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妮·克莱茵的基本概念

> 梅兰妮·克莱茵的基本概念

欣谢尔伍德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23-04

前言

若想要介绍梅兰妮·克莱茵的基本思想,那么从头开始是很合理的!克莱茵是一位知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她以其独到的方式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并成为早和儿童工作的分析师之一,她的工作也奠定了理解严重心智紊乱问题的基础。

但我们又是谁呢?我们——这些精神分析师吗?这是不是有些神秘,有些让人害怕?我们是不是过于对意识边界之外的事物感兴趣了?嗯,也许吧……但是指引我们的是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我们人类关于自己的心灵还有很多不知道的——虽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心(一个大脑)。尽管本书的主要关注点是梅兰妮·克莱茵的工作,但我们也希望你能够了解当今的精神分析师是如何思考这一职业的。

我们的文化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描绘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师。其中的缘由,部分是为了搞清楚精神分析到底是什么,部分是想揭开精神分析的“神秘面纱”。美国电影导演伍迪·艾伦就曾经接受过精神分析,他的作品也对此有所涉及。在他的一部电影《安妮·霍尔》(1977)中,主角就描述他在自己的分析中给他的分析师下了后通牒。他说,除非一年内能看见成效,否则他就搬到卢尔德?去。在另一处,艾伦将精神分析比作上钢琴课,打趣地说自己这么多年都没见到什么进步,然后突然发现自己能弹钢琴了。

一个走进精神分析的人期待着迅速有结果和“奇迹”,这就像去“卢尔德”朝圣一般;但他们必须认识到,精神分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在精神分析师在场的情况下去了解自己和自己应对生活的方式。这里的原则,是我们想在多大程度上发现自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发现自己。这个过程一定是按照被分析者的个人节奏来进行的。

克莱茵是一战后精神分析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但是她的理念建立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从1900年起已经系统化的理论的基础上。本书将提到弗洛伊德的理论(或“经典精神分析”),但只有在对照克莱茵理论的发展或对克莱茵的理论进行修正时,本书才会更为具体地解释前者。

梅兰妮·克莱茵重要的追随者之一汉娜·西格尔在2001年发表公开演讲,谈到了今天精神分析所处的地位:

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师,我首先当然会追本溯源。我们来自何处?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根植于弗洛伊德的工作之上。是弗洛伊德早提出了“精神现实”这个概念——即存在精神层面的现实和现象,它们和物质世界一样实在。例如,“我爱你”“我恨你”,或“我认为全世界都针对我”,这些事实和可以被测量、衡量的物理事实同样实在且重要。这一精神现实可以被研究,也可以从其结构上被标识和定位。你可以识别出它的功能,可以细致地观察、研究它,就像理解物理现象一样,只不过是使用新的探索方法而已。这个精神现实有其意义,而这个意义是可以被理解的。例如,弗洛伊德在他初的研究中发现了歇斯底里症状具有精神意义,他还发现梦具有精神意义。

其次,另一个区分精神分析的方法就是辨认出无意识的存在。例如,一个歇斯底里症状的意义并不是一个意识层面的隐喻,而是无意识层面的。因此,我们的基本信条便是存在着一个精神内部世界,并且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都处于无意识中。这可能乍一听来是个非常奇怪的想法。

从前面两个信条中可以自然推导出第三个信条,那就是象征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Segal,2007,p. 47)

我们在此提供一个案例来帮助你思考:

一个年轻女人持续感觉脖子僵硬不适。尽管她看了医生,但医生也完全无法解释,为何在她接受了理疗及药物治疗后,症状依然没有消失。和朋友聊天后她意识到,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就像“脖子上挂了磨盘”一样。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即当它处于无意识中时)心理困难的存在,那么它可以表现为躯体症状。这个困难就通过“脖子上挂了磨盘”这个隐喻被表达了出来。有时候人们会在分析中理解到,有时候人们自发就能理解到,这个隐喻象征了辛苦的工作或者麻烦重重的任务,而并非指示了什么躯体疾病。弗洛伊德就是这样通过理解类似的转换症状(或歇斯底里症状),开始发现人类的无意识心灵的。

精神现实、无意识和象征是精神分析的基础理念。本书中所呈现的内容正反映了在这些基础理念之上,精神分析的一个发展方向。

精神分析已经具有自身的发展历史。精神分析家罗杰·曼尼凯尔(1968)早接受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分析,之后又接受了梅兰妮·克莱茵的分析,因而他对于精神分析有独到的视角。他将精神分析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曼尼凯尔划分的历史阶段:

一、从19世纪90年代到大约1930年,关注的焦点仍在俄狄浦斯情结上——它导致很多情绪冲突,也倾向于被压抑到无意识中。治疗方法包括通过撤销压抑的影响以更多地了解这些隐藏的冲突。

二、从大约1925年到20世纪40年代,关注的重心转移到指向自体和他者的爱与恨之间的冲突。

三、从1946年起,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如何保护现实感以防止无意识驱动的错误感知干扰的问题上。无意识驱动的错误感知或多或少地将个体与现实割裂。它类似精神病性患者经历的困难(但我们所有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困难)。

梅兰妮·克莱茵对第二个阶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阶段的发展则是建立在克莱茵后期理论的基础上、主要由其追随者做出的。当然,个阶段由弗洛伊德开启(事实上,他的经典精神分析模式至今仍在世界一些地区延续)。

如何阅读本书

我们尽可能将克莱茵的理念在每一章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结构化。每章由一个问题开启,它引导我们去理解克莱茵为回答这个问题所发展出的原则。之后,在她的回答基础上产生的更进一步的问题和议题形成了下一章的主题。正如你将看到的,这会将我们带到新的地方,或使我们得到被进一步修正的原则和回答。这样,你会发现每一章都以问题或议题命名,正文部分则讲述了克莱茵如何理解这个问题或议题并发展出她的想法。每一章都试图涵盖其中一个步骤。

我们将使用这种方法展示出哪些基本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哪些又被搁置在一边。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将建立起一个累积的基本概念列表,并指出它们的有效性。这本书将呈现克莱茵的基本概念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

此外,在每章的结尾,你都会看到一个简要的总结栏;在每一部分之后,我们也会提供进一步阅读的建议——假如你愿意加深对这一部分概念的理解的话。 

在全书的后,我们也将提供精神分析术语表、中英对照表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