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弗洛伊德的最后岁月:他晚年的思绪

定价 ¥25.00

弗洛伊德的最后岁月:他晚年的思绪

1938年3月希特勒入侵维也纳。老年弗洛伊德和其他犹太人一样,生活在巨大的恐惧之中。纳粹分子憎恨弗洛伊德对本能生命的美化,认为他的那种学说摧残了人们的心灵。在马芮的帮助下,他逃离维也纳,到达伦敦。聚焦弗洛伊德的最后两年,爱德姆森挖掘出了他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对人类在政治上走向法西斯主义和在宗教上走向原教旨主义的倾向性的认识。

弗洛伊德的最后岁月:他晚年的思绪

作者:马克·埃德蒙森(Mark Edmundson)王莉娜,杨万斌 译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开本:32 / 151千字 244页

ISBN:9787561782897

定价:25.00元

the legacy of his last days

编辑推荐

在其职业生涯后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预见到了出现于二十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两大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第—个现象是专制的兴起;第二个现象是新的宗教激进主义本能冲动的诞生…… 1938年3月希特勒入侵维也纳。老年弗洛伊德和其他犹太人一样,生活在巨大的恐惧中。纳粹分子憎恨弗洛伊德对本能生命的美化,认为他的那种学说摧残了人们的心灵。在马芮的帮助下,他逃离维也纳,到达伦敦。 《弗洛伊德的最后岁月——他晚年的思绪》聚焦弗洛伊德的最后两年,作者马克·埃德蒙森挖掘出了他对死亡的态度,以及对人类在政治上走向法西斯主义和在宗教上走向原教旨主义的倾向性的认识。

内容简介

在《弗洛伊德的最后岁月——他晚年的思绪》中,马克·埃德蒙森追溯了希特勒与弗洛伊德人生中奇特的交汇点,戏剧性地描述了弗洛伊德如何在朋友的帮助下逃离被纳粹占领的维也纳,如何面对颌癌所带来的死亡威胁,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写下了最具煽动性和最具争议的著作——《摩西与-神论》。埃德蒙森在扣人心弦的叙事中,探究了弗洛伊德关于死亡的思想,以及他对人类为何在政治领域和宗教领域产生法西斯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所进行的解释和分析。 在这两种势力又有蔓延和上升之势的当今,《弗洛伊德的最后岁月— —他晚年的思绪》为人们指出应以何种新的方式审视弗洛伊德的精神遗产。

作者简介

执教于弗吉尼亚大学,为该校校聘教授。作为一名多次获奖的学者,埃德蒙森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文学与文化批评方面的著作:《文学反对哲学》、《从柏拉图到德里达》、《教师:一个举足轻重的人》、《为什么阅读?》…… 埃德蒙森曾为亚当·菲立普编辑的弗洛伊德著作《超越快乐原则》作序。他的文章多次出现在《拉里坦》、《新共和》、《纽约时报》、《国家》等刊物上,他也是《哈泼斯周刊》的特约撰稿人。

目录

第一章 维也纳
第二章 伦敦
致谢

试读部分章节

希特勒生活在维也纳的时候,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正处于生命的顶峰时期。弗洛伊德身体强壮健硕,脸颊丰满,下巴上长着浓密的棕灰色胡须,颇具威严。不知为何,弗洛伊德通常的面部表情同时流露出心满意足和踌躇满志这两种情感。弗洛伊德长着一只鹰钩鼻,一双明亮的眼睛似乎能够洞悉一切。弗洛伊德只有五英尺七英寸高,但是他的出现足以让人感到敬畏:他似乎不只是一个重要人物。五十岁左右的弗洛伊德看上去像一位睿智的陆军元帅——老于世故,幽默而不失文雅,而且还有自知之明。


  1909年秋天当希特勒还住在大街上的时候,弗洛伊德却刚刚从一段长期的隔离状态中摆脱出来。他对自己进行了一场紧张的自我分析;他撰写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主要著作:《梦的解析》,并已经着手探索人的无意识。现在弗洛伊德不停地写作:他相信一旦人们了解“本我”的性质以及“本我”与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许多以前困惑人类生活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弗洛伊德不仅能够从不同寻常的视角解释睡梦,而且还能够解释笑话、口误及笔误。他在艺术、宗教、人类身份的起源以及许多其他问题上的看法都令人深受启发。奋斗多年之后,弗洛伊德已经声名远扬,他的身边聚集了许多杰出的青年男女。他正在掀起一场运动。


  年轻时,弗洛伊德承认自己想去解决那些困扰人类的主要问题。他暗中渴望能像狄德罗、罗素和伏尔泰那样成为一位哲学家,在自由意志、命运、公正政府、爱情、死亡、美好的生活等问题上作出原创性的贡献。最后,弗洛伊德相信自己已经具有足够的权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了。在描绘大脑无意识的运作机制的过程中,弗洛伊德跨入了伟大的殿堂,开始在自柏拉图以来困扰整个西方世界的所有问题上发表独特的重要见解。在1910年代的尾声,五十三岁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生活充满着强烈的渴望,渴望自己能够长寿。


 1909年秋天,当希特勒正孤独迷茫地行走在维也纳大街上时,弗洛伊德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胜利访问,回到维也纳。在爱徒卡尔·荣格、桑多尔·费伦齐、欧内斯特·琼斯的陪伴下,弗洛伊德在纽约游览一周,然后又去了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市。在伍斯特市的克拉克大学,弗洛伊德作了一系列著名的演讲,出席演讲的人有美国杰出的哲学家及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和埃玛·戈德曼。埃玛·戈德曼是一位令人敬畏的知识分子,信仰无政府主义,她发现自己同意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克拉克大学甚至还授予了他荣誉学位。回想起这次去美国的旅行经历,弗洛伊德写道:“在欧洲,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驱逐出教会的人;但是在这里,我看到自己受到了平等对待,好像白日梦得到实现一般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弗洛伊德从美国回来,信心和活力倍增,开始着手进行他的伟大事业。


 然而从美国回来之后,弗洛伊德真正做的工作却不可预料地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1909年之前,弗洛伊德一直痴迷于对欲望的动态研究。他想了解欲望的所在及来源之处——无意识是如何运作的,特别是无意识如何在神经官能症、睡梦及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就在这段时间内,弗洛伊德开始认为性冲动以及攻击性冲动是人类行为的根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弗洛伊德开始越来越关注权力问题,关注人类心灵中权力的核心——“超我”。 随后的几年里,弗洛伊德开始撰写书和文章,讨论权力滥用的问题。


 弗洛伊德开始关注暴政,关注人类对权力的渴望,关注人类希望被统治的欲望。在《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图腾与禁忌》和《幻象之未来》等书中,弗洛伊德反思了人类为何不仅遵从暴君的命令,而且还尊重、爱戴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弗洛伊德还很快开始深刻地思考年轻的阿道夫·希特勒会成为什么榉的人,思考在20世纪甚至21世纪里跟随希特勒的那些暴君们。


 在1909年深秋一个寒冷的下午,如果希特勒与弗洛伊德在街上擦肩而过的话,他们两个人眼中会看到什么呢?在希特勒身上,弗洛伊德会看到一个糟糕的小市民,一只过街老鼠(弗洛伊德并不是一位平民论者)。或许弗洛伊德还会为这位不走运的人感到难过。在弗洛伊德身上,希特勒会看到一位维也纳中产阶级市民(希特勒憎恨中上层阶级),或许还可能认出弗洛伊德是个犹太人。希特勒会为自己穿着破旧的上衣和鞋子感到羞愧而往后退缩。如果情况非常糟糕的话,希特勒或许还会伸出手来向弗洛伊德乞讨。究竟弗洛伊德给不给钱并不重要(弗洛伊德很有可能会给钱,因为他通常是一个心肠善良的人),两人邂逅这件事情本身就会让年轻的阿道夫·希特勒怒火中烧。P3-6

标签

弗洛伊德

评论0

最新评论

精神分析 »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