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时间:2018年11月25日|1920次浏览

【摘要】目的 研究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试图找到网络依赖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程度和原因。方法 本研究以22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网络依赖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孤独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大学生网络依赖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生网络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网络依赖及其各个维度在年级、专业和生源地这几个变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网络依赖和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的低相关R=0.258, P>0.01)通过网络依赖组与低网络依赖组之间孤独感得分的F检验可以看出,高网络依赖与网络依赖组的孤独感得分差异显(F=9.792,P<0.001),说明网络依赖对孤独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师范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对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通过降低其网络依赖来降低大学生的孤独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依赖;孤独感

基金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课题号:CGA120128)阶段性成果;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y402)阶段性成果。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net dependence and  Loneliness of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Students

WeiYaoyang  Xie Zhibin  Jiang Jianhua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435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dependence and loneliness is trying to find effect of loneliness and causes of internet depend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s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net dependence and lone liness on university students.224 students sampled randomly from four grades in University are administered by internet dependence Scale and UCLA Loneliness Scale. Results (1)On Information search and selection Dimensions one of the Information Anxiety' dimensionalities there is notable difference on gender. (2)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ender grade and subject sor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loneliness. (3)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Information Anxiety and lonelines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of the low Information Anxiety students and high Information Anxiety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Conclusion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has a certain dependence on the loneliness predicted effect can be reduced to reduce college students rely on their networks of lonelines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 internet dependence;Loneliness

前言

对孤独的界定,众说纷纭,Russell(1978)认为孤独是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状况有差距而产生孤独[1]孤独是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2]本学者箱崎总一(1978)认为孤独只有在人际关条中产生,即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关条中,才能感觉它的存在,所以孤独是一生不能摆脱的心理状态[3]Koch (1997)将孤独认定为一种持续若干时间、没有别人涉入的意识状态。[4]孤独(aloneness)是指我们与其他人之间的疏离。它含有分开的、疏远的、独自的意思(1990)。孤独比较强调独自一人(bealone),认为孤独指的是自己独处,可能是客观物理状态中无人相伴的情况,也可能是在人群中但心理上知觉到独自一个人的感受,孤独并不一定是处在一个情绪低潮的不愉快状态(1999)。[5]另有学者认为,孤独应泛指物理环境上独自一人存在,未必会经验到负向寂寞情绪(1991)。[6]由上可知,孤独指的是在物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上是一个人的情形,而在情绪状态方面则是具有正负两面感受及作用。孤单具有负面的疏离寂寞含意,更具有正面的独思独立之含意。由此可见,孤独含有隔开、疏离、单独之义,指人与他人间的疏离,包括心理上和物理上的距离。孤独的存在形式包括三种:物理环境上的独处精神上的思想情感无人能接触、体会,甚至自己无法接触内在自我心理上不依赖他人的独立自主。[7]临床有关资料表明,孤独感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在大学生中,经常或偶尔感到孤独的大学生比例高达83.9%。[8]国内对网络依赖现象的研究于1997年始于台湾。有学者认为,网络依赖是由重复的对于网路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态,并带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忍耐、克制、退缩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9]对网络成瘾的含义不论有多少种表述方式但至少有三个关键词是大家共同接受的过度使用异常状态受到损害。网络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后从最初的学术研究工具迅速发展为一种大众信息传播与交流手段,已成为现今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校园网络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人数与日俱增但也因过度使用互联网所导致越来越多的网络成瘾者而引起人们的极大担忧。大学生是因为孤独感而出现网络依赖行为,还是网络依赖增加了孤独感,网络成瘾和孤独感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实证性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尝试在这一方面作些工作拟探讨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300名,回收280份,经测量后,剔除无效问卷56份,共收回有效问卷224份,回收率为75%其构成如下:男生102人,女生122人;一年级36人,二年级47人,三年级82人,四年级59人;文史75人,理工149人。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1)孤独感量表是自评量表。[10]该量表评量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该量表由Russell 等人于1978 年编制,有20 个题目,均探负向用语,后来经RussellPeplau and Cutrona(1980)加以修订,题数仍维持原来的20题,填答方式探李克特四点量表方式作答,每个项目有4 种程度评分:(4)我常常有此感觉(3)我有时有此感觉(2)我很少有此感觉(1)我从未有此感觉。其中2、3、7、8、11、12、13、12、17、18等10题为负向计分外,其十题改为正向记分。分数以累计方式,最低20分,最高80分,分数越高代表孤独程度越高。本研究探用的测量工具即中文版之UCLA孤独量表,由吴静吉(2001)根Russelletal.(1980)修订版的翻译,题续排列为持原量表之排列。在国内施测结果,信度方面,其内部一致性条数为0.94 与0.89,两个月再测信度为0.73,七个月再测信度为0.62。

2)网络依赖量表。[11]该量表是由清华大学白羽与樊富珉于2005 年根据Young 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病态网络使用量表修订而成,包含19个项目。Young2008)指出网络成瘾者之网上和网下的情绪之间的差异,当离线后,他们感到沮丧,忧郁,愤怒,焦虑和沮丧。在网上,他们感到兴奋、激动、豪放、有吸引力、被支持等。这些强烈的正向情绪加强他们的强迫行为。那些低自尊、感到孤独、烦躁不安、或退缩的人容易成为网络成瘾者。[12]该量表包括4个因子(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 ,采用4 级计分制。4个因子的分半信度在0.73-0.78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在0.77-0.84之间,全量表为0.84,表明该量表是行之有效的。在效度检验中,修订后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与Young制定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及病态网络使用量表(PUS) 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高,分别为0.1810.177,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该量表具有非常好的信效度。

1.2.2  测评方法:将上述2种问卷合订成册,测验采取集体方式实施,全部测验内容一次性答完,时间约30分钟。

1.2.3  统计处理:所有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 10.0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分析

2.1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各个变量在四个维度上结果反应 

大学生网络网络依赖各维度及总分在性别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如下表所示。

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网络依赖各个维度的得分和总分的差异比较

因变量   

  

             t

行为(心理)耐受性

5.08 + 3.20

5.02+ 2.98 0.149

人际健康

7.46+ 3.79

6.41+ 3.29 2.193

时间管理

4.42+ 3.04

2.74+ 2.34 4.686

行为(心理)戒断性

7.17+ 4.36

6.38+ 3.59 1.485

总分

24.13+ 12.20

20.54+ 9.92       2.383

     男生在行为(心理)耐受性维度上的平均得分(5.08 + 3.20)略高于女生(5.02+ 2.98),同时在人际健康、时间管理和行为(心理)戒断性维度男生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女生,网络依赖总分的平均分依然是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在网络依赖的各个维度以及总分上均存在差异。

2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网络依赖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和总分的差异比较

因变量

理工 

文史              t

行为(心理)耐受性

5..19+3.20

4.76+2.81 1.025

人际健康

7.17+3.77

6.33+3.05 1.783

时间管理

3.66+2.78

3.20+2.84 1.146

行为(心理)戒断性

总分

6.85+4.16

22.86+11.55

6.52+3.60 0.606

20.81+10.20      1.354

由表2可以看出,在专业文理分科方面,文科生在行为(心理)耐受性(4.76+2.81)人际健康(6.33+3.05)、时间管理(3.20+2.84)行为(心理)戒断性(6.52+3.60)这四个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均低于理科生。

3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网络依赖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和总分的差异比较

因变量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t

行为(心理)耐受性

4.33+2.18

5.42+ 3.32

4.44+ 3.18

6.02+ 2.96  -1.710

人际健康

5.92+3.20

6.68+ 3.68

7.18+ 4.01

7.24+ 2.91  -1.010

时间管理

2.69+ 2.48

3.19+ 2.80

3.80+ 2.96

3.83+ 2.69  -0.855

行为(心理)戒断性

总分

5.19+ 3.52

18.14+ 8.70

6.38+ 3.81

21.68+ 11.56

7.06+ 4.27

22.49+ 12.24

7.51+ 3.73  -1.471

24.59+ 9.96 -1.593

 

通过表3我们可以看到,在行为(心理)耐受性维度上大学生的平均得分稍高与于其他三个年级,大学生在人际健康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最低,而在时间管理维度上大学生的平均得分低于大学生行为(心理)戒断性维度上大学生得分最高。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上的平均得分最低。

2.2各个变量在网络依赖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4大学生网络依赖四个维度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耐受性

人际健康

时间管理

戒断性

网络依赖

性别

0.22

4.930*

21.959***

2.205

5.891*

年级

4.064*

1.330

1.799

2.930*

2.613

专业

0.965

2.765

1.334

0.334

1.689

(N=224  *表示p<.05   **表示p<.01  ***表示p<.001)

结合表1和表4可以看出,男生在网络依赖在耐受性上的得分高于女生,男生在网络使用自控能力方面略低于女生,但二者之间的平均得分差异并不显著。大部分大学生在在耐受性上表现较好,不过分网络依赖,能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正确地使用网络;男女生在人际与健康方面的平均得分差异显著,男生在人际与健康方面受网络依赖影响显著高于女生。生活中的交往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实际交往需求,而以网络为媒介的交往方式,更容易被驾驭,这就使他们能够提高交往质量和范围,满足交往需求,这样一来就容易加大其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在时间管理这个维度,由于男女性别造成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并且十分显著。女生的在在时间管理这一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说明女生在时间管理能力上要高于男生,能够更好、更合理地处理网络使用的时间男女在行为(心理)戒断性上的平均得分没有太大差异,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的耐受和戒断戒断能力高于男生,但差异并不显著。总体上来说,男生的平均得分略高于女生,男女生在网络依赖各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存在差异,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男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综合表3和表6的结果可以发现,在年级方面,大四学生在行为耐受性和行为戒断性上的平均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时间管理上的平均得分低于理科生,二者在行为耐受性和行为戒断性维度上存在差异,而且差异显著,同时文理科生在网络依赖的人际健康和时间管理上的平均得分存在差异,科生的平均得分科生,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从表4显示的结果来看,网络依赖及其各个维度在年级专业和生源地三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存在差异,差异显著。

2.3网络依赖组与低网络依赖组之间孤独感得分的F检验

5  网络依赖组与低网络依赖组之间的孤独感得分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网络依赖分组

N

M+ SD

低网络依赖组

62

40.74+6.97

中间组

111

43.61+6.99

网络依赖组

51

46.73+7.73

全体

224

43.52+7.44

 

网络依赖总分处于低分分前27%为低人际容纳组,共84人,处于高分后27%为高网络依赖组,共83人,其他的为中间组,方差分析(表6)表明,网络依赖在大学生孤独感程度上的主效应显著(F=9.792P<0.01)

6 网络依赖组与低网络依赖组之间孤独感得分的方差检验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Sig

组间

1003.469

2

501.735

9.792

0.000

组内

11324.370

221

51.241

 

 

全体

12327.839

223

 

 

 

2.4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 

7  大学生网络依赖与孤独感的Pearson相关

 

网络依赖

行为(心理)耐受性

人际与健康

时间管理

行为(心理)戒断性

孤独感

0.258**

0.222**

0.216**

0.207**

0.213**

注:**P0.01.下同

从表7中可以看出孤独感与网络依赖的四个维度(行为(心理)耐受性、行为(心理)戒断性、人际与健康、时间管理)之间存在着低相关,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与临床上的判定一致

3讨论

在网络依赖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女生得分均低于男生,这说明男女生在网络依赖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存在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发现的男女生在网络依赖总分及人际健康、时间管理维度上的差异显著。男生在网络依赖总分及人际健康、时间管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说明男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并且在网络依赖的人际健康与时间管理维度上,男生受网络依赖的影响显著高于女生。

这是由男女在性别角色上的差异决定的。女生比男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她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能够更好地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细腻,使得她们对于自身的人际与健康状况投注的时间与感情更多。在时间管理方面更为合理,在人际交往方面跟注重细节,对自己的健康更为关注,这样她们的人际与健康受网络依赖的影响就较少了,从而使得她们在网络依赖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男生。

按照网络依赖得分的高低进行分组,以网络依赖的不同程度作为自变量,大学生孤独感作为因变量,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发现网络依赖在大学生孤独感程度上的主效应显著(F=9.792,P<0.01),网络依赖高低分组变量在孤独感上的差异极其显著,这表明,大学生网络依赖是影响其孤独感的重要因素。网络依赖程度越高,孤独感体验越强烈,反之,体验到的孤独感就越弱。这是因为网络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大学生过度沉湎于网络,这必将对其其生理、心理健康、职业功能和社会交往等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负面影响,会导致其在人际交往和对自我的认知上出现偏差,产生闭锁性,不愿或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种偏差还会对其生活造成消极影响,大学生不能够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反之,体验到的孤独感则较少。

参考文献

[1] 韦耀阳向光富.高师生孤独感量表的编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01):33-38.

[2] 韦耀阳.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73-75+91.

[3] 李丽梅松丽牛志民宋玉婷.大学生孤独感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智能手机成瘾的中介作用及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02):345-348+320.

[4] 吴莉娟王佳宁齐晓栋.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05):372-377.

[5] 韦耀阳.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因素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06):150-152+154.

[6] 韦耀阳.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04):99-101.

[7] 韦耀阳.大学生信息焦虑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03):353-355.

[8] 韦耀阳.师范大学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04):134-136.

[9] 白羽 樊富珉. 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9-104.

[10] 刘连龙徐丹胡明利.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200917(1):59-604.

[11] 刘连龙胡明利.网络成瘾与其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126-130.

[12]陈妮娅.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126.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