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因素及对策
时间:2013年12月17日|1723次浏览

摘要:职业倦怠成为教师行业的一大隐形杀手,威胁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综合以往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概括了工作特征、组织特征、个人特征影响高校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预防高校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包括:组织,老师本人,学校三方面。

关键词: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高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职业倦怠( burnout ) 这一词最初由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 1974 年提出研究助人职业工作者因其长期从事“人际工作”而出现的对工作不热忱、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现象,常见于医护人员、警察、服务业人员等。国外研究发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职业倦怠的发生率较高教师就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1]。邢金萍[2]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发现:4. 1 %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表现61. 7 %的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基本上无倦怠感的教师占34. 2 %。现在高校学生自杀率上升,心理问题的学生增多,对心理辅导老师的需求不断提高。建设一支健康合理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高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倦怠情绪影响辅导老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并且对学生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Ackerley[3]等人发现,职业倦怠确实存在于心理咨询工作者当中,影响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工作和身心健康。心理辅导老师的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1倦怠的定义与危害

Maslach Jackson 认为职业倦怠是发生于人际工作者的一组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综合症状。[4]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弗登伯格( freuden - berger ) 首次将这一观点应用到心理健康领域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无法应付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疲劳、情绪情感枯竭缺乏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综合状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l)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2)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3)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5]

高校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的表现:(l)咨询中大量的情感和资源付出,出现情绪混乱和情感枯竭,对心理咨询出现麻木状态,没有任何兴趣(2)对学生由温和仁爱的形象转变为冷漠无情的形象,对工作期望高,但实际行动几乎没有,好空想抱怨(3)咨询过程的长期性和无立即的反馈性,咨询工作得不到重视,咨询活动开展的不正式,促使心理辅导老师在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消极应对工作,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5]

2高校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根据蒋奖[6]等人的研究,将与职业困倦有关的因素分为:前因性变量——工作压力,后果性变量(最典型的如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负性情绪等),调节变量(如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质)。这三个方面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与作用,导致职业倦怠。在工作压力如何导致职业倦怠的各种模型中,各研究者认为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工作资源、工作支持等对由压力而导致职业倦怠有着重要作用。Maslach等人认为影响枯竭产生的因素有环境因素,包括工作特征、职业特征和组织特征,以及个人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人格特征和工作态度[5]。将各研究者的理论综合起来并具体到高校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具体到心理咨询工作者,总结出造成倦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工作特征,即心理辅导工作有关的特征因素,包括工作要求、工作控制、工作资源等。 (2)组织特征,即心理辅导老师所在高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大环境,包括组织环境、社会支持等。(3)个人特征,即辅导老师自身有关因素,例如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等。下面就这三点如何影响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进行详细阐述[7]

2.1工作特征

从三个方面研究工作特征对高校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一是工作要求,二是工作控制,三是工作资源。

1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要求:一、工作时间随机。学校一旦有学生临时出现心理问题急需要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老师就得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时间的不确定性,心理老师时刻需要准备着,易产生焦虑;二、工作强度大。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心理老师与学生比例一般在一般10001~2000:1之间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是10000:1以上,繁重的工作量也增加了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压力;三、工作情感付出多。高校心理咨询是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的助人工作。长期的情感和爱心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回报,容易产生情感枯竭。四、工作危机性强。工作的高校心理咨询的宗旨在于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协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情感中的难题,预防校园重大危机事件的出现,并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处理。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咨询工作者就会遭到指责,所做的努力会遭到否定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控制性差。每一届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素质差异和人生阅历各异,这个心理咨询师带来较大的挑战性。咨询师需要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特点不断地更新学习新知识。另外,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师学历、职称、竞聘上岗使得老师安全感差,需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住工作。

3学校社会对心理辅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却普遍不足,甚至对心理辅导存在误解。(一)心理咨询效果的怀疑。现在普遍领导还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如果学生出现什么问题更多是通过院党委书记和辅导员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极少参考心理老师的意见。特别是在学生退学,作弊等重大事件上,心理老师的意见很少被采纳,是严格根据学校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相信学校的条规比心理师的意见更有效。二)对心理教师专业性不重视。我国许多高校招聘的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老师一般都是非专业的。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管理,很好涉及到学生的心理层面。当需要心理老师的时候,一般采用外聘兼职老师的形式。(三)工作经费资源的限制。很多高校领导普遍把资源投入到实验室科研,硬件建设,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投入,更缺少对心理教师继续学习培训需求的考虑。心理老师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进而出现职业倦怠。

2.2组织特征是指心理辅导老师在开展工作时所面对的大环境,包括组织(学校)环境、社会支持。

心理辅导老师的组织环境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地位悬殊。当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未作为课程形式来学习,而是以课后活动在进行。心理老师大多没有编制,也没有固定的课程,只是在业余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学生受益面小,接受的知识零碎。有的高校开设了心理课也仅是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很少涉及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当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型教育的教师地位相差悬殊。心理老师没有正规的课程和没有相应的地位,心理落差很大,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2)投入收获不平衡。心理教师在既定的资源下开展工作,还得不到领导的认同和认可,可能因一两起校园危机事件否定他们平时的努力,甚至怀疑心理老师就是个摆设,对出现问题的学生的咨询起不到重大作用。这就使得心理老师开展的工作重视、没有经费的局面由此而产生的地位悬殊感,失落感,进而对自己工作产生倦怠情绪。

   (3社会支持不足。Ross[8]等人对大学咨询中心咨询员的社会支持的研究发现,来自同事、配偶、朋友和亲戚的支持与职业没有显著关系,来自督导的支持与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成负相关但与个人成就感正相关[8]但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督导制度并不完善。由于国内心理咨询专业方面的专家数量和质量上都很欠缺,高校不少的心理咨询工作者缺乏正规的督导,心理老师不能及时地得到督导的帮助。甚至许多高校并没有建立督导制度,心理老师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帮助,也难以成长和提高。另外,心理老师在遇到重大事件没有督导帮助,很容易处于工作焦躁,情感枯竭的状态。

    再者,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是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是全社会的大工程,并非仅仅依靠心理教师就能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人们还依然认为心理咨询就像病人看医生一样,不理解心理咨询的工作原理,对咨询师的期望太高。心理教师投入的资源超出了自身资源,又无法从社会中获取相应的支持,表现出逃避、倦怠、不投入,也就是情感和行为枯竭,从而职业倦怠。

   (4)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

    当今高校缺乏对心理辅导老师的成长发展需求的重视,心理辅导老师缺乏外出学习的机会,无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学校也缺乏对心理教师工作的评估,因而也不对心理教师的职称等级评定进行考虑。心理老师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发展,工作积极性降低[2]

2.3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主要包括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作为调节变量,对老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心理教师能够针对目前的环境,积极应对,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开展相应的工作,并坚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来满足工作变化的需求。充实感和挑战感很少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相反,如果教师认为经费有限,即使开展了工作也得不到领导的关注,长期无作为。心理老师如果认为自己开展的工作仅是为了得到领导的关注,就完全偏离了心理工作的本身意义所在。无意义感,无成就感,无地位感,消极作为从而产生职业倦怠。[9]就人格特质来说,在类似的压力环境中,内控、坚强性高的人比较不容易体验到倦怠,A型性格可以预测枯竭的发生[10-12]A型人格的心理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困难时,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极提出解决办法,因而容易感到挫败无意义感。B型性格的人,当他们经历倦怠时,内控、坚强性高,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满足感,工作满意度更高,负性情绪更少。

3预防高校心理辅导老师职业倦怠对策

高校心理辅导老师关系到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好坏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高低。关注心理辅导老师的职业倦怠,不仅有利于建设一支高效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也有利于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所以无论老师本人还是相关组织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辅导老师的倦怠。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3.1工作方面 

1加强重视,扩大宣传,提高领导学生的正确认识。

高校应从根本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其重要性,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心理辅导老师的地位。工作得到重视,辅导老师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得到增强,有助于预防职业倦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正确认识,避免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正确看待心理辅导,避免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过高要求,为心理辅导老师减轻了外在压力,有效避免倦怠情绪。学校和学生的正确理解和支持,为心理辅导老师工作顺利展开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这种理解和支持很大程度上为心理辅导老师提供了社会支持系统,使得老师在面临压力时能更好地应对,提高了其对职业倦怠的预防能力。增加高校心理辅导人员的人数,减轻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量,很大程度上能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有效防止职业倦怠。

2)重视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

目前高校很少针对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老师相对一般的任课老师有着较大的地位悬殊。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更加系统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高校有必要让心理辅导老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这样也能更加激发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热情,避免心理辅导老师把自己归为另类的落差感的产生。除此之外,还可以固定心理教师的编制和等级,这可以给心理辅导老师安全感。

3加大师资硬件和经费的投入。师生比例的增加造成心理辅导老师巨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每年新生开学和毕业季的时候,学生的心理需求服务大大增加。要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增加心理老师的数量非常重要,有利于将心理健康工作开展的更全面,也减少心理老师每个人的工作负担。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硬件投入,保证学校具备适应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咨询设备和测评系统。如有的学校设置了沙盘室,测评系统。还可以开展相应的心理知识宣传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现在有的学校开展的心理活动月,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安排经费和人员,开展团体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建设。

3.2组织方面

1提高心理辅导老师专业水平

我国高校的许多心理辅导老师都是通过其他专业加上工作历练之后转行过来的,缺乏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咨询方面的扎实专业基础。现在社会上考取心理咨询证书的培训与发证单位的培训考核不严。一些老师拿到证书就开始上岗,缺乏心理咨询的切身经验。当遇到学生的心理困惑时,无法帮助学生脱离困扰。反而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因此,首先在引进心理辅导老师的时候,学校应尽可能地引进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保证老师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其次,需要建设对心理辅导老师的评估考核机制,对心理老师的真实水平进行评估,预测其需要什么样的提升。同时对心理辅导老师进行适当的考核,这样才能激励心理辅导老师不断地成长。

2应建立合理的督导制度和培训制度

合理的督导制度使在心理辅导老师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给心理辅导老师强大的技术支持,能有效地防止心理辅导老师的倦怠情绪。学校需要聘用固定的督导或顾问,协助心理辅导老师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督导制度建立有外聘顾问的方式,或是心理老师寻求自己导师资源的帮助。这个需要根据本校心理老师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建设合理的心理教师培训制度。考虑到心理咨询工作的特殊性,心理个案变化复杂性,心理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学校应该预算部分的经费,供心理辅导老师参加国内外组织的心理咨询大会,增长该校心理辅导老师的见识,与国内外的先进的咨询技术接轨。学校领导应该考察心理辅导老师的培训需求,安排相应的培训。这方面国内有的高校专门拨给心理健康部门一笔经费,让心理健康老师自行决定学习什么,参加什么会议,极大激励心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3.3心理辅导老师自身

1)补充专业知识,提升工作控制感。心理辅导老师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加强日常的自我训练,提高本身专业技能与水平,让自己有能力去应对工作上遇到的难题,提高对问题把握的能力。同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应对,充分利用工作中的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控制感。心理辅导老师要不断给自己补充能量,给予的同时不忘吸收。要善于从社会支持和学校支持中获取能量。

2)及的自我觉察。心理辅导老师作为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推动者,更应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老师要善于放空自我,审视自己的情绪行为状态,避免带到工作中给学生造成伤害。同时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避免将负面情绪带入工作中,坚决杜绝将自己的职业不满和牢骚的情绪投射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情绪的替代者。当心理健康老师无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深深移情到学生的问题中时,要有寻求督导的意识,帮助自己走出咨询的困境。同时咨询师也要认识到心理咨询也有其局限性,可能对部分学生有益,对另一部分学生无益。心理辅导老师不要因为无法解决某个学生的困扰而陷入极端的抑郁,自我贬低,自责。需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要尽力去帮助学生。

3)对职业倦怠做好心理准备。心理咨询因来访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一个工作。不确定性总会带来一定的焦虑。心理辅导老师要重视经验积累和实践总结,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减少工作焦虑感和无能感的产生。同时也要认识到职业倦怠是个自然现象,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自觉与自省,加强日常的自我学习训练,以克服职业倦怠。

小结

职业倦怠实质上老师内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所产生的疲乏状态。高校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时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需求,尽可能建设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开展相应的活动,这样能够极大改善心理老师的职业倦怠情况。爱和劳动能够使人产生幸福感。给予心理老师足够的关爱,足够的资源,使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感到幸福满足。

参考文献:

[1]林文瑞.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36-139

[2]邢金萍.教师职业倦怠的背后—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60-163

[3]XU YANWANG FANGJIANG JIANG. The actuality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J].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06(5)711

[4]MASLACHCSCHAUFELIW BLEITER M 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397~422

[5]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56-60

[6]JIANG JAINGXUYAN.Research development of burnout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workers[J].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eience Edition)2004(4)87~90(InChinese)

[7]Karasek, R.Job demands, decision latitude, and mental strain: Implications for job desig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9.24285-308.

[8]J Mirowsky, C E Ross.Social Patterns of Distress[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861223-45 

[9]John J Byrne.Teacher As Hunger Artist: Burnout: Its Causes, Effects, And Remedies[J]. Contemporary Education, 199869(2)86.

[10]Mcintyre-Thomas-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 And Teacher Burnout[J]. 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 198454(2)235-238.

[11]PierceC.MMolloy G.N.Psychological And Biograph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Experiencing High And Low Levels Of Burnout[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6037-51.

[12]M. Michelle Rowe.Hardiness as a stress mediating factor of burnout among healthcare providers[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 199814(1)16-20.

 ---------------原载《理论观察》2013.6

标签: 心理辅导  影响  职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