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

定价 ¥28.00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

副标题: 自性化与感应心法
作者: 申荷永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出版年: 2011-5-9
页数: 132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5954930

内容简介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是申荷永老师的最新著作。
  这是一本关于梦与心灵的生活之书。书中记录了申老师的一系列梦,随着自我发展和心灵探寻的足迹铺展开来,又蕴含着心理分析的理论探索。
  此书介于心灵独白、传记、随笔、学术著作,因而具有知识性、可读性,甚至艺术性。
  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申荷永,中国首位具有国际资质的心理分析师(IAAP)暨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华南师范大学暨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会长,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和国际表达性沙游工作协会(IAES)创办会员;爱诺思(Eranos)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主讲人(1997/2007),“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主要组织者(1998-2009),“心灵花园”公益项目的主要组织和推动者。
  曾出版《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人民出版社2001),《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三联书店2004),《心灵与境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等著作

查看目录

标签

申荷永 心理分析 自性化

评论13

最新评论


洗心:寻梦的激情
洗心——寻梦的激情
申荷永《洗心岛之梦》序言——伯尼克(Robert Bosnak)

        十多年前,那时我们已成朋友,申荷永把我带去了泰山。当我们步上云端之际,我感觉到,这东岳泰山之麓,看上去酷似中国水墨画中的描绘。顿然,在云端之上,悠现一轮太阳的光彩和一座寺院,远远传来美妙的诵经声。当我们循声走近寺院的时候,始发现这诵经声由录音机传出。我与荷永谈起,此与当代中国的象征性寓意,中华儒家精神圣地的神圣之音,也已被电子化了。我们也谈到文化大革命,那种极力要改变文化历史进程的极端企图;我们也能感觉到,传统文化精神并未消失,只是如何在这“录音装置”之外重新找寻到她。我为荷永讲述的有关他父亲与泰山的梦深深感动,10多年前的梦境恍若眼前,依然栩栩如生,具有生命。这也是我的真实的洗心体验,我与荷永共同拥有这寻梦的激情。
        梦体现着深远的智慧。如今,除了求梦以占卜未来,我们已很少能发挥这一丰富人类资源的作用。实际上,对于占卜和预测,梦像我们清醒的心智一样束手无策。用梦去预言未来,要比对股市的准确预测更加困难。
        那么,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于梦呢?申荷永教授为我们做出了解读。他在其《洗心岛之梦》中告诉我们,他的寻梦激情如何改变了他的生活,引导着他将其梦中的收获带入现实,带进当今中国的社会。若不是由于他的梦想,许多四川震区受难的孩子将难以获得心理复原的机会;由于他的梦想,许多孤儿院的孩子也拥有了“心灵花园”的滋养。从2007年开始,申荷永带领他的团队在中国大陆的孤儿院,以及四川震区和玉树震区,建起了23个心灵花园以帮助孤儿的心理成长,为灾区受难者提供心理援助,在3年中建立起100个心灵花园正是他的梦想。我为他对梦之治愈意象的发挥和实践,为他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而深深感动,心存感激。
        中华精神已有千万年之久,历久弥新,远于当代中国社会形式而存有。这种精神在普通人的梦中延续着,这些普通人和他们的梦具有无限的价值。
        西方心灵的伟大先驱之一卡尔•荣格发现,意象的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真实,只是截然不同。这一世界将其自身作为物质形式呈现于梦者确信的眼睛,使得梦者确信自己的清醒。由于物质的世界,人们便不能正确对待梦中表现的物质性。于是,许多光怪陆离的戏剧不时在梦中展开。
        探寻这一真实意象世界的规律,以及与其中的心智重建联结,自从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其巨著《梦的解析》便已成为科学。从此之后弗洛伊德的技艺——精神分析也已传遍了世界。但是,意象的科学依然固守于其原发的状态。
        一种维也纳或瑞士的梦之意象探索,只能是部分地适合中国,并且还不能保证这部分的适合是否适当。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当代意象科学,发展自己对于中国之梦中心智的特殊理解。
        随着神经系统科学的到来,梦的价值以及其临床的作用已经重新成为关注的前沿。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做梦的大脑机制。但是,梦并非仅仅是大脑的活动。梦中的世界聚集着我们整个生命的历程以及我们的存在。最近的研究显示,我们每天夜里至少做梦3个小时以上,累计起来几近于我们生命的八分之一,超过10年。梦中的世界充满宝藏和智慧的结晶,犹如心灵的金矿。
        唯物主义与梦也已不再对立。我们现在知道,精神总是有待体现,这种精神体现对于人类的意义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科学一再证明了这一不争的事实。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新的时代,物质和精神都属于一种延伸体现的持续性过程。对于这新的世界,那些将他们的世界观遗留给了我们的古代人全然不知,由物质包裹的当代精神的电子化声音,也应能够学习新的唱诵,包含与传达其新的意义。未来便是现在。
        申荷永先生引领着中国心理分析之道。我们都能从其努力中获益,也为此心存感激。

伯尼克(Robert Bosnak)
国际意象体现学会创办会长
国际梦之研究学会前任主席
于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
2010年6月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作者博客:“新浪洗心岛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5211792)

梦中的源泉与教化
梦中的源泉与教化
申荷永《洗心岛之梦》序言——约翰•比毕(John Beebe)

        如同教师渴望能有实际的机会教导与提高学生,作为心理咨询师,则总是选择大众中的少数人,要为那些仍未获得教育资源的少数人服务,希望其热忱、耐心和关怀,能够促进对这些人内在需要的理解,引导其生活。即便人性使然,即使其成长并非是由于如此的辛苦努力。
        尽管如此,但有时,作为心理医生,命中注定也要将治愈本身扩展,使其利益深远。《洗心岛之梦》的作者——申荷永教授,正在做出这样的贡献。他是目前中国心理分析的引领者,正值其五十周岁,他在此书中所呈现的广博,如同他本来所具有的深刻。犹如中国的一条大河,他与心灵的沟通和联结,为许多人提供了一种途径,能使他们的生活也从善如流,若是他们愿意关注愿意倾听此书中的要旨。
        像许多中国的传说一样,他的导师是一位前辈,这位前辈的教诲并没有被遗忘,反而历久弥新。这位前辈就是伟大的瑞士心灵分析师卡尔•荣格。在其前辈教诲的基础上,申荷永教授推陈出新,阐发己见。他知道,当我们的生活与心灵失去了联系,心灵若不能赋予我们生活意义的时候,从梦中获取原动力是何等的重要。
        在其《洗心岛之梦》中,申荷永博士挑战了人们关于梦的传统观念,梦不是用来算命的借口,梦也并非仅仅是失调的征兆。在申博士看来,梦并不只是我们弱势心理功能的反应, 尽管这些弱势功能很容易受到如此阴影的诱惑。弗洛伊德自己不是曾经告诉我们,梦只是欲望的伪装吗?作为中国人不是常常被告知,以不现实的渴望来建筑自我之塔是很危险的吗?申博士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梦并非来自不安灵魂的虚空,而是心灵的充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共弥之。”  荷永的《洗心岛之梦》,犹如流溢的生活之泉,可用其觉悟、智慧以及时有的谨慎,灌溉所有人的心田。他理解,所有意识性进步的努力,都必然具有更为深层的背景,这使得他身体力行,实践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学家能够如他这般执着笃行。但是,这同样使得他保持谦卑。他知道,即使是拥有大其心的胸怀,仍然需要被指示,而这种指示也包括了早晨起来记下自己梦的仪式。这便是申荷永教授的《洗心岛之梦》,他梦中的源泉,梦中的教化。
        申荷永教授谦逊地约我来做序言,这是我的荣幸。任何人,任何能够感受心灵通过梦向其传达消息的人,都将高兴聆听申教授将我们生活中的梦与心灵做如此生动的叙说。他完成了一部不会让你发狂,但会使人明智的著作。我将其推荐给中文读者,你们也定将会使其传向西方。
约翰•比毕
美国荣格心理分析师
美国旧金山荣格学院前任院长
《荣格杂志》期刊创办人
2011年1月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作者博客:“新浪洗心岛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5211792)

字象与梦幻齐飞,原型共易卦一色
字象与梦幻齐飞,原型共易卦一色
            ——读申荷永《洗心岛之梦》

《洗心岛之梦》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心理分析著作,作者将梦的意象上下蔓延,前后伸展,不论是现实,还是超现实,也不论是昨天,还是今日,呈现给读者的是系列耐人寻味的无意识原型,那种跨越历史和你我的原始意象。作者通过他的心路历程,让读者感受到了原型世界的宏阔力量,也不时的启动读者自我的本源力量。
此书以四大梦为主要线索,把个体自我与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读来让人联想翩翩,心念为此跌宕起伏,左右顾盼;面对深远神奇的无意识,不由心生敬畏;面对如梦人生,也不由反思、沉思而寻思。
《洗心岛之梦》的章节构成,很容易联想起荣格的心理自传体《回忆•梦•思考》,以及圣奥古斯丁的心灵自传体《忏悔录》。但是《洗心岛之梦》中的意象呈现动用了中国文化的本源力量,充分融合了汉字意象、周易意象中的深层原型,从而揭示出作者个人心理发展的真实线路,也显示出汉文化无意识的真实存在。换言之,作者以汉字和易经作为两翼,在梦的云空进行心理分析,让自我飞越三界。
笔者与作者有着共通的汉字和易经的因缘,在此笔者也试图展开汉字和易经的两翼,伴飞作者的梦里乾坤,探寻那超越时空的精神实在。
书最初的梦象是关乎泰山的。泰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泰的语源与太、大和天相关,被看做是天地之中,为连接天地的通道,是谓神山(何新:诸神的起源)。所谓泰山北斗,是根源性、基准性的存在。
“泰”字由三部分组成:从大(顶天立地的人物象形),从双手(拱手),从水。一般讲,泰表示洗手,引申为滑利、通畅。笔者以为,在“泰”的语境里,洗手,不是日常生活的洗手,而是具有宗教礼仪的意味——拱手洗礼而敬仰天神,相当于后世基督教的洗礼。这样,再看上面那个顶天立地的“人”,我们认为这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通神的人,是古代巫祝圣贤,是神“父”。历代帝王登基朝拜、封禅都是为了取得天神的佐助,从而取得统治的合法性。
今日,我们朝拜泰山,也是为了朝觐我们心灵中的神“父”。泰山的松,是这位神“父”的权杖,是生命和力量象征。“松” 的字象原型显示了勃起阳具的挺立意象。诺伊曼说,柏树那样的树,强调的是阴茎的特质(诺伊曼:大母神)。松与柏形态相似,都是高耸直立的。而“松”从公,公的本义正是勃起挺立的阳具。泰山的松,既是山神的权杖,也是山神的阳具(在精神分析观念中,两者是合一的)。作者在泰山的梦,经历了父亲原型的深刻体验,无论是生与死的心理转换,还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效应。
泰山之“泰”的原型一直伴随着作者,2002年泰山之游后的梦留下《周易•蒙卦》“山下出泉,蒙”的启示。这是意味深长的的,笔者认为此番泰山之梦,唤醒了“泰”字的真义。泰从大,从手,从水。就手和水而言,周易卦象中艮为手,坎为水,如此合成山水蒙卦。在意味着“泰”的字象中蕴含着寻求启蒙的意象,而所求者正是“泰”字中的“大”,一个通达天地的神人。这个“神人”已潜伏在作者的无意识里。
寻求启蒙的意象在随后的岁月中,体现为作者多年的留学访学经历。作者为探寻心灵的存在,拜访、结交心理分析的众多良师益友,最后发现了梦中的老师。这个梦笔者曾多次听到作者讲述,每次都感到震撼人心的力量。但笔者在通读《洗心岛之梦》后发现,作者的梦中老师就是“泰”字中的“神人”——有着高大神秘形象的精神导师。
梦开始时是在金门海湾的沙滩上,水里飘着“书卷”, “书卷”随海浪翻滚而靠近或离开作者。作者觉得这象征着“呼唤”或“引导”。我们不妨把这水中的“书卷”看成是变现为蒙卦中的水流及其互卦复,表示心理分析是深入本源的(往复性)的,需要往复运动的(像海浪一样),最后能够复兴内在力量的。在此往复的运动中,蒙卦的下卦坎水,三个爻全变而化为离卦,即水的“书卷”变成离火(朱雀)。接着的梦关乎“鸟”。此“鸟”有蒙卦而发,依然与山水蒙有关。因此,蒙的下卦变为坎,上卦艮未变。这表明,“鸟”在艮的内部(离卦为下卦,也是内卦)。于是这成就了一个“艮鸟”。艮为山,山与鸟的组合正是“岛”。这或许是梦中老师讲的密码。
蒙的下卦变离,为山火賁卦。作者梦醒时分出现奇特的身体感悟:清晰地感到背部被轻轻地“敲”了三下,似乎与身体记忆的“符号”或“密码”有关。笔者对此身体反应很感兴趣,照梅花易数的取卦原则,背为艮,三的先天数为离卦。艮与离的结合再次浮现了梦中的原型——賁卦。
   那么,贲卦是如何启动“蒙”(蒙与梦为同源词)的世界的?贲,一般解释为装饰、纹饰,也可以理解为面具。从卦理上讲,贲是从泰卦发展出来的,即泰的九二爻与其上六爻交换了位置所致。作者曾提到自己梦到铁硬的面具与心的相遇。在泰卦中,上卦为坤,为封闭性,象征着面具;下卦为乾,为头,面具裹住了头。梦的后面提及的帮“我”照看一下头的中年妇女,在泰卦中为上卦坤,与面具处于同一位置(看来面具还以母神的形态延伸)。当二爻和上爻位置移动时,意味着那种消极的面具消除了,转而建立以文化为基础的积极面具。
   文化的面具,正是出于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何新认为,贲,音义为奔,喷的意思,表示山火喷薄而出(大易新解)。文明的发展,如同地壳山脉等面具的效应,抑制人的原始本能(山火地火)的冲动,另一方面也在化解和释放其本能冲动。贲卦说引发的“文化”意象是否表征着作者开创的中国文化心理?
   贲本于泰,六二,贲其须。此谓泰的下卦乾之九二变为离卦,离为柔美,故谓“贲其须”。而胡须的装饰依上爻而动,故《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贲卦的上爻谓“白贲,无咎。”上爻为头,其爻来自泰卦上卦坤的上六动。坤为闭,爻动而开,表示启悟。贲卦二爻与上爻的这层关系奇妙地体现为作者的胡须上。笔者猜测,作者之为留须,估计与上爻“白贲,无咎”有关。“白贲”就是无所装饰,天然自成,是道的境界。换言之,是头(首)的大道追求(足之辶也)带动二爻的“贲其须”,亦即“道”的意象。
“道”从首从足,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有着特殊意义。文革时期的首与足的创伤,以及此后关于头和脚创伤的梦,多少属于那个时代的“无妄之灾”及其在心灵深处的印痕。“无妄”为周易的卦象,即天雷无妄。无妄上卦为乾,下卦为震;乾为天、为首,震为雷、为足,合之正是“道”。在笔者看来,虽说是头足的创伤,却是走向大道的契机。如果说无妄卦的上卦代表身体头部,那么其初爻代表足部。头足的创伤,意味着上爻和初爻的爻变,即乾卦变兑卦,震卦变坤卦,合之为泽地随卦。《随》的卦辞是“元亨利贞,无咎。”显然这与大道精神吻合。
如前所说,头上的伤,与面具和精神转换有关,那么足部的伤呢?作者梦中的铁钉催发了相应的线索。铁钉,从形态上看为上大下小,可以取象为艮卦。在无妄的结构里,下卦震动变为坤,而无妄的下互卦为艮,直接影响震卦。故脚上铁钉的梦象暗藏在无妄卦的下卦里。而无妄变卦为随,随的下卦为坤。坤为地,为大母神,也是封闭和无意识的象征。铁钉的伤害在坤卦的结构中,反而成为开启无意识的钥匙。梦的逻辑很好地演绎了这层关系。作者对铁钉的联想表明,这铁钉就是梦中荣格交与作者的钥匙。
作者在分析“钥匙”字源时说,“钥”的小篆字体从户从龠。龠是古代乐器,形状像笛,其中有孔洞。钥匙在物理层面是插入孔洞的机关,从心理层面则是乐声的调谐。也就是说,钥匙通过“音”的调试而达到“知音”的目的。心灵的钥匙是神秘的,其深层交流需要“密钥”进入。“密钥”是心的弦乐,是心弦弹奏出来的“心药”。
英文的心(heart)源自拉丁语cord-,本义是绳子。但这不是一般的绳子。维柯说,把野蛮人驯化到能胜任各种人类的职责,需要神的或宗教的力量。这种神力,即“表现为一根绳子,在希腊语叫做chorda(弦),在拉丁语就叫做fides(信义,信用),其原义表现在fides deorum(神力)这个成语里。从这种‘弦’,人们制造出乐神奥辅斯(Orpheus)的竖琴(竖琴一定是从用单弦开始的),竖琴伴奏的就是赞颂预示征兆的神力的歌,奥辅斯用这种琴歌把希腊的野兽都驯化为人。”(新科学)。
而 “药”,繁体作藥,从草从樂;樂就是“乐”的繁体。这说明“心药”与心弦的弹奏密切相关。“药” 启动心灵的五线谱。
《洗心岛之梦》给我们呈现的故事,在无意识原型关系中前后构成完整的象征体系,是自我心理发展历程中有序展开的精神系统。我们注意到梦见荣格的那段启示,迷宫和双刃斧的关系,斧头与自“我”的关联,以及感应之“感”与斧头、自我的关联,乃至于地震(还是与无妄卦有关)、牛眠沟等意象,所有这些都已超越作者个人的梦,而与读者的深层无意识、中国文化的深层无意识发生全方位的联想。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洗心岛之梦》也就是洞悉自身的心理原型,窥探民族文化原型的深层构造。
   
罗建平
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
公共管理系系主任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作者博客:“新浪洗心岛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5211792)

好人皆应有好梦
好人皆应有好梦
《洗心岛之梦》书评——范国平
        我不迷恋权威、不属于任何党派,也不是任何心理学流派的信徒,甚至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这种状态经常让我有难以抑制的孤独感。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着。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对外界的观察与评价,必须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最大程度地不偏不倚,犹如运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拉得过近或过远都不行。
        对我的导师申荷永先生及其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的心理分析,我也是习惯性地保持距离。工作后,经常有人请我推介心理学读本。这其实并不容易,因为稍微不慎,就可能会彻底中断一个人对心理学刚刚萌发的兴趣。我不能推荐篇章结构一丝不苟的教材,因为它们没有生命,而本身没有生命的东西是很难真正打动别人的;我不能推荐各种打着心理学名头的占卜、算命之类的民间读本,这类东西过于狂野,甚至荒诞不经。最终,我给所有人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介绍抑郁与躁狂现象的译著;另一本是申老师和他的爱人高岚老师合著的《理解心理学》。
        每推荐一次,我就再读一次。每次再读,我都能强烈感觉到,他们真正用心去感受心理学,而且用非常精致的句子将原本晦涩的概念解读得和蔼可亲。在阅读过程中,作者如影随形,读者一点不会觉得孤独。如果说,《理解心理学》是他们横向解读心理学谱系,那《洗心岛之梦》就是纵深地围绕四个梦去解读中国文化中蕴含的心理细节。
        《洗心岛之梦》也是申老师数十年潜心研习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自传式梳理。没有清晰严谨的结构,没有晦涩艰深的术语,但具体的情节、生动的细节、巨大的信息量及诗意的语言,营造了非常强烈的带入感,让你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而且感觉自己的体验能力一下子增强了很多,原本生疏的那些中国文化典籍,也可知可感、栩栩如生。
        作为他的学生,《洗心岛之梦》中提及的诸多人物、细节、场景,我都耳熟能详。除了读书期间的经历外,2000年5月成为申老师学生前,我也在南京师大教育系读书,算是他的校友。在《洗心岛之梦》开篇处,他多次提及的清凉山公园,我就去过无数次,那里不仅清净,而且一大早进去是不需要买票的。在南师读书期间,好几位师长提起过申老师当年的治学经历,说他曾埋头通读《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对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及流派了如指掌等等。
        2000年5月,我来广州华南师大参加硕士研究生面试的当晚,申老师便和高岚老师以接待校友的名义在雅园餐厅款待我。如今,11年过去了,恍然若梦,那间餐厅早已拆除,我也离开了校园。而这些年来,申老师依旧向他的梦境追寻,同时也向现实迈进。他以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架构了这样三座桥梁: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的桥梁、东西方心理学的桥梁、心理学与现实的桥梁。
        如果承认这三座桥梁,那说他是桥头堡一点不会言过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他不仅始终如一地保持了学者的尊严,也极好地守护了学术及中国文化的尊严。在向现实迈进的过程中,申老师的追梦同样到了“拈花微笑,飞叶伤人”的境界。在《洗心岛之梦》一书中,从泰山之梦中提及的燕子,到最后篇章中的孔雀,还有蜜蜂、狗、羔羊、蟾蜍、蛇、蝉等灵性十足的动物,他总能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将它们的象征意义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对这四个梦的深层次解读,既是学术梳理和融合的过程,也是申老师个人自性化的完美过程。梦对个体心理成长的十分重要:当我们不再有梦,或不注重梦的时候,我们便失去了创伤修复或心灵成长的契机;梦是通往无意识的重要通道,但梦不仅是欲望的满足,它能给予我们的更多,只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梦。当然,《洗心岛之梦》中并没有这么说,这是“涌现”出来的。
        ——范国平《赢未来》杂志主编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作者博客:“新浪洗心岛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5211792)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探索梦的意义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探索梦的意义
——简评《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
电影《盗梦空间》的上映,使得梦这个古老的话题再度被媒体热炒。它不总是如此热门,但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早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梦是精力过剩的产物,仅仅是睡眠中的身体对刺激的反应,但在另外一些文化中,也有人相信梦包含着生命的大智慧。精心地“酝酿睡眠”,为了能从梦中找到神灵的启示、疗病的方法。
之后,随着理性和技术一路高歌猛进,这个话题被打入神秘和超自然的领域。与之遭受同样待遇的是心灵。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到1879年科学心理学的确立,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模拟,有关意识的研究越来越精细、量化,而心灵仍留存于古老的地域被我们抛诸身后。荣格说“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他认为正是因为现代人的意识与心灵相隔越来越远,才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到达我们的内心?或者,按照特尔斐神殿的神谕,人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呢?
1900年,维也纳的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宣称他找到了通向我们的心灵深处潜意识的路径,钥匙就在那光怪陆离的梦境中,这一年,他出版了《梦的解析》。
而荣格也正是在他那个著名的地下室之梦的指引下,和老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去构筑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理论大厦。对于荣格,梦不仅仅关乎于那些发生在童年的某个场景,被压抑的欲望;梦更是心灵的语言,蕴含着疗愈与发展的可能,透露出超越个体的来自更深远集体无意识的信息。
但迥异的文化背景,让我们质疑我们和西方在做梦时用的是不同的编码体系。如同国际梦之研究学会前任主席伯尼克(Robert Bosnak)所说:“一种维也纳或瑞士的梦之意象探索,只能是部分地适合中国,并且还不能保证这部分的适合是否适当。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当代意象科学,发展自己对于中国之梦中心智的特殊理解。”
对此,近日出版的《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5)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于作者申荷永教授,国内爱好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读者一定不陌生。他是中国第一位具有国际资质的心理分析师,也是“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的主要组织者,本身就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与数十年在国外接受正统荣格心理分析训练的经历。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作者从 1988年的“梦在泰山”开始,一路写来,写至 2009  年的“三川行之莲花心” ,以四个大梦为主要线索,贯穿自己22年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这其中有他成长中的伤痛、游学海外的经历;有他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有他在孤独中的求索。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虔诚的梦者,在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中,他向自己的梦敞开,梦也如约而至给他以指引。
梦中,作者目睹泰山松的枯萎,承受生活之痛;卸下铁面具,触及久远的伤痕;与荣格相遇,获得打开心理分析之门的“钥匙”:观庄子翩翩而至,演绎齐物之道;抵达心灵之岛,聆听老师的教诲,梦中灵鸟在现实中茅夷岛天空中的显现……
在阅读过程中,你会惊讶于那些神奇而智慧的象征和意象。即使成为铅字,字里行间中仍可以将我们带进梦境那亦真亦幻的氛围中,感叹其中所彰显的内在生命的觉醒、心灵的真实性,以及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
申教授说,梦也是需要准备的。也许正是因为他多年的思考与探索,给梦埋下了种子,这个种子在内心慢慢发芽、成长,在梦中开花,在现实中结果。蕴含在其中正的是他对自己心灵的探索、心性的发展。
梦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弗罗姆说:“没被解释的梦就像没有被启封的信。”梦中不仅体现着我们自己的命运,也可以观照出我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只是它们同神话一样,采用象征的语言写就,需要用心去解读。
文化及其原型意象在不断为心灵的发展提供着所需要的养料。文化原型曾被汉德森称之为“历史的心性”或“历史的记忆”。其中包含着这样一种思想,我们的文化和历史,都是具有生命意义的,其中也包含着“文化无意识”和文化心灵。这种文化无意识和文化心灵,也必然是我们人类“认识自己”的一部分。
在书中,作者指出正是中国文化给予他的梦以滋养。
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心理分析的结合,作者提出了三种文化原型。
大禹治水的同时,命名山川百物,体现的正是命名与启蒙的原型寓意。在荣格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中,将那些无形却深深困惑自己心身的情绪,转化为某种意象,并与其建立关系,沟通与交流,正是一个命名与启蒙的过程,起到的是唤醒、启动,洗礼和仪式化的心理效应。
炎帝神农尝百草,是医药始祖,同时也是农耕之神、畜牧之神,蕴含着培育、陶冶、牧养的意象,包含着的驯化与滋养的原型寓意也可应用于心理治疗中,是我们面对情结和阴影时所应持有的态度,以及由容纳与抱持中获得慈悲与转化。
而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创造八卦,体现的是时机与转化的原型意象,包含了机缘、共时性、感应和超越,这正是心理分析的关键之所在。这三种文化原型形成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之感应心法的基础。
作者在书中说:“我一向把感应视为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第一原则,其中的感应心法更是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关键所在。而这种感应,则不仅是知识或理解,而且是行动与实践,以及在这种行动和实践中,与那深远的无意识和文化原型的实际接触。”
梦是真实的,它的意义需要在生活中得到实现。从2007 年开始,申荷永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国内各地的孤儿院,以及四川震区和玉树震区,建起了 23 个心灵花园以帮助孤儿的心灵成长,为灾区受难者提供心理援助。他的梦想是在3年中建立起 100 个心灵花园。
这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援助和志愿者行动,在申荷永教授看来,这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心理分析实践,所追求的正是梦的意义,梦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意义,也是梦之疗愈和心灵的价值。
                                                           ——西行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作者博客:“新浪洗心岛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5211792)

十年一梦——王峘
十年一梦——王峘
我和申老师的缘分始于2000年,距今以整整十年。彼时,我还是一个初入心理学殿堂的小姑娘,在华南师大某间教室里,听那个时候主要时间尚在国外治学的老师回国期间的一场报告。那场报告的主要内容我已经忘了,但很清晰的是,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还没有留大胡子的老师亲切而温暖的笑容,以及在他报告中传递出来的对心灵世界孜孜不倦的执着探求。恍然间,似乎一个神秘而极具魅力的世界,敞开一扇门,犹如我第一次在飞机上看到落日,通往一个曼妙的天国,一个至高的精神家园,有光,有温暖,远在云端,又尽在咫尺。而旅程,就此开始。
三年以后,我有幸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本科论文,再往后,顺理成章,成为老师的学生,跟随他一路走来,在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自我成长的领域上,逐步探索。现在很多导师都被学生称为“老板”,可是在我们的圈子里,那是不可想象的。老师就是老师,应该是那个传道受业解惑的人,是精神上的父亲,是某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情怀和理想投注的对象,是超乎世俗不染烟尘的存在。而申老师,为文,为师,为人,这些年来,从来没有让我们这些学生失望过。这并不是说申老师就那么的遗世而独立,实际上,我总认为老师是个有着出世的超脱却积极入世的人,他有着孩子般的真纯情怀,也有智者的睿敏和行动力。
申老师的新书《洗心岛之梦》,应该来说,是一种被期待已久的厚积薄发。很荣幸,这本书里的梦,有些我曾是第一批听众。洗心岛,于我而言,是太过熟悉的名字,我还记得老师兴奋地向我们宣布合同签下来时,师门内的欢声雀跃。其后,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于此召开,一批又一批治疗师以这里为起点,成长起来。
我总认为,老师这样一种在今时今日里传奇似的存在,要以某种方式彰显出来,流传下来。那些热情,那些悲悯,那些思考,那些挣扎,那些悲痛,那些喜悦,那些感动,那些成长,那些承载着生命活力与能量的情感以及理性力量,那些流转的生命力,需要被记录下来,被传播开来,作为一种整合的象征,一种安然的美好,一种新的精神动力。
我曾跟着老师和师母,走南闯北,见证过澳门的纸醉金迷,共历过北川汶川的艰难岁月。然而捧着这本带有墨香的《洗心岛之梦》,感觉又和老师靠近了一点。这本书以梦为轴,穿起了老师半生的自我探索。很多故事,在我们以前的专业研讨会上,不止一次的听老师提起。现在读到文字记录,感动不减,理解又加深了一层。感谢老师出版这本书,图文并茂,让我们这些学生重温那些经历的美好,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近梦,接近心理分析,接近心理学,接近自我本真的一面。
我想,这本类似于自传的书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高尚灵魂的精神诉求,也记载了个人与时代命运交织的重要时刻,记载了心理分析在中国的发生与发展,记载了中国心灵与西方文化的唱和。

Dreamheart:梦中亦见天地之心
《易经》有复卦,有复其见天地之心的启示。梦者蒙也,启蒙也;梦中亦有启蒙天地之心性的机缘。这也正是《洗心岛之梦》的不同凡响之处。
   由此,可以欣赏作者之梦,包括其中的梦到荣格:
   2006年的春天,我在洗心岛,记下了这样一个梦。
   梦中似乎是在参加一个心理学的大会,许多国外的心理学专家都来到了洗心岛。
   我偶然见到荣格站在那里,正像我在波林根(梦中)见到的样子;心中十分的欣喜,赶紧走上前去问候。
   但梦中的荣格对我说:“我不是荣格,我是罗杰斯。”
   见我一脸的困惑,梦中的荣格用左手往西边指了一下说:“你看,那不是马斯洛吗?”
   梦中自称罗杰斯的荣格,用“alp”称呼马斯洛。
   这是梦中的荣格,想让我相信他是罗杰斯。因为在人们印象中,罗杰斯是常和马斯洛在一起的。
   梦中的我仍然想到应该有人为我们拍下一张照片,如同梦中和戴维•罗森一起见荣格时一样。
   接着,梦中的荣格,自称为罗杰斯的荣格,带我看他的设计(梦中的他给人的印象是很善于设计的)。他用右手,在空中随意划了一下,顿时出现了一个似乎是由铁丝组成的乱如一团的东西,像是一个架子或笼子,也犹如一堵墙,问我:“这是什么?”同时问题中似乎还包含着“如何进入”。我当时有一种感觉,或许这其中也包含着对我的考试。
   我留意看了一下,心想,这可难不住我;我可是中国的“格式塔” 专家,何况这又是在我的洗心岛。于是,我让自己安静下来,等待着其中的格式塔变换……心想,这“是什么”马上就会从这看似复杂的图案中显现出来……
   梦中考试我的荣格,似乎是能够看出我的心思。当我心中想到这里的时候,便是已经通过了考试。只见那由乱成一团的铁丝组成的一堵墙,渐渐展开,出现了一个两扇的门。
   于是,我欣喜不已,感到自己是通过了荣格亲自主持的考试;同时,心中也暗想,这考试也不算难啊。但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感觉到,这仍然是在考试之中,如何才能进入这关着的两扇门呢?
   我心里在琢磨,到了这里,就应该放弃认知层面的“格式塔”思维,而应该运用“共情”(empathy),尤其是其中文的“神入”的意义 ,甚至是“涌现”(emerging) ,以及涌现中的“共时性”思想……就在此时,闭着的两扇门自然打开了。我看了一下荣格,看到的是其微笑的面容和鼓励的眼神。
   于是,我颇为得意地走向已经敞开的大门。
   但是,就在我踏进门栏的瞬间,与里面出来的,我只能姑且将其称之为“真实的无意识”,撞了一个满怀。顷刻之间,彼此溶为一体。
   无意识的探索中,包含着彼此的寻找。
   那种感受,本不易言说;心灵感应,莫过于此。

叶琳:寻梦之旅:读《洗心岛之梦》之感
很少一口气读完一本书,可是读着申老师的《洗心岛之梦》却让我无法释手。像是在促膝聆听一位长者、智者讲述自己亲身的经历、故事与成长体悟的过程,不紧不慢,缓缓展开,娓娓道来….令人入迷、神往,即使听得日日夜夜也不会疲惫!
   这本书以“梦”为线索,其中尤以四个大梦为主线,即泰山上的梦、头遇心的梦、荣格入梦、遇见梦中的老师。整本书的内容都围绕着这四个大梦展开,这四大梦冥冥中开启了老师往后的际遇,这正是梦的心灵真实性与自主性的体现,也是无意识自我实现的历程,老师相信“我的梦,便是我的心理学,便是我的心理分析。”所有的梦都在洗心岛找到了落脚处,由洗心岛串联了起来,又由洗心岛得以再度唤醒、展现其意义。对于老师,“洗心岛,既是真实的存在,也是我梦中的意象,也是我心灵的体现。”
   我一直把人生看做一个过程,不断经历、感受、体悟、成长,不断唤醒一个又一个沉睡的“我”,寻回一个又一个遗失的“我”,拥抱、接纳与整合,这或许就是老师书中常提到的“自性化”(认识自我、体验自性、成为自己)吧!老师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心理分析在于生活、在于体验、在于历练、在于举手投足之间,心理分析应是融入心灵、渗入身体的,它是我们每个人“自我探索的过程”。同时,要了解他人首先要了解自己,要理解异域的文化首先要理解本土的文化,因为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是共通的,它的原型与意象把你我、古今内外的文明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依然能够听见那悠远文明的呼唤、聆听那亘古的歌谣、接受远古人类的馈赠。
   我一直相信“感应”,它像是冥冥中莫名的吸引与无言的领悟。老师“把感应视为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第一原则,其中的感应心法更是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梦的启示、感应,好像一切都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准备好一样,老师登上了泰山,体悟泰山的心性与启迪;远渡重洋,寻思求索,寻获了属于自己的“书”,寻回了真正“以心为本”的心理学;入住北塞塔,相遇蜜蜂,造访荣格家,踏上寻梦之旅,领会梦中钥匙的真实性;遵循梦中老师的启示,体验茅夷,寻思东夷文化与埃及神鸟,终于梦回洗心岛;2008年“五一二”四川大地震后,老师奔赴北川,建起抚慰震后灵魂的“心灵花园”,行思三川,踏上希腊的神话之旅,体验牛与莲花的意象….
   老师的这本书更是中国文化与心理分析相结合典范。通过《金花的秘密》,老师获得了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荣格分析心理学会大门的钥匙,一把“能够开启中国文化心理学意义的钥匙”,在我理解,这把钥匙的秘密就在于我们中国文化里。因而,老师一直强调要把中国文化作为心理分析专业的基础。在书中,中国文化的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说文解字》、《庄子》、《老子》、《易经》等古典名著,老师更是旁征博引、顺手拈来,足见老师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博学修养。中国文化中蕴含着“心”理学真正的本义,还予心理学“心”的本质。“心”不仅指人的心理和情感,它还是人的灵性和智慧,是人的心灵与精神世界。当然,老师所追求的不只是这被遗失久矣的心意,还有“心与头得结合,以及在这种结合中心的超越性意义”。
   老师随和,笃信缘分,我亦如此。我想,也正是这缘分、这感应,使我两年前从老师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寻觅已久的道;使我在一年前第一眼看到老师,就矢志不渝地认定;使我带着神圣的梦想、朝着明确的方向在考研的路上义无反顾、坚定不移;更使我有幸能见到仰慕已久的老师,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当我在体验和探索梦与意象的奥秘之时,老师《洗心岛之梦》又及时地来到了我手中,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方的路。一切缘分与感应都像是冥冥中的注定,化作我感恩的心。能够拜读此书是我的福气,有幸得到老师的进一步指导将是我更大的福分!
   叶琳
   2011年5月19日

胡艾浓:读《洗心岛之梦》
有些书,就像具某种魔力,吸引着你,牵动着你,使你恨不能一口气读完方才罢休。那感觉,如沐春风,如解久渴,如见新天地。有些书,又像是一湖深水,清澈、浑厚,深不见底,使你想投入其中,如鱼儿般慢慢寻觅,探索那丰富而深远的内涵,汲取营养。还有些书,如电光火石,对你的心魂不停敲击,给于启迪,使你读了还想读,欲罢不能。《洗心岛之梦》对于我,兼有这三种魅力。
        读罢掩卷,思索它之所以带来如此丰富的感受,是因为,这不只是一本书,一篇篇文字,而是一个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行走于世界,探寻于天地,寻找人类的心灵家园,于是凝缩了这几近一生的心灵结晶。
        这是心灵探索之旅。这样的旅程,由梦穿成,让我们看到了“梦即人生,人生即梦”的更深层含义。生活就像是是显现的人生,而梦则如未显现的人生,每个人其实都在这一明一暗两个世界间穿行,但很少人能获取那另一世界所能给予我们的丰富养料,以点亮那盏心灯。我们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一个人是怎样的上下求索,而“介然有知,行于大道”之上的。我们还可以看到,梦是如何“体现着深远的智慧”,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的。一个人的梦,会这样地伴随人的一生,并在所有人生的关键之处,发出它启示似的声音。我们还会由此明白,心灵怎样通过梦来炼金,使一个人清晰地认识自己,卸掉被紧紧箍束在头上的面具,唤醒内在鲜活的生命,承继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宝藏,活成一个独特的人。
        申荷永教授学贯中西,不仅把西方的心理分析带入中国,且为这心理分析的寻根之旅做出了开拓性的发展。现今,或许还没有人能如此将两种文化的精华在心理学与哲学领域做这样的融会贯通。“对我来说,中国文化是我们心理分析的基础,也是我梦的滋养。我相信‘梦’者‘意’也。汉字之‘意’从心从音,包含生动的心音意象,正所谓从心察言而知意,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这‘意’与意念有关,由此可发挥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意’也与‘意象’有关,正可用荣格的‘积极想象’。但是,这里的‘意’,与‘易’通,需要‘易道’之极深而研几;这里的‘意’,与‘医(繁体)’会,所包含的也是‘医理’中上医的功夫。至此,我依然遵循庄子的思想,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所追求的正是梦中的意义,梦之生活的意义,梦之疗愈和心灵的价值。”由此,作者对于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可见一斑。此书所包含的深远的含义、丰富的启迪也可一窥。
        如今,在这样一个急进、过渡外求、过渡索取,以至于我们的地球几近不堪蹂躏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多么需要这样的回归,多么渴望寻找到精神的家园,多么迫切看到何为我所能。作者用他的心路,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一条路。这条路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作者申荷永,是我的老师。我随老师研习心理分析、中国文化六年,也曾随老师去四川做震区心灵花园援助工作。老师把心理援助视为“自我救赎”,视为“一种慈悲和深层情感的接触和体验,一种心灵的洗礼与转化。”心理工作,由此承载了对自己与对社会的责任。这自己,是自我的修炼与修行,是自我的完善与超越,以达到探索心灵所能达到的境界;这社会,是意识到我们所应当肩负的,非个人的,为尽可能多的人的共同幸福所应付出的努力。“作为心理医生,命中注定也要将治愈本身扩展,使其利益深远”“他在此书中所呈现的广博,如同他本来所具有的深刻,犹如中国的一条大河。他与心灵的沟通和联接,为许多人提供了一种途径,能使他们的生活也从善如流,前提是他们愿意关注倾听此书中的要旨。”(约翰•比毕的序)心理分析,是生活,是身体力行,更是一种境界。
        心理分析还是一种信念,这信念根植于心灵深处,根植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基底,因此也根植于我们的中国文化。申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对梦的和心灵的孜孜探索,将这根系细细整理,使之开出朵朵莲花。他还用诗人一样的情怀和文字,将这探索的历程化为优美的文学,感动和滋养着每颗读它的心。他用谦卑的执着与笃行,做了不是每个心理学家都能做和愿意做的事。因为他肩负并承担了使命。
        这本书满篇是“我”呈现,一个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的呈现;又全然没有“我”的存在,因为那小我早已融入大我之中,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与中国文化的核心源泉,与人类共有的精神做了千丝万缕的联接,也让我们通过他心灵追寻的足迹,窥见了道路。每一个读了这书的人,大约都会对梦,对追寻,对探索,对了解,对体悟,对自我探索,对人类的理解,生出浓厚兴趣。于是这便会像是为每个人打开了一道道大门,将你迎接入心灵之旅。
        有幸随申老师走上这样一条路,有幸在这里为大家推介这本书,也是我走在这条路上的最大收获吧。

洗涤心灵的一本书
在购书中心的众多心理学书籍中,除了反复玩味经典的那些著作,就是这本书的气场最为干净了。不功利,不浮华,不炫耀,仅仅是一个在三十多年人生中对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中“心性”的体悟~
     当然,申荷永教授的人生是具有传奇性的,如同荣格是第一个将中国文化带到了西方,申荷永也是第一个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整合的人。
    通过人生中的几个大梦,梦中的自性体验,生活中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原型意象的涌现与交流,作者更想传达的是一种带着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意义的治学态度与生活哲学。

心灵的书
很好看的书,大家都看看吧

洗心岛之梦》也是申老师数十年潜心研习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自传式梳理。书,真的很好

心,梦,魂
字象与梦幻齐飞,原型共易卦一色
            ——读申荷永《洗心岛之梦》

《洗心岛之梦》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心理分析著作,作者将梦的意象上下蔓延,前后伸展,不论是现实,还是超现实,也不论是昨天,还是今日,呈现给读者的是系列耐人寻味的无意识原型,那种跨越历史和你我的原始意象。作者通过他的心路历程,让读者感受到了原型世界的宏阔力量,也不时的启动读者自我的本源力量。
此书以四大梦为主要线索,把个体自我与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读来让人联想翩翩,心念为此跌宕起伏,左右顾盼;面对深远神奇的无意识,不由心生敬畏;面对如梦人生,也不由反思、沉思而寻思。在这里寻找心灵的澄净,梦的飘逸,灵魂的洗涤……

荣格与心理分析 » 申荷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