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疗法简明手册

> 积极心理疗法简明手册

曲韵
知识产权 2016-01

伪心理学是那些明里暗里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满足一些人的欲望或需求,而实际上既没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也没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的各种东西。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①读心术、识人术等名为了解别人,实为利用、操控别人的所谓知识和工具。记得几年前我在书店就见过煌煌四五卷一套的《心理操纵术》。我国古代把人当材料,号称人材,不仅有权有位的人希望挑到好材料使用,很多人自己也愿意成为好材料被使用。至于包藏祸心想黑别人害别人的,也会寻求这类书籍的指导。

②用种种理论或结论解惑的。例如我为什么脾气急躁?为什么在人群中我却感到孤独?为什么我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等等问题,星座、血型、色彩、易经、塔罗等古今中外的众多理论都在提供这些与个人性格、命运相关的答案。这些答案能够很好地满足人的求知欲,它给出的解释就像贴上个标签,困惑的人觉得“哦,原来我注定就是这样的啊”,于是安抚了情绪,掩饰了问题,阻碍了成长。

③励志类图书、演讲、培训等,包括成功学,情商、幸福、正能量等诸多名词,鼓励并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走出低谷、继续奋斗。这类东西夸大了个人的作用,没有全面分析和应对环境、资源、社会情境等,一旦人接受这些鼓励去奋斗然而再次挫败,容易将挫败完全归因于自己而彻底一蹶不振。还有的故意让人沉入“我不平凡、我能成功”的幻觉或妄想中。我就接待过一个来访者,在接受了这类的励志培训后,真的相信自己是火星人,拥有超能力,最终必须住院接受精神科的治疗。

④只关注情绪,让人或发泄、或虚假获得温情等的情绪处理的工具。有的是感人的温情故事,有的是现场的“工作坊”,挑动人的情绪,让人“坦诚”地互相指责或一起拥抱痛哭,总之,让人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或满足人一直渴求的接纳、宽容等情感需求。可惜,这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处理,并不能真正解决人在真实环境中的困扰。

⑤过期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学发展一百多年来,新的发现、新的结论不断出现,很多以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被新的发现证明错误或不完备。可是,很多大众心理学家没有及时跟上学术的进步,仍在重复一些过时的理论。常见的有:孩子犯错了不体罚,而是让他在一边反省错误,叫time out。这种处理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有的时候比体罚带给孩子的伤害还要大。还有一种理论,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抱,因为这时候抱会养成孩子更爱哭爱耍赖的习惯。这也是错误的,至少是笼统的。当孩子无法表达的时候,哭是他发出的唯一交流信号,而父母如果置之不理,是对孩子的忽略和遗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⑥断章取义的心理学知识。很多心理学结论会指出一些事件的相关性,但在有些大众心理学家那里,就成了因果性。例如,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根据一个人画的“房·树·人”的画就判定一个人的人格并诊断他的问题,等等。

⑦心理学替代品。有很多人,在生活中或职业生涯中,遇到了困境或者挫折,陷入了迷茫,看不到方向,轻则情绪、行为等出现问题,重则引发心身疾病、焦虑抑郁等轻度神经症,或者陷入精神萎靡、空虚的状态。他们中不少人其实需要心理咨询或治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转向一些替代品去求助,例如中医、国学、灵修等等。序

我自2005年就认识了本书的作者曲韵女士(英文名字Melody)。2007年,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积极心理治疗中心,同时出任位于德国威斯巴登的国际积极与跨文化心理治疗研究院的驻北京代表。这个中心一直运营到2013年。

那时,曲韵女士不仅在北京,也在中国很多其他城市组织了心理学、心理治疗、管理等方面的高端培训课程。她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合作。同时,她也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成功地出版了一些心理学相关的自助书籍。

   在中国,积极心理学比积极心理治疗更出名。不过,积极心理治疗的历史要长久得多。它的创建人,佩塞施基安(1932—2010)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数次访问中国,传播积极心理治疗。其后,他亲自参加了中国第一个正式的积极心理治疗中心的建立。很不幸,他的突然去世影响到了中心的工作。

积极心理治疗以“希望”“平衡”“磋商”为核心理念,相信文化是理解人类心理的关键。基于此,积极心理治疗中的工具既有模糊的与文化相关的故事疗法,也有明晰的规律性的治疗步骤,用于助人和自助,并反映出心理动力因素的觉察和研究。

我希望曲韵女士的这本书能够使积极心理治疗在中国更易让人了解和接受,毕竟,我听到的中国同行的反馈是,它是非常适合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一个疗法。

克里斯蒂安·亨利克斯德国积极与跨文化心理治疗协会主席 (DGPP e.V.)              2015年12月20日后记早在五六年前,我就想写一本简单的科普性的书来介绍积极心理治疗这个疗法,当时认为这应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把我的笔记和案例摘选组合一下就行了呗。等今年真地提起笔,才知道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积极心理疗法的理论和工具非常多,如果只是一条条地罗列出来,会让人看得头昏脑涨。必须找到一个逻辑顺序或框架,并且配合解释、说明、举例,才有可能让读者明白。这需要自己真的完全搞明白,能够融会贯通,才行。这是对自己的考验,也是逼着自己把学到的东西整理、理解、内化,然后输出。我是否通过了这个考验,还要等待读者来评价。

其次,积极心理疗法创立于1968年,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疗法,一些概念、理论和工具还在不断的扩展、修正与创新中。德国老师在培训的时候已经在开玩笑地讲“这是新版本2?0”了。因为创始人佩教授于2010年4月去世,积极心理疗法的各位大咖的不同意见、不同见解和结论,只能通过磋商、辩论、探讨等形式来统一和确定。实在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只能暂时搁置,在培训或写作时注明各种不同的说法,供学员或读者自己去辨别和选择。

例如,关于现实冲突—内在冲突—基本冲突,一直认可的结论是对基本冲突的定义。简单说,基本冲突是原发能力和继发能力间的僵化的锁定。但是,对现实冲突和内在冲突的看法,就有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现实冲突的内容核心是单个的现实能力,即来访者能意识到的问题或冲突的本质,例如公平、服从、信任、耐心,等等。内在冲突是前意识的,深入分析下去,才能发现现实冲突中呈现的那些现实能力之间的冲突或纠缠,与基本冲突一致;因为内在冲突就是由基本冲突触发的、与基本冲突镜像的状态。

也有的认为,现实冲突的核心本质是与基本冲突一致的。所以,对现实冲突的分析就能看到基本冲突中原发能力与继发能力的纠缠。而内在冲突是现实冲突引发的内在焦虑。

这两种看法我在本书中选择了前者。在我的咨询经验中,很多来访者自己就能清楚地意识到现实冲突中呈现的现实能力,如耐心、希望、坦白、节俭、关系等。为什么自己能够意识到却无法改变呢?因为他们的选择困难来自内在冲突:我很想坦白自己的想法,但又怕因此失去了关系;我没有耐心是因为一直认为资源匮乏,金钱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节俭);等等。通过咨询师的分析、解读与反馈,来访者能够觉察到这些连接,这是前意识的,并继而唤醒旧时记忆,明白之所以如此纠结的根源,也就是找到了基本冲突,它是与内在冲突一致的。

以上是比较明显也很重要的一个例子,还有很多概念也存在类似争议。我最后的决定是,作为一本简明介绍,我不必深究概念和理论,就照着自己的理解去写,并明确提醒读者,这是我的看法和介绍,鼓励读者拓展阅读就好了。毕竟每个人都会有盲点,每个人都有偏好,要保证不偏不倚、完全真实,是一本入门书籍不太可能做到的。德国的心理治疗师培训要求至少两名培训师来完成,就是考虑到个人的理解与实践总是有限的。

再次,积极心理疗法的应用性非常好。我们的国际培训师个个都是两条腿走路:一面做着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本行,一面从事疗法的应用,有的是德国电信、汉莎公司等企业的心理顾问,有的开办婚姻家庭指导中心,有的在表演艺术学校授课,等等。本书作为自学和自助的书籍,我希望能给普通读者提供更广泛的应用信息,因此会特别注意讲解这个理论及工具在家庭、企业、学校怎么用。说到应用,每一个话题,例如家庭建设、婚姻关系、亲子育儿、领导力、团队建设、冲突解决……都能写一本书。本书中只能是点到为止。不写吧,觉得有义务介绍给读者应用的知识;写吧,又怕写得不够全、不够透,真是纠结。

在这种纠结中,终于写完了。2015年原本计划安静写书,十年的积累也应该好好做一下沉淀、反思和总结。可惜,这一年里有家庭成员出了一点变故,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确实占用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另外,也是在本年度,微信朋友圈盛行,我被邀请进了不少家长分享圈,还做了几次微信圈讲座。这些“新事物”也占用了我不少精力。书是写完了,自己再不满意,也深知限于水平,目前只能做到这样了。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汤腊冬老师青眼相加,希望各位读者提出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我将继续探索深思,希望将来有机会修订完善。

曲韵2015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