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情绪的镜子

定价 ¥28.00

情绪的镜子

情绪的镜子

作者:[中国] 林凱沁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2011-8

平装:32开/182页

ISBN:9787510418242

定价:28.00元

分类:心理自助

内容简介

成长过程中累积的生活经验和人际记忆,常常让人成为身陷心理丛林的迷途者。错综复杂、难以名状的情绪让人难以脱身。

许多人迷失在情绪的迷宫中,“错认”了自己的情绪信息,也“错待”了身边亲密的人。忧郁症常常源自本身情绪的错误解读。在每个人情节各异的人生中,有许多相通的情绪密码,需要每个个体去细细解读。正确解读情绪,是治疗的良方。

在《情绪的镜子》中,林凯沁真诚地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以及她在心理辅导生涯中遇见的真实人生故事为镜,与读者的心灵相遇,帮助读者照见情绪背后隐藏的生命状态和自我面貌。

作者具有丰富心理辅导经验的作者,以感性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带出成长心理学的精髓、生活中人际与自我心理调适的常识。打开这本《情绪的镜子》的每位读者,可以在真实的人生剧场中返身看见自己不自觉的人际角色,遇见处于不同人生节点的自己,从而找到生命成长的“理”和“路”,与自己和好,也与周遭的人和好。

盘根错节的情绪并不可怕,从这里开始,你可以成为自己的情绪医生。

作者简介

林凯沁,美国阿肯色州理工大学教育硕士,现任心理课程讲师、佳音电台“展翅上腾——快乐送到家”节目制作、主持人,具有二十多年心理咨询及辅导工作经验。著有《情绪的镜子》、《记忆的镜子》。

目录

推荐序

人生剧场 杜明翰

一面镜子 夏忠坚

这本书不适合当床头书 章胜杰

自序 心理学的知识使我成长有路

前记 解读情绪故事

Part I 我的故事 中年宣言

1 教室外的孩子

田里的母亲

拒学

看戏

寄居

步入生命陷阱

生机

回到世界

2 13号林凯沁

心灵的母亲

决定跟痛苦的人在一起

3 修道院的绿意

唯一的恋爱

哭掉的假睫毛

心灵宣教士

中年失落

Part II 人生的功课

4 人格的工程师

5 人际密码

6 舍不得你长大

7 蹓狗的哲学

8 40岁的泳池

9 错认

10 “容我是我”的界线

序言

一面镜子

夏忠坚

一口气读完凯沁老师的《情绪的镜子》,一时之间,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与丑都杂陈在心头。

与凯沁生命有交会应该是很早吧!她17岁时,因为“我找到了,你也可以找到”的悬疑广告,而打电话、而走进教会、而改变人生,而我正是那个悬疑广告宣教运动的负责人。只是真正认识凯沁却是最近几年的事。

我喜欢凯沁,因为她真挚;我非常喜欢她的新书《情绪的镜子》,因为它同样地真挚。

凯沁真实地在书中解剖她的生命(不知道过程有多痛苦),只为了要真挚地与读者分享生命。

心理辅导工作者擅长解说各派各家的心理理论,擅长分析别人的生命问题,但愿意公开对别人分析自己的却很少。凯沁例外,她毫无保留地向读者分析自我。她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分析、比较、解说各个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让佛洛依德、艾瑞克森、皮亚杰把读者弄得晕头转向。但是,凯沁却选择用自己的成长故事,来诠释心理理论。我感觉凯沁不只是出版了一本新书,她好像还附送读者一面镜子。当你读完这本《情绪的镜子》,你还可以用凯沁真挚摊现在你面前的生命,来检视你自己,重新欣赏自己生命中的春、夏、秋、冬。或美好、或缺陷,他们都是真实的你;在心灵里,或小孩、或成人、或父母,他们都是期待与你真实相处的你。

借着凯沁这本书,祝福你可以活得亮丽,活得喜乐!

后记

喜剧

论及戏剧,不免想到莎士比亚说:“整个世界就是座大舞台。”于是在这个大舞台上,我们看到无论是个体或是国家民族一站上去,都身不由己、情不自禁地卖力演出所领到的脚本。

以国家民族的团队演出而言,早期的罗马帝国脚本,展现了征服世界的雄心;在电影或现实里可见的美国国家脚本中,包含开国初期的筚路褴褛开拓生存契机,以及后来的探测未知世界、世界和平维护者形象;犹太人的脚本则是一直向压迫者追索受迫害的苦情等,这些国家的人们都按照国家文化脚本卖力演出。

个人演出也不出此理。一个人由出生背景的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经验中,认同身份,继而领取了个人脚本和生活剧本。

在这当中,从外在而言,似乎每个人被分配到的角色和宿命的剧情,是无可转圜的。其实不然。就内在而言,要不要好好演,或是会不会从头演到谢幕,甚至想不想把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把喜剧演成悲剧,悲剧演成喜剧,这个决定完全掌握在演出者手中,充满主动性和自主意识。从这个角度看,这跟剧本和角色的好坏没关系。

戏剧的喜剧与悲剧之喜好和界定因此不见成规,端看各家喜好所言而定。

小时候,在拒学时期爱看戏,把戏院当教室,剧情当课本,老师们则是任何一个角色。而我,这个观众兼学生,也不管课本好不好,老师好不好,只管仗着他们学文字,舒解流浪的情绪。

年纪大了,仍然爱看戏,这回不是仗它学文字的学生了,而是渴求一部好戏码,以提供鸟瞰心灵动态,以模拟人生。从此,我便身兼学生与老师了。

我爱看悲喜交替,而最终以喜剧收场的剧码。纪伯伦说:人被痛苦切割得愈深,就能容纳愈多的快乐。胜过痛苦的快乐,的确深刻有味。照这样说,如果喜剧没有悲剧成分,或是不会处理悲剧部分,就称不了喜剧了,如此看来喜剧比悲剧难演多了。

若要个别评论悲喜剧的精湛之处,悲剧的痛处,在于它以独特的方式,摧残一个正常的人生、践踏有价值的东西,而让观众在心里血肉模糊、难分是非,最好在走出戏院后还喋喋不休,懊恼不已,甚至含恨终日。

喜剧则是相反。一则是以夸张、逗趣又带着讽刺的手法,摧毁包装璀璨耀眼但却虚无的东西,让人有拍案叫好的痛快。

这很像马戏团里,汗流浃背、踬碍周旋于一颗巨大水球的小丑,在作势毁坏之后,将水球抛向时髦娇客。而在惊叫四起之际,只见薄膜一破,银粉缤纷。这时有人懊恼信以为真,有人庆幸早就视破,更有人视邻座的花容失色为另类景观,而大感有趣。

另一则喜剧形式,则是将大家梦寐以求的精神层面,或众人穷其一生所存的荣华富贵,以严肃正经的手法,放手求去,不计代价负笈前程,也不理背后多少惋惜。

此剧在现实人生中,就像不少有识之士,在人海群龙中,几经寻觅方知人间情义,因而舍弃人人称羡的财富与权势,以意义形态摧毁人性中的虚伪、虚荣和自私。

看罢这样的一部喜剧,不免令观众在茶余饭后,还会回肠荡气地想微笑赞叹。

这样的喜剧中的人事物,在欢愉中带来严肃的启示,供人模拟与学习,也像一本好书,令人不时想要翻阅细读。

中年后的我,在工作中看了不少真实的人生剧码,有的人一味以儿童状态串演到底,把好端端的一出好戏,演得不伦不类,成了既悲情又无厘头的闹剧,令旁人不禁唏嘘不已.在扼腕之际遗憾退席。

然而,庆幸的是,在我周围同时也有不少好戏上场,教人会心微笑,啧啧称奇,不忍离席。他们虽一时失策演出悲剧,竞也能在悬崖绝壁之际,顿生智慧,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际,扭转了手中的悲剧,义无反顾地维护此后人生,成为极至喜剧,这样处理悲剧的过程,让人不禁起座叫好。

这样的喜剧,虽在剧情推演中,历经悲剧般的疼痛、闹剧般的荒谬,但最终还是令观众释怀,展颜而笑。这样的人生喜剧,已经不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而是具有令观众欲起共舞真实人生的宣教动力。

我的好友,家康和晓玉夫妇,就是上演了这样的一出人生大戏。

就家康而言,他在事业上可说是群龙之首,太太晓玉内优外美,侍奉公婆、打点家族无不得体合理。但是,他们却演出了这个时代最普遍和混乱的外遇悲剧:家康暗地里心身深陷在婚外情网中,纠缠多年。

在他坦言认罪之时,就是晓玉身心俱创之日,那段艰苦的日子,她宛如经历暴风骤雨,几度置之死地而后生。

还好,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及信心,晓玉从这番婚姻风暴中幸存,幸存的晓玉原谅了家康。双双几经寻访,各自心身治愈之后,再度牵手,走回生命的原点,享受伊甸园中的赤身肝胆之爱。

而后二人情意相切,同谋筹算利他人生,他们放弃高薪和退休后的优渥生活,一起投入社会慈善工作。

他们不是看破红尘,而是辞去一身繁华而跃人人间,以升华的生命赎回过去荒废的光阴。

他们不是笑看人间,而是卖力演出人生下半场,以示喜剧真义内涵。

他展现了浪子回头的勇气,她回报以宽恕罪人的美德,他们扭转悲剧为喜剧的智慧,早已流传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这也是我从小到目前看过最耐人寻味叫好的一出好戏。

他们丢弃凡人顾惜的身份与面子,慷慨解囊出成长苦路中的血泪,以供众人借镜,而且愿意穿梭受苦的心理世界中,担负安慰裹伤之责。

总之,他们决定一生卖力演出,全场无休以说明人生喜剧之内涵与可能。他们倚仗着爱与宽恕,以真实血肉之躯,搏战于人间“破镜难圆”、“覆水难收”的成见。他们不仅破除迷信,也颠覆风云,使得宽恕之爱类化在人间五常,取得一片有爱无恨的晴天净土,不可不说是现代前卫之士。

他们是我见过最有胆识、智慧和爱心的人生好演员。胆识在于他们敢挺身收拾荒诞悲剧,智慧在于历程中情理得当,爱心在于他们愿意置身人群成为人伦和好的地图。 在这本书的未了,回首书之全貌,在我人生中的心灵大舞台,全体成员一涌眼前,跃动舞台。

我,曾经是被五岁的三姐一路背裹摇晃到田里喝奶的娃儿,曾经是流浪在教室外唱着春天不读书的拒学小孩,曾经是个性反叛、强烈到想撕毁人生剧本的青少年,曾经是拥有满天星斗、幸福洋溢的青年,然后蜕变成轻盈来回生命禾田舍穗的少妇。

现在的我,是整合资源还于大地群众的中年人,待时光荏苒,其后还有一个穿梭难测样貌的老人影子。

这一群是我所熟悉的自己,如果问我一切要不要重来?当然不!打桥牌,最有意思、最精彩的是,拿到一手烂牌,却能面不露畏惧之色且绞尽脑汁让对手赢在边缘,这才叫得意!而把一本不怎么好的人生剧本,好好地演,不管角色大小、戏份多少,或是内容如何,都能演得淋漓尽致,刻骨铭心,就是走卒一名,仍然展现掌棋的威风,这叫忠心又良善。

所以我无暇回头懊恼,也无法不理性地想象“如果我不是我”会如何。我选择感恩向前,全力以赴,忠于天地之主,忠于同台演出的伙伴,也忠于美之真我,好好演一场“我就是我”。

另一美景在前,则是在本书各篇幅中,同台演出的生命伙伴。

为爱扭转嗜睡的母亲和为爱错待的母亲走在一起,那个舍不得女儿长大,以致拉扯辛苦的父亲和隐形于强悍的妻子里的父亲,正围着那个高唱容我是我的失责父亲,说着指着那来回寻找位置的男男女女,大大小小,想必他们正借助儿女的迷惘与挫折,了然为父的地位。

台上仍有可爱串场的嘟嘟和青蛙、人间仙子和勇士,加上一对布衣飘逸的夫妻举起7-ELEVEN全年无休的旗帜悠游四方。他们随着自己的音律而动,依着看不见的界限而行,不需依傍,却是相融;他们单一美丽,聚合更是壮观可看,所呈现的是一场完全独立却完全和谐的人生大戏。

愿以他们深刻的演出,吆喝同在人生大舞台上演出的你,无论脚本、戏码如何,现阶段处在什么生命的季节里,你都不可退场,而能坚定不移,有胆识不罢演,有智慧转悲为喜,有爱心接纳台上过往的所有,不计较所演出的角色与剧本,定意得它个满堂喝彩。

如此尽心尽力,演出独一无二的“我就是我”(I am who Iam)的人生剧本,无论你曾经是如何,都会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喜剧主角,留下绵延不断的喝彩于人间,如此一来台上台下都是有情天地,任谁都不会含恨收场,而且会将喜剧收场的智慧遗留给世代人子,建构场场喜剧。

这也是一个人生命沓然离去之际最有意义的壮举,是人生大戏最令人敬重叫好的谢幕!

文摘

教室外的孩子

生命初期的机制,恰似春季的泥土,娇嫩却不失弹性,依赖浇灌,却蕴含着奔放与独立的生机,是令人难以捉摸的生命季节。

田里的母亲

我出生在云林县的偏僻小农村,我的父亲家里有四兄弟,他是老幺。我的阿公在父亲三岁的时候就去世,身为幺儿的他,因此成为阿嬷的安慰,在家中特别受宠,也因此特别任性,不但脾气不好,还整日游手好闲。

在这种情况下,17岁时嫁入林家的妈妈,注定了要受苦的命运。

当时林家有四房,合住合吃,共同分摊田里的农事,而我们这一房,该到要下田的时候,父亲宁愿与阿嬷坐在四合院边的走廊乘凉、抽烟、吃槟榔、聊天,也不愿意下田工作。

爸爸可以逃避责任,但身为媳妇的母亲却不能。父亲不下田,母亲就得去。春夏秋冬,一年到头,母亲不但必须独担田里的农事,收了工,回到家里,也不得休息,因为得和家里的妯娌共同分摊喂鸡鸭、养猪的持家工作。

之后孩子出生了。一个、两个、三个接踵而来,感情并不算好的父母亲竟然连生了七个小孩,母亲的劳苦因此倍增。

七个小孩中,只有大哥是请人接生的,其余的都是母亲自行处理。听母亲说,之后的六次生产,临盆前,她通常都在田里工作,当产兆出现,开始阵痛、落红时,她就自己挺着大肚子,急急忙忙从田里赶回家来,开始烧开水、准备断脐的剪刀和新生儿的衣服。等到小孩呱呱落地,她自己拿着剪刀剪断脐带,帮小孩清洗身体,穿好衣服,将孩子安顿好。之后她就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自行料理善后,将脏衣服如常拿到附近妇女们洗衣服的大水沟旁蹲着搓洗。

在水沟边同样在洗衣服的邻居,看到妈妈,会用家常的口吻问一句:“生了?”

哀怨又无奈的母亲只能以一句平淡的“是”来回应她的邻居,以及她日复一日、惨淡的生活。

我是家里的老幺,我出生后,母亲就将我交给分别大我两岁及五岁的两个姐姐照顾,她照常到田里工作。喝奶时间一到,大我五岁的姐姐负责背我走七公里路(大约等于目前180台币计程车费的距离)到田里,吃饱后再走七公里路回家。下一餐就等妈妈回家再喂。

我已经记不得自己在三姐背上,等待走完七公里路,钻进母亲怀里,喝足奶水的感觉,但我记得我是如何贪恋母亲胸口的温暖,以致迟迟无法断奶。年纪稍长,我常坐在家门口望着门前漫长的马路,等待母亲快快回家,我还记得自己脚下枕着冰凉的水泥门槛,我沉静地坐着等待、专注地向远方凝视,准备迎接路的那端快快出现母亲的身影。

在妈妈的回忆中,我是个乖巧的幼儿,唯一让她叨念的,是我的“戒奶”事件。我到五岁还不肯戒奶,妈妈试尽了各种“绝招”,包括用老姜涂在胸部,想要让我因为辛辣知难而退。不料我当时年纪虽小,却很固执,我竞懂得吸出大量奶水,洗一洗奶头,继续喝。

现在回想起来,我不仅记得等待母亲归来时的落寞,我也同时记得母亲坐在矮凳上,夹抱着我喝奶,我在母亲的汗臭味中闻到奶香的安全感和幸福。

拒学

尽管在我的心理辅导工作中,我不全然以为一个人的情绪模式、心智状态和行为趋向,都是童年经历所造成的,但在生命的初期,父母的确是孩子的天地,孩子在父母所制定的文化和互动中,建立人我关系的概念和应付生活的态度。

妈妈口里的爸爸是个好吃懒做、暴戾蛮横、打太太、打小孩,甚至连他的嫂嫂们都打的恶棍,可恶之极。“死了都没人会哭,不能超生!”妈妈忆及往事,常在这样的诅咒下述说爸爸的恶行。

有时妈妈从田里收工回家时,尚未踏进家门,就被等在门口的爸爸抓住头发,连骂带打地拖进门,事情无关轻重,只要他不开心,一家大小就有苦头吃了。

家里我最小,在记忆中,我从没被打过。事实上,妈妈也说,爸爸比较疼我一点。脑海中与爸爸来往的片段情景是他背着我,叫我“无牙的”,嚼了一口花生送进我的口里。

P17-20

标签

林凱沁 情绪

评论0

最新评论

心理健康自助 » 情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