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身活力

> 激发自身活力

多湖辉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3
9787801038920
38.00

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应从你最得心应手的事情做起

为了使自己第二天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每天在结束工作时,可以把自己最具有自信心而且得心应手的工作留下来,作为第二天的第一项工作。

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对于自己认为得意的或是曾经顺利做过的事情,今后做起来也会使你充满自信,而且,具有自信的行动通常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每天的第一项工作都从你最得心应手的事情开始做起,也是激发自身活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天最初的工作,应该从自己认为最有自信、最得心应手而且不会出现问题的事情开始。这样你将会得到“成功的体会”,这种成功的体会将成为你这一天的巨大动力。也就是说,成功的体会将使你这一整天都保持着积极的情绪。如果工作一开始就受到挫折,那么,这一整天你都会感到心情沮丧,难以恢复。尤其是那些缺乏魄力、胆小怕事、畏缩不前的人,他们的恢复力更差,一旦受挫,结果往往是非常悲惨的。

为了使自己第二天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每天在结束工作时,可以把自己最具有自信心而且得心应手的工作留下来,作为第二天的第一项工作。虽然得心应手的工作往往会当天完成,但此时则可实行“今日事明日毕”的做法。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将某些工作特意留到第二天再做。

另外,每天的第一项工作也不仅限于你认为最自信、最得心应手的事情,也可以继续完成前一天未完成的工作。如果前一天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可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第二天工作的开始特意留下来。

有时,你阅读到推理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因为突然有事而不得不中断阅读,等到事情结束之后,大概很想立即拿起书本继续阅读吧。一个叫普祥奇纳的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作“中断行动的再行动倾向”。如果把进行得很顺利而且即将结束的工作留到第二天再完成,那么,第二天早上开始工作时,你仍然会处于前一天的精神状态之中。第二天一上班,就做这项得心应手的工作,会使你情绪高涨,提高工作效率。

我有一个朋友在评论界表现得非常活跃,但以前他是出了名的邋遢大王。他常常因为动作迟缓而感到烦恼,工作效率当然也不高。每次见到他,都感到他一身暮气。

但是,有一天深夜,他好不容易考虑好了写作的内容,刚开始奋笔疾书,突然有急事打断了他的写作。被迫撂笔的他,到了第二天就想赶快开始前一天未完成的工作,剩下的部分写起来当然是很顺利的。据说从此以后他就采用了这种“留一部分”的写作方法,结果稿子完成得很快。他的评论范围本来只限于科学方面,但现在的评论活动却逐渐扩展到了各个领域。现在碰到他的时候很难想象出他以前那邋遢样子,他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积极型的人。

实践证明,在每天工作开始之时,只需稍加注意做些适当的调整,就能使你积极地完成一天的工作。如果习惯了,在你的心灵深处自然会孕育出一种无穷的积极性,使你勇敢地面对一切。

同样是购物,你最好选择一般人没有的物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够拥有他人所没有的某种东西,其价格不一定多么昂贵,你往往就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并为你提供交谈的话题。

某编辑T君时常到我家来。他是个非常爱喝酒的人,有一个很漂亮的便于携带的装威士忌酒瓶的袋子。这个袋子就像是约翰·韦恩骑在马上随时都可以从他的上衣口袋里掏出来喝上几口的那种袋子。但是,T君的袋子比较小,外表是深褐色的皮革,看上去相当高级,上面还印有“德国制造”的字样。

他总是把它放在单肩背的背包里,里面装着上好的白兰地,一有机会就拿出来咕嘟咕嘟喝上几口。

“你的这个宝贝是在哪儿买的?”当我问他时,T君笑着对我说:“在国内的某个商店买的,不过我不告诉你!”并且又故意补充说:“前几天,我乘坐新干线时,也有人这样问过我。我看他特别想知道,就告诉他了。”他这样一说,我更想知道了,最后他说:“好吧,如果你在×月×日以前把我要的稿子交给我,过几天我就告诉你。”说完后他就回去了。

每次见到T君,我总有一种被他压倒的感觉,但他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只不过仅仅懂得巧妙地利用装威士忌的袋子罢了。也就是说,他懂得利用这个小小的装酒的袋子来吸引他人的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能够拥有他人所没有的某种东西,其价格不一定多么昂贵,你往往就能吸引他人的注意,并为你提供交谈的话题。

当你的某种物品引起别人的注意,为他提供了话题时,因为你是物品的主人,当然你就成了谈话的主角。如果你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渐渐地你就会习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谈话,这样就能使你变成一个积极型的人。

消极型的人在购买手表、皮包之类的物品时,往往会挑选那些毫无特色的不会引起人们注目的东西。在购物时,我劝你选择那些他人所没有的物品,相信它会给你带来能激发自身活力的机会。

自己要有相对精通的一个方面

当然,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却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某个方面适当地搜集一些资料。

有一本书叫作《拉面之书》,看到这个书名,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本书的内容是与拉面有关。其实不然,书中从喝酒到能源,应有尽有,称得上是包罗万象,而且还有各个方面的“情报通”,不论你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都可以从中找到“专家”。

现代社会情报泛滥,正因为如此,要想从中找出真正有用的情报却是非常困难的。同时,由于人们生活内容的多面化,要搜集与自己有关的情报,就必须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在人们需要的时候,能给人们提供所需情报的“情报通”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是因为这种缘故,电视、广播、杂志等等大众传播媒介也就越来越专门化、细分化。一般认为,传播媒介是以EPS顺序渐进的,也就是说先是精华,其次是流行,再次才是细分化的顺序。目前社会上不断出现就某一个特定方面给人们提供非常详细情报的杂志、刊物和节目,所以可以说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专门化、细分化的阶段。

当然,我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是却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某个方面适当地搜集一些资料。就好像自己要写一本书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题目,从日常生活中注意搜集新的资料。

选择任何对象均可。如果你喜欢电影,可以成为“电影通”;如果你喜欢喝咖啡,可以成为“咖啡通”,当然也可以成为“拉面通”。“资料的搜集”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决定了某个项目之后,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即可。

假如你希望当“电影通”,那么在漫步街头时,应当多注意广告、招贴画,而且也要注意报刊杂志的影评;在逛书店时,一定要留意一些与电影有关的书籍;初到一个新的地方,就要注意了解附近是否有电影院,这样就可以让你轻易地得到一些电影方面的资料。

无论是“电影通”还是“咖啡通”,也许对你的实际生活不会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如果你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或方面拥有他人不具有的知识,那么,你的生活范围就会更加宽阔。因为你有超人的知识,别人就会来请教你。这时,你就会产生一种自信的心理,这种心理会给你带来勇气,使你向成功迈出积极的一步。

不要先辩解,而应先说出事情的处理结果

如果你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积极型的人,那么不论与什么人说话,包括上司在内,首先应说出事情的处理结果。

想办法比他人先行一步,不只限于工作方面,在与人交往或谈话时也应如此。例如,如果你向上司做出差报告,一般人在上司面前都会感到紧张,尤其是怯懦胆小的人,他们的心脏一定会如同打鼓一样怦怦直跳。如果报告的内容得心应手,紧张情绪会轻些;如果是报告本来进行得不顺利的商业谈判情况,又会怎样呢?

这时,如果是胆小怕事者,一般都会首先辩解说:“事实上……”总想要好好地辩解一番,因此就会考虑得过多,结果连说话也不流利了。当然,辩解的内容对你来说或许是非常正当的,但是,从心理上分析,辩解只不过是对于对方的攻击而张开的一层防御网,说到底就是一种逃避。也就是说,一开始你就采取了逃避的态度。

如果这种态度被上司看到,他会怎样认为呢?即使他认为你的解释有些道理,他也会不耐烦地对你说:“唠叨什么?赶快把结果说出来!”这时,如果是软弱者,就会垂头丧气,连说话的声音也会变小,结果上司对你的评价也会骤然下降,认为:“这家伙到底是不行啊!”如果反复出现这种情况,渐渐地你就会变为一个消极型的人。

如果你想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积极型的人,那么不论与什么人说话,包括上司在内,首先应说出事情的处理结果。不论是会议报告还是一篇论文,在开头要明确地说出结论,这样,大部分人都会被你吸引住。同时,先叙述结果还可以先发制人。也就是说,通过先叙述结果,你可以摆脱为防御对方的攻击而在心理上构筑屏障这种被动局面,这样做就等于是自己主动把球踢出去了。对方当然会心起疑团,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就会向你提问,这时,你就可以进行辩解、说明。这与一开始就唠唠叨叨地解释不同,对方也会认真听你解释,因此,你的辩解也会顺利地进行。如果你能顺利地通过这种难关,你就会产生很大的自信。

在与人交往或谈话中的这种训练,不仅仅会在交往或谈话时发挥作用,而且在你的一切行动中都会发挥作用,最终使你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要先了解他人对自己有什么期待

刚开始时,可以先考虑到这些事情,在反复考虑究竟是这样做好还是那样做好的过程中,渐渐就会涌现出将这种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力量。

久负盛名、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是一个少有的精力充沛的人,他的演说也充满了魄力。例如,他说:“不要问国家会为你做什么,而要先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如果作为一种观点的话,可以说典型的积极型人物肯尼迪是在要求全体美国人都要有付诸行动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消极型的人任何事情都不会比别人先行动。与人交往中也是如此,如果不向他提出要求,他们很难主动去做对方心中希望他做的事情。这样,对方当然就会认为他是一个很不机灵的人,这种人的人际关系也不会顺利扩展,行动范围也会受到限制。

那么,应该怎样做才好呢?虽然一般人做不到像肯尼迪所演说的那样,但是,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来说,多为那些平时总是关照你、“提拔”你的人考虑考虑,这样效果会更好。例如,曾经照顾过你的恩师、今后会助你一臂之力的上司、前辈等等,你应该经常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会希望你为他们做些什么。

刚开始时,可以先考虑到这些事情,在反复考虑究竟是这样做好还是那样做好的过程中,渐渐就会涌现出将这种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力量。当然,不是为了拍这些人的马屁才这样做,如果是为了讨好别人就没有意义了,应认为这是不需任何回报的“无偿行为”。

人们往往不愿意直接表示出希望他人为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想法,如果你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多想想对方,那么,不久你就会从对方的言谈话语中理解到他对你的期待。即使他对你的期待是件很小的事情,你也应给予满足。这样,对方会感到无比高兴,你自己也会树立起信心,满足对方对你的其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