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时间:2013年11月28日|3999次浏览

黄石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

  韦耀阳 陈惠  周学君   兰建翔  张碧玲  熊猛  陈建华

 

摘  要目的 调查我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用心理健康临床诊断量表(SCL-90)对我市1664名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1)我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为28.1%,其中有轻度症状的为23.3%、中度症状的为4.4%、重度症状的为0.4%;(2)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为22.2%、初中教师的总体检出率为33.8%、高中教师的总体检出率为29.9%;(3)女教师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为24.1%、男教师的总体检出率为29.0%;(430岁以下教师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为18.2%3140岁的总体检出率为36.1%4150岁的总体检出率为30.8%50岁以上的总体检出率为32.4%结论 我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全国常模低,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男教师,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优于中学教师,3140岁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三个年龄段差。

关键词:黄石市   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1 前言

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研究资料不多。国外的研究资料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有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是一样多。另一种是教师在职业适应和生活适应方面,未必比社会其他行业的人显得心理健康。一些资料表明,在美国至少有6%8%的教师患有着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彭驾骍,1989)这个数字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心理不健康的数字十分接近,但由于教师人格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心理卫生是值得注意的。索罗门教授(Solomon)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

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有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在整个教育者之中还占有相当的比率。美国斯坦福大学范顿(N. Fenton1951),根据实地调查,以及对校长、督学和其他教育行政人员的调查,考查了241名教师,其中187名(77.6%)被认为是心理健康者,或者至少对于教育工作有良好的适应,也就是说他们在上述四项测验标准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其余54名(22.4%)经各方面调查都有问题。有的患有神经症,有的人格上有问题。史普里(Shipley1961)的研究发现,在当时美国一般人口中情绪适应困难的人数约占1/4,而教师人口中则高达1/3。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学校教师部分的调查报告认为,大概有15%20%的教师对于完成班级工作显得体魄不够健康。希克斯(F.R.Hicks1934)在他所著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文中认为,有17%的教师是过分的神经质,11%是精神失常。根据美国有关教师不适应症的研究,600名抽检者中,17.5%的教师患过度神经质或神经病,10.5%患有神经障碍症。5010名抽检者中,37.5%苦于持续性苦恼。35000名纽约教师中,4%患有精神障碍,13%需要治疗。241名抽检者中,22.5%需要精神卫生援助,15.4%因适应症而影响授课。205名富有经验的教师中,8.8%处于需要进行心理诊治的不适应状态中。根据美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on, NEA)的估计,美国现职教师约有30%的人想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同时有 40%的教师表明在届龄退休之际会提前离职。19769月号的教师杂志(Instractor Magazine)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征询30万的读者填答,从9000多份问卷中(大部分是小学教师)发现, 84%的填答的教师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 75%的教师认为至少会因有关压力或紧张的疾病而失去一些工作日。杜汉姆(J.Dunham1976)调查发现,今日的教师正经历着较以往更多的、更严重的压力,使其不良适应更为严重。(王以仁,1992)日本的崛内敏夫教授,曾调查东京市内50所小学的1140名教师,发现其中适应不良的教师有109名,占总数的9.6%。

1993年,王玲曾对广州和澳门两地区184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与国内SCL-90常模比较,两地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要差一些。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躯体化症状等方面。1995年,高峰、袁军对上海市973055名小学教师进行量表(SCL-90)调查发现。小学教师有相当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和恐怖是当前小学教师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小学教师群体内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十分明显,不仅有性别、年龄的差异、还有所任职务性质的差异。

1996年,许金更、许瑛国对北京市15554名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28.57%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有苦恼;33.64%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别人交往;40.15%的教师很少同校外人交往。调查对象中有55.98%的教师经常患病或有慢性病。造成教师身体欠佳的原因有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和生活单调等。

2005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用国际通用量表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是: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随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我们深深感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不仅来自于社会和家庭,也来自学校和教师。许多鲜活的事例证明,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同时,对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和促进教师个人的自我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黄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了解我市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采取多种维护措施,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职业压力,树立良好的教育观、人才观、生活观、师生观,使教师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为学生创设出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研究方法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心理健康临床诊断量表(SCL-90)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试。该量表是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它是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它共10个因子构成。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测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

2.2研究对象

20069月我们对我市中小学的教师共1664人进行了测验调查,其中,高中教师672人,初中教师391人,小学教师601人;女教师959人,男教师705人。教师的年龄分布见表一。

表一:全体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

年龄

30岁以下

31-40

41-50

50岁以上

合计

人数

590

575

339

160

1664

 

3  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3.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测验的检出率测试结果

3.1.1全体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测验的总体检出率

我们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SCL-90)对全部参加测试的我市1664名中小学教师的测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二。

表二:中小学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检出率统计结果

N=1664

因子分≥ 2

因子分≥ 3

因子分≥ 4

总检出率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躯体化

510

31.4

130

8.0

21

1.3

661

40.7

强迫症状

679

42.0

172

10.6

31

1.9

882

54.5

人际敏感

455

27.9

83

5.1

10

0.6

548

33.6

抑郁

484

30.1

116

7.2

18

1.1

618

38.4

焦虑

361

22.2

71

4.4

13

0.8

445

27.4

敌对

449

27.4

134

8.2

17

1.0

600

36.6

恐怖

230

14.1

38

2.3

8

0.5

276

16.9

偏执

446

27.4

133

8.2

13

0.8

592

36.4

精神病性

318

19.6

57

3.5

7

0.4

382

23.5

其它

总均分

557

345

34.2

23.3

137

65

8.4

4.4

18

6

1.1

0.4

712

416

43.7

28.1

说明:1、因子分2为轻度症状;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状。

      2、凡各因子分2的人以及由此而计算出的比例为检出率。

 

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664名中小学教师中,总检出率为28.1%,其中23.3%为轻度症状,4.4%为中度症状,0.4%为重度症状。

在测验所包含的10个因子中,检出率最高的为强迫症状,为54.5%,其余依次为其他43.7%,躯体化40.7%,抑郁38.4%,敌对36.6%,,偏执36.4%,人际敏感33.6%,焦虑27.4%,精神病性23.5%,恐怖16.9%

3.1.2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的检出率比较

672名高中教师、391名初中教师及601名小学教师测验结果的统计表(表三、表四、表五)可以看出,高中教师的总体检出率为29.9%,初中教师的总体检出率为33.8%,小学教师的总体检出率为22.2%,初中教师的总体检出率高于小学教师11.6个百分点,高于高中教师3.9个百分点,高中教师的总体检出率高于小学教师7.7个百分点。从各因子的检出率看,高中教师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强迫症状、其他、躯体化、抑郁、偏执;初中教师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强迫症状、其他、敌对、偏执、抑郁;小学教师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强迫症状、躯体化、其他、抑郁、敌对。

表三:高中全体教师心理健康(SCL90)检出率统计结果

N=672

因子分≥ 2

因子分≥ 3

因子分≥ 4

总检出率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躯体化

215

32.7

56

8.5

13

2.0

284

43.2

强迫症状

283

43.2

72

11.0

13

2.0

368

56.2

人际敏感

210

31.7

45

6.8

5

0.8

260

39.3

抑郁

202

31.0

55

8.4

10

1.5

267

40.9

焦虑

654

23.4

28

4.3

5

0.8

187

28.5

敌对

181

27.6

49

7.5

2

0.3

232

35.4

恐怖

93

14.1

14

2.1

2

0.3

109

16.5

偏执

201

30.7

53

8.1

8

1.2

262

40.0

精神病性

130

19.9

31

4.8

4

0.6

165

25.3

其它

236

35.7

56

8.5

6

0.9

298

45.1

总均分

147

25.0

26

4.4

3

0.5

176

29.9

表四:初中全体教师心理健康(SCL90)检出率统计结果

N=391

因子分≥ 2

因子分≥ 3

因子分≥ 4

总检出率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躯体化

135

35.1

31

8.1

 

 

166

43.2

强迫症状

173

44.9

51

13.2

5

1.3

229

59.4

人际敏感

127

32.9

18

4.7

2

0.5

147

38.1

抑郁

140

36.5

32

8.3

1

0.3

173

45.1

焦虑

105

27.2

22

5.7

3

0.8

130

33.7

敌对

135

34.7

54

13.9

12

3.1

201

51.7

恐怖

69

17.8

13

3.4

2

0.5

84

21.7

偏执

124

32.0

54

13.9

4

1.0

182

46.9

精神病性

100

25.8

12

3.1

1

0.3

113

29.2

其它

159

41.1

49

12.7

4

1.0

212

54.8

总均分

104

28.6

18

4.9

1

0.3

123

33.8

表五:小学全体教师心理健康(SCL90)检出率统计结果

N=601

因子分≥ 2

因子分≥ 3

因子分≥ 4

总检出率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躯体化

160

27.6

43

7.4

8

1.4

211

36.4

强迫症状

223

38.7

49

8.5

13

2.3

285

49.5

人际敏感

118

20.2

20

3.4

3

0.5

141

24.1

抑郁

142

24.7

29

5.1

7

1.2

178

31.0

焦虑

102

17.4

21

3.6

5

0.9

128

21.9

敌对

133

22.5

31

5.2

3

0.5

164

28.5

恐怖

68

11.5

11

1.9

4

0.7

83

14.1

偏执

121

20.6

26

4.4

1

0.2

148

25.2

精神病性

88

15.1

14

2.4

2

0.3

104

17.8

其它

162

27.8

32

5.5

8

1.4

202

34.7

总均分

94

17.8

21

4.0

2

0.4

117

22.2

 

3.1.3男女教师心理健康测验的检出率比较

表五和表六是对959名中小学女教师及705名男教师的测试统计结果,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女教师的总检出率为24.1%,而男教师的总检出率为

33.6%,男教师高于女教师9.5个百分点。从10项因子的总平均分看,女教师10项因子的总均分在轻度以上的检出率为20.6%,而男教师为27.0%。从各因子的检出率来看,女教师排在前5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50.4%、躯体化35.7%、抑郁34.1%、敌对33.5%、人际敏感29.3%、;男教师排在前5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60.3%、躯体化47.5%、偏执45.2%、抑郁44.2%、敌对40.8%。这也能看出男女教师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六:全体女教师心理健康检出率统计结果

N=959

因子分≥ 2

因子分≥ 3

因子分≥ 4

总检出率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躯体化

261

28.1

60

6.5

10

1.1

31

35.7

强迫症状

365

29.3

85

9.1

18

1.9

468

50.4

人际敏感

231

24.7

39

4.2

4

0.4

274

29.3

抑郁

252

27.3

56

6.1

6

0.7

314

34.1

焦虑

196

20.9

37

3.9

3

0.3

236

25.1

敌对

238

25.2

71

7.5

8

0.8

317

33.5

恐怖

118

12.6

19

2.0

3

0.3

140

14.9

偏执

205

22.1

58

6.2

3

0.3

266

28.6

精神病性

158

16.9

24

2.6

1

0.1

183

19.6

总均分

175

20.6

30

3.5

 

 

205

24.1

表七:全体男教师心理健康(SCL90)检出率统计结果

N=705

因子分≥ 2

因子分≥ 3

因子分≥ 4

总检出率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躯体化

249

35.8

70.

10.1

11

1.6

330

47.5

强迫症状

314

45.7

87

12.7

13

1.9

414

60.3

人际敏感

224

32.2

44

6.3

6

0.9

274

39.2

抑郁

232

33.8

60

8.7

12

1.7

304

44.2

焦虑

165

23.9

34

4.9

10

1.5

209

30.3

敌对

211

30.4

63

9.1

9

0.3

283

40.8

恐怖

112

16.0

19

2.7

5

0.7

136

19.4

偏执

241

34.5

75

10.7

10

1.4

326

45.2

精神病性

160

23.3

33

4.8

6

0.9

199

29.0

总均分

170

27.0

35

5.6

6

1.0

211

33.6

 

3.1.4各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测验检出率的比较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比较可以看出(详见表七),检出率最高的是31岁至40岁年龄段的老师,高达36.1%,其余依次为51岁以上年龄段教师为32.4%41岁至50岁年龄段为30.8%30岁以下年龄段的为18.2%

表八:中小学各年龄教师总体检出率比较表

年龄

人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检出率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30岁以下

590

85

15.6

13

2.4

1

0.2

99

18.2

31-40

575

148

29.5

30

6.0

3

0.6

181

36.1

41-50

339

76

26.3

11

3.8

2

0.7

89

30..8

50岁以上

160

36

24.8

11

7.6

 

 

47

32..4

 

3.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测验各因子的测试结果

心理健康临床诊断测验(SCL-90)是由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其它等10个因子构成。其中“躯体化”主要是指可能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身体不适感,如心血管、肠胃道、呼吸系统、头疼等方面的症状;而“其它”主要是反映在睡眠和饮食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余8项则是指具体的心理、精神疾病。下面侧重对前9项因子的测试结果做一些具体的分析。

 

3.2.1中小学教师与全国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表九: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分及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项目

本研究结果

 

全国综合常模

 

t值

_

x

s

_

x

s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1.78

1.96

1.69

1.77

1.58

1.71

1.40

1.67

1.54

0.71

0.78

0.67

0.69

0.64

0.75

0.56

0.73

0.60

1.37

1.62

1.65

1.50

1.39

1.46

1.23

1.43

1.29

0.48

0.58

0.61

0.59

0.43

0.55

0.41

0.57

0.42

23.39 ﹡﹡﹡     17.61 ﹡﹡﹡

2.34

15.71 ﹡ ﹡﹡

12.13 ﹡﹡﹡

13.71 ﹡﹡﹡

12.55 ﹡ ﹡﹡

13.43﹡﹡﹡

17.15﹡﹡﹡

注明: 表示P<0.05,差异显著;﹡﹡ 表示P<0.01差异比较显著;

﹡﹡﹡ 表示P<0.001,差异极其显著。

我们将本次调查的结果与全国普通人群的综合常模进行的比较及检验(详见表八)发现,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项因子平均得分上均高于全国综合常模,并除人际敏感以外均达到P<0.001的极其显著水平。这表明,从总体上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普通人群。

 

3.2.2中学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为比较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各因子的测试结果,通过多元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单元变量分析表明,在所有因子中,初中教师的平均得分都要高于高中教师,而高中教师的平均得分要高于小学教师。其中,人际敏感(F=15.91﹡﹡﹡   )、抑郁(F=13.21﹡﹡﹡    )、敌对(F=13.73﹡﹡﹡  )、偏执(F=20.14﹡﹡﹡    )、精神病性(F=11.47﹡﹡﹡   )、强迫症状(F=4.36﹡﹡﹡  )这六个因子差异极其显著。这表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中学教师,应当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警惕。

表十: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分比较

项目

小学                初中                高中                F值           

(N=601)           (N=391)            (N=672)                        

。 _                                                _                                                  _                                     

x      s            x     s           x     s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总均分

1.74   0.7       1.81   0.66        1.80   0.74             1.48  

1.90   0.74        2.05   0.84        1.97   0.77             4.61*

1.57   0.59        1.80   0.74        1.73   0.68             15.91***

1.66   0.64        1.87   0.68        1.77   0.69             13.21***

1.51   0.60        1.68   0.68        1.59   0.65             7.52**  

1.61   0.72        1.8  0.85        1.71   0.70             13.73 ***   

1.35   0.53        1.47   0.62        1.41.  0.55             5.98**   

1.53   0.59        1.82   0.84        1.71   0.75             20.14***

1.46   0.58        1.64   0.60        1.57   0.60             11.47***

1.60   0.57        1.80   0.62        1.71   0.59             11.59***

 

3.2.3男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康比较

表十一:男女教师SCL-90各因子分比较

项目

男教师                     女教师                 F值           

(N=705)                (N=959)                       

_                                                   _

x        s                x        s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总均分

1.82     0.75              1.75     0.67             4.98*

2.01     0.82              1.92     0.74             5.36*

1.76     0.71              1.63     0.64             15.46***   

1.84     0.73              1.72     0.65             10.85**

1.62     0.70              1.55     0.59             4.65*

1.76     0.76              1.68     0.74             4.15*

1.42     0.60              1.39     0.53             1.29

1.78     0.82              1.59     0.64             25.19***

1.60     0.66              1.50     0.54             11.95**

1.76     0.64              1.65     0.55             12.93***

 

 

说明: ﹡ 表示P<0.05,差异显著;﹡﹡ 表示P<0.01,差异比较显著;    

﹡﹡﹡ 表示P<0.001,差异极其显著。

 

从表十的多元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男女教师在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单元变量分析表明,男教师在各项因子的平均分及总均分均高于女教师,尤其是在人际敏感(F=15.46﹡﹡﹡  )、偏执(F=25.19﹡﹡﹡   )这两个因子中的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水平。这表明,我市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女教师,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3.2.4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为比较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教师在各因子中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躯体化因子上,31-40岁组及41-50岁组的得分均明显高于30岁以下组,而50岁以上组,又明显高于31-40岁组,可以看出,躯体化症状有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发展趋势,这也是符合实际的。具体结果见表十一。

表十二:不同年龄段教师SCL-90各因子分比较

项目

30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F值        

(N=590)       (N=575)       (N=339)       (N=160)                 

。 _                                     _                                               _                                           _

x      s         x     s        x     s         x     s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总均分

1.5  0.61      1.83   0.72     1.93   0.74    1.96   0.78    23.40***   

1.82   0.65      2.01   0.85     2.04   0.73    2.17   0.94    12.30***

1.6  0.59      1.7  0.75     1.73   0.65    1.65   0.66    6.23***

1.62   0.62      1.86   0.72     1.84   0.70    1.85   0.73    14.15***

1.50   0.55      1.65   0.67     1.60   0.63    1.62   0.82    5.34**

1.61   0.64      1.85   0.85     1.70   0.73    1.63   0.71    10.72***

1.33   0.49      1.41   0.53     1.48   0.61    1.50   0.76    7.02 ***    

1.54   0.63      1.76   0.73     1.75   0.79    1.70   0.85    10.73***    

1.45   0.50      1.60   0.64     1.60   0.60    1.57   0.71    8.34***

1.57   0.50      1.77   0.64     1.76   0.60    1.76   0.67    12.60***

说明:

 

1、 表示P<0.05,差异显著;﹡﹡ 表示P<0.01,差异比较显著;﹡﹡﹡ 表示P<0.001,差异极其显著。

2、F.05=2.62   F.01=3.82    

 

4  讨论

4.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分析

本次测验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检出率为28.1%,其中23.3%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4.4%的为中度症状,0.4%的为重度症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我们将本研究结果与国内采用相同量表对中小学教师的两项研究结果作一比较,详见表十一。

表十三:本研究的检出率与国内其它研究结果的比较

 

测试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检出率

人数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本研究

1664

345

23.3

65

4.4

6

0.4

416

28.1

研究一

2293

751

32.80

379

16.56

55

2.40

1174

51.23

研究二

996

325

32.44

102

10.44

20

2.00

447

44.88

说明:1、研究一为“九五”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2、研究二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边保旗先生2002年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测试结果。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

尽管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比其它地区的教师差,但28.1%的检出率以及在强迫症状、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直接因素,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应成为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中的永恒主题。

4.2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从前面的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见表三、表四、表五),高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为29.9%,初中教师的总体检出率为33.8%,小学教师的总体检出率为22.2%;从症状的程度看,在中度和重度以上心理疾病的教师中,高中为4.9%,初中为5.2%,小学为4.0%,初中最高,其次为高中和小学,小学教师都较中学教师要低。我们在对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中也发现(详见表十),初中、高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分整体上呈依次递减趋势。其中在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精神病性这五项中均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

分析其中原因,我们感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近两年,我市在中小学实行聘任制、合同制以来,教师面临从未有过的竞争压力和职业压力,特别是定编、定岗以后,中学老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备课以及写教案的数量增加了,再加上对教师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学教师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去进修、学习,使他们要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素质提高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调查的结果提醒我们,在学校体制改革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成长。

4.3男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详见表五、表六),女教师的总检出率高达24.1%,男教师为33.6%;从症状程度看,女教师总体在中度和重度以上症状的比例为3.5%,男教师为5.6%;通过男女教师各因子得分的比较可以看出(见表十),女教师所有因子的平均分及总均分都要低于男教师,而且在人际敏感和偏执这两项的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从各因子平均分的高低顺序来看,女教师排在前5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其他、躯体化、抑郁、敌对;男教师排在前5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躯体化、偏执、抑郁、敌对。

尽管从取样来看,男教师的样本量较少,可能会对男女教师的对比产生一定偏差,但仍可看出,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女教师要差,这可能与男教师要承担来自职业、家庭、社会等责任较女教师多有关。这一现象及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4.4不同年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总体检出率比较中可以看出(见表七),检出率最高的是31岁至40岁年龄组的教师,达36.1%,其余依次是50岁以上年龄组32.4%4150岁组30.8%30岁以下组18.2%。这一结果最初让我们感到一些意外,我们原以为4150岁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令人担忧,却没想到问题最多的是3140岁年龄组。经过分析得知,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他们的社会期望值和自我期望值较高,除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班主任、上课、科研及其它一些社会工作,再加上他们的子女较小,家庭负担相对较重一些,致使他们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一结果告诉我们,学校在培养和使用中青年教师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他们的身心健康,要为他们创设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对不同年龄教师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中(详见表十一),可以清楚地看到,躯体化这项因子的平均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这说明,随着教师年龄增长,其身体的各种疾病症状在不断增多。当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生理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可掉以轻心。

5  结论

5.1测验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为28.1%,其中有轻度症状的为23.3%,中度症状的为4.4%,重度症状的为0.4%,这一现象应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的重视。

5.2我市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强迫症状、其他、躯体化、抑郁、敌对。

5.3初中教师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为33.8%,高于高中教师(29.9%3.9个百分点,高于小学教师(22.2%11.6个百分点;中学教师各因子的平均分也都高于小学教师,特别是在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这五项中的差异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这恐怕与近期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增大、工作量增加等因素有关。

5.4女教师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24.1%,较男教师33.6%的总检出率低9.5个百分点;女教师所有因子的平均分均低于男教师,而且在人际敏感和偏执这两个因子上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5.5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比较可以看出,总检出率最高的是3140岁年龄组的教师,达到了36.1%,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6  建议与对策

由于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 消除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须从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着手。我们在此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对改善目前黄石市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帮助。

6.1 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学校、教师本人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所以,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有必要首先从观念上澄清认识,达成“教师心理也需要保健” 的共识。

6.2、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内引进专门人才进行授课。通过这种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还要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和训练。

6.3  建立心理素质量化考核和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制度

学校可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或指标体系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档案,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心理,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在客观标准的形式下追求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精神世界。

6.4 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与调适

开展心理咨询与调适服务已成为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心理咨询与调适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教师的素质,因此必须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担当此任,他们必须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的原则,与咨询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此外,心理咨询室可以配备微机、专用程序、规范化的量表等软硬件设施,以提高心理咨询与调适的效率。

6.5 设立电话热线、信箱或在网上开辟虚拟咨询室

鉴于有些教师碍于脸面或虚荣心等原因,羞于进行心理咨询和调适,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小他们的心理负担。

6.6 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参考文献

[1]蒋方田.人格与健康之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1.

[2]李百珍.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1.

[3]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2.1;2002.1.

[4]江耀强.学生辅导的理论与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5]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李丹.儿童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7]杨文群.学校心理卫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 

[8]王玲.心理卫生[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9]王以仁.教师心理卫生[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2 

[10]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1]莫雷,张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12]郑日昌.小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 

[13]江海燕.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丛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14]刘金明主编.天津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15]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16]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标签: 中小学教师  研究报告  心理健康  黄石市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