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学督导

> 心理动力学督导

克里斯汀·德赖弗
轻工 2020-10

推荐序

得到这本从精神分析视角探讨督导的书,我非常高兴。本书作者均来自WPF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是督导培训项目的研发及教学人员。该中心是英国最早认识到督导作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的机构之一。“督导”这一概念的历史已为大众所熟知,它从培训精神分析师和分析心理学家的方法中演化发展而来。现在,人们已普遍认为,对于所有使用谈话疗法进行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督导必不可少。

最初,治疗师的“个人体验师”会为其临床工作提供督导。直到1947年,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才决定应该由另一位“精神分析师”来督导治疗师的临床工作。这样做的原因是,精神分析师必须变得更加“实际”才能够教授并配合治疗师对来访者的临床治疗。但当时仍存在着一种非常强烈的趋势—将精神分析师理想化为“智慧之神”,所以有几位非常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对这种区分的做法持有异议。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治疗师的个人体验师最能理解治疗师的反移情。

尽管目前“督导”已经与“精神分析”明确区分,并成了一项单独的活动,但要使督导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认识到这门学科的复杂性,并对之展开研究、教学和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治疗工作的开始,精神分析师跟着直觉在走,而有些督导师在督导中所做的工作和精神分析师所做的完全相同,他们可能会一直保持沉默和克制,只有在被触动时才会做出诠释。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对这类督导展开研究、探讨或辩论,也错过了探索督导关系的动力及发现这些动力与治疗关系共鸣的绝佳时机。

如今,“督导”这门学科已经成熟。本书是精神分析督导在20世纪下半叶所形成的全部经验、思想和学习的总结,其临床效用显著。英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BACP)始终坚持,所有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督导。苏·惠勒(Sue Wheeler,2000)明确指出,尽管对督导的需求量非常大,但目前仍缺乏训练有素的督导师;尽管培养督导师的课程体系已经搭建起来了,但关于该培训课程的结构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之处。本书能够为所有涉及“督导关系的动力”的培训提供有用的指导,通过在最广泛意义上理解精神分析理论,来探索和建构督导培训。

尽管心理治疗师已清楚地认识到了督导的价值和重要性,但他们依旧倾向于持一个观点—在治疗师完成所需的所有培训后,接受督导就变成了一个“可选项”;当在这个行业中已成为“资深专业人士”时,督导就完全可以取消了。古根布尔·克雷格(Guggenbuhl Craig,1971)的名言描述了资深心理治疗师或精神分析师的困境:“他们无法向别人寻求督导,因为他们要么认识周围所有人,要么比这些人更加资深”。这一观点暗示了一种“教师—学生”的督导模式。本书在很多方面都指出,督导可能是一种非常不同寻常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致力于寻找“来访者是如何影响咨访间所发生的事情”,以及找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截至2002年,英国所有的心理治疗监管机构全都没有设置注册督导师这一项职称。但另一方面,英国咨询与心理治疗协会却给出了督导师资格认证。英国心理治疗理事会在考虑设立督导师注册制度,并将就强制督导的必要性展开讨论。目前,是否选择接受督导仍是每一位心理治疗师自己的决定。但不论未来在监管方面会如何发展,本书都将发人深省,尤其是对那些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人、对于那些能够意识到“在人们互动中所发生的事情要比常理所能解释的还要更多”的人,阅读本书将更为有用。或者说,读者将获得行动、思考与感受的方式,以及更加深度的空间—尽管它们初看上去并不明显。

莱斯利·穆丁(Lesley Murdin)

培训总监,WPF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总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