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反移情和互补性反移情
作者: 海因兹·雷克 / 14934次阅读 时间: 2020年3月05日
来源: 《移情与反移情》 标签: 反移情 共情 互补性反移情 一致性反移情 移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一致性反移情互补性反移情概述
海因兹·芮克 Heinrich Racker(1968)心理学空间^0f }rs)H@9C,i*UY)y F
《移情与反移情》
@`MSa,Cl}0
心理学空间7JA)AJ @q
1
心理学空间o'eb%[(V

3E&m!iD^Y0一致性认同(concordant identification)建立在内摄(introjection)和投射( projection)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建立在位于内在的外在客体的共鸣(resonance)基础上,建立在把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当作是自己的东西的认识之上(“你的这部分是我”),建立在自己的东西等同于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的等式之上(“我的这部分是我”)。

EAJ6a#m0

EO0nq6d"HP,V0心理学空间 Fg:f'F(Y,eru%~SK

CDUlQ`7We0互补性认同(complementary identifications)有着相同的固有过程,但是互补性认同涉及的是病人的客体。心理学空间T/b1T0L2w*Hx#mS }'b

]/o~,VZ W1_!w0心理学空间"_u ]Z j5nU

心理学空间1q/O;xAy/mu\

分析师人格各部分之间的冲突越大,他在整体上进行一致性认同的困难就越大。

6p\1Mx'q3mMY0心理学空间TX\/T)l2Q;f(Rr

HYb^2E0心理学空间k],eR5tmT"m+zM

2心理学空间`%_|`4PCf

K8|nX@g0

+bJ ](? U1s7PA\Sm c0心理学空间/xF%M j!G]E&U

患者将分析师看做是一个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因此分析师感觉自己也是那个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这一事实产生了互补性认同;也就是说,他用这个客体认同了他自己。

Tg.SR}4NM0

dl*t C1c|.b0心理学空间%{"y:s#ni$|,s

[cv?"OB U OY0互补性认同与一致性认同的命运密切相关:当分析师无法进行一致性认同,并且拒接它们时,某些互补性认同似乎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心理学空间!~te%zg0B

心理学空间!e)T#c d.i&d

心理学空间 ~8e2sh L6]W

g2t&ES O9e:S6f\ ^6}0很明显,分析师拒绝自身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倾向(例如拒绝自己的攻击性)可能导致分析师拒绝病人的攻击性(从而导致了一致性认同失败),而且,这一情景导致了分析师更多的互补性认同——互补性认同于病人的攻击性所针对的拒绝客体。

`])Kg}0

aL yz[(Pq*eG0

bTM;K3{z4X0

i{;[w X p1p:Uv0

I]Z!ys_(w,_{0心理学空间a.@bS#sl

3

*C9sE:d3^%iZC X g0心理学空间 a(u Y.yp8GWQ:t

p,um.\U8T0

Z(F+l_MX9i~0目前使用的术语“反移情”一词只适用于互补性认同;也就是说,适用于分析师的那些心理过程,因为他觉得自己充当了、并部分认同于病人的内在客体,于是病人就成为了分析师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心理学空间1N9Z V$z$Cn`^

心理学空间p\kt#T/aF,K

心理学空间*Q/p{)Y2\

心理学空间 Wx/a*u!YJ`

通常而言,被排除在反移情概念之外的,是一致的认同——分析师的那些心理内容是因为分析师成功地共情病人而得以产生,而这些内容真正反映和再现了后者的心理内容。

6P5JPu:x5JO:Q@0心理学空间2|E ~+G,j3j

qw]7F8r'|4d8A0心理学空间'U3c^i5Z/rj[7v

也许我们最好要遵循这种处理(usage),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么做是不明智的。

p*l!Sjo@B `t4Z;y0

[(ji#OS*u5X/Yi0
X GLg O'T0

sXE6wn2uyZ0

T'@}/~_0心理学空间Tb \ S%_

F Q(u1q|a4K/J*b0

b B1j)C}^1I0

L"z1lD!Z7k7M{}1iCM0首先,一些作者会把一致性认同纳入反移情概念之中。因此,我们面临着一种选择,即,是从这一术语开始着手,还是同意这个广义的术语。

3i S9z^ wl%K0心理学空间P9b8jS$I} H4M'pl

心理学空间.`"b$o~g}\&U9Zi

心理学空间:]%jBU&y@$dV7OVH%~

我认为,由于各种原因,更广义的意义可以是优先选择的。

*t~)BuP0^#Z$b G#D0

z\9I/X+_,ygv0心理学空间si"q#A HD#F.MtR

p)} fsgv5g@WU0如果我们认为分析师的一致认同(即,分析师的“理解”)是他过去自我历程的再现,特别是他自己婴儿期的再现,而且这种再现或再体验借助于对病人刺激的反应得以完成,那么,我们就会更愿意将一致性的认同包含在反移情的概念之中。

R.a(`LnS0

o%|5n-Q| M!Ge'd(UR0心理学空间1C^VZ}5n?-M

Ug%cdtDW*A0此外,一致性认同与互补性认同密切相关(因此与通俗意义上的“反移情”也密切相关),这一事实使得区分、但并非完全的将这两种术语分开更为可取。心理学空间"FD/~}X1j6?G_Wh`

心理学空间)iBvxRo(n S6i~

Y0F2FB\$?3\I0心理学空间N(p5[{w.? r6Z

最后,我们应该在内心承受移情的倾向,即一致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升华的正向反移情,这同样与广义的反移情共情有关。心理学空间 p7P dsQ!i$W7mI*lv

6E%}7BR@;bCs0心理学空间 TM HuW"Yy-Q#v1f
心理学空间 T d/x3u4_XeA JW

心理学空间Z8S G5Ea7~N-Y

T"}.gK d)j0^ hJ0

-Jb9y7q1ed0

#fKC9fQN]r0心理学空间7E4lqpm@

因此,所有这些都表明,接受反移情是分析师对病人心理反应的总和。如果我们接受更广义的反移情定义,那么上述两个方面之间的区别仍然必须加以界定。心理学空间 R,A%kY/Un,yd^H

心理学空间wZ'L6k9J&F&Y!d8X

心理学空间{ {8M[$~ H

心理学空间\$eAm(dKa&cm

一方面,我们把分析师作为主体,把病人作为知识的客体,这在某种意义上宣告了“客体关系”的无效;恰当地说,这种关系在主体和客体的各个部分(经验、冲动、防御)之间产生了近似的统一或同一性。必要时,可将与该统一有关的进程的集合指定为“一致性反移情”。心理学空间7\[7V[3`9t^

#pCa&A;c0

EVwMC%@v0

&v't S:] Z!y l0另一方面,我们和许多其他人一样都有一种客体关系,一种真正的“移情”,在这种移情中,分析师“重复”以前的经验,病人代表了分析师的内在客体。这些经验的总和也一直持续存在,可以称为“互补性反移情”。心理学空间V9nxZl"M%Y:T

心理学空间 {\R}L2pm2E*o Bu

心理学空间ndB$~;{ rm6eO

?mJF]9h9v0B0A04心理学空间NEG&T#QZ"X

BT1l&y.j K0心理学空间&s4G:tKi(p+y

心理学空间#|o7qFo"}

下面的这个案例可以恰当的说明这两个概念。

[&`xu v zSK]0

pPo+|(O I&@0心理学空间$L4n8n4a.f$R+Z1Q

心理学空间@4]p-Z%o)IK U!N zg

假设一个病人用自杀威胁分析师。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分析师会拒绝一致性认同,而且,分析师加剧了他对受威胁客体的认同。心理学空间h1N+bWh j.G b(cKF~:j

心理学空间;CGWM[~ lw2W

心理学空间B8k)Cf2y;[

)iYN4V G0这种威胁带来的焦虑会导致分析师产生各种反应或防御机制,例如对病人的恼怒。

-QF9A)~,`:vPM8E0

yAB u~d&c0心理学空间 LwV8zlg d;e"@P

qs%_/h(s B%X0k!b)v0这种焦虑和烦恼的内容是“互补的反移情”。对他的烦恼的感知,可能反过来又会在分析师身上产生负罪感,而这些负罪感会导致对补偿的渴望,并加剧一致性的认同和一致性的反移情。

}_;nR}x"v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反移情 共情 互补性反移情 一致性反移情 移情
«安德鲁·格林《论移情之爱》 移情反移情
《移情反移情》
移情关系的指征»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