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

定价 ¥36.00

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

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全国高等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老年心理学、老年介护学及老年医学等专业的实用教材,又可作为老年学、社会工作学及其他专业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从事心理学理论研究、老年服务工作及老年人家属等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

作者:李欣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9

ISBN:9787301228975

平装:16开300页

定价: ¥36.00

丛书:全国高等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编辑推荐

《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全国高等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创造性地将参与式教学模式和理论内容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有助于提高现场操作能力的技能训练环节,并将编者的实践经验有机地融入到知识传授之中,提倡以课堂互动的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独特理念。

内容推荐

《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全国高等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系统阐述了老年心理服务的基础理论、实施原则和操作技能,并针对我国当前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全国高等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内容共分8个情境:情境一介绍老年心理服务的迫切需求;情境二介绍老年心理服务的研究和应用;情境三至情境五介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心理特征、心理问题及处理、精神障碍的识别及处理;情境六和情境七介绍老年人心理卫生的相关知识及建设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方法;情境八则着力于老年心理工作者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并对其综合业务的培养提升和资格认证提出总体规划。

目录

情境一 老年心理服务的迫切需求

子情境一 我国当前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子情境二 日益高涨的老年人心理需求

子情境三 我国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增强

子情境四 突然蹿红的老年心理研究和应用


情境二 老年心理服务的研究和应用

子情境一 老年心理服务机构的分布和类别

子情境二老年心理服务机构的职能

子情境三 老年心理服务机构的制度、设施及结构

子情境四 老年心理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
 

情境三 带你了解老年人——老年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子情境一 进入老年期的身心变化

子情境二 进入老年期的心理变化方向

子情境三 造成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情境四 老年时期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

子情境一 情绪的“杯具

子情境二 空巢!空巢!

子情境三 当白发人送黑发人

子情境四 我没有用了!

子情境五 远亲不如近邻?

子情境六 “不好相处”的老年人

子情境七 我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阳

子情境八 难以启齿的闺房之乐
 

情境五 老年群体常见精神障碍识别及处理

子情境一 蓝色夕阳——悲观绝望的老年抑郁

子情境二 黄色夕阳——病感难消的老年疑病症

子情境三 黑色夕阳——不可理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

子情境四 白色夕阳——难以摆脱的老年物质依赖

子情境五 灰色夕阳——一无法逆转的老年期痴呆
 

情境六 老年时期的心理卫生

子情境一 什么样的老年人是心理健康的?

子情境二 老年心理服务的基本原则

子情境三 老年人心理维护的实用基本技能

子情境四 老年人心理维护的实用高级技能
 

情境七 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子情境一 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全方位需要

子情境二 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愿景
 

情境八 老年心理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子情境一 态度决定一切——道德要求

子情境二 实力关乎成败——理论及实践技能的综合培养

子情境三 医者能自医——自身心理维护

子情境四 专业资格有待认证一一培训考核设想
 

附录

附录1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2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3 UCLA孤独感测试

附录4 老年抑郁量表(GDS)

附录5 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

附录6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

附录7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8 自我接纳问卷(SAQ)

附录9 危机干预的分类评估表(THF)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人处于良好的婚姻状态之中,可以持续地感受到安全、祥和、舒适和幸福。男性与女性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在共同生活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支持,有利于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人际关系的满足感。理想的夫妻关系能使男女双方产生一种温暖、快乐、安宁的情绪,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失去配偶而独居的老年人,无论其原因是丧偶还是离异,都会常常感觉到晚景凄凉,不断积压着沉重的精神痛苦。丧偶是我国老年人独居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处于居丧期(配偶近期去世)的老年人的死亡率是非居丧期老年人的数倍之多。配偶的去世不仅仅意味着最亲密的人的离去,更意味着数十年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彻底终止。在心理受到重创之后,今后如何面对生活、面对自己,将是丧偶的老年人每天都不得不思索的难题。因此,很多老年人沉浸在长期的哀伤中无法自拔,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渐渐地精神萎靡、郁郁寡欢。而且,还有部分丧偶的老年人,因为过于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萌生厌世轻生的想法,意欲以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巨大的精神痛苦,以及未来的生活难题。

即使居丧期结束或是悲痛的感受已经远离,独居状态的老年人也被孤独寂寞的阴影长期笼罩。部分心理创伤较重的老年人会产生退缩行为,在生活中不愿与人接触,觉得和亲人无话可说,于是变得越发沉默寡言,或是躲避子女的关心照顾,坚持自己一个人生活,拒绝来自亲友的社会支持。国内外心理学相关研究已经证实,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的平均寿命要明显短于夫妻双全的老年人。所以,老年群体的婚姻生活,特别是再婚行为必须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独居中的老年群体,可以认为再婚是丧偶老年人获得关键的社会心理和情感支持、消除孤独寂寞感、重拾对晚年生活的希望、建立对幸福快乐的信心、预防身心疾病和延年益寿的最佳选择之一。日本学者调查后得出结论,老年人在接触恋爱对象或经历再婚时,往往表示自已有种“返老还童”的感觉,甚至有的老年人感觉“不再受病魔折磨了”、“生命变得有活力”及“精神状态变得很好”。接触异性和经历再婚,可以使绝大多数老年人都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如此具有健康意义的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却是一个社会难题。中国的丧偶和离异老年人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干预下,往往选择独自生活,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同时也放弃对晚年生活的希望。

由于陈旧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老年人再婚通常总会被周边环境中的人描述为“老不正经”、“没有良心”的负面形象,这种落后观念和不当言论具有一定的传播环境,给老年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有些老年人甚至自身也认为再婚是对不起已故配偶的错误行为,给自己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和顾虑。老年人再婚还要面对子女的粗暴干涉,多数子女并不能以父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男女双方情绪的理解也过于肤浅。由于觉得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故去的亲人,或者认为父母的再婚是一种背叛行为,对外界的闲言碎语和冷嘲热讽过于在意,故从情感上难以接受父母再婚的行为。这样的子女必然会对老年人再婚横加干涉、坚决阻挠,甚至有些子女并非出于情感因素,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反对老年人再婚,这更是道德层面上的严重缺失。

……

标签

老年心理

评论0

最新评论

应用心理学 » 护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