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防御机制
这些防御机制见于10岁以后的正常个体,通常在青春期作为认同的副产品产生,为原始良知在发展自我理想化形象的取代产物。它们反映了皮亚杰所提出的与青少年认知相关的逐渐增强的精神整合复杂性。
如升华(sublimation);
压制(suppression);
参与(anticipation);
利他(altruism);
幽默(humor)
均为整合了的良知、现实、人际关系及个人情感,出现于恰当的场合,在一定情况下,它们有着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差别,在应激性增加的情况下,这些机制可变为成熟程度较低的防御。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心理治疗性解释常能促使这类防御发生戏剧性的改变。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包括潜抑(repression);
置换(displacement);
反向形成(formation reaction);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隔离(isolation)、合理化(文饰, rationlization)、抵消(undoing)及奇特思维(magical
thinking)。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对使用者来说,这些机制可以改变个体感情的体验或本能的表现,旁观者会认为他们的行为奇怪,不可理解。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1)
潜抑(repression):是个体把一些本能的、能引起快乐的想法和欲望禁闭到潜意识中去的一个过程,因为这些本能的想法同时会招致一些其它的不快乐
的体验(如,被超我所不允许或被外界现实所禁止)。压抑是无意识而有目的的遗忘,是有目的的把那些不愿感知的东西排除于意识之外。虽然被压抑的东西不能被
意识到,但它在潜意识中它仍然起作用。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2)
退行(regression):是个体用回复到客体关系的早期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的方式来应对心理冲突的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甚至是人类的婴幼儿期会永远存在于潜意识中。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3)
置换(displacement):把对某人或某事的、能引起焦虑的情感无意识地转移到另外的人或事上。压抑和置换常常同时起作用,压抑能够被支撑并感到安全,就是因为将压抑的体验用替代物来替代了。如,儿子压抑了对父亲的狠,转而会体验到对其他男性权威的敌意。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4)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个体为对抗本能的欲望和冲动,形成一种相反的情感或行为反应。最典型的是强迫症的症状,患者所努力追求的清洁和次序感,是反抗他对肮脏和无序的本能要求。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5)
隔离(isolation):个体把原来相连在一起的观念与情感分离开来,以保护自我不要忍受痛苦。患者在谈论最激烈或痛苦的事情时,仍然是平静的,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可理解的情绪,而没有意识到他的情绪已经被置换。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6)
抵消(undoing):抵消是个体用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思想或行为,来使过去的想法、话语或行动不在出现的一个防御机制。它是两个时间上出现的强迫行
为,第二个行为是对第一个行为的直接对抗,如强迫症的一些重复行为和仪式化动作:在路中间放置一块石头作为一种攻击别人的行动,然后又回过头来把石头搬走
以对抗和消除对别人的攻击欲望。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7)
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又称为合理化,个体试图从逻辑上合理地解释自己的态度、反应、想法和情感体验,并寻求道德上的可接受性,而真实的的动机是他自己未觉察道的。
不成熟性防御机制
人格和情感性障碍的病人中。常由于受到来自人际间过于亲密关系的威胁或害怕体验这种关系的丧失而作出的对应急状况的改变。其表现形式常为不受
社会接纳的错误行为。一般说来,通过交谈,可以达到改变的目的,但这种改变需要反复强化的长程心理治疗性解释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善(即需要治疗师以更成熟的
直觉的方式去发展关系)。
不成熟防御机制
非精神病性投射(non-psychotic projection);
认同(identification);
分裂样幻想(schizoid fantasy);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被动攻击行为(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ur)
见诸行动(acting-out)。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此类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个性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对使用者来说,它能减轻或消除由于体验到亲密人际关系受到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在旁观者看来,他们的行为是适应不良的,甚至是令人讨厌的。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