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

> 正能量

[英] 理查德·怀斯曼
湖南文艺出版社

伟大理论的发现

情绪是在人脑观察到人体反应后经过瞬间判断形成的:看到熊,身体出于本能作出奔跑的反应,然后大脑作出判断:“我害怕了。”当代许多对于詹姆斯理论的阐释都认为:情绪和行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正如正能量和负能量也会相互转化一样。举例来说,人们微笑是因为快乐,同时人们也会因为微笑而变得更加快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一个名叫詹姆斯·莱尔德的青年学者,在罗切斯特大学从事临床心理学的博士研究。在一次培训中,他被要求在导师通过单面玻璃监督的情况下与患者谈话。谈话过程中,患者的脸上突然浮现出一丝不同寻常的微笑。莱尔德对此产生了兴趣,想要知道当患者作出这一不寻常的表情时心中的感受。

莱尔德开车回家的时候,一直在心中回想这次谈话,对那个微笑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最后,他也挤出了一个同样的表情,试图发现患者在作出这一表情时的感受。结果,他惊奇地发现,这个微笑使他立马快乐起来。他又试着皱了皱眉,发现自己马上又变得悲伤起来。

莱尔德驾车回家路上的这个微笑,改变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晚上回家后,他径直走到书架前,查找关于情绪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巧的是,他拿起的第一本书就是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

莱尔德仔细阅读了詹姆斯失传已久的理论,意识到这一理论也许能够解释回程路上的那个微笑让他变快乐的原因。为了验证这一理论,莱尔德将一些志愿者请到实验室,让他们微笑或皱眉,然后报告自己的情绪。根据詹姆斯的理论,与皱眉的人相比,微笑的人应该感觉更快乐,更能传递内心的正能量。

由于担心志愿者们在了解实验主题后情绪判断受到影响,莱尔德想找到一种能让人自然微笑或皱眉的方法,以掩盖实验的意图。他告诉志愿者们,他们将参与一个实验,研究面部肌肉的神经电极活动,并将电极放在实验参与者的眉间、嘴角和下腭。然后解释说,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这个实验、为了避免误差,他们要汇报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电极当然是假的。为了制造一个生气的表情,实验参与者们要并起眉毛之间的两个电极,并通过咬牙切齿来收缩下巴上的电极。为了制造快乐的表情,实验参与者们要上拉嘴角的电极。

当实验参与者们按照要求将面部器官调整到相应位置时,他们会拿到一张表格,上边列有一些情绪(如感觉受到侵犯、焦虑、快活、悔恨等),他们要在上边填写自己在实验中情绪的强烈程度。实验结果相当卓著,就像詹姆斯在19世纪末预测的一样,当实验参与者们作出微笑的表情后,他们感觉自己快乐了起来,体内的正能量越聚越多;当他们皱起眉头时,感觉自己也无端生起气来,内心瞬间被负面情绪充满了。

研究过后,莱尔德对实验参与者进行了采访,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情绪的原因。只有小部分人将自己情绪化的状态归因于面部表情的控制,其他大部分人都不明所以。

一位在实验里被要求摆出皱眉表情的人如是说:“我一点都不生气,但我发现我不自觉地就会想到那些令我愤怒的事情。这也许有点傻,虽然我知道自己身处一个实验中,不该生气,但我就是感到正能量被稀释光了,无法控制心中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