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反移情和互补性反移情
作者: 海因兹·雷克 / 15877次阅读 时间: 2020年3月05日
来源: 《移情与反移情》 标签: 反移情 共情 互补性反移情 一致性反移情 移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一致性反移情互补性反移情概述
海因兹·芮克 Heinrich Racker(1968)心理学空间I$qo o"TYi9a2D#v
《移情与反移情》
'B.ak;}`I({yz8F0
心理学空间q,B%RL{p0Q9bh'V
1
心理学空间SI vwae/UV!v a
心理学空间'e%Z}kO*u} B

一致性认同(concordant identification)建立在内摄(introjection)和投射( projection)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建立在位于内在的外在客体的共鸣(resonance)基础上,建立在把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当作是自己的东西的认识之上(“你的这部分是我”),建立在自己的东西等同于属于另一个人的东西的等式之上(“我的这部分是我”)。

+[iH0B$h+R0

gKu4X Np8kS X-^0心理学空间%G!];KdD@6O~r

心理学空间cfDsJ a

互补性认同(complementary identifications)有着相同的固有过程,但是互补性认同涉及的是病人的客体。

g\z5SI7i5G0心理学空间3YE2}iT:I7Ew]

心理学空间/njI1C7Wp

心理学空间Gaa`;W['D

分析师人格各部分之间的冲突越大,他在整体上进行一致性认同的困难就越大。心理学空间l;GD:L)Fm5}

心理学空间3@*t mcy}jR4Ts

/UmR7xWZ(L)`0

Vs0h1c1H9f02心理学空间!@{Z$xjv$ma

心理学空间PQs}s,_

心理学空间X,K$X(?,g @z#a

心理学空间GM,bn `7[H[z^

患者将分析师看做是一个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因此分析师感觉自己也是那个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这一事实产生了互补性认同;也就是说,他用这个客体认同了他自己。

\"u#NC1^-I2f }0

4VR;TzD"L$[8v0心理学空间\({g p}`

心理学空间vj@;q0j&Jqf_]

互补性认同与一致性认同的命运密切相关:当分析师无法进行一致性认同,并且拒接它们时,某些互补性认同似乎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心理学空间 DKF6_f

心理学空间;k\e%e5no;Q

1^0p,Z I*w5m7}r(b Y0

YlshvvA0很明显,分析师拒绝自身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倾向(例如拒绝自己的攻击性)可能导致分析师拒绝病人的攻击性(从而导致了一致性认同失败),而且,这一情景导致了分析师更多的互补性认同——互补性认同于病人的攻击性所针对的拒绝客体。

n"Y+t;S!P"b}#Ta0心理学空间V%Zv]O P

(\bc:_uR0心理学空间9yN"lj Ni o

0Y_~#Tw`1i8AN0

9L&R'Q![|$M03心理学空间fF$}*[a

8`|9?y2U(J^a v+O0

Apv}*u,\w4A8y0心理学空间3G.^8s7o3}|Ug

目前使用的术语“反移情”一词只适用于互补性认同;也就是说,适用于分析师的那些心理过程,因为他觉得自己充当了、并部分认同于病人的内在客体,于是病人就成为了分析师内在的(被投射的)客体。心理学空间)N-{T0mo/c9p.n(CP

心理学空间AnQJ `8^

心理学空间?9g,r-Ob7r

心理学空间4t4H Bu U"n&`['bfE

通常而言,被排除在反移情概念之外的,是一致的认同——分析师的那些心理内容是因为分析师成功地共情病人而得以产生,而这些内容真正反映和再现了后者的心理内容。心理学空间0gI"Q$@7cw

X;\)sw-xa0

q` |'z{5G0心理学空间z)yd1q f)GSw

也许我们最好要遵循这种处理(usage),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这么做是不明智的。心理学空间 g u&M XA)Tgr$a

&OR ZRy8I0
:e0p)i/{4E0心理学空间7o%`2\'SIY#o

@babL9ei!@%a0

DTc1G z#b sY'w0心理学空间8Rv&i{#LF

心理学空间~w6H-O6fo

:@0a"K YXmu3} s o{*y0首先,一些作者会把一致性认同纳入反移情概念之中。因此,我们面临着一种选择,即,是从这一术语开始着手,还是同意这个广义的术语。心理学空间Z6Yp]6[E

nkhq,B~2FK0心理学空间2b%F9j,PN?']4MQ?

L z'P3F^+y U0我认为,由于各种原因,更广义的意义可以是优先选择的。心理学空间n)_/@ B*GG\+T#u

心理学空间+x1O.II'c8U

心理学空间)K/Byt ZYD

k{,_pM,dr4Ntt0如果我们认为分析师的一致认同(即,分析师的“理解”)是他过去自我历程的再现,特别是他自己婴儿期的再现,而且这种再现或再体验借助于对病人刺激的反应得以完成,那么,我们就会更愿意将一致性的认同包含在反移情的概念之中。心理学空间%nG%]V8r8}6C6}:O

&L'Fcr&xz)_0

dc_2C'\!N)m._0心理学空间rr!Il:i7J-p!h$}

此外,一致性认同与互补性认同密切相关(因此与通俗意义上的“反移情”也密切相关),这一事实使得区分、但并非完全的将这两种术语分开更为可取。

Q:N3Kxv3Q0B C0

R)M@LAX`v0

$AYLo0c%d,Y7|,B,s0

5H*k"]$J b~O#E0最后,我们应该在内心承受移情的倾向,即一致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升华的正向反移情,这同样与广义的反移情共情有关。心理学空间 \ lI:L-TyG5Z i9~

心理学空间MXD/\*y#[


? LMA0h#]0心理学空间%~2B"`} lx!CVF0q

m;F~)dP6u x"ylJI4z0心理学空间~]`Uz8^1UJl

-e(V8nZe2y6M kz'A0心理学空间/DK ~7B0{6bT

u(i)V8j%[ e q s_0因此,所有这些都表明,接受反移情是分析师对病人心理反应的总和。如果我们接受更广义的反移情定义,那么上述两个方面之间的区别仍然必须加以界定。

%p:c me\ ap0

&B;P\x k9FL\0

KB7i$HR+z(b&N^,pj0

jHJEm7VrY)T0一方面,我们把分析师作为主体,把病人作为知识的客体,这在某种意义上宣告了“客体关系”的无效;恰当地说,这种关系在主体和客体的各个部分(经验、冲动、防御)之间产生了近似的统一或同一性。必要时,可将与该统一有关的进程的集合指定为“一致性反移情”。心理学空间-Pwg^4Za O

心理学空间l7Ah Faq4X

心理学空间u%m;`|9B)R3G;`

心理学空间hFb y3u B7X RM

另一方面,我们和许多其他人一样都有一种客体关系,一种真正的“移情”,在这种移情中,分析师“重复”以前的经验,病人代表了分析师的内在客体。这些经验的总和也一直持续存在,可以称为“互补性反移情”。

W vu @-T6D-~\x$I+s0心理学空间 ~9p-l aU y/Bgz

心理学空间[AoHH I/XL ?Qp

)Z{0ud]2n+V.O5O9o{%~04

1uk1Y:^b$G*v0

&N?j z%K5Qo0心理学空间 }v Ce3W/G'W'R

心理学空间"{}@ go7REfbu8f

下面的这个案例可以恰当的说明这两个概念。心理学空间 u ^/a5ito/ya:^6Rs3RN

心理学空间&K-cR cwg:L

心理学空间 C5vTW.Y

心理学空间 T9T.g8ztf

假设一个病人用自杀威胁分析师。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分析师会拒绝一致性认同,而且,分析师加剧了他对受威胁客体的认同。心理学空间,H$@'W ]]U8@.l

s8_ H r_d^s'Vm"z0心理学空间S;x|g[

^Q1sJj.a0这种威胁带来的焦虑会导致分析师产生各种反应或防御机制,例如对病人的恼怒。

1S+?t(H9YD*X0

MQ H o@ imXl0心理学空间u3TX/F)C

心理学空间vAM-} ag]m-t

这种焦虑和烦恼的内容是“互补的反移情”。对他的烦恼的感知,可能反过来又会在分析师身上产生负罪感,而这些负罪感会导致对补偿的渴望,并加剧一致性的认同和一致性的反移情。

hbK+gQk6Kq/@'M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反移情 共情 互补性反移情 一致性反移情 移情
«安德鲁·格林《论移情之爱》 移情反移情
《移情反移情》
移情关系的指征»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