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金钱、幸福与死亡

>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

曼弗雷德
东方出版社2010/7

禁锢在象牙塔中

  对管理学者而言,在“A”类期刊上发表文章变成了一种通过仪式,是通往晋升和终身职位的康庄大道上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文章也许能够精确地反映管理学者的数据处理能力,但是丝毫没有考虑长期受困的管理实践者。尽管商学院应该像医学院或者工程学院一样研究前沿问题,帮助实践者创建更好的组织,但是它们往往辜负了这一崇高使命。管理学者更关心怎样在学术圈子里树立口碑。商学院的研究,帮助实践者创建更有效组织的实践知识,二者应该互相滋养。但是,现实情况是,它们经常就像黑夜里擦肩而过的两艘船,互不相干。

  应用型学科应该追求什么,这本是一个常识,但是在追求学术地位的过程中,管理学者已经忽略了这一常识。来自商学院的大多数研究,都对这一常识视而不见。这加深了管理学者和经理人之间的隔阂。经理人需要一群能够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人,面对的却是一群和他们的关注点截然不同的人。

  更可悲的是,许多经理人容易上当受骗。随着商业世界的全球化,经理人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他们迫切希望解决这些问题,又与也许能为之提供帮助的管理学者存在隔阂,于是,他们求助于所谓的管理大师——管理巫师。巫师利用经理人的急切心理,抛出快速解决方案作为诱饵。这样,在对管理学研究的幻想破灭之后,经理人还得应对狡诈的巫师。

  当然,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经理人这么容易上巫师的当?这可能与经理人的高度焦虑有关。还有其他原因吗?为什么那么多人迷信时兴的管理技巧?为什么一向精明的经理人这么迫切地咨询巫师?“灵丹妙药”,例如一分钟管理、目标管理、六西格马、商业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以及标杆分析,曾经(目前也是)对他们很有吸引力,丰富了他们的工具库,让他们看起来很渊博。巫师用看似简单的方式解决极其复杂的问题。不幸的是,尽管巫师信誓旦旦地承诺帮助经理人摆脱困境,但是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这些伟大的商业解决方案,大多都不能达到他们承诺的效果。最终,经理人大跌眼镜,就像童话故事里指出“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孩一样。但是,在他们发现皇帝没穿衣服之前,他们要做出很多决策,这些决策能够影响数千人的生活。

  作为一个管理学教授,我非常熟悉那些关在象牙塔内的管理学夫子,也非常熟悉那些蛇油销售员,即那些兜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管理大师。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了让管理学者的工作更加切中肯綮、更加有助于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难道就只能保持这种互不相干的状态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管理学研究更贴近管理实践?还是改变无望吗?我必须承认,我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是批判现状的合适人选。毕竟,人们会认为我自己不就是所谓的管理大师之一吗?

  我来自一个十分务实的企业主家庭,追求相干性一直也是家人对我的期望。当我在研究中把玩各种理论概念时,一些家人经常问我,我的这些理论概念将怎样改善他们的经营状况。为了赢得他们的持续关注,我不得不想出可接受的答案。我之所以关注相干性,这是其中一个解释(或者理由)。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向经理人提供明智的建议。

  我个人对相干性的追求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最初研究的是经济学,接触的是经济人假设——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追求快乐、回避痛苦——后来,我开始寻找一种更贴近实际的方式,以便真正理解人的行为。因为对经济人假设心存不满,所以我开始研究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然而,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对人性的看法仍然过于简单。传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关注结构和体制而不是人。我再次失望了,于是决定进入精神分析、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领域。在我看来,成为一名专业助人工作者——名字就说明了一切——很有吸引力,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我很快发现,走这条路也很难逃避实务问题,而且这条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极好途径。我直接面对过很多严肃的人生问题,对人性有了不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