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角色定位
时间:2013年11月28日|2552次浏览

论教师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角色定位

 

韦耀阳1    罗四清2    张争争3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湖北黄石 435002)1

(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湖北黄石 435002)2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院  山西太原0300093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教师和任课教师都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但两者存在着角色间的冲突;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担负着的多重角色使得他们面临着角色内的冲突。本文从这两种角色冲突的解决策略上谈谈如何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教师 心理辅导 角色定位

A discussion on the role localization of mental counseling teachers 

Wei Yaoyang  Zhang Zhengzhe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 shi,4350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psychology service, counseling teachers and teachers of regular classroom all have responsibility to improv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but there is some conflict between them. As teachers of regular classroom have many roles in teaching, they also have conflict among them.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two kinds of conflicts in order to put school psychology service in practice

Key words:  teachers mental counselingrole localization

 

引言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我国教师的角色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要“教书”,还要担当起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集体的领导者等多重角色。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担当的角色,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教师有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咨询技术,这与教师掌握的一般性的心理知识是相区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使得学校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必须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任课教师与心理辅导教师间就会存在着教师角色间的冲突;而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在心理辅导中存在角色内的冲突。这两种角色冲突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将会影响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本文将从这两种角色冲突的解决策略上谈谈如何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概念界定

(一)心理辅导的含义

罗杰斯[1]指出:辅导是一个过程,其间辅导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做出统合。台湾学者吴武典[2]认为:辅导乃是一种助人的历程或方法,由辅导人员根据某种信念,提供某些经验,以协助学生自我了解与充分发展。在教育体系中,它是一种思想(信念),是一种情操(精神),也是一种行动(服务)。可见,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做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学校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应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其中心理辅导主要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包括心理健康活动课)和各种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等。心理咨询则指对个别心理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是不同的,在个别学生出现心理偏差时,单靠心理辅导课已经不能帮助这部分学生保持心理的健康。可见,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很有其必要性。

(二)教师角色冲突的含义

角色冲突是指因角色期望不一致而产生的个人心理或感情上的矛盾和冲突,包括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4]。教师角色冲突也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任课教师与心理辅导教师的角色间冲突和任课教师角色的多重性造成的角色内冲突。其中前者是影响学校心理辅导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冲突。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教师的能力和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职责,这就使得任课教师自然的增加了一个心理辅导者的角色。然而任课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和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能独立担任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神圣职责,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种极具专业性的教育活动,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咨询技术。为了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对心理辅导工作中教师的辅导角色予以定位。

二、角色冲突  

(一)任课教师的角色内冲突

1.任课教师的多重角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大潮的推进,我国教师的角色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要教书,还要担当起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集体的领导者等多重角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角色:⑴ 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首要角色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所以教师应是某一学科的专家或学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及其应用能力。⑵ 学生的知心朋友。朋友型的人际关系使师生间能够平等地交流,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⑶ 家长的代理人和沟通者角色。教师的权威性使得教师在学生中尤其是小学儿童的心目中,犹如长辈、父母。并可对学生产生显著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作为家长的沟通者,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争取家庭、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职能[5]教师与社会、家庭等各种促进因素的紧密结合,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⑷ 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现代社会变革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影响学生心理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心理问题呈现增长趋势。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有责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⑸ 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良好的学生集体本身就是一股重要的教育力量,而在学生集体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该成为班级体中优秀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通过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班级积极分子,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有益活动等,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和舆论,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角色内冲突

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原则决定了任课教师的角色内部存在冲突。首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关系,它的一个原则是回避给自己熟悉的人做辅导。朋友型的师生交往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心理支持,但在这层关系下,师生很难形成正常的咨访关系;任课教师作为学生集体的管理者、领导,在很多时候都是主宰者的身份。这种心理上的不平等关系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也使得教师不能担当心理辅导者的角色。因为咨询涉及到的往往是学生困惑的和难以启齿的事,学生不愿把这些秘密向一个管理者吐露。其次,心理辅导中的保密原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咨询保密。咨询方面的内容多数是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这也是家长更关心的部分。教师作为家长的沟通者应该把学生的咨询情况告知家长;但作为一名咨询者更有责任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这种冲突常常把教师置于两难情景。

(二) 心理辅导教师和任课教师的角色间冲突

1.聘请心理辅导教师的必要性

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设置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成为一个理想的选择。任课教师在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但因为他们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心理辅导的技能素质,这决定了任课教师不能独立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⑴.任课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教学压力。现阶段,我国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第一标准,所以学校也以学生的升学率作为教师教学和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由此增大。有研究表明[6],在新课改下,教师的本职工作压力很大。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他们感到自身的素质难以达到新时期教学的期望。这种巨大的教学压力使他们不能够担负起心理健康的重任。⑵.学校心理辅导要求教师具备较为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学校心理辅导的特点要求教师具备以下素质: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能力(比如实施心理测验、分析心理问卷、会谈技巧等)、活动课设计能力、问题辅导策略、评价能力等。还要掌握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中咨询关系、咨询原则、咨询技能、咨询特质等咨询员必备的一系列重要技能。所以,学校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决定了任课教师难以同时兼任心理辅导者的角色。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一个重要条件。

2.任课教师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前面已经谈到任课教师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现代社会变革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影响学生心理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心理问题呈现增长趋势。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育人的“天使”,有责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角色间的冲突

任课教师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心理辅导的技能素质,这决定了任课教师不能独立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来完成这一任务。同时由于任课教师的角色特点,他们也有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协调这两种教师的角色冲突,这样才能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解决策略

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工作中造成的角色冲突主要是因为对自身职责的不明确造成的。中小学心理辅导的重点在教师,中心也在教师。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在学校得到很好的解决,但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认清角色,各司其责

1. 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

在中国文化里,一直提倡尊重老师,教师的威严有如严父。古语中有这样的体现,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由于师生间的这层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间难以平等、自由的沟通,学生也自然不愿把自己的问题告诉教师。专业心理辅导教师虽然也从事教育工作,但他们既非任课老师,也很少用“说教”这样的手段,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少。另外心理咨询遵循“保密原则”,学生的顾虑较少。心理辅导教师能够通过专业途径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辅导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心理辅导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在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中以前两者为主。可以看出,学校心理辅导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生,即“适应”和“发展”,这也是心理辅导所要达到的目标。首先,适应是帮助学生适应周围的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正确、适当、能为社会所接受;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其次,发展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发挥他们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社会合格的一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心理辅导是在适应的基础上求发展:没有适应学生遇到的困难就可能转化成心理问题;没有发展学生将遇到更多的困难。这一辅导目标的实现将主要着力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其他的辅导方式只能是辅助性的。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的辅导方式可以忽略,笔者只是强调主和次的关系。.个别咨询。对个别适应困难和心理出现偏差的学生应进行个别咨询,帮助他们很快的摆脱困境走上健康的学习、生活道路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学生心理的发展程度不同,成长的过程也各不相同,他们在发展中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较轻,而有些则较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学校应设立咨询室,对这样的学生予以辅导。团体辅导。个别咨询所面对的是个别的学生,团体咨询则是针对学生中遇到的较为集中和重要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这些问题的成因相似,解决策略也相似,而且这样的咨询方式收效也较快。这样的咨询方式有:新生适应性辅导,考试焦虑的辅导等。转介职责。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精神症、癔症等严重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教师又没有能力应付,则应及时转介其他心理治疗机构,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2.任课教师的职责

上文提到,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各种角色,其中包括心理辅导角色。如果不对他们的角色予以定位,任课教师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角色冲突。

笔者认为,任课教师的职责主要有:⑴科渗透。目前,学科渗透是我国心理辅导策略中发展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7]。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的心理教育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积极的影响。.心理辅导作为教学的辅目标。教学的目的是传授学生以知识,这是教育的目标所在。课程中有很多的心理辅导资源,教师应在教学中抓住时机,促成学生的心理发展。国内已有这方面的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副目标”、“辅目标”,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定性目标才是“主目标”[8].选择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小学生的课堂压力,这样学生才会促进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从而构筑一个完善的自我。学科渗透为心理咨询知识及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使心理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指导功能,并在心理学理论应用研究领域中找到了一个生长点。学科渗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咨询,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⑵. 创设健康的环境和举行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等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于通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鼓励成功,通过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来带动课堂的良好气氛[8];举办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通过活动,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从而有益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辅助心理咨询人员的个别咨询活动。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较频繁,对学生的了解也较深入和全面。所以心理辅导中,任课教师的辅助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心理辅导工作中,两者应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适应和发展。  

(二)互相协调,共促发展

心理辅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在学校工作中既相对独立,又有许多共同的职责。二者在工作中首先要清楚自己担负的责任,同时也要善于合作,没有合作学校心辅工作不可能做好。

1. 任课教师应及时为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学生的信息和情况,协助完成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

2. 心理辅导教师可以给任课教师提供专业方面的帮助,比如帮助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协助教师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等。

3. 学校心理课题研究中的合作。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性研究,主要以专业心理教师为主导、以学校教学骨干为依托,进行的心理辅导、学科渗透、个案咨询等多形式、立体式的课题研究,使学校的教学和辅导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M].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年7.

[2] 吴武典.辅导原理[M].台湾:台北心理出版社,1983年.4.

[3]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7.

[4] 明庆华.试析教师的心理角色及其冲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84-89.

[5] 李斌.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J],教育探索.2002.11.92-93.

[6] 宋凤宁,谭宏.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期待研究[J],教育探索.2006.2.109-111.

[7] 张峰.学科心育浅论[J].教育探索.2004.2.91-92.

[8] 叶一舵.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3(3). 18-21.

                    ——原载《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标签: 心理辅导  角色  教师  学校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