的独立、经济的独立无不都体现了“母子之间分离再分离”的轨迹,这种痛苦让母亲产生了恐惧感和孤独感。儿子成家立业后属于另一位女性的时候,母亲对自己的权利欲和占有欲一旦失落到谷底,就会迁怒于儿媳。她就会致力于将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时间、全部的情感用在闹矛盾上以夺回自己的亲生儿子。

与“母子之爱”相反,“夫妻之爱”是一种男女追求爱情而结合的结晶体。由于爱情的诱人性,夫妻双方不仅从肉体上彻底地结为一体,而且从灵魂上相互占有。这种自愿的结合激发出彼此间一种积极的力量,使夫妻之间心照不宣,又没有让双方丧失了本来的个性特征。“夫妻之爱”具有“母爱”中所不具有的自私性、排他性、可创造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夫妻双方既是整体的一部分,又是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

妻子对丈夫的爱是妻子的权力,她有权力、有能力去维护和珍惜所得到的这份爱。媳妇会不自觉地排斥婆婆对其丈夫的占有,因此,她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婆婆是自私的,因为她想霸占两个男人的爱一一她儿子爱和她自己丈夫的爱!媳妇认为即使自己被婆婆挤走,婆婆依然不可能专有儿子的感情,因为母爱永远无法取代妻爱!于是婆媳之间在自然情感上就可能产生矛盾。

可以说,一切源于“爱”,因“爱”而“起”,因“爱”而“恨”,都以“爱”为铺垫。婆媳关系实际上是通过丈夫(儿子)的中介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家庭关系,母亲对儿子的爱可能是占有式的,她们因为不愿意和媳妇分享对儿子的爱,而和媳妇之间产生了矛盾。大多数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的,可以因为对儿子的爱而波及媳妇,和媳妇之间形成一种非常和谐的关系,甚至可以把媳妇当做自己的亲身儿女一样看待。婆婆做到通情达理,把媳妇当做自己的轻生女儿,多关爱、体贴儿媳妇,自然就会唤起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孝道”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媳妇应该意识到婆婆把儿子哺育成人的辛苦和不易,她的全部几乎全给了你所爱的这个男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娘家婆家都是家”,示婆婆为自己的亲身母亲一般,放宽胸怀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把彼此之间的差异化作对其的爱,使爱得到升华。

Q6:婆媳关系矛盾既有“全球化”特点,又独具“中国特色”

德国进化心理学家尤勒曾要求被试评价自己的父母跟四位祖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被试普遍评价婆媳关系最差,美国也有类似的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因此称婆媳关系也是国际普遍的问题,那导致婆媳关系差“全球化”的原因是年龄和代际之间的差异,在信息化社会,年轻人接受信息的速度要快,新的认知观念不断地冲击“婆婆”们,婆婆们通常处于”僵化固执期“,他们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爱恋旧,同时,他们又嫉妒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有理说不清,必然导致两者之间出现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异。婆媳关系矛盾又独具中国特色,主要是跟我国遗留的封建传统文化有关系,传统文化中过于强调家庭伦理关系,这种人伦关系满足了婆婆的控制欲望,婆婆试图通过控制儿媳来控制儿子,儿媳不愿被控制,于是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就表现得具有中国特色。

Q7:克服婆婆、岳母恐惧症如何克服

婆婆、岳母恐惧症从某程度上讲是适应障碍,不适应新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要克服这种适应障碍,首先要对自身的角色有正确的认知。婚后最重要的变化是个人的社会角色多了很多,个人需要承担各种场合下的各种家庭角色,相应地需要承担各种义务。人际关系不适应,是因为他们忽略掉了自身的多重角色,拒绝接纳新的让自己不舒服的角色。正确的角色认知,学会角色适应,避免角色失调。第二,小夫妻要学会多沟通。夫妻之间要学会平时沟通,遇事不过夜,要诚信,不互相隐瞒和欺骗。同时,更要学会对婆婆、岳母的上级双向沟通。女儿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多说丈夫的好话,多替丈夫着想,丈夫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多替媳妇表孝心,献爱心,有问题两头瞒,并且妥善解决,这样就能够及时疏通郁结,建立良好关系。第三,夫妻双方多多了解对方家庭父母的各种喜好和家庭文化特点,适当迎合对方父母,制造良好家庭氛围。恐惧的形成多与复性情绪紧密相连,制造和谐温馨的氛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和谐关系建立。第四,遇到问题,实在难以处理时,可以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婚姻家庭咨询师求助。
 

标签: 恐惧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