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科特能否于母性毁灭阴火中熔炼出哲学-科学-艺术-神学之四大合金?
作者: 李孟潮 / 8865次阅读 时间: 2017年5月12日
标签: 温尼科特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lg:~#e5M?(s(?

心理学空间$@O|R"Lj

温尼科特能否于母性毁灭阴火中熔炼出哲学-科学-艺术-神学之四大合金?
——《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中文版读后感 
李孟潮 ,自由执业者
心理学空间p+xO'Q]^4wn

c2q*s!?M;~&c r&rJ*jA0

|4{!rOA%Z0
1W3p(\{fb"MJ0心理学空间1c`8IRpe

心理学空间:{p6R glY6CK


V$Z,qE9kH'vm0

;v/yIk8J6KcP0

$X9Xr"L5x9U9WP U0以温尼科特粉丝们习惯的句式,《三体》核心思想可如此总结:

e0b$}7Bz l0心理学空间_G `5Ep/w%Z

其一,创伤引发人类欲望,追寻新世界和好客体。

2} [\4|4t0

sT `.V9E0第二,新客体只会带来一个结果——毁灭。心理学空间yo/zi aYM

心理学空间\J}re]z

故而,俢复创伤会引发更大创伤,导致文明灭绝,祸害太阳系惨遭降维攻击。心理学空间O2cRn \8H

心理学空间"vL qqY

这一切的总根源,就在于四零后的女科学家叶文洁。

~)q5jJ9PBB0心理学空间 gM pb V&[

她试图修复三重创伤 ——

4{"wb*I S(Z3f0

.B \2B~nK4l |+~C0之一,文革期间,坚持真理的父亲被打死;

)H3i+zgn&Cd]0

2v:H#H4{/M*p/U0之二,母亲是个功利主义者,背叛父亲,改嫁高官,不认子女;心理学空间 dZ|4y2z.K$p

心理学空间K4M] ]"Kewh

之三,文化母体的丧失。

,b$RO%_{ ec!h0

#[G9WY(E}0叶文洁不信《推背图》——不信五德始终,文革会过去,圣人会降临,

:D?p*] \ G5ug Z0

+sT.{;y%`iW0不信儒释道——因果轮回皆是苦,此日中流自在行,任他沧海变桑田,鹤貌松姿常不老。

S!b4qiOu0心理学空间#} @s,?d5C&k}

她也不信红太阳和人民大救星毛主席,改天换地之共产主义伟业,自然要造成他们小资产阶级千家万户闻鬼哭。心理学空间+} E'J;cI

心理学空间.l2Rq@@_g9I

她一生之信、望、爱统统寄托于科技发展,坚信高科技的外星文明会带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心理学空间Bw,U4N%FG

心理学空间,J~gK:R'Q^

她摒弃落后的地球伦理,亲手杀死丈夫和同事,只为迎接一个美丽的新客体——三体净土降临人间。

&?bf,M Ji0心理学空间)K7r*|:hHg0Dyw6?

她实现了弗洛伊德那黑暗的预言——人类文明是一场压抑本能的胡闹,必毁灭于死本能与攻击性。心理学空间@n_7ZR

心理学空间 f/oR9P4CE3T*^u8P

对弗洛伊德那著名问题“女性究竟要什么?”根据《三体》之死本能动力学,答案是明确的——心理学空间_;NQl l\[f

6ip9RI6n^)t0“女性要的是全宇宙,如果得不到,她就会毁灭全宇宙,比如弗洛伊德小友,你妈妈就用无条件母爱毁了你,以及你女儿。”心理学空间*e-QZ XsQrR~#j

I;A{ab;l1hdx:r0这大概也是从小被女人们包围的温尼科特的噩梦。(罗德曼,2016;郗浩丽. 2007a)成年后,温尼科特发现噩梦照进现实了——心理学空间4UCgVh#VX8c&K

心理学空间IE%Mh i2|ncx2C

上班时无数女人带着儿童来看暖男医生温尼科特,下班后他去参加学术活动,协会里两个女强人安娜和克莱因,正在煤气灯下口沫横飞地争论。德军飞机投弹轰鸣,砖木樓房嘎吱作响,阵阵飞尘飘落在那群精神分析妈宝男的白晰脸面上、 荷兰猪头油上和Clarks翻毛鞋上。

c }-L*\&w+N6y9K0

C3r7C4c.V0Kg0千里之外的荣格正在治疗室里想,要把这个女边缘精神病人踢出去还是让她做自己情妇?他眼前浮现出他那巫婆妈妈阴晴不定的脸部微表情, 她们又幻化成《红书》中一众女妖与蛇怪。心理学空间.u#p l e}+^'],KA*y%@

心理学空间2ib1a9}U$eo]i

就在本书结集出版前后,温尼科特研读了荣格传记,他一方面大赞荣格,认为他补充了弗洛伊德不足,另一方面提出荣格的问题在于没有面对人类攻击性。(Winnicott, 1964)

|/s9QzI4\!{7c^1^0

FP;f4sP6^+A0A0温尼科特本人,当然是深入探索儿童攻击性的先驱之一,他认为攻击性和爱一样,是重要的潜能,若得到促进性环境的支持,则让儿童生命活出真我风采。(郗浩丽,2007)

}D2Z u^o,V0心理学空间 Bee)a0^C-ti Gd

温尼科特理论中有一个暗黑之处——

|&X,s}!E)AssR4A0

M1\ Ye&^S8R z't0他认为,主体之诞生,必经阶段之一是摧毁客体。那么作为促进性环境的提供者,合格的母亲,当然要能承接儿童的攻击性飞毛腿,保证这些投射认同的导弹可以精确打击目标,30-50%的命中率,而母亲又不能被打死。(Winnicott著,卢林等译,2016a,2016b)

N+mAd"B:c1eJ0心理学空间IlBdo#V%HP"d4E

但是要是母亲们不想被攻击呢?

*uF yF4ctUX0心理学空间 | vP!{ W"U

要是母亲们自己的主体没有诞生,要通过摧毁婴儿才能诞生呢?

+H3E XU3M'x"f0心理学空间mt D4rp^1^S

要是母亲们认为,女人们已经受了儒家社会几千年压迫,好不容易才推翻族权、神权、夫权三座大山,温尼科特那反动小资产阶级理论,凭什么剥夺妇女劳动权?……心理学空间[;S_'NZbw

puuxe`V0咨询师们要把温尼科特式英国“期望”放到当代中国母亲们身上,尤其是叶文洁他们家三代母亲身上,难免期望变幻想,幻想变妄想,妄想变科幻。于是乎合格母亲变够好母亲,够好母亲变恰好母亲,恰好母亲才是最好母亲,最好母亲是当然是无条件爱你的母亲,当然也有可能是无条件恨你的托儿所阿姨的反向形成。

l!w+^6{ h8BY0心理学空间.JU.A$n5I

中国当代的母亲们,一要忍受饥荒战乱、天灾人祸之痛苦,二要承受婚姻迫于生计之苦恼,三要接受科学育儿和妇女解放理论之骚扰。终于磕绊踉跄人到老年上网闲逛,梦醒时分发现子女们正在哭喊控诉——你们这些当妈的,当年怎么不提供抱持容器、足够好母爱给我?只好放下手边的《金刚经》,拿起余华的《活着》越看越觉得被深深地科胡特共情到。

![&P~R)ohgM$u0

\)i(R*w|Pl0咨询师们不难听到这样的典型中国案例——

NR{8EP7N-HU0

JW ?mVTP,Z] k0案例她爸当年带着女友奔赴边疆,结果女友被领导看上了,爸爸不让位的话,自己全家不死也得被发放。案例他妈,本来上海大户小姐,家里正挨批斗,就看上了案例他爸及他爸的爸爸的家庭贫农三代出身,这对夫妻历经艰险,终于组织批准结婚,给了一条生路。

@{ AuHsZNW0心理学空间)E?m'ZQ"a8aF

结婚后没房没钱,仍各自住集体宿舍。偷偷摸摸意外怀上了我们这位案例,妈妈不敢休产假,害怕被扣上不爱集体爱小家的帽子,女同志们已经被解放了,成了社会主义新人了,劳动乃人生第一需求,岂敢留恋旧社会的家庭结构,回去抱持婴儿搞西尔斯亲密育儿法?心理学空间B?"u K/RA1t

心理学空间$m B?'@X-C}

终于熬到了一间9平米的宿舍和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园老师说我们使用最先进最科学的节制育儿法,第一周孩子不回家,哭就让她哭,不睡觉可以吃点水合氯醛……(祝士媛,1959)心理学空间)^ ~TG k%{%l;|

)U(o x V0z@ H8^0多年后,这小孩长大了,不幸学了心理咨询,她问督导师分析师自我体验师,你为什么不是足够好母亲,提供促进性环境给我,修复我童年创伤?

0r;c,a,ps`0m A0

YT%b-T"E'q!C sF0——答案已经写在历史中。

2r_1Fs$i)]0心理学空间@#ub!Jz^$k9Y#D

唯一的干扰因素是,这帮同行有“足够不好”的历史文化共情能力。心理学空间 xL-V#{(w(_5l

'Rsk;n$e!`^0母性乃文明之基,父权社会无伟大母亲支持必然倒台,正如《红楼梦》所预示。

dyWz y(|#l#^0

-ew'q n2r.JuL0面对母性毁损,共情能力灰飞烟灭也是情理之中。只看云断成飞雨,愁思怅望意难平。心理学空间4mr0u9K.`v1SZ-sd N

7E,T9c {0Vl0并非丧父之痛让叶文洁对文明丧失信心,相反正是父亲之坚毅殉道是坚持,让她同样坚毅相信人类可被拯救,当然这拯救力量来自父爱导向的科学和智慧,而非自己母亲缺失的慈悲和母爱。心理学空间I Y!q9os%g~

Qh9{0Z3K!ZU*\3{0她对母性是绝望的,那是宇宙中一个悠悠千古的黑洞。心理学空间3^ y%wn"^/GTk T"u@

心理学空间*Z:U"By2M

叶文洁的父亲怀着科学激情参与新中国的建设,正当他饱含热泪仰望天安门城楼的那年,温尼科特写下了名篇《反移情中的恨》,(Winnicott,1949)。心理学空间Ai,Wi[i

^4t)U}0J _+E:g8hf#U0他终于开始直面母亲-治疗师的愤怒、攻击与毁灭欲望,而不再把盯着儿童攻击性不放。

'k MNH^ M0

UyRQ7mX(meGj0但是见证并讲述一代代母亲们毁灭婴儿欲望,这一艰巨的革命任务,仍然需要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精神助攻。心理学空间j P h#w uhU:D.w%[

Y a3\^gB2@ F8_4afyq5Bn0

/p!L Uu W{K0

Tw cJXPPI`u0

-RqR3M2vp0时光悠悠白云苍狗,七十年一晃眼过去,如今一众中国精神分析粉丝们附庸簇拥着几个䧳雄难辨的大咖意象,再次扑向温尼科特如叶女士扑向外星文明。

S5ja TmD*{d,c$p$J0心理学空间$c W1o8?\7Uje,C7G

眼看各种代际创伤就要再次上演或者已经重演,终于我们迎来了阅读温尼科特原著的机会——这本《成熟过程与促进性环境》。心理学空间"KnD4z5y Cqe0?

心理学空间g$cF n'a?P

大概会令粉丝们失望的是,其原著并不像网络流传的语录那么振奋人心,这里并没有母爱赤膊大跃进。心理学空间 p7C@St/G

q Jh9Yn0温尼克特临床经验主要來自於儿科病人、邊緣个案、反社会少年和精神病人。其作品也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本书前半部分讨论的内疚感、依赖、独处、担忧、攻击性、母婴关系等等议题都紧扣发展心理学,而研究正常儿童发展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心理病理学,从而提高诊断效度、预后评估和规划治疗技术,本书后半部分就在讨论这些临床工作议题——反移情、治疗目标、绳子技术、住院治疗、治疗师培训等等。  心理学空间IV$xnf^#c!N/D

$loJ-h"r0温尼科特的主流语言风格仍然是让婴儿们难以下咽的医学-科学范式。

@+b(I ?;]$T@M0心理学空间J\ C+Z"BFz4Z

但是,如果你用纯粹的医学-科学的标准来评价他,大概会给他点上150个差评!

2OC8P"]6h9N-}0心理学空间*W_"lo G|

因为他几乎没有引用任何来自科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其论证证据全部来自于临床个案和个人感悟,没有概念研究,没有随机抽样,没有双盲对照,更没有方差分析、逻辑回归这些科学语言,连APA格式的参考文献也残缺不全。

6J0@;rF7c0心理学空间"m,`o E^%m

而这些东西在Kernberg那一帮子医学硬汉那里全套齐活,一个不少。

lGn_2o9RoQ1J0

@8U6DM#K5H4L0和Kernberg他们比较起来,温尼科特就只能算是医学院五年级文弱书生,唯一强项是医学院的文学社团的副团长,只能与解剖学挂科的差生鲁迅为伴。

Wj Q*E"BYB0心理学空间,U#P;K1K*j-yN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足够科学的温尼科特,却是精神分析主流数据库PEP(Psychoanalytic Electronic Publishing)上最受欢迎的作者,甩科学主义者Kernberg几条街。这又是为什么?心理学空间%Y*v4R7ao(e)B

]V,a#I/}0春雨断桥人孤独 ,双飞燕子几时回。温尼科特不仅不足够科学,他也不像荣格那样足够神学,不像亚隆那样足够文艺,也不像拉康那样足够哲学,更不像开药学派那样足够医学。心理学空间%M2P9O2@.LP

)\]? `;~&X0但是他也不是足够不科学,足够不哲学,足够不神学,足够不文艺,已经足够不医学。

%zE-k Yp @Wn%@s.k0

7y3sJ.{T0ULN0他就是这么游走医学、科学、哲学、神学、艺术等话语范式之间,把精神分析玩成了过渡性空间。心理学空间8BF Sl\1o dB r

心理学空间iE#Q!Y-Ae+y~ S

正如Ogden所提出的,温尼科特的文风,恰恰是他最吸引人的东西,他那文风不仅仅是理论建构,而是直接传达出了精神分析治疗过程的恍惚入神(reverie)心态。(Ogden, 1986,2001, 奥格登,2017,91-128页)

a&]1uS]1V1xV#q{l0心理学空间7UXF3MN+?

一般而言,心理治疗都有四大话语范式:医学范式、科学范式、艺术范式和神学范式。精神分析的叙述多游走于这四大之间。、

9Y/T9dT"t;N+x,d0r%Z0

&\(dJ"]h7{c5@[RX0医学范式秉承医学实用主义精神,目标是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其价值取向是“这技术有用还是没用?”,治疗关系配对是医生与病人,有病看病,没病走人。

~].y*KV0心理学空间[.zl6r)n

而在治疗技术上则追求最有效、最经济的技术手段,无论它属于什么流派,白猫黑猫能治病的猫就拿来做药。

:_v4R:nD{4M0

i d/PC4Hv"j)`A0科学范式的认识论大多是实证主义,目标是用科学研究的手段来发现真理,对事物追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建构出科学家和科学研究对象的关系。治疗技术当然也要经过随机对照试验等科学检测才能发行上市。

7KebtN]d/Kc0

K3G+Gs WDW \0艺术范式则追求治疗过程的美感,随机性和自由性。真假与否,是否实用,则不是艺术家们关心的内容,只追求那一次次的冲动和诗意。只追问“这究竟是美的还是丑的”?

^$w Hs L#M)g9qU*?d0心理学空间UC%^(EN.kL"q

神学范式,又可以称为哲学-宗教范式,则从人生终极问题——“人为什么活着而不自杀”出发,探询人生的意义,一个治疗是美是丑,有效无效,科学还是伪科学的,都无关紧要。心理学空间&y-w AU!rd.c

*NjQu!@0关键的是你是否心中有神,这心中真神是否帮助你发现了人生的意义,终极的存在,从而让你可以淡定地迈向死亡。

7v5nN`%@Z0Kk7@,f9~0心理学空间4{ lWKE F Y

当一个人能够慷慨赴死,那什么依恋关系、人格障碍,失恋离婚、没钱看病,蛙星人进攻、太阳系毁灭,岂不都是地球上小事一桩?

af/l7eTYt0心理学空间eJLt2N DS

Kernberg就是医学、科学范式的典型代表,而亚隆则是艺术、神学范式的大师。

g-e8l0OE0

H`(i^*j z+{0弗洛伊德则较为复杂,他早期的著作大部分是医学、科学主义的,同时他也写了大量的艺术、文化评论,其行文也有浓厚的文学气息。而在他晚年,则开始研究文明、宗教、死亡等等哲学话题。

ZEN@'_qil0心理学空间6K&d N"GmBC

最终,精神分析在他死后,成为了IPA精神分析师的宗教,1950年代的时候,很多精神分析师相信,一个经过彻底分析的精神分析师,是不可能再去信仰那些傻里吧唧的宗教的。

!a!G2LW:MY:a.cJ0

Q k\*U8c5G(uc EO)L0荣格和弗洛伊德的路径也类似。但他们性格一个外倾思维,一个内倾直觉,恰好是克星。温尼科特则是外倾情感,正好是他们两位的和解药。

,V7]J"M^DX`3En)B0

!t{3I/cp E6O0所以从1964年温尼科特开始批评荣格,一直到现在,荣格派分析师一直持续不断地要和温尼科特隔空对话,有说他误解荣格的,有说他其实是需要荣格派治疗的,还有认为温尼科特和荣格理论上互补的。(Meredith-Owen,2011a,2011b,2014,2015; Morey, 2005 ; Saban, 2016;Sedgwick, 2008)心理学空间NA c:aC.YH7]"j+z+\

心理学空间}I*WY9wG

医学、科学、艺术、神学四大学科,正好对应感觉、情感、理智、直觉四大功能。一般来说,每个心理治疗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这四大元素都会保持一个辨证平衡的发展。比如说科学模式一般用于研究精神疾病的诊断学、病因病理学、预后评估、各种治疗模式的性价比比较,精神卫生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医学模式一般用于探索各种治疗技术的组合,发明新技术,检验各种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预防疾病发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艺术模式则一般用于建构各种治疗关系,探索如何艺术性地运用各种技术,治疗师写作、培训新人传递自己体悟,而神学-哲学模式者多用于治疗师的心性修养,洞见人生。最理想的治疗师当然是医师、科学家、艺术家和巫师四大合体,自性圆满。

,Al `9tW_Z N0

{;{%kl1otuc@IK0

+nJ J6pB0温尼科特的一生,也是熔铸这四大元素的历程。

!fGW.f^|8c)U;g.}8^}0

pF`9M]!VT0他这自性化炼金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和资源当然就是母性。

6@I7H m'i7zl-H\[O0

&zK[*AzB SI F0在这一点上,他只能求助于艺术,他写过一首诗,叫做《The tree》,据说是悼念母亲之死亡的,有几个闪光的句子,如——

!R4F!K a;n0

,_W[G`7E6Fsh\0Thus I knew her

~`fq#m Z0心理学空间+n9q[1@k

Once, stretched out on her lap

6N%Uo!VY0

!l'[ y,L5},q'I}&O0as now on a dead tree心理学空间@3VuCt6mM

心理学空间3GG|3z2DN*[*|

I learned to make her smile

.fQ2qXc;c.f6y+^ e8a0心理学空间5z+Ay;^v'`

to stem her tears心理学空间"rXKjw _8m1cL

0i A8n2cI%BK,o7{0to undo her guilt

2DEx~oXe _+iF M)_0

7`FM c,l6^M0to cure her inward death

C9qsi$A} ?6Qi0心理学空间:xT!T2T6\ v

To enliven her was my living心理学空间0`/cV)c\OUf Pkr@4e

心理学空间~Ea"h!hA

(故我知她,心理学空间H6i&vq I W|4@W

4D5|8p-rPG0曾经,在她膝上舒展心理学空间F%kO$wYn6lt&i4q|

4u Aa\(ay0而今,只能在死亡之树上心理学空间s#E9H)Un2@a5AW

心理学空间uC7VF9p.l,^

我学会了逗她笑

)m_)W3hf+X0

mt q,V XM4|8gO0抹去她泪水

'}@XtH0

~3cm ])g'fYx1? }o0打消她内疚

*ySRMy!L/[0心理学空间 H2]%UgF

疗愈她心中之死心理学空间Wa };Y j'u+y.?}

5gC1Z6\~6Rf0让她鲜活心理学空间&^e3^esdImi"?K:S

心理学空间fWl&N{Q

是我的生涯)

3tS6\y"K:H0心理学空间c1^7} [i$F

但是他毕竟没有荣格的《红书》那样的集诗歌、哲学、绘画、宗教戏剧为一体的艺术佳作,也没有亚隆那样获得文学大奖让文学家自愧不如的长篇小说。

5t4f'NQ(|3l0

G~r \YEKL0只是偶尔在医学论文中闪现出乍看像诗歌,再看是口号的“金句”。从纯粹的艺术标准来看,温尼科特只能算上海金山农村的民间剪纸艺术家。

6Dv D4E bNE0

-e-AZ(Zch3_ m_0话说回来,如果你不是传说中的追求纯粹的处女男,你喜欢这四大元素混搭,你上着唐装,下穿西裤,汉堡裹大葱,咖啡配煎饼,手挎LV 限量包, 足登老北京平底鞋,则温尼科特是你的精神分析阅读不二之选。

$b_u2S5i5f4f^wR&C0心理学空间J)p$u"f4\6Q cj

在他的作品中,你首先看到一个医生在严肃地排开一列弗洛伊德术语,然后突然这些令人生畏或令人生厌的行话变成了“真我”、“假我”这样的大白话,接着又来一段正儿八经的医学案例报告。

T5z*up*q8[0

7L!jyE4_h S+W{ ET0你正在根据医学论文常规体裁推测,再下一段该出现结论和讨论,总结全文,谦虚地提出本研究不足之处了吧?心理学空间1SwER5K"YrW|

4i6C~X6Xg-g3G2T0但是冒出来的却是一句句语录体,让人想起佛经、圣经的文风,或者毛泽东语录。

_^9? bKU Vf0心理学空间7\L v3aTu7oS

一个理性的太阳眼看要日到正午,三个半路杀出的红、黄、绿色的月亮却吞食了它,演化为一个奔逃的中年王子的抑郁身影。

N#}D-f-\tq0

F2pmVym\t0这种文风辩证运动性,也正呼应着主体运动、生成、毁损之变易性(Beyda, 2005;安妮・拉弗尔著,严和来译, 2015)。

l AfGl/[U0心理学空间9O8Ew(KnO

人类主体,不宁方来,心理学空间'K&Jw NV3{

心理学空间Hg(F;y0N

比形天地,受气阴阳。

0si NE}0

&t.Vb-?6`$`(}0物量无穷,终始无故,母婴抱持转头空;生而无悦,死而不祸,真假自体红尘梦。(申荷永,2015)心理学空间| s K+hOXdh6n8Z,F P

心理学空间uqu2N@Eu

天地万物之情,既可以在温尼科特著作中看到,也可以在荣格、在叶文洁、在文革创伤、在母婴关系、在易经卦象、在星球运动中窥见。雄浑飞越七十载,滋润旷达五万年。母性的伤疤孤单地持存过,夕阳的贫穷在九天微光中矗立,带给我们崭新如微信朋友圈的生活。心理学空间 kX(u|~] n _H#{#\;{

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m jF.F&L(]e

心理学空间Z T ^&W9EDp

安妮・拉弗尔著,严和来译.(2015). 百分百温尼科特. 漓江出版社.心理学空间-__2vn{#k d%EW M

心理学空间.xNbx9C2z

郗浩丽.(2007).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空间w&];M+}*[Q~1u,|)J

:Mz f6f*hq0郗浩丽.(2007).儿童攻击性的精神分析式解读——温尼科特的攻击性理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 111-115.

)~ bH)wR,oNWA0

id~(pN$A _/J)Z$}0罗德曼(Rodman)著,吴建芝等译.(2016).温尼科特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心理学空间7s`}(G+Ge.O#yN

1wZ,w#~Hc(Z0奥格登著,殷一婷译.(2017).心灵的母体——客体关系与精神分析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心理学空间4w1T'B:M1`7`nV)n

心理学空间u'RW P Zty

申荷永.(2015).抱持。心理分析,2015年1月第1期,96-98页.

~G9Y:CMR0心理学空间EU{H*?

祝士媛. (1959). 徐水人民公社幼儿园考察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29-36.

$H~/k_\z5p0心理学空间)AmE,[:t/@

Winnicott著,卢林等译.(2016a).婴儿与母亲.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m+l/Hvd o9x&o0HGZ0

1v+g+j^3^j i0Winnicott著,卢林等译.(2016b).家庭与个体发展.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5-23页.心理学空间A$u-gU4M2s.p1r

心理学空间uF*Ol:i"@6L6J

Beyda, A. (2005).Playing and ultimate reality: dialectics of experience in Jung and Winnicott. Psy.D dissertation. Wright Institute 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

'DKCo?"ft;y+@0心理学空间*q4H~^2Pg&d"Zf

Meredith-Owen, W. (2011a.) ‘Winnicott on Jung; destruction, creativity and the unrepressed unconscio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56, 1, 56–75.心理学空间C(` V }y8R1|6g

心理学空间{P)aST {)a3q*Y?

——— (2011b). ‘Jung’s shadow: negation and narcissism of the self’.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56, 5, 674–91.心理学空间!B&r3{]V+Lt

tz.|p+I)g0——— (2014). ‘On revisiting the opening chapters of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Ch. 1. In Transformations: Jung’s legacy and clinical work today. Eds. A. Cavalli, L. Hawkins & M. Stevens. London: Karnac.

1C-aKBm*]0心理学空间1omk` Z uqi6H#V

——— (2015). Winnicott's invitation to 'further games of jung-analysis'.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60(1), 12-31.心理学空间@:[4h-EP9a9XIS S

心理学空间5\ \ n"E_4g

Morey, J.R. (2005). Winnicott's Splitting Headache: Considering the Gap Between Jungian and Object Relations Concepts. J. Anal. Psychol., 50:333-350

O DBnfj7w2Q5y0

EF7o.P;Z0Ogden, T. H.(1986). The Matrix of the Mind.. Object Relations and the Psychoanalytic Dialogue. Northvale, NJ: Aronson; London: Karnac.

o6d;N{}0

*_7k-ZKqQ$AiQ0Y0Ogden, T.H. (2001). Reading Winnicott. Psychoanal Q., 70:299-323

,nK[.A9]0心理学空间exPj0`g,l

Saban, M. (2016). Jung, winnicott and the divided psyche.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61(3), 329-349.

U'~E%q/ez0心理学空间U9V'[ G#CP

Sedgwick, D. (2008). Winnicott's Dream: Some Reflections on D. W. Winnicott and C. G. Jung. J. Anal. Psychol.,53:543-560Winnicott, D. W. (1969). ‘The use of an object’. Int. J. Psycho-Anal., 50, 711-16心理学空间TV1o/m5| WE

心理学空间,E ~"K[[5k-\v

Winnicott,D.W.(1949).Hate in the Counter-Transfer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0: 69-74. [Also in:Collected Papers, 1958a (pp. 194-203).]心理学空间9NI&qTh;w

心理学空间L8n's%IYF

Winnicott, D.W. (1964).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By C. G. Jung. (London: Collins and Routledge, 1963. Pp. 383. 45s.). Int. J.Psycho-Anal., 45:450-455.心理学空间 Xy jQ)A3o }6^5b i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温尼科特
«心易八法简介 专业文章
《专业文章》
《受伤研究者》The wounded Researcher 引论»
延伸阅读· · · · · ·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