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圆:一个心理学家的红学探秘

> 红楼梦圆:一个心理学家的红学探秘

朱建军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9

三、痴情宅男悲剧的启示

贾瑞出现在《红楼梦》中只有两回而已,虽然比路人甲的戏份多一些,但是在配角中,也是排名在四五十位的角色而已。风月宝鉴的出现,也不过是送了贾瑞命而已。但是,《石头记》这本书后来的几个名字中,有一个就是叫作《风月宝鉴》,为什么这个名字值得成为全书的名字呢

因为,这不仅仅是贾瑞一个人的故事,实际上贾瑞的故事可以让贾宝玉得到借鉴。唐太宗李世民说,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配角的作用,就是让主角领悟人生的,贾瑞就是贾宝玉的一面镜子,让贾宝玉用来明白得失的。当然,贾宝玉的原型把这个故事说给我们,也是让我们以人为鉴用的,因此贾瑞的故事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让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因此,我们可以说,不仅故事中的镜子是风月宝鉴,故事中的贾瑞更是贾宝玉和我们的“风月宝鉴”。而贾瑞故事所要说明的主旨,和全书的根本主旨是完全一致的。全书的作用,也是让我们以书中的人的故事为借鉴,以领悟到贾宝玉所领悟到的那些东西。且此书的写作,有点像一个全息照片,它的每一个碎片中都有整个照片的信息,因此贾瑞故事也可以说和全书是一样的故事。因此,全书的名字叫作“风月宝鉴”也并无不当。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面镜子。

书中贾瑞的出现,很是突兀。前面没有什么铺垫,王熙凤刚刚看望过重病中闺密,正回家的路上“猛然从假山石后走过一个人来,向前对凤姐儿说道:‘请嫂子安。’凤姐儿猛然见了,将身子望后一退,说道:‘这是瑞大爷不是?’”。

凤姐的思想还没有从别的事上转过来,贾瑞就开始了调情挑逗“嫂子连我也不认得了?不是我是谁!”凤姐儿客气一下,回答:“不是不认得,猛然一见,不想到是大爷到这里来。”

贾瑞就继续得寸进尺地说:“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个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而且还“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住的觑着凤姐儿”。对比当今有些人的一上来就问“约吗?”似乎贾瑞还不算极端急色,但是考虑到时代的巨大差异以及贾府是什么样的地方,贾瑞的作为在凤姐和见面就问“约吗?”也真相差不远。

不错,女人也好色,古代女人也好色,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当今有个年轻美貌家财亿万的女企业家,遇到一个社会底层其貌不扬的人,见面就问“约炮吗”,是什么感觉?一定觉得对方简直是疯了,觉得对方简直是严重地侮辱自己。

不过,凤姐儿是个聪明人,而且喜欢猫捉老鼠的游戏,所以不但没有马上大怒呵斥,反而假意顺着他,故意说一些暧昧的话,做一点稍微暧昧的举动。于是贾瑞“那神情光景亦发不堪难看了”。

 这很像当今大明星和粉丝的故事:大明星表演亲切,粉丝以为大明星对自己格外有意思。只不过明星不过是敷衍而已,而凤姐却是存心报复“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毕竟明星本来就知道自己是做粉丝性幻想对象的,而凤姐却是大家族的贵妇——“性幻想,你也配”?

但贾瑞虽然不配,却也情不自禁。而且他太缺少“现实感”,居然真的能相信“凤姐对我有意思”。由此可见他区分现实和幻想的能力太差。当然,如果是西方十八、十九世纪的爱情小说看多了,这样幻想也情有可原,那些小说中爱情就是这样的没有道理,而且被爱情蒙蔽了眼睛的人这样去做也是“感人”的。但没有看过这些小说的贾瑞却不知道为什么情令智昏。贾瑞不满足于幻想,却幻想可以真的和凤姐怎么样。而且随即采取行动,一次次来找凤姐,连个幌子都没有。简直是一副“我就是喜欢嫂子,现在就要求爱”的不管不顾的架势。

为什么贾瑞会这样?书中虽没有贾瑞前史,但猜测一下也是有答案的。书中交代了贾瑞的父亲是一个儒生,教师,而且对他的管教一直是很严格的。因此,贾瑞估计是对人情世故都很无知的那种人。泡妞估计从来没有过,天天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估计是今天所谓的典型“宅男”。因为幻想多了,现实感越来越差,最终就把他的全部对异性的幻想,投到了凤姐身上。

为什么他会选择凤姐呢?其实在心理学角度看,也很好解释。凤姐的性格,刚好是贾瑞的反面,也刚好是贾瑞所向往的。贾瑞内向而不善交际,而凤姐简直是社交大师;贾瑞不通世故,凤姐是人精一样的存在。更加上凤姐的风情美貌,足以成为任何人的女神。在心理层面,凤姐对贾瑞有致命的吸引力。贾瑞一见凤姐,就油嘴滑舌,并非是因为他擅长于此,恰恰是因为他不擅长但是幻想自己擅长于此,他希望能验证一下自己的幻想,于是才找凤姐去尝试。但是,不幸的是,凤姐居然配合了他的幻想,于是一下子让贾瑞的自恋爆棚了。天啊,我的女神,大明星,居然喜欢我的口才——你想想对一个宅男来说,这是什么感觉。

 贾瑞一次次来找凤姐,平儿当然早就看出了不对劲,于是问凤姐。凤姐把事情元元本本地告诉平儿。平儿马上说的就是:“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这种癞蛤蟆,平儿当然知道凤姐是绝对看不上的,而癞蛤蟆这样骚扰,分明是败坏凤姐的声誉,她也知道凤姐不会不狠狠地处置他的。 

于是凤姐再次接见贾瑞,继续假装调情。贾瑞死就死在愚蠢上,还自以为得手——当然他自己说这不是愚蠢,是痴情。其实如果我们如果不丑角化地看贾瑞,说真的,贾瑞还真的是很痴情。

于是事情很快就发展到了“约吗?”凤姐直接把他约到“西边穿堂儿”。贾瑞兴高采烈,到晚上果然摸入荣府,钻入穿堂。结果凤姐失约,贾瑞被关在非常冷的地方,一夜几乎冻死。回家因逃夜被父亲打了三四十板子,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其苦万状。

我们可能会嘲笑贾瑞愚蠢,而自讨苦吃,但是如果我们不太傲慢,我们其实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和贾瑞之间,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其实我们谁不是活在幻想中?我们都看不到人生的真相,对身边的人都有许多自以为是的不符合事实的看法。我们可能也和贾瑞一样幻想美好的,激动人性的爱情,但是却真的不知道对方实际是什么样的人。有的人自以为看明白了,看到了贾瑞这样的痴情是愚蠢,而“实际地”不追求爱情,而只追求性,金钱等等,但是那些东西难道不一样是一个骗局吗?哄着我们为它们而奋斗,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吗?或者只是得到更大的空虚。

故事中,贾瑞痴心不改,过了两天又来找凤姐。用书中的话是“自投罗网”。凤姐便再约他到另一个地方,却派贾蓉、贾蔷去对付他。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贾瑞黑地里看不清楚人,抱起贾蓉就想OOXX。被贾蓉、贾蔷敲诈,被迫写了一百两银子的欠条,还被浇了一身一头的屎尿。这才明白是凤姐把自己耍了。即使如此,对凤姐还是不能忘情,又恨也还是又爱。

书中写道,贾瑞因欠债压力,因哪次受寒,再加上手淫,然后就得了重病。尽力治疗,也没有效果。这个时候,有个跛足道人给了贾瑞 “风月宝鉴”,告诉他 “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贾瑞一照背面,发现是一个骷髅,“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帐,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又照正面,“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到了床上,哎哟了一声,一睁眼,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只说了这句,就再不能说话了”。就这样死了。

 很有趣的是这个镜子也还是警幻仙子所造,而且治疗方法也大致和对贾宝玉的一样。贾宝玉是先被诱导梦交于秦可卿,然后让他看到夜叉海鬼,拖人下水。贾瑞先幻觉中和凤姐交合,然后就是“镜子从手里掉过来,仍是反面立着一个骷髅”。贾宝玉见到夜叉就惊醒了,因此埋下了一个解脱的种子,而贾瑞“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一而再再而三,最后就走上了死路。因此贾瑞之死,不是死于宝鉴也不仅仅是死于“手淫”过度,而是死于执迷不悟,坚持幻想。更进一步说,是死于贪心放不下。‘让我拿了镜子再走。’更是至死不悟。

我想说说风月宝鉴的意义,但真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此宝鉴的象征真的是说之难尽。千百卷经书,所说的无非是一个风月宝鉴。

 风月宝鉴是一个镜子,它首先告诉我们的是“虚幻性”。我们人都有很多追求,在我们的心中,都把我们所追求的事物看作是实实在在的,而不会认为它们是虚幻的。金钱,地位,名声,权力……这些都是宝鉴中的“凤姐”。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论我们所拼命争夺到多少,最多几十年之后都带不走——就如贾瑞带不走风月宝鉴。那些我们得到的,不也和镜中的美女一样虚幻吗?

 当然,贾瑞会想,“管它是真是假,我只要感觉好”,“就算现实中凤姐耍我,但幻觉中她却和我交欢,我就要的是这个”。这样想固然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但是你需要高度的理性,能够拿得起也能放得下。如果贾瑞一次之后,不再有第二次,也许他还是有机会保住生命的。但是如果欲壑难填,就是死路一条了。世上的人,有几个人能真的拿得起放得下,有几个能在满足自己欲望的路上,及时收手?贪官污吏,收到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的时候,也都还是继续贪污不止,他们何尝不是贾瑞。人的贪心,一旦被放纵了一次,指望它不得寸进尺,那是几乎完全不可能的。吸毒的人,如果吸了一次就此收手,也不至于彻底沦陷,但是我们能看到几个人做到?

 风月宝鉴的正面是美女,背面是骷髅——贪心最是看到好的,而看不到危险。鱼看到饵容易,而看到钓钩很难。甚至有些心理学流派,也强调看积极面,就仿佛看了积极面,消极的一面就会自然消失一样。当然,在贾瑞得到风月宝鉴后,至他死去之前,他一直坚持“看光明的一面”,而且也一直都很幸福。但是,这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他的生命力在不断地流失。世界上多少贾瑞,贪心下看到的利而没有看到危险,于是受骗受害,损失了自己的生命。

 正面是美女,背面是骷髅,有点像佛家的“不净观”。“须知美女,身藏污秽,百年之后,化为枯骨”,用这个方法对治贪婪,有时是可以有效果的,当然有时也无效,比如对贾瑞就没有效果。对其他贪心的人,也经常是没有效果。凤姐当然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个明白人,但是实际上从凤姐的一生来看,她也何尝不是另一个贾瑞呢?只不过她的风月宝鉴的正面,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干,被人佩服和敬畏,以及有很多的钱,以及丈夫总体上对自己还不错等等。而为了得到这一切,凤姐呕心沥血,一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力。以至于到后面她也和贾瑞类似,是下面崩漏流血不止,最后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其实贾瑞的命运,何尝不是给凤姐的一面镜子,只不过凤姐的聪明都用在别处的,并没有领悟到这个里面的奥秘。

 风月宝鉴的正面,贾瑞看到是凤姐。那时因为贾瑞心里,所关注的无非是凤姐,并无其他。如果是其他人看,看到的就是自己贪心中的其他对象。因此风月宝鉴,可以称为照贪镜。它照出我们的贪恋,也照见了这些贪恋背后的危险阴影,因此给了我们警示——但是,出路在哪里?“只看背面”,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对于故事中的贾瑞,似乎这是可以的,因为他太不知死活了。但是对于其他人,也许这还是不够的。因为背面也只是一面而已,不是全面的真相。美女和骷髅,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正如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而色相和空相这两种相,实际上都是空的,也是有相的。

 贾瑞也许会问,“贪恋固然是危险的,但是不贪恋的人生,其意义在哪里呢?白晶晶的名言说‘做人不开心,就算长生不老也没有用’,开心,就算只活那么一天,我也是愿意的。”所以也许贾瑞对自己的精尽人亡并不后悔?

 是的,如果我们没有其他出路,在平庸地过一生,和轰轰烈烈爱一次而死之间,怎么选择都不能算错。但是,我们是有其他的出路的,这个出路就是贾宝玉找到的路,那就是走出梦幻,彻底解脱烦恼。这个路不容易说明白,但是好在,你可以多读几遍《石头记》。

四、情爱之路通向哪里?

大荒山下,石头遇到僧道,要求下凡去走走。僧人告诉他,红尘中是好事有些好处的,只不过这些好处转瞬即逝。

 佛家讲人生是“苦”,并非说人们感受不到一点快乐。我们要承认还是有时会有快乐感的。只不过用《大话西游》中的话说,“快乐总是短暂的,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痛苦”。佛家把人世间的快乐比作刀口上的蜜,蜜当然是甜的,但是刀却会割伤人带来痛苦。

如果贪恋世间的快乐会如何呢?《红楼梦》中,秦可卿和秦钟姐弟俩就是范例。

为什么对于贾宝玉,这两个人是好镜子呢?因为他们姐弟和贾宝玉性格中的某个侧面很相似,贾宝玉对他们认同感很强,因而他们的经历才可以最打动贾宝玉。和贾宝玉差异非常大的人,人生中的悲欢就算是非常有起伏,宝玉也不大会深有感触。比如焦大,宝玉虽然能够接触到,长大后回想起他的话,也能有感触,但所感触的也不过是焦大所指责的那些府上的人们的行为,而对焦大自己的人生,宝玉也并无太多感受。对薛蟠,宝玉了解的要多一些,但是依旧不容易感同身受,因为毕竟薛蟠那种低俗的贪欲,和宝玉的不同。而秦家姐弟,则和宝玉有很多相似之处,宝玉要“以人为镜”的话,才是最合适的镜子。

 秦家姐弟,代表的是宝玉身上的贪恋快乐的部分,贪恋一种精致的,美好的快乐的部分——这和黛玉不同,黛玉代表的是宝玉身上的哲学家的部分,反思的部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姐弟所代表的这个部分对宝玉不重要。

让我们回到书中看:

贾宝玉第一次和秦氏(秦可卿)接触时,年纪还不大,刚刚进入青春期,因此秦可卿可以把他当作一个孩子而不避嫌。一次宝玉需要休息时,秦氏带他先到“上房内间”,但宝玉不喜欢那屋子里的绘画“燃藜图”——劝人苦读的故事,宝玉也不喜欢屋中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就是说,宝玉不喜欢社会对他的期望,不喜欢那种世故的生活。于是秦氏便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卧房。

宝玉非常喜欢这个房子:“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宝玉含笑道:‘这里好,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施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细细的甜香,就是宝玉所喜欢的那种快乐的象征。细腻而美好,而勾起人的贪恋,让人眼饧骨软。这就是那种“迷人”的诱惑。屋子里的画,对联,都和美梦以及酒香有关。象征的是梦幻和酒带来的迷幻。镜子是“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让人联想到美女的脸庞;一边摆着的是“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让人联想到美女苗条纤细的身体,腰肢和腿;“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让人联想到美女的乳房;然后是“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是美女的床帐,让人联想到删去若干字。最后,秦可卿“亲自展开了西施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更是把这个联想强化到了极致的地步。

此可见秦可卿的风情暧昧,先以“他才多大?”的说法避嫌之后,却让这个青春期才到的少年随即就春心萌动。

因此,秦可卿是贾宝玉的性启蒙者,象征着贾宝玉对性爱的贪恋,对性爱所代表的快乐的贪恋。

不过,随即他的梦中,就有警幻仙子去提醒他这一切是梦,这且不提。

而后,梦中警幻还用了类似黄粱一梦故事中的手法,让贾宝玉体会红尘快乐“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仙姬在内,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秘授以云雨之事。

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和兼具宝钗黛玉之美的可人的仙女,做云雨之事。这样的快乐,是一般人想也不能想象出来的。对此,人怎么可能没有贪恋?

要知道性欲本来是人类最强的欲望,而宝玉所体验的性欲,还并非是一般人的那种“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的皮肤滥淫式的性欲,而是经过了精神的升华的,至美至爱的痴情式的性爱。其可爱可恋的程度,更是难有可比。

《石头记》一书的悟道,总的宗旨就是:只有体验过世间最大的满足的人,才知道世间的不可能满足。穷人会有一个幻想,那就是“我现在感到人生苦,是因为我没有钱,如果有钱了就幸福了”。但是只有最富有的人,才会知道多少钱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满足。光棍以为自己的不幸福,是因为没有女人,而贾宝玉这样的人会知道,就算是有了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这个世间也还是一样的没有真正的满足。

“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之后,便是“二人携手出去游玩之时,忽然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行,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只听迷津内响如雷声,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这里所象征的是,世间暂时的快乐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且从令人迷恋的美好开始,却会走向“迷津”遇到夜叉海鬼。我们迷恋和追求快乐,根据因果的法则,最后走下去会带来危险而可怕的结果——因此这就是苦。爱情何尝不美好,但是如果我们迷失在爱情中,迷恋这美好而忘记了世界的真相,最后就会带来危险。

因为迷恋,我们就会希望它永恒,而永恒是不可能的,因此当失去的时候,有多少迷恋就有多少的痛苦。

现实世界中,此后不久,秦可卿就突然死去。虽然死后悲极哀荣,有最好的棺木,有最豪华的葬礼,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再看秦可卿的弟弟秦钟。秦钟发音和“情种”相近,一生就是为情而来。他外貌俊俏,举止风流,“似更在宝玉之上”。要知道虽然《石头记》作者自谦而没有赞美自己,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外貌和气质远高于别人的极为出色的人物,而秦钟居然在他之上,这很是不可思议。当然,如果他姐姐是那样的仙女一样的人,他这样美貌也不奇怪。

宝玉对秦钟毫无妒忌,相反喜爱不已“痴了半日,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的人物!’”秦钟对“形容出众,举止不凡”的宝玉也非常爱慕。于是两个人成为了最为亲密的朋友。亲近到了让别人怀疑他们是同性恋的程度——当然从精神层面,他们也有点像同性恋的感觉。因为秦钟“腼腆温柔,未语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贾宝玉又“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同性恋行为估计是没有的,因而被别人谣言诽谤时才会勃然大怒。

虽然看起来腼腆,但是实际上在“情爱”方面,秦钟似乎比宝玉更勇敢积极。比如两人一起到乡下,看到一个天真的“村妆丫头”,宝玉虽然动心,但并没有表现出来,而这时“秦钟暗拉宝玉道:‘此卿大有意趣。’”可见他好色之勇,胜过宝玉,贪恋美色之心,也应不在宝玉之下。

而后到了尼姑庵,秦钟又和小尼姑“智能儿”调情。到了晚上,秦钟找到智能儿之后,更是上来就“搂着亲嘴”,接着就“一口吹了灯,满屋里漆黑,将智能儿抱到炕上”。 急色之态,跃然纸上。按照心理学术语,秦钟是贾宝玉的“孪生自体”,也就是和贾宝玉的某个性格侧面非常相似,于是就可以看作是贾宝玉自己的一面镜子或者画像。

贾宝玉之所以不妒忌秦钟,因为秦钟在心理层面,就仿佛是贾宝玉自己。这个“勇敢地爱”的朋友,也是贾宝玉有心效仿的一个榜样。

但是,快乐同样是短暂的。秦钟因为受了凉,加上和智能儿的偷情也比较伤身体,于是便得了病。而随后,智能儿私逃出来找秦钟——这就是秦钟和她偷情的结果——而被社会所不容。如果社会宽松,能容智能儿和秦钟,是不是他们就可以幸福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简单,因为人的贪心,会带来其他问题,而最后总是超出人的解决能力。秦钟因为事发而被打,于是病更重了。接着秦钟的父亲生气病发而死,秦钟成为孤儿。于是秦钟后悔,又病得更重。

如果秦钟能事先知道这个后果,即使他好色,恐怕也会克制自己,而不会贸然和尼姑去偷情。但是当时由于贪爱心,情令智昏于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贪一时之欢,而导致了可怕的后果。

这和贾宝玉秦可卿一夕之欢,却险些使得宝玉被夜叉海鬼抓去,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宝玉及时回头,避免了危险,而秦钟则没有能够及时回头,最终病死。

书中写道:“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管理家务,又记挂着父母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惦记着智能儿尚无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秦钟不愿死,因为牵挂着家务,财产和恋人。但是,死亡是无情的,死亡来临时,家、财产和恋人,都不得不抛下。这也就是好了歌所说“只有什么什么忘不了”,但是忘不了也没有任何用处。秦钟对世界依旧贪恋,但贪恋也没有办法,他不能自主。这个时候,苦。

其实当时秦可卿也是一样,死的时候,忘不了家里的事情,“心愿未了”,所以去托梦给凤姐,讲如何筹划家里的事情“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这姐弟两个,都是不能忘情之人,死而不已。

秦钟不愿死,但不得不死。最后只来得及和宝玉说一句话,他说:“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这句话非常奇怪,死后元知万事空,就算后悔过去的行为,也没有理由就认为应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啊。当然,我们可以说秦钟后悔自己的行为,害怕带坏了朋友,于是就劝朋友不要学自己,而应走别的路。而别的路是什么路,是不是这个路就能解脱痛苦?其实秦钟也是不知道的。一个人走错了路,而也不知道该走什么路,便只好换一条路去走。如果秦钟来世还做人,也许他会变成一个立志功名的人,而不再留心于风月。但也许他会发现,功名之路,最后也会通向另一种痛苦,那个时候的他,也许会发愿来世不求功名,只求风月。于是来世后的那个来世的秦钟,也许又成为一个风月种子……这就是轮回。

有贪爱,无智慧,结果就是轮回。

这就是宝玉在秦家姐弟身上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