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得了抑郁症:青少年抑郁家庭指南(第2版)

> 我的孩子得了抑郁症:青少年抑郁家庭指南(第2版)

蒙迪莫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4
9787552026542
59.80
序言

本书第一版的出版,从根本上改变了青少年、父母、治疗者之间的对话。他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而且是正确的)看待抑郁症的方式,将其视作一种生物性的疾病,就好像糖尿病或其他生理疾病一样,它需要同样的慎重对待。这种观点从此改变了父母看待患儿的方式。

但是,就像所有事情一样,青少年抑郁的研究和治疗工作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在又有了长足的进展,我们希望你们——读者朋友们,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并从中获益。自本书首版问世,已经过了13年,在此期间,很多大大小小的变化已经影响了精神病学领域。在这个新版中,每一个章节都尽量更新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诊断、治疗,以及给父母和孩子的建议。我们收录和介绍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在对青少年双相障碍进行讨论时,我们试着理性地解释,为什么这一诊断曾经极为罕见,而后来又是如何突然爆发性增长的。我们还引入和介绍了一些新的话题,比如自闭症抑郁症的关系。精神病学领域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我们对病人进行诊断的基本诊断系统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最近已经对精神病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青少年和家长需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与医生有一个良好的讨论和共识。我们介绍的这些与青少年相关的精神病学领域的变化,以及对精神疾病的一些新的认识,可能会改变对你的孩子的治疗和诊断。

不过无论如何,本书的中心思想还是保持不变的。很长一段时间,心理健康专家认为抑郁症是只有成年人才会得的一种疾病。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可能会因为打击和挫折而感到难过和失望,但是他们的情绪情感水平还没有成熟到发生抑郁的程度。忧郁和“焦虑”被认为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但是它们只是暂时的——这只是一个发育阶段,青少年最后总会毫发无损地走出困境。

1990年代的一些研究推翻了这种谬论。我们现在意识到了,低龄人群也有可能患上抑郁症。事实上,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知道,青春期开始发病的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比成年期开始发病的更加严重和难以治疗。2013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资助了一项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估算,3~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大约4%被诊断患有抑郁障碍,年纪稍大一点青少年诊断比例更高(高达13%)。据估计,将近1/5的人会在他们的一生中经历一段抑郁的时期,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这类人群中大部分人第一次经历抑郁是在青少年时期。

一些父母现在还有点纠结,不知道应不应该把孩子的问题视作精神疾病,让他们的孩子接受相关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他们可能会觉得(而且希望)这只是“一个成长阶段”。我们希望能在本书中说服家长,青少年时期的严重抑郁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

临床研究也显示,低龄人群的抑郁症诊断率和治疗率偏低。200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一个社区样本中,青少年抑郁的有效治疗率只有20%。这项研究还发现,这些青少年的复发率偏高,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他们24岁之后,其中很多人还发展出了除抑郁以外的其他精神问题,最常见的是酗酒和药物滥用。

我们现在知道,抑郁存在多种形式,而且通常是一系列情绪障碍的症状集合,精神科医生称这一系列情绪障碍为“心境障碍”。一些患有心境障碍的青少年主要受到“低落”和悲伤情绪的困扰——这种感受让人不由联想起“抑郁”一词。但是也有一些患心境障碍的青少年,他们主要的困扰是容易被激惹、乱发脾气、破坏性行为,这类问题似乎与大部分人认为的抑郁没有什么关系。同样一个疾病真的会看起来如此差异巨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一些我们希望能在本书当中解答的问题。

本书的宗旨不是教你“如何与你青春期的孩子交流”。青少年心境障碍是一种复杂的、我们对其了解甚微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疾病,家长会希望了解这类疾病的一些情况。什么是青少年严重抑郁的危险信号?如何诊断心境障碍?不同的诊断分别意味着什么?抑郁与其他问题存在什么关系,比如药物滥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食障碍?什么是有效的治疗?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父母如何帮助他们的孩子尽量获得最佳的治疗?父母还能再做些什么?你将会在本书中找到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书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症状、症候和诊断”,重点在于认识青少年的抑郁症,理解为什么说心境障碍是货真价实的疾病。这一部分综述了青春期情绪发展的几个特殊问题,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心境障碍在青少年身上的表现与在成年人身上不同。我们还试着介绍了精神病学的诊断过程和心境障碍的分类。

第二部分,“治疗”,综述了用于治疗抑郁的各种药物和其他医疗手段,以及各种已被证实有效的心理疗法和心理咨询手段。我们解释了这些看起来截然不同的治疗方式是如何相互联系和配合的,解释了为什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使用是治疗抑郁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部分,“变种、成因&相互关系”,讨论了会使抑郁症状复杂化的其他问题,比如ADHD、进食障碍、危险可怕的自杀行为和“切划”行为。这一部分的最后一章介绍了心境障碍的遗传研究,以及这类疾病具有遗传基础的相关证据。

第四部分,“变得更好&保持良好”,包含了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信息,帮助你尽可能扩大疗效,同时尽可能减小复发和并发症的概率。找到一个优秀的治疗团队,处理好保险相关事宜,合理处理危险行为这样的紧急事件,安排好住院治疗的相关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在第十六章,我们希望打开心理健康治疗和诊断的“黑匣子”并做了特别的尝试,我们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解释了他们各自在孩子的治疗中扮演的角色。我们还细述了我们进行诊断的逻辑,给出了一般性的指导方针(和警告),告诉父母在选择精神科医生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我们希望你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心境障碍的症状、治疗、并发症和已知的成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你心里能更加有底气,更有信心去帮助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获得最佳的治疗,尽快康复,快乐而健康地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