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
作者: 孟昭兰 / 7772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月03日
来源: 人教网心理研究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FW?T2sqQ0  城市婴儿依恋类型分析及判别函数的建立心理学空间X,vMm3p r1|)Xd*pc

心理学空间E ^/k:q H+hcs

  一、问题提出

S-j1|H]f0 心理学空间(l;Y{4e?,@"_

鲍尔比(Bowlby, 1973,1980)提出的儿童与照顾者之间感情联系的理论,是正式研究依恋类型的里程碑。根据他的观点,不同类型的依恋行为是由不同的目标―矫正的行为系统所控制。这种系统帮助儿童维持与照顾者之间的接触,具有保护儿童生存的生物学功能。随着对依恋的广泛探讨,学者们已不再把依恋行为看做只是为了保持与成人身体接触和满足生理需要,而是最广泛地获得安全感,对儿童早期自我概念的出现非常重要(Collins, 2000;Cook, 2000)。心理学空间5l.e,]Lp0S

心理学空间0qM,^I6ki iT

鲍尔比(Bowlby,1982)还提出了依恋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有着复杂的影响,提出了儿童社会、人格发展的模式。儿童早期所产生的依恋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照顾者对儿童的生理需要所表现出的情感效用性和反应性。通过与成人不断的交往,儿童发展了其内部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决定儿童对照顾者产生的依恋和期望的性质,也决定了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性质。这种工作模式给儿童以后形成的同伴关系和人际关系留下印记,成为他们社会性人格发展的雏形(Ainsworth, 1978)。

.v9Rs ^^0R0 心理学空间sp&u_ Mj$B

依恋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安斯沃思等提出的依恋个体差异的观点和进行的研究。这就是众所周之的安全(B)型、焦虑―回避(A)型和焦虑―矛盾(C)型的分类。随着后来的研究对操作定义的细化,梅因等(Main,et al., 1986)又分出了一种新的类型──D型(不安全―混合型)。梅因等(Main,et al.,1985)的研究表明,这四种类型儿童对照顾者的情感效用性和反应性存在着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可被认定为是与个体自我心理表征上的差异,是与儿童依恋的安全感联系着的。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驱动感情和行为的发展,而且驱动着注意、记忆和认知加工。

M6{d*u5UT!G0 心理学空间W W eI!r7o @ks

安斯沃思还推动了依恋的跨文化研究。人类生活的文化内涵对依恋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Goodnow,1992;Cassidy,1999; Cook, 2001)。我们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这方面中国儿童与西方儿童的差异(刘芳,1955;胡平等,1996)。梁兰芝、陈会昌等(2000)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T#nt#Tj@"[o0

-s6a._7|I-o1d n.Dt0我们认为,既然依恋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环境的影响,建立中国儿童自身的依恋类型判别标准和函数会有很大的意义。为此,本实验试图通过对城市儿童依恋关系的研究,建立中国儿童的依恋类型判别和评价系数。我们进行了两项实验。

8w-|%{cq)[Eh_ Y0

u c8Cmnw0实验一,在1996年研究的基础上,再次模拟了陌生情境法的测量过程,进行了依恋类型测量;实验二,对参加了实验一的被试进行追踪调查,在他们长到24个月时采用了Q-sort测验,进一步验证了城市婴儿依恋的判别标准和函数。

/c8C(d7@ Wh4d8KxbE0 心理学空间 |,\ On4Xp

二、实验一心理学空间.U~3t j8Zx{3m${ ?

)m"p M BN0S?$]3A0(一)被试心理学空间t W#z?*Z(i-KM#lF

'o6XI$?Ad3v0在北京两所普通保健院随机抽取40名6个月婴儿进行家庭背景、生长一般情况、智力、母亲参与照顾程度等情况的问卷。根据问卷情况,选取30对智力正常、家庭社会地位中等、自愿参加的母与婴进行研究。6个月以后,母与婴参加实验室测验,测验时婴儿平均年龄为12.8个月,母亲年龄为31.1岁。

6O9Rb#He;ERBo*P0

qq2k%l2o^@V\}"iX"A0(二)程序

W;` [,aL%~0

WPT~!?T N/RE0采取安斯沃思的陌生情境法对母婴的依恋质量进行测量。测量过程按照安斯沃思标准的陌生情境法标准程序进行。

H U'e~8h!c4L5Hd0

$H#o+F3s ~@ j0(三)评估心理学空间!h M2l["A$~

B!v7Xi,^5H0按照上述标准程序编制编码方案,两名有经验的评判者根据录像材料进行记录,对每个情境中婴儿分别对陌生人和母亲的远距离交往、寻求接触、维持接触、回避、矛盾、拒绝等行为进行次数统计,根据不同的接触时间计算其每分钟感应行为的次数。两名评判者的评分一致性为0.96。

2tI:u%G Z3c'j0])e0

J n9D-g1Fw U0(四)结果

2M%[G-kx(g(e9`E0

L]Fwr*?R$@H0根据安斯沃思提出的儿童与母亲分离重聚后的行为反应(主要是第八个情境中的接受、拒绝、矛盾和回避等行为),对被试进行依恋类型分组,结果见表1。心理学空间 c/X,oLCp:]w z

心理学空间@.`&OZ)b6U7kJ qy

表1 不同依恋类型婴儿的比例

T:[v:t"i*wo1J(q0

De~^)pqY'T0心理学空间T d2mXD n;]Z s

心理学空间(qDD `Lx(p)zp2_.H;i

将判断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依恋测量过程中的行为当做变量,计算不同依恋类型在不同情况下依恋行为指标上的差异(频次是指在每分钟内发生行为的数量)。结果见表2。心理学空间']Olrb|

心理学空间 _s/x7Y0lz-U.XQ

表2 不同依恋类型儿童在不同情境中依恋行为频率(次/分)的差异

7e6l9{2jo,}4k0 心理学空间O9[-}.|u-X

心理学空间4u {R!d b vk;j'g0@

心理学空间"j!GBX2czS{Mo7i

根据行为指标,选择表2中与理论上所假设的不同依恋类型的情景变量相一致的变量,作为建立多重判别函数(MDFA)的变量,建立评价标准,结果得出判断依恋类型结果的判别函数,见表3。

2G3tTJ,]#]*s0

T D.zsZB0表3 婴儿依恋行为的非标准化判别系数(MDFA)

Y&nl [!@4ONi7S:O0

!dN` @#R0

fld[#gD;gb0 心理学空间$flV1c:Qod X9kzb

如果采用的是非标准化判别函数的判别标准(也即是判别类别的平均数),结果见表4。

E'Z4N3{{0

VLQc-?0表4 非标准化的判别不同类别函数的平均数

iG f*{K0 心理学空间MCwv]#ub

心理学空间+\(c4dUD L0x9ZbD(S

2X"mqpZ Ue6bj006标准化的判别系数可以直观地表现出各个变量对判别函数贡献作用的相对大小,见表5。

K6A {2PSK-f!oF0 心理学空间z8? A?7b

表5 婴儿依恋行为的标准化判别系数(MDFA)心理学空间g,^sP/Z:E[.AHK

X3CC#XG!J(`~Y9k0心理学空间;hC*M0RBC

心理学空间f G1|;f U/T T

不同判别函数的解释效力从表6可以看到。

o'jv`,l,Ka/~\V0

4`o!S#R.M,a0表6 不同判别函数的解释效力判别函数心理学空间4[$J#v(EdX.}

6W ~5p Q.H"?$AS R7d{0

8Pz;S8fWkIyN D&K G0

(f+X"Q8BG9Pd6]0从表6中可以看到,判别函数I能解释变异的百分数达到93%,所以在以后的判定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函数I作为进一步判别不同依恋类型的依据。心理学空间l8C%?%_ U"?"y B

心理学空间DQ(E D9Ho E

(五)讨论

+Z:Mk(U%o d,l$R?A0 心理学空间t:H(aSD:W8@*p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到,根据类型描述判断的不同依恋类型在依恋行为指标上的差异是非常清楚的,并且这种差异的结果与安斯沃思的研究成果完全一致,即不同依恋类型的区别重点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分离和重聚过程中对母亲的反应。A型儿童通常采取回避方式和淡漠方式,B型儿童通常采取欢迎方式,C型儿童通常采取拒绝方式,而D型儿童通常采取矛盾和混乱的方式。心理学空间'Y)uK3O,TDy+EZ

;|*l#D*P PD/O8_0从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到,在依恋类型的判别函数中,四种不同的依恋类型中存在三个不同的判别函数,根据特征值来判断,可以选择函数I作为判别函数(即y=0.793v2+0.273v4+0.468v6+0.717v81-0.799v82+0.135v84,其中y即为判定的平均数)。但是这个判别函数是否具有较好的判定效力呢,即是否可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在国内还没有同样的判断结果可供比较的前提下,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心理学空间%ZX;cc L)yB(Y

心理学空间l7KoZh;p/b[ro)X

三、实验二心理学空间 RmqN(I6q'qJ_3@ Q N7[

c&V2x8J.~OP0(一)被试心理学空间C9KI(xf1?^\"\

m}P,Vj0从实验一中同样的保健院选取34对母婴,婴儿平均年龄为7.1个月,母亲平均年龄为30.3岁,对婴儿和母亲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YV&B3K!j0

Nt'vN4]7N)O lo0首先将实验一被试和实验二被试进行同质比较。可以看到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儿童年龄、母亲平均年龄,以及家庭收入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种相关因素的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认为两组被试来自同质人群。在5个月以后,对母婴进行了实验室观察。在实验室观察时,婴儿年龄是12.4个月,母亲平均年龄是30.8岁。心理学空间 t3HZ ^"F-P e

心理学空间!_-RyU{Z0Fr?$i

(二)程序与编码

@'`y^Zq0

5DQ0[-E0Z-^?0同实验一。心理学空间d.Nv@*Q*S i%K

心理学空间3I+VW*V2I

(三)研究结果心理学空间dO)Z'N _Iv\

$lj/?2b&m/G |$MLOZ'BD01.对实验二被试进行依恋类型判断

2`(G1Ir^W%K;}&U,V8W0

tqlf tPc2J;T0与实验一相同,首先根据安斯沃思提出的婴儿与母亲的分离重聚时的依恋行为,对儿童不同依恋类型进行判断,结果见表7。

]![F-IM8D ud?0 心理学空间b}!g;[v*m(Ep)q h

表7 实验二中儿童依恋不同类型的比例

3E-Y:i,?+^x3E0

,EJT1z]S0

M$ofV oC!]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孤独症婴儿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识别 孟昭兰
《孟昭兰》
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实验研究»

 孟昭兰


  孟昭兰先生是我国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开创者。情绪研究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见证。其一,理智与情感是公认的(无论是学术性的还是通俗性的)人类两大心理领域。有时甚至有“情大于理”的情况。有理智而无情感,那是冷血的。正是理智与情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才使人之所以为人。孟先生在情绪心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正是情绪与理智的相互关系。其二,我曾接待来自斯坦福大学的一位著名的从事认知心理学的教授。我告诉他,我研究的领域包括情绪。他很感慨地说,这是最后剩下的心理学家还没有很好地研究,也是很难研究但十分重要的领域。听到这话,我心里更感觉到孟先生在国内开创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