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莫属

> 非你莫属

莫华璋(Frank Mok) 刘爽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2
9787300103679
49.80

强势经理人河马哥

刘惠璞
世纪佳缘婚恋网副总裁,江湖人称“河马哥”

时间:2011年秋,万里无云
地点:北京,世纪佳缘副总裁办公室
自从上完《非你莫属》之后,刘惠璞又被邀约参加了其他几档电视栏目。一时间,俨如媒体红人。想约他做个访谈,也很难对上时间,刚好那两周也是世纪佳缘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时间。纵然“河马哥”留守中国大本营,但他比平时更忙得不可开交。我特意在三周之前约定他访谈的时间,他豪爽地一口答应。但到采访的前一天,我去电提醒,他却忘得一干二净,几番折腾,他终于在我们约定时间过后的两个小时,匆匆赶到。还没坐定,惠璞就自鸣得意地说:“看,我还是靠谱的吧。”我当时心中暗暗地想:“不是已经早就约定好的事吗?有什么好吹嘘的。”就像台上很多被河马哥气场所慑的求职者一样,我没有多说什么。就让这个“准点的访谈”开始吧。


毒舌男的咆哮逻辑
有新的嘉宾加入Boss团的时候,节目组同事都会通过一个简要采访了解他的公司情况和本人的性格特征,做成一个简单介绍供我参考。有一次,我收到那份新到Boss的资料,形容对方为“毒舌男”。我当时心中暗想,毕竟同事年轻,用语可能太夸张了。结果,两期录下来,这个词用来形容刘惠璞,并不过分,甚至还略显力道不足。在台上,这位世纪佳缘的副总裁,言辞犀利,气场十足。他夸张的手势,突发性的发言,仿佛能够慑住整场,每每跟他的同行慕岩互掐得不亦乐乎。这样一位才思敏捷,内心强大,又富有攻击性的Boss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呢?刘惠璞出生在一个很平常的国企干部家庭,从小就是个乖孩子,一直肩负三道杠。高中的时候,他还是文学社的社长。大学虽然念的是工科,他还是硬生生地在北京科技大学运作了一个特别小的文学社。如果你对这些描述觉得惊讶,认为我搞错了履历表,那你同样也会惊讶,刘惠璞到20岁了,出门的时候还必须跟父母打招呼,而且必须说好几点回来,一直是这样的。可能更值得令你惊讶的是,刘惠璞多次提到自己是一个稳健谨慎的人,做腻了乖孩子,老想让自己变野一点儿。可是,胆子有时还比较小,当然,说好听可以说是保守,或者防御性强。这一点可能跟他在节目上的形象很不匹配,但是惠璞又强调他没有太明显的两面性。其实,在我看来,此等矛盾实属正常。作为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惠璞经历了几个不同的行业,从销售到人力资源,再到今天的管理,没有一点儿谨慎的作风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更何况,每一行他都做得有声有色,在每一家他任职过的公司里面至少完成一次升职。

莫华璋:你刚才说你信命,那是不是说,刘惠璞这人命特别好?我相信很多年轻人都会惊讶你刘惠璞信命。你不是一个创造命运的代言人吗?
刘惠璞:不是,我觉得我一直在改变。我觉得信命有两种概念,第一种,信上帝。信上帝可以帮我搞定一切,但上帝不可能把我一生下来就放在特别好的起点上。第二种我信命,天生我材也是命,上帝可能赋予我才华,也可能没赋予我才华;可能把我放在一个对的地方,也可能没放在对的地方,但不妨碍什么,它一定赐了我一个生存的工具,我利用我的命,利用我的才华,去改变命运。如果我没有被放在合适的地方,就要不断地去寻找,去追寻。
不管是说“命”也好,说“才”也好,都不能完全概括惠璞成功的真正原因。其实,跟其他人一样,真正的成功方法永远都只能是些老生常谈。你猜对了,我说的就是勤奋。惠璞在他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意识到,他可能跟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有些区别:他大部分时间会认为老板是对的;对老板吩咐下来的工作,他能排除万难地去完成;而且他经常不让自己好过,总是拧着来。原因是他相信,在大学教育中,我们真的没有被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一旦进入职场,如果还是随着自己的性子来,那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我提出口说无凭,不如来个实例。惠璞马上激动起来,从椅子上一跃而起,指着我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下面的经历。

刘惠璞:我第一次求职,有两份差不多的工作要我。一份从家走路过去只有15分钟,另外一份离家老远、老远。我选择了远的那个。我觉得如果一上来第一份工作就选个离家很近的,我就会慢慢习惯,工作一定要离家很近。那以后我怎么办嘛!我一定要先吃苦。
当年公司是在北京城郊昌平的。然后我们老板就说,我们要做一个市调,总共的费用只有3 000块钱。要做多少市调?要做100家我们公司产品用户的市调,当时我卖的就是给大型楼宇和医院装配的门禁系统。那3 000块钱怎么买调研送出的礼品呢?我只能跑去一个批发笔记本的地方,抱了一箱回来。这就花了总预算中的1 500。当时我们有7个人员做市调,每个人的人均成本就200块,那要负责多少家呢?每个人分到20家,因为调研总数不少于100家,就是10块钱一家。由于公司在昌平离市区太远,我每天最多调两家,那怎么办呢?预算还包括饭钱,于是,我每天就四处找兰州拉面,五块钱要一大碗,打着饱嗝出来。如果今天还能省一些车费的话,就给自己点瓶可乐。一定要坐公车了吧,我就坐一块钱的车,连空调车都不敢坐,因为空调车要四块钱,我就只能坐那种长挂车,因为只花一块。有时候要倒车,那又得花掉一块。路远的,下车还得走将近三四十分钟过去。那是冬天,有一次真的是把我冻得涕泪横流,最后等交调研报告的时候,很搞笑,我一共调研了25家,其他人没有那么多,后来调研出来以后,主要的调研依据全是我做的。
咱们销售就是跑断腿,腿一定要跑断。那时候我买鞋都买胶底鞋,不敢穿皮鞋出去,因为直接就坏掉了。我那个时候每半年就得穿坏两双鞋。然后我还特别喜欢挑战那些不愿意见我的人,我一定要想方设法见到他,所以每见一面,我都很高兴。我会觉得很爽。

莫华璋:我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你这个半吊子的婚恋专家的爱情观是怎么样的?
刘惠璞:我的爱情观就是家的概念,就是真实一点儿。我能知她,她能懂我。大家在某些地方一定要有很强的相容性。这种相容性不是说我来适应你,我来容忍你,我来包容你。我觉得包容的东西要少,相容的东西要多,更多的时候是你一个眼神,我能知道你要干嘛。
情侣一定要有这种默契和性格上的相似点。咱们一般喜欢说“爱是包容”,为什么要强调爱是包容呢?其实,太强调的东西实际上就很危险。我结婚的时候29岁,觉得结婚就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有故事的恋爱是什么?是你
在纠结地选择。理性的婚姻是什么?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什么时候该步入婚姻,就是此时此刻此地就是她了,也没有别人。如果有别人的话那可能就不是婚姻了。
今天的刘惠璞不用再每天坐公车跑断腿了,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服务的企业中去。虽然,他只在世纪佳缘里任职两年,可是他在各大媒体上已俨如婚恋专家。细聊之下,不难发现,惠璞的确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大量案例,迅速将自己带入这个“红娘”行业中。可能是因为之前多年的人力资源和培训工作给他的锻炼,惠璞的观察力特别强,就算不参考这些案例。他也有一套很完整的婚姻和恋爱观。
莫华璋:所以网上有一个流传,说刘惠璞是支持姐弟恋的。你要不要进行反驳?还是跟我们解释剩女的真正意义?

刘惠璞:我支持姐弟恋。第一,女性的生理年龄真的不是很明显了。很多30多岁的女孩子,看起来就像二十几岁的小姑娘。第二,虽然说男人一般喜欢美丽而单纯的女人,但是如果到了一个境界,比如说事业上也有一定基础,心智比较成熟,男人喜欢的就会是有魅力的女人。而这样的女人通常来说岁数也差不多了,我说得没错吧?第三,相对男性而言,剩下的女孩子还都是优秀的居多。
为什么呢?因为女性的社会公平感跟男性是不一样的,首先,她会优先选择比自己优秀的男人;其次,她主动进攻性又不强;再次,她又被年龄限制住了,找小的很难,老的又都已婚了。然后中国男人这个东西又比较怂,一看到女人优秀就不敢追,所以导致优秀的女人被剩下。如果有优秀的剩女的话,即使比自己年龄大,我也觉得真是捡到宝。而这种捡到宝,基本上也只能在中国发生。在国外,对年龄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而且越是那种有魅力的女人,越是一堆人追,男性比较大胆。在中国不是这样的,所以中国捡到剩女算捡到宝。我身边的很多男孩子都想找年轻小女孩,但是找个年纪轻轻的有什么用呢?更倒霉的一点儿是什么?当男人过强的时候,女人就会产生更强的依赖性,所以我见过很多事业稍微有点成就的男人,老婆都不上班。不是老公不让老婆上班,是老婆觉得你一个月挣三万,我一个月挣三千,反正我老公也赚那么多,我会对自己就没
有什么要求了,事业上不用用功了。我告诉你,最终男人是不会喜欢这样的女人的,因为他俩在未来的生活中会背道而驰,在社会地位和社交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所以导致什么?离婚啊!咱们看看最近网上热议的那个老总的私奔对象,是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吗?绝对不是,是一个知性而且很理解他的女人。所以有的时候中国人总说陈世美、糟糠之妻下堂了。而这个糟糠之妻怎么做的呢?就是因为丈夫事业太成功了,然后就开始对自己没有要求了。
莫华璋:看你说得头头是道,为了满足你广大粉丝的好奇心,能形容一下你妻子是怎样的人吗?不用说太多,我们不会让粉丝找到她。
刘惠璞:我妻子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口才也相当的厉害,而且有企业高管的背景,跟我在经历上基本雷同。也许有人会说,两个攻击性这么强的人放在一个屋里,不会有很多矛盾吗?我觉得这样问的人就是一个问题了。你把一只公狮子和一只母狮子放在一个屋里,它俩会生活得很幸福。你把一头母猪跟一只公狮子放在一起,那猪就会被吃掉。所以说把我们两个放在一起才有好结果。其实,我的兴趣不多,就是喜欢看电影和打游戏,碰巧我老婆是个又爱看电影又爱玩游戏的人。这个也折射出我一直强调的那句话:“相异决定吸引力,相似决定幸福感。”我们两个人很相似。
在生活上,惠璞充满了幸福感。在事业上,他已是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受到不少人的艳羡。但是,我总觉得惠璞很难轻易对自己满意。这不是说他是一个贪得无厌、不懂满足的人,反而是因为他多年来一直试图建立独立的思想,希望不停地为身边的人创造价值。其实,在访谈的过程之中,惠璞跟我不止一次地说到我们两个之间的共性。我们都从事过培训或教育工作,都会从别人的成长和快乐中找到对自己的肯定,就像是每天跟自己的影子赛跑一样。我对努力奔跑的刘惠璞很有信心。我知道,他会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创造一个接一个的佳绩。

职业经理人:每个职场人的基本面
莫华璋:说到自己的教育背景时,你似乎有很多话说。那你就谈谈教育背景跟职场的关系吧。
刘惠璞:举个例子,现在我用人的时候看两点,如果这两点都达到了,我是一定会用的。
第一个就是家庭背景较好,也就是说家庭比较富裕一些,而且父母给自己的教育最好也比较充分一些;第二个是最好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两点我都是说用干部的时候,不是用人,是用干部。
为什么呢?我觉得一个人的教育分为三大教育,第一个是家庭教育,第二个是学校教育,第三个是社会教育,也可以称为职场人际教育。这三个教育,如果前两个都缺失,完全靠最后一个补足的话,就会出问题。在他做基层员工的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方向就有可能是偏的。这样的人的原则性不会很强,但有一点,他们的晋升欲望很强,对钱的欲望比较强。大部分底层的销售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你会发现他们不缺能力,或许能力很强,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原则性会有问题。
莫华璋:今天,很多人都说刘惠璞是一个红人。你喜欢这种说法吗?
刘惠璞:我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有一次我跟某个选秀节目的制片人聊天。我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栏目是毁了年轻人,还是帮了年轻人?他很坦诚地说是帮了一批年轻人,毁了一批年轻人。他帮的是内心很强大,想红的人。他害的是内心不强大,想红的人。这样的人上了一次这种舞台以后,他们忽然就感觉,我已经是舞台上那个人了,他们上去就下不来了。当别人不认可他的时候,他就拼命想证明给别人看,其实他就是舞台上那个人。而我一定要退下来告诉你,我不是舞台上那个人,我就是很平常的一个人。
莫华璋:每次我跟一个老板在做访谈之前,我都会给他一个定位,比如说慕岩,工科男的柔情一面,这是我给他设定的。刘惠璞,我给你的定位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心声。

刘惠璞:我就是职业经理人。我跟现场的其他Boss的最大差别在两个地方。第一个,我真是草根出身。这种草根出身是指职业生涯上是草根出身。从完整的职业生涯来讲的话,我是从底层打拼上来的,这是我跟他们所有人都不同的地方。第二个,我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莫华璋:跟他们混在一起,会不会偶尔感到有一些失落或者忧郁,或者甚至于说想激励自己创业,有没有这种想法?
刘惠璞:我没有感觉到我们中间有那么大的差距,这是说实话。甚至我觉得他们跟我差不多,只因为我们走的路不一样。老板们有的时候像博弈,10个想创业的人,最后只有1个成功了,所以他们变成了老板了。说句心里话,他们也只不过是创业的时候选择的商机比较好,运气好一点儿,努力、天分多一些。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话其实也是如此,多少的草根中才能成长一个职业经理人。
老板跟职业经理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老板的自我意识极强。其实大部分老板是孤独的,他不知道去寻求谁的帮助,而职业经理人会接到指令,有的时候这种指令是经理人不愿意接受的,比如说你要完成多少。但是作为老板就没有人告诉你今年要做到多少。所以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他们要自己告诉自己能做到多少。职业经理人最主要的判断就是基于公司高层,老板对今年收入的整体判断,然后你再来看承担多少。如果说他们对我有一个引导的话,就是在增强我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就是要学会自己做判断,而不是说听从别人的指挥,这就是做将和做帅的区别。
莫华璋:你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好销售,只要他努力,只要他用的点子对,是吗?做好了销售,去别的部门也能成功,有共性。这样的话,别的部门的人也能去做销售,那销售没什么特别之处吗?

刘惠璞:我觉得职业中有两个东西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职业素质,一个是职业技能。这个人只要有职业素质,他一定可以做到60分。有了职业技巧再谈80分,再谈90分。但绝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并不是80分~100分,甚至我们现在的企业想找60分的人都难。
大部分人都是在20~30分之间,他自己还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他们不知道为谁干活呢。我觉得人生中有两种人是绝对干不成事的,第一种是极其懦弱的,遇到一点事情就折返跑的人,一碰就跑。第二种人,三个字,穷得瑟,就是没有本事,还不认可任何人。
莫华璋:你的职场经验比较丰富,我们多谈一些,给求职的年轻人的职业规划多一些参考。你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怎么样?做过哪些工作?怎样从销售转到培训?
刘惠璞:我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做了半年,苦哈哈的。后来老板发现我表达能力很强就让我去做了培训经理。但限于行业,这个培训经理的工作大部分是产品技术培训,适用性很差,就是我离开这家公司,未来不怎么用得上。前后做了一年多,我就决定跳槽了。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我的前半段职业生涯,包括我从销售变成培训经理,都不是我想做的职业生涯培训,虽然培训工作可以有很好的前途,但是做一个产品培训经理,未来的就业面就很窄。我要更倒霉一点,我是做芯片的,离开了这家公司我给谁培训都不现实。我那时候给自己的定义首先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然后才是个专业的培训师。
我接着在国内最大的培训公司之一时代光华做品牌课程部的经理。那时候最大的快乐就是每周可以听四天课。
那个时候我听了很多课,也见证了中国的培训市场由繁荣到狗血的整个过程。当时就感觉,傻子也来当培训师,一个二了吧唧的人, 因为学会两句书上的话,就可以大谈领导力,你领导过人吗?
我觉得做培训,要懂两个东西,第一,这方面专业的积累,要么你学过,要么你做过;第二,专门的培训技巧。我最早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35岁之后,成为一个成功的培训师。定下这个目标后,我不停地转换职行业真相做培训,要懂两个东西,第一,这方面专业的积累,要么你学过,要么你做过;第二,专门的培训技巧。做培训师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纸上得来不行的,还要有行动上的历练,这样你讲一个东西的时候,才能更富激情和感染力。人力资源是讲究规模化的,80个人,HR就是行政,160,就做招聘,到了300人要做绩效,到了1 000人要做组织结构,1 0 000人的时候,要考虑各种各样的方面,人力资源的复杂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业角色,期望离目标更近一些,甚至在中华英才网转型做销售管理的时候,初衷还是为了35岁时能做一个好的培训师。

莫华璋:你对培训好像有很多心得,顺便再多谈谈中西方培训的差异吧。
刘惠璞:当时我就觉得,人一定要沉淀。我当年讲销售课讲得天花乱坠,但当我真正带销售团队的时候,我甚至都不信自己曾经讲的东西。直到后来我真的按着去做的时候,才发现有些东西绝对是对的,但也有些东西确实有些问题。纸上得来不行的,还是要行动。因为只有经过这种历练,我才会在讲一个东西的时候,更富有激情,更富有感染力,所以我觉得教学相长,就是不管学也好,教也好,都要知行合一,做培训师应该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机场卖的培训光碟中,很多人真的不是知行合一的,而且你听他们的东西,你会发现拼凑感是很重的。国外培训公司想推出一门课,从推演阶段,到试讲阶段,加反馈阶段,大概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人家推出一门课可以讲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国的培训公司一年能给你出十门课。
我不是说机场的光盘我全部反感,而是有一部分我觉得就是四个字——妖言惑众。他们培训中有一个很大问题,那些济济无名,没有实践经验的讲师,经常会抛出一些骇人的理论,就是哗众取宠。真正的培训,是把一个很朴素的道理,通过很复杂的推演告诉你它是对的,让你深刻地认识到它是对的。中国的有些培训师是什么?恨不得第一次就告诉你,这人有两个脑袋,这个美女长了个蛇身,就拿这样的东西来吓你。
在我的第三份工作中,我接触到一些国外的培训教材,我突然感觉他们讲的道理一点儿也不玄虚啊,因为我已经被国内培训毒害了,觉得那些要不教我一点儿奇淫巧计,要不告诉我捷径在哪里的培训就是不好。所以《七招教你成为亿万富翁》这样的课程一定是受欢迎的。可事实上这个课就是成功学啊!所以为什么成功学在国外很好,到国内就变质了,就因为奇淫巧计、急功近利嘛。
现在让我培训销售的话,我讲的第一个,就是关系递进。一个人跟另外一个人,如果想关系越来越好,越来越深,他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尽可能高的见面频率。你们见面就好像我到莫华璋家里去做客,第一次我肯定很拘谨,吃水果?不吃不吃;喝茶?不喝不喝,我其实渴得要死。等第二天就好一些,待上十天我就敢说我今天不想吃这个,我想吃熊掌。这种关系的递进实际非常简单,根本就不用你搞很多很复杂的奇淫巧计对吧?但是这些东西就是美版教材里会讲到的东西,中国的教材里不会有。

莫华璋:所以换句话说,你认为一个销售人员要跟他的客户拉近距离的话,就要一天到晚去串门?
刘惠璞:这是很有效的方法,简单而直接。多见面会降低一个人的警惕性。我的美国导师曾经给我讲过这样的例子。在美国,你敲开一家房门的时候,他们打开可视电话问:“你是谁啊?”这是第一次。第一次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用跟他说太多废话,你就说:“我是你这里专门销售除草机的一个技师,这是我的名片,江太太,我看你的花园非常漂亮。”不谈生意,然后走远一点儿再回头说:“你这个花非常漂亮。”这个人就会把门打开。你再说“好,谢
谢你,有需要的话给我打个电话”之类的就离开了。第二次,“你还记得吗?我是送你名片的技师。你好,你好,我再次来拜访你,给你送一本手册,”这个手册是干嘛的呢,几页纸,是告诉你除草机怎么维护的,“以后有什么需要找我。”第三次,打个招呼,那个人主动对你说:“你今天很闲嘛!”什么意思?警惕性慢慢地解除了。
莫华璋:一直以来,你换了很多不同的工作,一直跳槽,跳槽之王啊,每次跳槽之前,是先找好下家再跳槽吗?
刘惠璞:对。我觉得不要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而是你真的要先选好你的下一步。我的职业生涯都是有规划的。当时离开时代光华的时候,我做的是商业培训,但我觉得偏离了企业培训育人的实际。我还没有在企业做过这项工作,就先给企业讲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我觉得我离专业的培训师越来越远。当时我选择去Century21,我最看重哪一点呢?就是企业简介有很多的认证课程。那个时候我很崇拜这些课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课程。我觉得,去学习房地产专业的销售和门店管理各方面的课程,一定对我很有帮助,事实证明这一步是对的。那段时间是积累最多的一
段时间。

职业生涯的前期和中期、后期是不一样的,从中期开始真的变成双选了,更多要注意如何选择企业,而不是还像前期有奶就是娘,有活干就成!没办法,不是我要跳槽,而是企业发展缓慢,空间不够,可学的东西不够多,我能得到的东西太少了,那我就可能放弃这个企业,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它不能带给我成长。

莫华璋:大学出来的年轻人,刚入职场一到三年间,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应该是什么?
刘惠璞: 第一份工作,即使不适合,也要做好。至少第一份工作要做满一年,要学到东西,还是这句话,艺高不压身,哪怕今天去做机械产品,做了一年机械工程师。保不齐有一天你自己开公司,你要采购东西,别人蒙不了你,他跟你说换一块玻璃要500块钱,你说你什么玻璃,你是钢化玻璃,还是夹胶玻璃。你钢化几个厚的,你凭什么卖这么贵,一个门把手卖多少钱,一个门禁系统卖多少钱,你都知道。你在人生中学到的东西都会有用。
莫华璋:即将找工作的毕业生,兴趣和专业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刘惠璞:这两个东西其实都不重要。你所学的专业也好,还是你想选的职业也好,都是完全凭主观做出的判断。就像你觉得电视剧里的后妈都不是好人一样,你会认为后妈一定都是狼外婆。你做出的判定,不是客观的判定,你老主观认为我很棒,没有人认为你棒,那你就穷得瑟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填写专业也是自己瞎选的,所以两个意义都不是特别大。
大学生到了一个岗位上,第一步要认清,你的专业并不重要,你的兴趣也不重要。我说句心里话,你的兴趣是会变的,而且你最终可能会发现你的兴趣不足以养活你,或者说你的兴趣有人有比你做得更好的。
莫华璋:你说你曾经处理过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裁员。这次大裁员经历,你一直记有故事的恋爱是什么?是你在纠结的选择。理性的婚姻是什么?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忆深刻。在这次裁员中有什么故事吗?
刘惠璞:最深刻的故事,就是看名单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位朋友,关系特别好。找他谈话那天,我推开门,他就冲我憨憨地一笑。他猜到了,只是不太相信,因为他业绩还不错。然后我坐下跟他谈,谈到后来的时候他就不停地抽烟,我说我今天不是刘惠璞,我不希望你把我当成刘惠璞,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做的这个事情,理解公司。他笑着说,我不理解公司,但是刘惠璞,我理解你,他就签了个字走了。这句话说得我很感动,因为他要闹事儿的话,他下面的员工都会闹事。他的签字,很率性,然后把笔记本交给行政部,挎着包,就离开了。
莫华璋:你会担心自己被炒吗?
刘惠璞:我曾说过一句话,人才永远都不应该被高估。因为一旦高估以后,若是企业遇到问题,最先让你走人。而我一直认为我是个被低估的人。所以我根本就不担心这个问题。如果说真的有一天面对被炒,我会潇洒地主动离开,我会自己辞职,因为我觉得人要体面地离开。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不会长期让自己在不好的状态里面。
在大裁员的这家公司,当时想走的心是什么呢?做人力资源已经五年了,由副总监到总监, 什么活都干过。那个时候感觉我的成长性不是特别强,我还能做什么?那个时候,有很深刻的感受——五年了。我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走, 要么转型。我可以到一个更大型的企业做人力资源,因为人力资源还是要讲究规模化的, 80个人,人力资源就是个行政,160人是招聘,到了300人要做绩效,到了1 000人要做组织结构,10 000人的时候,要考虑各种各样的方面,人力资源工作的复杂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第二个转型为业务部门管理者,因为人力资源是一个管理兼服务的部门,它要跟业务部门有良好的关系,而我最大的弱点是,我在业务体系待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我欠缺对业务体系的理解,所以无从谈起良好的关系。虽然我是销售出身,但实际上我等同于HR出身,因为我整个职业生涯最重要的部分是在HR,毕业后一年左右便进入HR领域了,短平快。大家都很奇怪,一会儿说销售出身,一会儿职业规划出身,HR出身,你到底什么出身?其实,很容易理解,我是一个真正从底层做起来的人力资源总监,但我的第一份工作确实是销售。
当时,我没决定走,而是希望公司给我提供转型机会。在公司大裁员的时候,我得到了转型,变成了销售总经理,就是管销售的。我觉得这次转型,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非常成功。人力资源是制定游戏规则的部门,集成制度、人事制度,各方面的组织结构。一个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没有玩过游戏,这是不可以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很多企业,HR管理沦为一个服务,而起不到管理的作用。问题是,你怎么管?人力资源部有两个服务性部门和两个管理性部门, 服务性部门是招聘和培训,管理性部门是绩效和薪酬,就是狭义人力资源部门的四个模块。
你想做大人力资源的话,一定要主动管理吧,你怎么管?如果你是个大集团,我懂销售,而且我懂得怎么去摆平业务部门内部的问题,我就可以做这个管理。如果你不做你就不知道。所以那时候我就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大的缺陷是,我的服务性职能大于我的管理职能。所以我必须选择转型,而事实证明,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