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积极心理學是什麼?
作者: 转载自幸福课 / 8422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08日
来源: By Senia Maymin 蘇德中 譯 标签: 积极心理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正面心理學是什麼?Positive  Psychology News Daily, NY (Senia Maymin) - January 1, 2007, 10:17 am
7x|a$@:s#[L0
Q H_?4pnGA&x0蘇德中 譯心理学空间I3\6T"f4E#O)I6t

今天是2007年1月1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許多人常在生日和新年時,會認為他們的生命揭開了新一章。“是的,如今事情會越來越順利的了。”“是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做到的。”心理学空间gLYC:g!|"]

1O7N v}n(Wi*|0究竟在人類信念系統裡,哪個部分驅使我們做得更好,驅使我們要成功、驅使我們美好的感覺?這應是我們最自然的一部分。這不只是生於我們的身體和中樞神經系統,它亦呈現在我們的信念,我們的行動以及我們的四周。近年正面心理學這個新領域對以上命題作出研究。

T:rV4{LsG2t0心理学空间?@]]}.qg

正面心理學研究人們的美好的面向以及如何過美好的人生。心理学空间-?B/z*@z%b;I

心理学空间3~)m ^,g}w C3s3A

正面心理學的歷史心理学空间n2m6M {hn,R3MX

0C3egw H]0是的,我們或者普遍認為整個生命都是有關於過著美好的生活。但整體來說,在心理學研究中,在美好生命的研究方面有一段崎嶇的歷史。在Seligman  (2005)的文獻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心理學有三個明顯的任務:
}i+W:i _VRh x`0醫治精神病,心理学空间 yb/Kr/Z_'n+C6P,z,f
使人們的生活更有生產力和充實,心理学空间*iu'sU;ejj i
和識別及培育高質素人才。”
心理学空间sJpz]8tb-i
但大戰之後,最後的兩項任務 – 令生活更充實和培育人才 –  日漸式微了,而治療精神病成為應用及學術心理學最主要,且幾乎是唯一的使命。
5f!XO3I2c0(心理學家的焦點轉移至精神病是由於兩大經濟原因 – 在1946年,退伍軍人管理局(Veterans  Administration)成立,促使心理學家開始執業專注輔導戰後的退伍軍人。而在1947年,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成立,促使學術界的心理學家深明病理學和精神病的研究更容易可得到資助。)

d#H/y'o8v_X K'L0

s7j7l8WXD0正面心理學的“正面”是指才能(strengths)、最佳的運作(optimal  functioning)及旺盛(flourishing)。在Gable & Haidt (2005)  的文獻中提到:“不過,正面心理學不代表其他的心理學是負面的,雖然我們明白這個名稱會令某些人誤解。”

/M5H3\+Pi NA#ZU0

Vp*GT.F?~&O0在1998年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Martin Seligman成為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的主席,推行了以研究人們的正面作用作為他工作綱領的中心主題。在Seligman&Csikszentmihalyi  (2000),Seligman (2005)以及Shapiro  (2001)的文獻中都一再強調,不少前輩有許多提及研究正面心理學的概念。亞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臘哲學家是奠定了正面心理學的基礎思想是為美好人生和快樂的泉源;前APA主席Carl  Rogers和Abraham Maslow集中研究如何使人們發揮他們最好的。總而言之,根據Peterson  (2006)的文獻指出,正面心理學有一個非常短暫的歷史(少過十年)和一段非常長久的過去。Peterson進一步描述希臘人、東方哲學家包括儒家和老子、提倡有意義的生命和服務他人的宗教人物、Rogers和Maslow、NeillAlbee、Cowan、Bandura、Winner、Gardner、Sternberg以及許多其他早在1998年之前已研究過人類最美好一面的學者的一些研究。下文將總結一些現時的研究來結束這次對正面心理學的回顧。心理学空间@+N W0|&W9My

dz+R;v&Xh0正面心理學研究的命題

f:A}S`9dhs$tp0心理学空间X[)Q7a3l4m

正面心理學所研究的問題正在不斷地轉變。在2000年的第一份有關正面心理學的綜合論文中,Martin  Seligman和Mihalyi Csikszentmihalyi提到正面心理學是一門有關正面主觀的經歷positive  subjective experiences、正面性格positive traits和正面機構positive  institutions的研究。Peterson指:“正面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去研究人生應該做的事,由誕生到死亡,包括當中的每一個階段。”心理学空间b7zUf2|

"C:~ xpEK&rY{+{%L0以下是一些近期的研究命題(部份正在研究中):

U!G8i3n+[1Z?/m])M%Y0心理学空间a"N;g%iY|;P,d

個人:心理学空间/u R,nXY)n8o

  • 正面情緒的目的是什麼(例如歡迎、敬畏、快樂)?(Fredrickson, Haidt, Isen)
  • 什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正面才能?(Peterson, Park, Seligman)
  • 什麼令人快樂呢?(Diener, Myers, Seligman)
  • 如何使人更快樂呢?(Lyubomirsky, Peterson)
  • 人們應如何作出重大的決定?(Gilbert)
  • 是快樂通向成功,還是成功帶來快樂?(Diener, Lyubomirsky, King)
  • 什麼使人活得更長壽更健康?
  • 如何利用自我對話來取得成功?(Seligman, Reivich, Gillham)

E3LINd8Wl!wK.~0工作:

2o7wJ;iG4M0
  • 人們如何從工作中獲得最多享受和把工作做到最好?(Clifton, Rath)
  • 人們如何能更投入工作?(Csikszentmihalyi, Nakamura)
  • 一個人的工作該如何界定為召喚(Calling)、事業(Career)或職責(Job)?(Wriznewski)
  • 人們如何在工作上使用欣賞式探詢?(Cooperrider)
心理学空间3P"N&I,b%o!w/V8g!Vf

這絕對不是一張詳盡無缺的名單。歡迎發表令你感興趣的其他研究。多謝。

h*d1T5~2s0

%m.Uh3TrgI0正面心理學的研究只是剛起步,所以命題和主要研究範疇一定會是急速地作大幅度的改變。心理学空间)T p],lnY1c

心理学空间zU~h5N+m6xK

正面心理學有關連結:
Nky'B%U SO7K0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Center at UPenn
:Mj\n?*i8V6V0News: Time Magazine special issue o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01-17-05)心理学空间tPJ~J.z
News: Last week’s Economist cover  article on Happiness (12-19-06)
7V k0z Ph(W'T e0News: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he  most popular class at Harvard University (03-10-06)心理学空间H*^;O4| \ R#Q-ba

"i!I2x3C9p0推薦讀物:心理学空间1Xq:T7Rq2M,V
Peterson, C. (2006). A 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心理学空间EYq4\T e
Seligman, M. E. P.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New York: Free  Press.
B-J!A3qCxy4z0Snyder, C. R. & Lopez, S. J. (Eds.) (2005).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心理学空间h;K)c)ccj4D"T

3y]:f%Z6w;l L F8Ok!L,p0參考:心理学空间.EC%} Cg;pQx8V
Gable, S. & Haidt, J (2005). What  (and Why) is Positive Psycholog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9(2), 103–110心理学空间)vb:Av-tC Nk
Seligman, M. E. P. & Csikszen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5-14.心理学空间"^!z6s+e kq:P!C4y5|
Seligman, M. E. P. (2002). Positive psychology, positive  prevention, and positive therapy. In C. R. Snyder & S. 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3–9).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is#gQ7d{(B1T0Shapiro, S. (2001). Illogical  Positivism.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1), 82心理学空间 G(LBT%E5Kt a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积极心理学
«没有了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改变和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