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音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与临床技能长程课堂笔记
作者: 安可心 / 28735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2月06日
来源: 心情渡口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张海音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与临床技能长程课堂笔记

G'X'j;Z_0

7jJ$K!~Om$od~0一、本次聚焦的主题

mK:q{-S M]I0心理学空间^N4Q!QV:s*vTOe_

1、精神分析起源,心智模型

i:w@F&s0心理学空间^9mU'B4t-ebVT

2、心理成长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冲突
)K?"[&T"[+O W0成长中如果没有完成相应的任务,长大后会以什么方式呈现。心理学空间6?+l!iT'_

;e\ |"xGq1Y03、客体关系核心理论
PI ];w Ez0虽然后面的自体心理学、主体间心理学等流行起来,但是客体关系还是最实用的,说来说去就是这几种关系。

o7l0z\ C0

TVo@m04、平行关系(现实亲密关系,早年亲子关系,咨访关系)心理学空间 ? Bj(a(Y#h ~
技术的运用都脱离不了平行关系,这是精神分析可以落到实处的地方。心理学空间3@Ci#`$E%Qu N*^

\){&vI9Ph u.bh0心理学空间'C4hI-J D fj
精神分析心理学空间:a"P&M^1^,^1Q-tLZ7Q

Qz;c\'E2Z5G)ly1s5l+@0个案一般分为三个等级:精神病类、人格障碍类、神经症类。知道属于哪个等级,基本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和他们在咨访关系中会有怎样的模式。

'@.M3cKi[%Vnx9N0

#z*t-h"zWI0精神分析希望人不要当傻瓜机,这不利于理解一个人的深度感受,我们要动态理解,什么都搞成客观化的标准就不好玩了。

s MLRaJ({5|0心理学空间SZFz~~0}8L1B!P

咨询中我们经常碰到一说遗传的好像就不要弄了,不能排除一部分因素。同卵双生一个出现一个没出现,但不能解释更多原因。生物、心理、社会在每个个案身上的权重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能忽略心理、社会因素在他生活康复中起到的作用。心理学空间*@6p?dN K}*_ j

@7Oc"q#M3u/X0来访者很认真很努力,但主观上想说说不出来,他说小时候真的没受什么创伤,并不是他不想说。我们小时候练就了许多武功,这是防御方式,但会通过高度潜意识的象征性的非言语信息传递出来,这是对心理咨询师的考验。身体姿势就会告诉你很多,咨访关系中什么时候会有习惯性的非言语信息的防御。我们要通过言语信息、非言语信息(潜意识)、自身激起的反应去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一个人察觉不到的痛苦才会体现为症状,症状是一种冲突的暂时的妥协物。心理学空间vY#v7\Y'@ E4[

心理学空间o[9M%o)]+Yy

精神动力学不仅探索症状,而且希望理解潜在的情绪力量的意义和功能,症状背后的情绪意义是什么?心理学空间h%R2O{fV3`

心理学空间7T*H"\eRl@It

癔症一定要找到诱发因素,很多时候摊开来说倒也算了,不说又存在的恐惧,这样的张力更让人难以忍受。有些发病的人出现症状后,会有继发获益,比如父母因此关系和谐了。

T/nT%ZD0心理学空间QC+aHV1u

情感不是凭空的,一定是有指向的,谁、什么时间让我们有爱恨情仇。心理学空间A'AI$f/Q:~ I

S{)q-]J"t[0不学精神分析还好,学出毛病来的也不少,大家都喜欢对号入座,对过一遍就记得牢了。到处都有一点平均就是一个普通人,怕就怕特别像某一点。我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自我否定,成长中虽然有一个环节是这样,最终还是为了自我接纳,接纳自己的存在方式。心理学空间@Ydv+U F4Z"t

心理学空间+| Tzr(J

精神分析中长程的个人体验还有做坏掉的,有人做了好几年,周围的人却说他病得越来越重了,但我们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尺度。我最羡慕这样的人:别人觉得我病得很重,我活得很滋润,让别人去羡慕嫉妒吧,你们没活到这个境界,这当然有部分自恋的成分啊。

~;Fn1O G+yL+e B b0心理学空间6bb$M/A#g[:p

当一个人比较释然地理解自己、接受自己,他功能好的部分就能发展出来了,在我看来精神分析现在走向与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的融合,虽然流派间总是互掐。有些精神分析的做出来很像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做出来倒像精神分析,但这主要还是跟个人风格有关。心理学空间'g1R.BP WUts

心理学空间,W$bO!J C

家庭治疗中一直提到一个“内在小孩”的概念,关键时候我们的言行受内在小孩的支配,对我们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要关注。但内在小孩并不总是带给我们不利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与他共存。一个很成熟的人能允许自己有时候像小孩一样,这是一个人最珍贵独特的部分。我为什么不可以做小孩?某些时候我走到这一部分,这反而是有自我的表现,我们创伤性的部分是我们切不断的重要过去。心理学空间8O9}VL;D8e"~ [

心理学空间Qekd3q2AiV

我们总是讲成长,但成长不总是那么好玩。人本性都是排斥不好的部分,但太过排斥反而会有更大困扰。说说容易,但怎么去走进这个内在小孩,走进自己过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问题。一个人要走进早年不愿意触碰的部分,有一个前提,是他独特的部分被理解接受,他在潜意识中才敢于去触碰。咨询师的共情包容支持他去走回内在小孩的部分,我们起到的是一个拐杖的作用,这很艰难,主要还是靠他自己去走。

uK%UeYb v0心理学空间@*FMT6bjr-O,j

精神分析不要老是讲高大上的成长,我们还强调退行,触底才有可能反弹。退行就是走进内心不愿意触碰的部分,但这很不容易,因为人每天活着,来访者到你这里退行一个小时,出去还要应对现实环境纷纷扰扰的角色。这对自我功能的要求蛮高的,没有这种功能,人很难掌控这种转变,除了某种自恋特质很高的人,什么场合该怎样怎样。演员也有这样的能力,但有时候角色触碰了他的创伤,比如张国荣,他就出不来了,跨不过去的一个点,遭遇到了也许也是机会,但跨不过去可能就只能认命。有一定的自恋,但是没有病理性自恋,这个比较合适,否则很难在社会上取得成功。不同场合有不同面具,但过度要求转换就会离自己的情感太远,所以做人蛮难的,又要有一些弹性,又要不忘初心。自恋性人格障碍虽然在现实中很惹人讨厌,但我们要理解这样的人是太想克服自卑了。

;IlyM,_W'Jp0心理学空间&dT{)H7muP

所有流派的诞生都来源于实践。弗洛伊德在治疗病人中有许多疑问,一个人没有脑神经、骨骼、肌肉的问题,怎么会瘫痪?有时候又会好,这无法解释。现在神经科学做研究,如何用现代科技呈现潜意识。早年的心理创伤会对大脑某些功能的结构有影响,可以用核磁共振去看,任何心理活动都有物质基础。一个人的理论一定会受制于实践,弗洛伊德年代他主要碰到的是神经症类型的人,他没碰到过的案例可能他的理论就不适用。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不太能解释边缘、自恋等人格障碍类型,这就需要那些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等去解释。

O(b|MsX0心理学空间&G:R/fNC~6?]7dX


;u9P(`h T*D9j0弗洛伊德的三个心智模型心理学空间Iy7Jn-^C.~

心理学空间4hi?5C C1E:|v

第一种:阻遏效应——治疗性宣泄模型

$W4m5G{;z Wc0e0

~:MlJ#a0经典躺椅式的自由联想一周见好几次,人退行得会很厉害,今天痛苦了,反正明天还能见。但一周一次的不太可能掏得很深,否则一周其他的日子怎么活?咨访关系的频度决定了探索的深度。

d']}g2I0

3\!F A@/k3D.XA0催眠是短期有效果,长期没效果。一段时间后症状又出来了,或者变成其他症状,催眠做的好还是要靠咨访关系。短期起效的是他特别想要解决痛苦,对你特别信任,好像症状短期内可以消失,但内行都知道这叫移情性康复,以后会以更强烈的方式反弹。你为何不能忍受一下子解决问题的焦虑,老是要出绝招?这可能是你的问题哦,是来访者投射过来的他忍受不了的痛苦。心理学空间%|,tDwq)D*CK

9p;JL{ B&}0这个模型要求咨询师对情绪点比较敏感,看到你共情理解,来访者才有可能宣泄下去。这有点像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最主要就是鼓励当事人宣泄。心理咨询不是做侦探和法官,我们强调心理现实,我们并不一定要找出元凶,而是理解他回忆到的比如性虐待、性创伤对他有什么影响。我们不可能改变发生的事,但人对过去的体验会不一样,认知可以改变,这是由足够多的情绪体验做基础的,所以我们不会纠结于事实究竟是有还是没有。

RJ"oX}0心理学空间D-_0~*Ok+h#MNE1d|

精神分析中我们要承受不确定,一下子解决不了,但张力非常大。来访者要从情感中去承认发生了什么,重新经历痛苦的部分。该经受的时候没有承受,以后才成为了问题。面对丧失,我们就要去体验,当时不体验,后面还会呈现。经历过了就容易过去,哀伤辅导做的就是这件事。让我们有机会去触碰忍受不了的痛苦,这才容易成为历史性的过去。我能说,说明我已经能够承受了,可以谈论了。

?,eN Th0心理学空间 a5biT@0Ax

A:患者被与精神创伤或无法忍受的激情体验相关情绪完全控制,创伤点固着停留在某个点—— B:创伤性体验在意识层面被压抑,因为它太痛苦了,无法被回忆。这些创伤的情感被阻断并转换成功能性躯体化症状—— C:患者感觉足够安全,能够去除压抑,重新经历创伤性事件。

I6]mP Qo'p0心理学空间:` tM%gg j

第二种:地形学模型

#HY9K vXsT`.Z0心理学空间K!r`c4f

这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冰山理论。心理学空间9Z8m|:UN

心理学空间m`1|l2~8uC4n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点。潜意识对人的精神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个理论最大的象征意义是把人从“区别于动物”的神坛上打下来,不再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心理学空间_u3n.NX4U

心理学空间*`c2Gb*Yj#~?x B

对于创伤性经历的重建是基于幻想和梦境而并非是事实,认识到存在潜意识层面。我们的心智无法区分幻想和现实,在潜意识层面,幻想经常被当作现实处理,这不是事实上的真实,而是心理上的真实。

L-rTKOkH1q'U0心理学空间~S M u)w`'e(r

理论有用没用,要用来解释生活中的日常现象,而不只是解释某些病症。特定生活环境与他个人有关,与别人无关。每个人的点是不一样的,他被激活、被触发,别人不一定。

yb#k,_Hi0c$M%W0心理学空间A wA u}

潜意识怎么去理解,这个模型最好的途径是梦,梦是经过包装后的潜意识。梦遵循快乐原则,满足本能愿望。

O/k s!c$K u0

u5`X V p4N!J{0这个模型的缺点是只描写了心理过程、结构、功能等部分,但没有谈到临床工作中的自我和他人间的人际关系。

E.xD4W m6Q'[2H2D0心理学空间`zVY2~#W-n

第一个模型强调通道,第二个模型是潜意识世界有些什么。心理学空间'H*cs gZw

&mc.Sc8|-S0小时候严重被忽略就容易形成自我剥夺,自己管好自己,自行消化。没有情感、不真实,需要咨询师给予一个坐标去见证,他撑不起来的部分需要你来考虑,全部的责任都在你身上,实质是希望深度依赖来被满足,一直希望被喂养。当然咨访关系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咨询师后面会有无力感,最后用愤怒去防御。心理学空间(V4e u;hu2E-_1}

心理学空间'? Pvv[+Z3]/u }

第三种;结构模型心理学空间A)CW!jF(Mo

心理学空间;P(n1?!Z.[:[ Ggg h

本我——自我——超我

Zq/mnu k\,^0

%_jsT^0有冲突说明有结构,自恋是人的结构还没形成。神经症也可以用这个模型去理解,抑郁症更多。

]k&k^c0心理学空间*Q4R}*`7M`1e

《哀伤和抑郁》这篇经典的弗洛伊德的文章属于必读,一个人如果不能恰当地体验哀伤,就会变成抑郁。

}*Us$p hJz#sg0

'uOZompOG8W|0这三个模型不是无关,只是侧重点不同。西方心理学的一个角度比较好,不求全,找到一个角度就是一个角度。中国人找不到就模糊,辩证统一,西方就很细化,重视人的内在人际关系。研究到最后人都是在跟自己玩。别人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是理想化某个人,你那么在乎别人,其实是在乎自己,我们与自己理想中建构的人物和谐了,我们自己就和谐了。

h!R.r#hk0心理学空间+x'L6U;l Eqn"G

经典精神分析讲三人关系,客体关系是二人关系,自体心理学讲一人关系。你内心再怎么修,都要根据现实中跟人玩才能体现。我们需要一个现实抓手,需要一个人存在,谁跟我们折腾,某个角度也是我们的贵人,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某些部分;有时候我烦了,不需要人际关系,你一个人耐得住寂寞你就一个人,逃避到内心修炼也是他的需要。这是一个螺旋式成长的过程,很难讲哪种状态更成长。

/q'i0F ]:f0

c+ZP.o6@,v([vl(x0本我就是一个小孩子,要求及时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er,? fL Y Z8Dl0超我认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把他人的意见内化,有自我意识的反省、自我评估、自我观察、自我批评、自我肯定的功能。心理学空间LEs0k4xK
自我执行各种功能,做出现实决策,包括认知、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自我的功能,但是它是在潜意识层面工作的,但这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在较深层面与象征和心智化有关,部分自我功能是在潜意识水平工作的。

)k Ew2Y3k E4l(|0

t qgAI6ydU!d0自我功能强大本质跟自我实现差不多,他极大限度地满足了本能愿望又没被周围灭掉,还得到了周围的肯定,说明采用的防御机制还是比较建设性的。所以说自我功能好不是压抑本我,而是寻找更好的途径呈现,快感得到满足,又是周围环境允许的。比如艺术、体育、工作成绩的方式,他个人满足,周围也把这当作成就。心理学空间q(j+e~/O YVI

心理学空间+x Ls,{(A4F a;@

自我功能弱就是没有任何控制,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当然有人会收拾你;还有人就是过分克制,太谨小慎微,不允许自己有享受,苦行僧式的生活。就在这两个极端间摇摆。

)SN*C?P y%q0

&]l)Jfj ^0
"TZ8XK2X Q0有关内部世界、外部世界和移情

V!u!z!f9sT*u4X0心理学空间N^i(S$lx m|?

他为什么老和领导有别扭?吃亏了吃苦头了,他也知道不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他跟权威的关系是有问题的。他其实是希望得到权威的认可,但他是用这种闹别扭的方式。他成长经历中跟父母一方的互动应该就是这样的。早年缺的东西以后怎么都补不够,关键自己要觉察到这一点。我们从外部世界的特征帮助来访者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心理学空间 w_/a9P4V

心理学空间(F*obZuhSH

大家都知道认知中的“非黑即白”,精神分析的叫法是“分裂”,很多流派讲的其实是同一件事。心理学空间S sHd0g

心理学空间:u](T.dE

有些人讲话你会特别在意,他很像你内心中某个超我,伤也是伤在这个部分。父母也有指向孩子的倒过来的情结,比如看到孩子过上你想过过不到的人生,我们除了欣慰也会让我们嫉妒。这会体现在咨访关系中,来访者有勇气得病,你有勇气吗?我们有时候不敢于得病,他敢爱敢恨,敢于在真实中体验,你自己倒未必敢走进自己这部分。你好像不错,但可能只是平庸地苟且于当下,人家还有诗与远方呢,活得壮烈,让自己觉得这辈子白活了,下辈子重新投胎吧。心理学空间7h"jl8B/|#_R`

心理学空间 F(_m)xT H+?t

我们常说咨询师不要把自己的某些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在来访者身上印证,这不大可能。我们去印证自己的价值观,这也正常,但不要过度。什么都没有,这一点都不真实。就像你不可能不对你的孩子寄托你未完成地理想,只要他是你的种。

,E C:u7j(r-~'az0

7U-q/rg@ dC0过分强调独立其实还是依赖,最理想的是既能够享受依赖,想独立的时候又没人能管我。不沉湎于某个部分,一个人能承认自己有依赖的需要,其实是更强大的表现。依赖别人一定就会迷失自己吗?这也就是说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提出来让别人帮忙,什么都靠自己是因为以前提出来的时候得不到。心理学空间-y,K\4o5T A

ATO1f/~*wS0有时候很难说投射,接招也很重要。标准答案不重要,折腾的过程才重要。移情无处不在,称得上精神分析的,就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移情”“反移情”上面。心理学空间&v3J Ln d ~+?

心理学空间AH B:xt/A+Tw


']6kFn `$}0四种心智模型的临床应用

'g9e ~-b'@)wI*q @/J0心理学空间2h]e5u| p-h

1、驱力和情绪冲突理论
u1@"P-KJ&G|[ M&N/v o02、自我、本我、超我功能理论
dQv0cI.m;_03、自恋和自体心理学理论
1\-m\K\`_$`%QX04、客体关系理论心理学空间\rqT)xTA;U y

HMs2Z![4wTN#F0精神分析最喜欢那种处于神经症水平的,内心很冲突痛苦,但现实世界中社会功能还是可以的;他能承受痛苦,但还是能胜任家庭工作中的角色。社会功能都不行的,我们看到就是怕怕的,最好就吃点药吧。没有一定自我的层次,很难去忍受某些东西,更别说是反思了。

/ff6C3s5sJ e0心理学空间/ied2?(YH5U

有些人我们说话要非常小心,你已经很注意了,他还是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
:K8U/UL#ok0d^0有些人讲重话也没关系让你很抓狂,欠揍型,有受虐特质。这是因为有人骂比没人关注好,这是他从小存在的方式。

"q\rm_~0心理学空间{ cQ K cF }.~8f3X5r

咨询中说无感可能都不是真实的,他要感到安全才会说,这是他的防御方式,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面具,这也是自我功能的保护,要一步步来。心理学空间 {6t"Y!ab._cl

Y+u/J6E3|6`[B"j0分裂这个词的核心本质就是脱离现实,他不跟人玩,做白日梦,没有现实的人际关系。好像工作也能做,但不跟人有团体的互动,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分裂型和自恋型对环境有着肤浅的适应,什么叫肤浅的适应?现在我们常讲一个词“假性自体”,其实是角色扮演类型的适应。他现实功能可能很好,从小练就的武功让他能快速掌握功能,但情感没有体验,内在感到空虚,亲密关系有问题,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甚至还回避亲密关系。心理学空间V&}:K&S3Hl2|:pu

!Vg2V!Ur?/F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阻抗 Resistance 精神分析实操技能
《精神分析实操技能》
克莱因理论下的抑郁病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