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籍 » 心理月刊 2007年05月号

定价 ¥

心理月刊 2007年05月号

在哪儿买《心理月刊(2007年05月号·总第10期)》.....

当当网:17.60  节省2.40

作 者:CN11-5488/R
出版社: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ISBN:16736796
定 价:20

亲昵 by

究竟什么样的智慧能够让各种人际关系畅流无阻,却又不会带来后续的混乱与伤害?其实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与“完人”有关的成长议题,因为只有臻于完整的人,才有勇气像对待爱人一般地拥抱世界,但又不期待从别人身上获得什么。

  
  我认为心理治疗技法中最有趣的一项,就是找位工作坊里的伙伴一同坐下来,然后花数十分钟的时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彼此的灵魂之窗,如果在过程里生起不敢 正视对方的窘迫感,就要立即察觉,并强迫自己继续凝视下去。这么单纯的一个行为,做久了竟然会引爆情绪上的溃堤反应;许多人在过程中突然意识到自己多年来 一直在逃避人与人的“亲密接触”──一种能量上的彻底融合状态,继而又察觉自己是多么封闭地在生活着,而且心底竟然有这么深的自卑情结。从这项治疗方法的 成效,我们可以看出人表面上好像有许多关系在进行着,事实上我们始终在无意识地逃避与他人产生真正的连结,同时也在逃避内心的一些属于“阴影层”的活动。

  人生经验里最安全美好的时刻,或许就是自我实存感瞬间消溶的那一剎那,因为基于某种神秘的理由,你眼前的某个人强烈地吸引了你的知觉,令你不再神经质 地监控着自己的表现或在乎自己的形象,而开始毫无保留地将注意力投向对方。这时对方如果也被某种神秘的理由所影响,而回馈给你相同质量的注意力,你们就可 能产生一种“剎那即永恒”的归乡感。

  然而这股高昂的融合状态到底该以何种原理来体解呢?超个人心理学就这一点做了一些深刻的剖析。每个生命最初在母体内都享有一种宇宙性的连结感;母亲受 孕之后,宇宙能量会毫无阻碍地流动于成长中的胎儿身上,这种海洋式的无分别意识便是最根本的爱,因为里头没有任何自他之分。然而一旦脱离母体,婴儿逐渐就 会发展出自我意识,接着又在社会化的过程里学会了将自己和他人看成是物体,而分辨力和语言能力也会加强这种物化倾向,其结果是成年之后彻底丧失了跟宇宙能 源的连结。

  原先的这种一体性消失以后,人毕竟还是保有一些对它的记忆,总觉得失去了某个重要的东西似的,于是不知不觉地暗自寻找着这份曾经有过的归属感,如果在 偶然的机缘下遇见与我们的能量频率相应的人,就可能在强烈的共振之下,突然释放掉因应社会要求而发展出的压抑倾向。这时,一股归乡的熟悉感自然而然地涌现 出来,我们却将其误解成恋爱或是性吸引力,事实上,这只是冻结的深层能量再度被激活的现象。有趣的是,这种现象比较容易在两人头几次见面时发生,彼此一旦 熟识之后,最初的开放度、好奇心、无有预设的接纳能力就会日渐消减,最终又各自回复到独立与孤立的界分感中。

  由于这种连结状态的能量太过于强烈,所以我们不由自主地会出现两种后续的矛盾心态,一是极度渴望这种一体感能持续下去(如果太耽溺于其中,就可能发展 出爱情上瘾症或关系上瘾症),二是无法长期承受这么强烈、这么兴奋的感觉,于是又无意识地藉由情绪上的退缩与封闭,来扼杀掉对自我有威胁性的一体感。人就 在这种矛盾状态里饱尝进退两难之苦。

  西方近代有一位悟道者曾经说过:“精神修持最难达到的部分,就在于超越自我紧缩倾向所造成的藩篱、让心胸向外伸展,无惧地拥抱一切生命。”换句话说, 我们必须随时察觉到人际互动过程中的那些隐微的不安感,然后试着敞开心胸,面对种种的自我怀疑与自我要求,以及投射在他人身上的期望与需求,才能转化已经 变得极为僵固的封闭倾向。此外,我们也都被各种角色的扮演给制约住了,在层层的道德规范限制之下,我们内建的警报器随时在戒备着,每当人与人的能量畅流无 阻、情绪上的亲密性油然而生的时候,这个警报器就会发出警讯,于是我们的“超我”立即放下那道由意志力操控的栅门,将这种人人渴望的一体感阻隔掉,以免乱 了社会长久以来所建立的秩序。矛盾的是,所有的心理治疗工作坊或是身心灵整体治疗途径,首先要解构的就是这种会造成能量阻塞的虚假秩序,让人回归到不再防 御、不再抗拒的“初心”状态,然后试着重新连结宇宙能量场,提升体内能量振动的频率与幅度。

  人一旦觉知到自我紧缩倾向所造成的精微体上的干扰,往往会产生非常深的哀伤──你会感叹人类文明发展出的这场两难之局在“爱”上面造成的摧残。然而这 种情境能不能靠自己的智慧来转化呢?究竟什么样的智慧能够让各种人际关系畅流无阻,却又不会带来后续的混乱与伤害?其实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与“完人”有关的 成长议题,因为只有臻于完整的人,才有勇气像对待爱人一般地拥抱世界,但又不期待从别人身上获得什么。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便是上述的精神修持与成长的终 极目标。

  只要我们仍然觉得自己是不完整的,有许多地方是需要改变的,或者因缺少一份理想的关系而感觉匮乏不足,那么生命里就不易出现上述的融合感,因为这些心 态都会造成自惭形秽式的心理情结。由此推演下去,我们会发现人在物质世界追求成功的历程,从某种程度来看也只是在证实自己是“没问题的”或是“值得被肯定 的”。回顾以往的生命经验,我发现我们奴役身体而获得的世俗成就,除了可以消解掉一些“自己不够完美”的缺憾感,让我们更能忘我地包容以及融入于他人的内 心世界里,似乎也找不到什么其它的意义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趋近于“一体性”,而这样的体认便是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的:“人只有忘却自我、认 清内心的真相而让自我脱落,爱才会出现。”

  的确,爱与神经质的自我意识是不能并存的。

查看目录

标签

胡因梦 李子勋 刘丹 陆晓娅 心理月刊 曾奇峰

评论0

最新评论

成功励志 » 心理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