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心理学之旅

定价 ¥158.00

心理学之旅

心理学之旅(第五版)(万千心理)全彩

作者:库恩(Coon, D.) 等著,郑钢 等译

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2

平装:16开524页

ISBN:9787501998630

定价:158.00

编辑推荐

经典教材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的全彩精华版。

★ 美国心理学畅销作家丹尼斯库恩博士与约翰米特雷尔博士的又一抗鼎之作。

北京大学周晓林教授、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浙江大学沈模卫教授、武汉大学钟年教授倾情推荐。

★ 本书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语言坦率幽默、睿智通达,不仅融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更将心理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给人以终身受用的心理学知识,是大众了解心理学的绝佳读物。

★ 精心精致的图书设计、超值的平装全彩高清印刷,打造极具收藏价值的中译本心理学入门佳作。

★ 从《心理学导论》到《心理学之旅》,中文版经过4次版本更新与升级,翻译经过千锤百炼,日臻完善,只为带给读者最流畅愉悦的阅读体验。

 更多好书尽在“万千心理”

内容推荐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是怎样不停地感知事物、思考问题、体验情感并付诸行动的?

为了找到答案、解开疑惑,人们踏上了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旅,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引人入胜、丰富人生的旅程,

这就是魅力永恒的心理学之旅!

作者简介

Dennis Coon博士 堪称出版业的奇迹。作为心理学领域的畅销书作家,他因独具匠心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备受广大师生喜爱。在美国,超过250万学生正在使用他的著作作为教科书。他同时还是一位活跃的图书评论家与出版顾问。他爱好徒步旅行、摄影、绘画、木工以及音乐,他还是一位古典吉他及钢丝木吉他的设计与制作者。

John Mitterer博士 任教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为超过25000名学生教授心理学概论课程。他曾多次获得教学奖项,包括2003年布鲁克大学杰出教学奖、2003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学教师协会教学奖、2004年加拿大国家3M教学奖学金、2005年加拿大心理学协会颁发的心理学教学与培训杰出贡献奖、2010年布鲁克大学Don Ursino杰出教学奖,并于2006—2009年蝉联布鲁克大学校长杯杰出教学奖。他还是一位高尔夫球爱好者与鸟类爱好者。

目录

第一章 对心理学的批判性思考与研究方法

 引子 开始心理学之旅:死亡谷

 心理学——行为!

 批判性思维——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

 伪心理学——手相学、占星术与人格

 科学研究——像心理学家那样思考

 心理学简史——心理学家“全家福”

 心理学现状——关于行为的三大互补观点

 心理学家——心理健康的保障

 心理学实验——探索因果关系

 双盲实验——安慰剂效应与自我实现预言

 非实验性研究方法——各显其能

 应用篇 媒体上的心理学——你的克林贡语流利吗?

第二章 脑与行为

 引子 晕头转向

 神经系统——行为通路

 神经元——构造“生物计算机”

 研究方法——探索脑的内部世界

 大脑皮质——嘿,你的脑真皱!

 皮质下结构——脑的中心

 内分泌系统——激素和行为

 应用篇 优势手——你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

第三章 人类的发展

 引子 是个女儿!

 先天与后天——两个人的探戈

 情绪社会性发展——宝宝,我好喜欢你

 父母的影响——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

 语言发展——快速学话的宝宝

 认知发展——像儿童一样思考

 青少年期与成年早期——最美好的时光,最麻烦的年纪

 道德发展——增长的良知

 一生的故事——是荆棘满布还是花园大道?

 成年中期和后期——现在你是个成年人了!

 应用篇 幸福快乐——美好人生的秘诀是什么?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引子 有眼睛的树

 感觉加工——第一步

 视觉——捕捉光线

 听觉——美妙的振动

 嗅觉和味觉——舌头不知道,鼻子知道

 躯体感觉——跟着感觉走

 知觉——第二步

 选择性注意——选择这个,还是那个?

 深度知觉——如果世界是二维平面的?

 知觉学习——所信即所见

 超感官知觉——你相信鬼神的存在吗?

 应用篇 注意!更好地观察生活

第五章 意识状态

 引子 意识的几种状态

 意识状态——觉察的多面性

 睡眠——美妙的境地

 睡眠阶段——夜间的云霄飞车

 睡眠紊乱——令人沮丧的倦意

 梦——分离的现实?

 催眠——看着我的眼睛

 冥想与正念——冷静下来,活得更健康

 药物改变的意识——兴奋剂和抑制剂

 兴奋剂——安非他命、可卡因、摇头丸、咖啡因和尼古丁

 抑制剂——镇静剂、安定药和酒精

 致幻剂——舞动在迷幻的光影中

 应用篇 梦的探索和应用

第六章 条件反射与学习类型

 引子 老鼠!

 什么是学习——可以通过练习来完善吗?

 经典条件反射——是不是那个叫巴甫洛夫的家伙在摇铃

 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莱纳德研究柠檬汁

 人类的经典条件反射——谈及情绪

 操作性条件反射——鸽子能打乒乓球吗?

 操作性强化物——你的快乐是什么?

 部分强化——拉斯维加斯,一个人类的斯金纳箱?

 刺激控制——红灯,绿灯

 惩罚——行为的刹车闸

 认知学习——在条件反射之上

 模仿——学我做的,而非我说的

 应用篇 自我管理行为——一种奖励方案

第七章 记忆

 引子 束手无策

 记忆的三个阶段——你的记忆像一块铁板,还是像一张网?

 短时记忆——你知道“神奇的数字”吗?

 长时记忆——逝去的岁月是否留下了踪迹?

 记忆测量——答案就在你的舌尖上!

 遗忘——为什么我们,哦,让我想想;为什么我们,哦……忘了!

 记忆和大脑——一些惊人的发现

 超常记忆——回忆魔法

 改善记忆——开启记忆之门的钥匙

 应用篇 记忆术——记忆的魔法

第八章 认知、语言、创造力与智力

 引子 智人

 思维是什么——全在大脑中

 心理表象——青蛙有嘴唇吗?

 概念——我是积极的

 语言——说些什么呢?

 问题解决——要得到看得见的回答

 创造性思维——少有人走的路

 直觉——捷径还是弯路?

 人类的智力——IQ与你

 智力差异——钟形曲线

 质疑“智力”——“智力”这个说法到底智不智慧呢?

 应用篇 提高创造力——头脑风暴

第九章 动机与情绪

 引子 不用你告诉Lady Gaga

 动机——推拉的动力

 饥渴——吃、喝和结婚

 性行为——描绘性敏感区

 刺激动机——跳伞运动、恐怖电影和娱乐中心

 习得性动机——追求卓越

 “需要层次”金字塔

 情绪——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理与情绪——唤起、猝死和撒谎

 情绪的表达——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情绪理论——害怕熊的几种情形

 应用篇 情绪智力——自我控制的艺术

第十章 人格

 引子 通往心理学之路:女牛仔也会悲伤

 人格心理学——你有人格吗?

 特质论——用18000个词来描述你自己

 精神分析理论——本我在梦中体现

 人本主义理论——高峰体验与个人成长

 人格的学习理论——早就形成的习惯?论

 人格评估——心理学的准绳

 应用篇 障碍和桥梁——理解害羞

第十一章 健康、压力,与应对策略

 引子 郑美的期末冲刺

 健康心理学——关乎你的健康

 性病和安全性行为——选择、风险和责任

 心理压力——兴奋还是威胁?

 挫折——死胡同和失败

 心理冲突——是,不是,是,不是,哦,到底是不是?

 心理防御——精神空手道?

 习得性无助——还有希望吗?

 压力与健康——揭露隐藏的杀手

 应用篇 压力管理——赢得压力游戏

第十二章 变态心理学

 引子 至少她没给他注射汽水

 正常行为——什么是正常?

 心理障碍的分类

 正确看待心理障碍——精神病标签

 精神病性障碍——月亮的阴暗面

 妄想障碍——每棵树后面都有一个敌人

 精神分裂症——支离破碎的现实

 心境障碍——情绪忽涨忽落

 焦虑障碍——焦虑控制了生活

 焦虑与心理障碍——导致问题的四个原因

 人格障碍——对适应不良的研究

 应用篇 自杀——生活在崩溃的边缘

第十三章 心理治疗

 引子 像鸭子一样划桨

 心理治疗的起源——“开洞”的头骨

 精神分析——谈话疗法

 心理治疗——千方百计数不尽

 人本主义疗法——重塑人类潜能

 认知疗法——积极思考

 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治疗——通过学习治愈

 操作性治疗——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斯金纳箱?

 药物治疗——精神科护理

 心理治疗——治愈人类之路

 心理治疗的将来——电子信息技术、团体治疗和智能手机

 应用篇 心理问题的自我调整与寻求专业帮助

第十四章 社会行为

 引子 六度分离

 人在江湖——留意你的举止

 社会知觉——面具后面

 社会认知——态度与态度改变

 态度改变——“信徒”的特征

 社会影响——跟随领导者?

 依从——登门槛

 服从——你愿意电击一个陌生人吗?

 强迫——洗脑和邪教

 果敢训练——捍卫你的权利

 归属感与人际吸引——在一起

 喜欢和爱——爱情三角

 亲社会行为——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反社会行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

 偏见——伤害性的态度

 群体间冲突——偏见产生的根源

 应用篇 多元文化主义——促进多民族社会的平等与和谐

附录 让心理学服务于人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的主题

 司法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人类因素心理学

 总结

媒体评论

 《心理学之旅》集趣味与科学于一体,无论你想一窥心理学的精彩,还是从此走上心理学的探索之路,它都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 沈模卫

认识心理学,不能靠段子,也不能靠心灵鸡汤。获得真正的知识,需要系统而生动的材料,给读者以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耐心。幸运的是,本书做到了。我真诚地向每一位渴望了解心理学的人推荐此书。它太有趣了,又是真科学,绝对值得一读!

——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周晓林

行万里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读万卷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的内心。学习心理学是一条要用心去走的路,这一旅程引人入胜,精彩纷呈。与《心理学之旅》牵手,它将是你人生的最佳旅伴。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与东亚研究终身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彭凯平

催眠——看着我的眼睛

关键问题5.6 :催眠是什么?

 “你的身体越来越沉重。你的眼皮也变得沉重。你感觉非常疲惫,一点儿也动不了。放松,放松,闭上眼睛,放松。”这是一本教科书最不应该带给你的感觉,但这也是职业催眠师开始催眠时会对你说的几句话。

催眠术的兴起始于17世纪,由奥地利医生Franz Mesmer始创,“施催眠术”(mesmerize)一词的来源正是这位医生的姓氏。Mesmer认为他可以用磁力来治病。他的神秘“治疗”均与催眠有关,因为他实际上运用了暗示,并非借助于磁力(Benjafield,2010;Waterfield,2002)。追随Mesmer的人一度很多,但后来他的 “动物磁力”理论被否定,他本人也被打上了骗子的印记。

从那时起,舞台催眠师就开始利用非催眠的或者几乎是非催眠的方法以及一点骗术来娱乐大众了。走上舞台的人们会特别合作,因为他们不想“搞砸演出”,因此情愿遵循表演者的任何指导。当志愿者们放松地对各种暗示进行反应时,他们发现,自己突然成了舞台明星。此时观众对舞台上滑稽动作的反应又促使许多人放开了去表演。“催眠师”所要做的只是当好导演。

就像魔术表演一样,舞台催眠师也需要运用大量骗局。一个常见的舞台花招是让一个人僵硬地悬躺在两把椅子之间。令人惊讶的是,居然没有观众对此提出疑问。事实上任何人都能这样做,就像图5.6中的照片和指导语所示。试试看!

催眠这一术语由英国外科医生James Braid最先提出。在希腊语中,hypnos意为睡眠,Braid用这个词来描述催眠状态。现在我们知道,催眠状态不同于睡眠,但由于催眠师在进行催眠时总是说 “睡吧,睡吧”,故而这两者仍然容易被混淆。但是,催眠时的脑电图与睡眠时以及假装被催眠时的脑电图并不相同(Oakley & Halligan,2010)。

催眠的理论

如果催眠不是睡眠,那它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个好问题。催眠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其特征为注意范围的缩小和受暗示程度的提高(Kallio & Revonsuo,2003)。在这种定义下,催眠是一种独特的意识状态。

Ernest Hilgard(1904-2001)提出了著名的催眠状态理论,即催眠可能引起觉察的分离或“断裂”。为说明这一点,他要求被催眠的被试把一只手插入冰冷刺骨的水里,并告诉他们这样做没有痛苦。当被试被提问有什么感觉时,他们报告说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但当那些被试再次被提问他们内心某处是否感到痛苦时,很多人用未插入冰水的手写道:“疼!”“停,你把我弄疼了!”但是,他们仍然表现出不疼的样子(Hilgard,1977,1994)。这时,受催眠者的一部分说自己不疼,并表现出不疼。而被Hilgard称为“隐藏的观察者”的另一部分,却能意识到疼痛但隐藏在背后。隐藏的观察者是被催眠者觉察中被分离的部分,这一部分静静地观察着事情的真实过程。

然而,催眠状态理论的反对者认为,催眠根本不是分离的意识状态,而仅仅是遵从、放松、想象、服从和角色扮演(Kirsch,2005;Lynn & O’Hagen,2009)。很多理论家认为,催眠事实上是自我催眠(或自我暗示)的结果。从这个观点来说,催眠师只是一个向导,帮助个体按照一系列暗示去改变感觉、知觉、思维、情绪和行为(Lynn & Kirsch,2006;参见“摇摆的暗示”一栏)

催眠的真相

催眠如何进行?如果违反了个体的意愿,是否还能被催眠?有多少个催眠师就有多少种催眠方法,但所有的催眠技术都不外乎让人做到以下几点:①集中注意催眠师说的话;②放松并感到疲倦;③顺其自然,甘心服从催眠师的指令;④进行生动的想象(Barabasz & Watkins,2005)。基本上,只有个体自愿合作,才能被催眠。

被催眠是什么感觉?你可能会惊讶于自己被催眠时的行为表现,你可能有温和的漂浮、沉降、麻醉或与躯体分离的感觉,但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催眠中的关键元素是基本暗示效应(即被催眠者在执行暗示的同时认为自己是自然而然这样做的)。被催眠者感到,他们的动作和体验是自动的,是不需费力的。下面是一位被催眠者描述自己被催眠时的感觉:

“我感到很困,眼睛不能聚焦,想闭上……我的手感到很轻……我感到我陷到椅子里面……很深很深……我感到我想放松再放松……我的反应越来越自动化。我不用想做什么事就能把事情做了……我感觉在漂浮……我就要睡着了。”(Hilgard,1968)

与电影中通常呈现的催眠不同,被催眠者实际上仍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例如,大多数被催眠者都会拒绝不道德的或者恶意的催眠暗示,如在大庭广众下脱衣服或伤害他人(Kirsch & Lynn,1995)。

催眠感受性

是不是人人都能被催眠?10个人中大概有8个人能被催眠,但只有4个人能达到较好的催眠效果。富有想象力、好空想的人往往容易被催眠(Kallio & Revonsuo,2003)。但没有这些特质的人也可被催眠。如果你愿意被催眠,那就可以被催眠。催眠更依赖于被催眠者的努力和能力,而不是催眠师的技术。但是别搞错,被催眠者的反应并非是伪装的。

催眠感受性是指一个人被催眠的容易程度。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暗示以及个人对暗示的反应来测量。表5.2展示的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Stanford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是一个经典的催眠测验。这个测验会提供不同的暗示,每个受试者的反应会被记录下来。比如,受试者会被告知:“你的胳膊变得越来越僵硬,不能弯曲。”如果他在之后的10秒钟之内无法弯曲胳膊的话,就表明受试者对催眠暗示的感受性较高。

催眠的作用

催眠有哪些作用?研究者对人在催眠状态下的很多能力进行了检验,基本结论如下:

1.力量。除了指导性地鼓励被催眠者尽他们的最大努力之外,催眠不会使人产生更大的力量(Chaves,2000)。

2.记忆。有证据表明,催眠可以增强记忆(Wagstaff et

al.,2004),但同时也会增加记忆中的错误。由于这一原因,美国许多州禁止那些通过催眠来增强证据记忆的人在法庭上作证。

3.遗忘。如果被催眠者在催眠过程中被告知不要记住听到的某事之后,他可能会说自己不记得那件事了。在某种情况下,这可能是因为人故意不去想某些特定的东西。然而,这种暂时的失忆情况的确存在(Barnier,McConkey,& Wright,2004)。

4.止痛。催眠可以止痛(Harmmond,2008;Keefe,Abernethy,& Campbell,2005)。因此,在药物止痛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可通过催眠止痛。例如,催眠可被用于治疗幻肢痛(Oakley,Whitman,& Halligan,2002)。(我们在第4章中讨论过,一些做了截肢手术的人有时感到被截掉的肢体仍在疼痛。)

5.返老还童。如果给予适当的指导语,一些被催眠者就会表现出“退回”到童年时期。但大多数理论家认为,表现出“返老还童”现象的被试仅仅是在表演催眠者暗示给他们的角色。

6.感觉改变。有关感觉的催眠暗示是最有效的。给出适当的指导语,一个人能在闻一小瓶氨水时觉得自己在闻高级香水。催眠还可改变颜色视觉、听觉灵敏度、时间感、有关错觉的知觉和很多其他感觉反应。

就像我们在下一节将要探索的冥想一样,催眠也是一种被应用于很多方面的有用的工具(Yapko,2011)。催眠在诱导放松、控制疼痛和进行心理治疗方面是一个有用的工具(Chapman,2006)。一般来说,催眠用于改变主观经验效果较好,而用于对吸烟或暴饮暴食的行为矫正则效果差一些。

标签

库恩 万千心理 心理学导论

评论0

最新评论

心理学分支 » 普通心理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