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问题
作者: 转载 / 6940次阅读 时间: 2008年11月24日
来源: 他健她康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SJs3NAy#`$]0k

  鉴别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应与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某些脑器质性疾病相鉴别。心理学空间E0M\ w3t6p5h

心理学空间*@4c-aQBu6y6r2^\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它精神病和明显精神衰弱性格特征。

m)vb-[;}eW#t0

6L5f(QKcb0病因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A(?q&?!|}0 心理学空间8u:_!hT kd.uW I

  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性神经官能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与遗传有关。心理学空间Wh.b!aJ }

nS|f)M2[ Y0  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LN'sWY0 心理学空间*H(jp{Sc`

  2)生化因素

0_)XW!k+M[0

yF{.S}0  有人认为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患者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导致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心理学空间 K y*G&X9L ]

心理学空间Y]XdG e

  3)心理社会因素

(H(hv'w Lhy8xi0 心理学空间&Fz(HMvv@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

)mK(rvy N%|t+T$qV0

} Ykq M.w6sW0  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心理学空间2iB,BUY[c\

心理学空间gQ-rdA V:l(m?@\

  在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状的产生。心理学空间H+md*~:h}

心理学空间 E'}}:r"ZQ_

  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心理学空间Mi5G2x(a4q3R

(ZpIvoF qk,f$F Sg N/Z0  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心理学空间.W;h Q+R^|)u O

4T;U~;j%_0检查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应该做那些具体检查项目 颅脑ct检查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应该如何诊断?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主要症状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它精神病和明显精神衰弱性格特征。心理学空间k.vZ9YRT$H Z6p

R#Q"G[9`9R0预防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应该如何预防?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包括:

7W\#Z7HCP1Y.j0

1],a7XAw%V'Uo0  1、心理治疗: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强迫症是起源于性心理发育的肛门期,即在开始大小便训练的时期。这时,亲子之间,一方面要求对方顺从,另一方面而不受约束,这种不平等的对立引起了儿童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从而使得性心理发育停留于这一阶段,成为日后心理行为退化的基础。一旦个体遭遇外部压力,便会重现肛门期的冲突与人格特征。心理学空间9u3~ue!JrXjYoN

UW;P0G,fWb |0  2、观察学习治疗:根据学习理论,观察是导致焦虑的条件性刺激。由于原初的焦虑-诱发刺激联结(无条件反射),经过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而获得了实际的焦虑。这样,事实上,个体就已经习得了一个新的驱力。虽然强迫可以基于不同的途径习得,但是,一旦获得之后,个体便发现借助于强迫观念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每当发生焦虑的时候,采用强迫的方式,个体的焦虑便得到了缓解,这种结果强化了个人的强迫。并且,因为这种有用的方法,成功地驱除了个体的获得性内驱力(焦虑),因而逐渐地稳定下来,成为习得性行为的一部分。心理学空间a B\7_1o9stnZS

心理学空间+@C;[+bd:RE

  3、家庭治疗:病症表达了系统的破坏,而这个系统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结成了一定的系统。在这里,个体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行动影响所致,反过来,他也会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头和尾,主要依据"彼此吸引"的原则来进行互动。

t.TsyFH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强迫观念 焦虑障碍 Anxiety
《焦虑障碍 Anxiety》
自我诊断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