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的眼睛

> 心理师的眼睛

舒霖
漓江出版社 2014-4
9787540770242
28.00

辑二 校园罗生门

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为何总是各说各话,找不到交集?老师管教,为孩子好,没错。父母期许,为孩子好,更是天经地义!孩子自己当然更不会想害自己。然而老师的管教,学生不领情;父母的期许,孩子只感到压力;青少年自己的想法,又往往得不到大人的认同。于是,学校天天都在上演“罗生门”。让学校心理师来扮演这些环节中的疏通角色吧!

心理师的亲子信箱

考好考坏,别人只记得几分钟

心理师:

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功课还算不错,但一遇上考试就紧张,有一回还出现喃喃自语的现象。若考得不错,就一切正常;考不好,就刻意玩得更疯,似乎有点逃避。

最近九年级学生推荐甄选发榜了,他没通过他想要的学校,而班上又有些人通过了,他故意显得不在意。但他越不宣泄心情,反而越令我担心。我该如何

帮他度过这一关?还有,该如何让他振作起来拼基测呢?

伤脑筋的老师

用心的老师:

能随时关心学生,您的细心,令人感动。

其实,压力是会传染的,像打乒乓球般,越急着把球打快,对方的回球往往更快得应接不暇。当孩子感觉到他周遭都期待他在成绩上有好的表现,他便逐渐将这些“在意”,内化成自己的价值标准。当面对考试压力时,他们会以各种“面貌”呈现,让周遭也感到有些不对劲:有可能是刻意显得不在意,或是成为紧张大师。这时如果大人也跟孩子一样,把注意力全放在压力源,我们就会跟着一起陷入焦躁的恶性循环中!

想帮他,就得贴近他的心情,无论是苦闷、挫折或是愤怒。让他知道这些都是在逆境中正常的情绪反应,是难免会出现的。不需要太多格言式的鼓励,也无须刻意避谈推荐甄试的失败,那反而会让大伙笼罩在低气压中;然而也不能一直都把焦点对着考试的挫败,那会让大家强化“人的成就比人本身重要”的悲哀上。

陪他聊聊天,但别都是长辈自己在讲。从考试失意、生活近况,乃至于交友情形,还有兴趣跟嗜好,这些都是很好的话题。透过这些分享,让彼此对升学的挫折,变得“有点在意,但也不会那么在意”。一个人有好成绩、好文凭是重要的,但是没有这些“东西”,明天的太阳依旧升起,每个人仍须各忙各的。事实上,别人对他的考好考坏,可能只记得几分钟……

只要您适度关心,在压力事件过后,孩子很快就会复原。然而,的确有些孩子不容易单靠陪伴就渡过难关,若您发觉孩子在压力事件结束一段时间后,仍让您觉得担心,就一定要寻求资源,找专家来帮忙了。

学校心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