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集体效能感的因素及对策
时间:2013年11月30日|2050次浏览

 影响大学生集体效能感的因素及对策2012-2-6

韦耀阳  

(湖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摘要:集体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大学生的集体效能为解释学校学生行为提供了理论工具,为考察大学生行为水平的动机性效果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大学生集体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包括获得性经验、替代性经验、社会说服、生理和情绪激起等。要提高大学生的集体效能感需要帮助他们体验更多的成功性获得性经验,树立榜样,增强替代性经验,团体成员之间或上、下级之间进行有效的反馈,培养大学生团体的正性的情感状态。

关键词:大学生 ; 集体效能感 ;  影响因素 ;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在探索人生、认知社会、掌握专业知识的阶段,其人际交往能力如何、交往质量如何及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祖国作贡献的程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受阻,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1]集体效能感的缺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集体效能感的因素及对策,不仅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具有现实意义,也更为深刻地影响大学生在其他行为上的判断、评价或信念。

一、集体效能感的定义

   1977 年,Bandura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但那时自我效能还只是个体水平上的概念,是个体行为的动因,是个体能动性发挥的关键成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Bandura 进一步在自我效能的基础上提出集体效能的概念,以用在集体的水平解释群体和团体的行为。[2]将其定义为团体成员对团体能力的判断或对完成即将到来的工作的集体能力的评价,界定为“团体成员对组织和实施产生一定水平的成就所需行为过程的联合能力的共同信念”。[3]集体效能反映了群体对完成好某一特定任务的预期。集体效能信念主要集中在团体操作能力上,但不是操作性能力本身,而是对操作性能力的判断、评价或信念。[4]

二、集体效能感的作用及意义

    随着集体效能感在学校教育、企业组织、体育团体、竞技小组、军事组织等许多不同的领域研究的不断扩展和深化,集体效能感的作用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证实。[5]就其基本作用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效能感影响到团体成员对活动的选择;集体效能感还影响到团体成员对团体任务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集体效能感影响到最终在团体中的成就;[6]集体效能信念在集体活动的因果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还能作用于其他决定集体行为的因素。

三、影响大学生集体效能感的因素

   自我效能信息源是获得性经验、替代性经验、社会说服、生理和情绪激起。这些信息源对个体很关键,同时也是集体效能的发展基础[7]

(一)获得性经验

   获得性经验指成功会建立起对个体效能的坚定信念,失败(尤其是失败发生在效能感牢固地建立之前) 则削弱它。已获得的经验对一个团体或组织来说很重要,它是大学生集体经历成功和失败的结果。成功的经验会在全体大学生的集体效能中建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而失败的经验则会削弱这个信念。如果成功是经常性的且很容易达到,那么失败可能会使大学生感到沮丧。在克服困难中坚持努力的经验有助于集体效能感的获得。也就是说,组织通过在达到目标中是否会成功的经验来学习。

(二)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指与自己相似的榜样的成功会提高个体对类似活动的效能信念,反之会降低个体对效能的判断。组织具有替代学习的能力,有替代学习机会的组织培训既能提高成员的个体效能,也能提高组织的集体效能。大学生通过观察模范性大学生团体的特征来进行学习。

(三)社会说服

    社会说服是指来自上级或同事的鼓励或是成绩反馈,是增强集体成员对于他们能够实现目标信念的又一途径,成员间越具凝聚力,作为一个整体的群体就越有可能被正确的舆论所说服。单独的言语说服与成功榜样或直接的成败经验相结合,就很可能带来集体效能信念的改变。说服可以通过鼓励成员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最终取得成功,还可以增强集体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的信心。社会说服作为加强大学生信念的一种方式,也具有同样的重大作用。学生的凝聚性越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就越可能被合理的理由说服,它与成功的榜样和积极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时就能影响大学生的集体效能。说服同样能鼓励大学生为成功付出额外的努力,因此,社会说服能提高大学生的坚持性,而坚持有可能导致问题的解决。

(四)情感状态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情绪渗透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中影响着人们的活动效能[8]组织有情感状态,在突发事件面前,高效能感的组织能够经受压力,面对危机敢于挑战,并且在不产生严重消极后果的情况下继续发挥作用;相反,无效能感的组织由于不能经受压力而使整个组织机构处于瘫痪状态,因为情绪状态影响着组织对突发事件的理解和反应。组织的情绪状态受到集体的成功与失败,集体的唤醒水平、焦虑或兴奋程度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体在不断地学习如何适应和处理破坏性的力量,当不大有效的组织遇到破坏性的力量时,会以失调的方式做出反应,这可能强化了它失败的倾向,错误地解释刺激,有时反应过度,有时反应不足或全无反应。一个组织的情感状态极大地影响了组织如何解释和应付挑战。

四、 应对策略

(一)体验更多的成功性获得性经验

团体取得成功要体验更多的成功性获得性经验。一方面从外部条件着手。首先,正确实施期待。通过恰当的方式、手段、言语、行动等把期待传递给大学生,使他们在这种期待的感召和鼓舞下不断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其次,创造优良环境,促使大学生团体的成功。成功的经验会在全体大学生的集体效能中建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并成为他们从事新的团体活动的动力。高校应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措施,使大学生团体多多体验成功,产生愉快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从内部条件着手。应增强大学生团体成员自身的能力和团体自身的建设能力,在团体内部建立合理的机构,实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建立明确的监督机制,使得整个团体得以有效的运行;团体成员本身应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符合团体的价值观、目标及能力要求。

(二)树立榜样,增强替代性经验

影响大学生集体效能感的榜样多来自所在高校的大学教师、与所在团体条件相似却取得各方面进步的团体和团体内部的有着成功经验的团体成员。一方面,高校要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宣传优秀大学教师热爱学习和爱钻研的先进个人事迹,为广大的学生树立榜样,增强他们对老师的认同感及对学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学校要搞好学生社团、班级、寝室等种种不同团体的建设,并让学生了解其发生、发展、成绩、价值观,使大学生团体可以寻找条件相似取得进步大的团体作为榜样与目标,使其感到榜样就在身边,目标就在眼前。另一方面,优秀大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年龄与社会背景等因素比较相似,故更易激起团体成员的认同愿望,产生亲近感或可接近感,进而在行为上趋同于榜样,使大学生团体成员以学习的心态去认识自己团体中的先进个人,把他们作为榜样与目标,积极进取。

(三)团体成员之间或上、下级之间进行有效的反馈

大学生团体成员之间或上、下级之间进行有效的反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集体效能感。影响有效反馈的因素是反馈的内容、反馈的详细程度、反馈的频率和反馈的方式。[9]故应考虑该信息能否使团体的注意力指向于团体行为结果的改进;要注意对团体做出有意义、有指导性、针对性的评价;具体的、精确的反馈信息有利于团体利用并做出相应的改善;不需要每次都给予反馈,注意反馈之间的间隔,总结的、简要的反馈是十分有效的;要注意语言的艺术,增强团体的自信心。

(四)培养大学生团体正性的情感状态

  班杜拉认为,“将成功归于个人努力会承担困难任务,并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将成绩归因为情境因素的人,表现出较低的努力,并在碰到困难时轻易放弃”。情绪归因是对情绪的认知归因[10]大学生情绪归因对团体情感状态的影响具有支配作用。正性的情感状态,来源于正确的归因。正确的归因影响到团体成员在团体活动中的坚持性,以及对整个团体的情感状态,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情绪归因训练,使其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归因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建立起对团体积极的情感状态。

五、小结与展望

集体效能感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学生的各种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选择活动和对自己动机意识都受到团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取得成功的知觉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集体效能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极有现实意义的。集体效能是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集体效能会发生改变,通过什么途径发生改变,以及在改变过程中怎样进行控制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有待深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华峰, 鲍丙刚.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对策浅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87-89.

[2]Little B I,Madigan R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ctive efficacy and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 work teams[J].Small Group Research,1997,28(4):517-534.

[3]姜飞月,郭本禹.从个体效能到集体效能——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2002, 25(1):114-115.

[4]李君,王鹏.军事组织集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综述[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4359-360.

[5]石雷山.集体效能研究述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75-78.

[6]王 鹏,高峰强,隋美荣.集体效能:一种团体研究的主体性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6):916-923.

[7]王鹏,集体效能感的理论及实验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4:19.

[8]胡静,杨春,大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调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96-97. 

[9]姚梅林,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4-257.

[10]潘发达,大学生情绪归因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6-118.

 

——原载《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标签: 大学生  影响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