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丹尼尔•西格尔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4
9787213053733
49.00

導讀

潛入內心之海深處

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心智世界──我將此想像為一片內在的海洋──這是一個極為豐富的地方,充滿感覺與思緒、記憶與夢想、希望與期盼。當然這裡也可能動盪不安,讓我們體驗到這些神奇感覺與思緒的黑暗面─畏懼、哀傷、驚恐、悔恨、夢魘。當這內心之海波濤洶湧,威脅要將我們拉進海洋最深處時,我們很可能覺得就快溺斃其中。畢竟誰不曾在某個時刻覺得自己就要被內心的感受淹沒?有時候這些感覺轉眼即逝,可能只是某天工作不順利,或跟你所愛的人吵架,或為了即將到來的考試或簡報焦慮萬分,又或是持續一兩天莫名地憂鬱。但有時這些感覺會更加根深柢固,不受駕馭,彷彿成為我們最根本的部分,以致於我們不認為能夠加以改變。這時候,我所稱的﹁第七感﹂就能派上用場了。當我們能得心應手地掌握第七感,它就會成為能讓我們真正脫胎換骨的工具。第七感將有助於我們從既定的心智運作模式中解放出來,將自己的人生發揮到極致。

第七感是什麼?

第七感,是集中注意力,讓我們可以看見自己內在的心智運作。它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內心,而不被它淹沒,也讓我們能脫離根深柢固的行為模式與習慣性的反射反應,超越任何人都可能陷入的情緒惡性循環中。第七感讓我們不至於無力招架所感受到的情緒,反而能加以「命名並馴服」。「我很難過」跟「我覺得很難過」,兩者有何不同?這兩句話看來相似,事實上卻有深刻的差別。「我很難過」是一種受限的自我定義。「我覺得很難過」則顯示我們有能力辨識並承認一種感覺,而不會被感覺吞噬。第七感所包含的專注技巧,讓我們得以看到內心的感受,加以接受它,然後因接受而放下,最後並能加以轉化我們內心的感受。

你也可以將第七感視為一個很特殊的鏡頭,透過它讓人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程度看見自己的內心。這種鏡頭是任何人都可以培養出來的。當我們擁有這層鏡頭,就能潛入內心之海的深處,感受到自己與他人的內在生命。第七感,這種人類專屬的能力,讓我們可以精細且深入地檢視自己思考、感受與行動的歷程,也讓我們能重新塑造並引導自己的內在經驗,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自由選擇,成為自己人生故事的創作者。另一個說法則是,我們所提到的社會智商與情緒智商,其背後的基本技巧就是第七感。

有趣的是,現代神經科學的新發現已經證實,培養第七感技巧所帶來的心理與情緒上的改變,實際上還可以改變腦部的物理構造。發展專注於內在世界的能力,就像是拿起一把解剖刀,重新雕塑我們的神經路徑,刺激大腦中攸關身心健康的區域持續生長。在後續章節中,我會經常談到這個部分,因為我相信對大腦運作方式有基本的瞭解,將有助於瞭解自己有多大的改變潛能。

但是改變向來不是一蹴可幾,而是要經由努力才能獲得。雖然獲得第七感,藉此瞭解自己的內心之海,是我們與生具來的潛能──有些人甚至比其他大多數人更具有這方面的天賦──但是第七感並不會自然而然地出現,這跟我們天生擁有肌肉,卻不會因此自動成為運動員是同樣的道理。科學研究證明,我們需要先有一些經驗才可能培養出這種人類不可或缺的能力。我常說,父母和其他照顧者會提供我們入門的第一堂游泳課,讓我們學會如何在這片內在海洋中優游。如果我們幸運地在生命之初就擁有豐沃的人際關係,就足以培養出基本的第七感能力,成為往後發展的基礎。但即使缺乏早期的支持,我們還是可以藉由某些特定的活動與經驗,終其一生不斷發展第七感能力。你將會在本書中看到,不論早期經驗如何,所有人都依舊能培養出第七感。

在我剛開始探究人類心智的早期年代,一般日常用語中並沒有任何辭彙可以準確描述我們如何認知自己的思考、感受、知覺、記憶、信念、態度、希望、夢想、幻想。當然,我們的日常生活充斥著這些心智活動,我們並不需要學習任何技能即可體驗到心智活動的發生。但是我們要如何發展出一種能力,而能認知到自己的某個想法──而不只是擁有一個想法──並認知到這是自己的內在心智活動,而不至於被它掌控?我們要如何能獲取所有關於心智的豐富寶藏,而不是只能受制於反射反應?我們要如何引導自己的思考與感受,而不是被它們驅使?我們又如何能瞭解他人的內心,真正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並且更有效地給予同情的回應?當我還是個年輕的精神科醫師時,科學界,甚至在臨床上,都沒有太多好用的辭彙可以完整形容這項能力。為了幫助我的病人,我創造出「第七感﹂這個辭彙」,以便能一起討論這項幫助我們看見並形塑自我內在心智運作的重要能力。

我們最基本的五種感官知覺讓我們得以認知外在世界,例如能聽到鳥鳴或蛇的嘶嘶警告聲,感官能帶領我們穿越擁擠的街道,或聞到春天逐漸溫暖的大地氣息。而所謂的第六感則讓我們得以認知自己內在的生理狀態,例如心跳加速表示恐懼或興奮、焦躁不安,或是試圖引起我們注意的疼痛等。向內觀看以認知內心,反思自我經驗的能力,同樣與我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這就是我們的第七感。

我將在本書說明這項重要的技巧如何幫助我們建立社會與情緒方面的智商,讓我們從混亂邁向身心健康,創造充滿情感連結與同情心,並令人滿足的關係。曾有許多企業與政府領導人告訴我,瞭解團體中的心智運作功能,幫助他們更有效地領導組織,促進團隊生產力。許多醫學界與心理醫療界的臨床人士也說第七感改變了他們面對病人的方式;而將心智運作置於醫療工作的核心,也讓他們創造出新穎而有效的醫療方法。瞭解第七感概念的老師們也表示當他們學會「在教學中隨時謹記大腦的運作」時,便能以更深刻、更有長遠影響力的方式進行教學與互動。

就個人生活而言,第七感讓我們有機會探索自己是誰,並且創造出具有深刻意義、更瞭解內心世界的人生。有了第七感,幫助我們平衡內在情緒,應付生活中或大或小的壓力將更得心應手。而第七感這樣的專注能力,也讓我們更容易保持身體與大腦的恆定性──攸關身心健康的一種內在平衡、協調與適應。最後,第七感還能改善我們與朋友、同事、配偶和子女的關係,甚至是我們與自己的關係。

邁向身心健康的新途徑

本書的所有內容都建立在三個原則上。第一,第七感可以經由非常實際的步驟培養出來。這表示我們能夠藉由學習獲得第七感的技能,進而創造心理上、親密關係上,甚至生理上的幸福健康。本書將從基礎到進階,逐步探索航行於內心之海的技巧。

第二個原則是,如之前提到的,當我們發展出第七感的技能時,事實上正在改變腦部的構造。培養出更清晰的鏡頭來觀看內心,即能刺激大腦生長出很重要的新連結。這個概念是根據過去二十年來最令人興奮的科學發現之一:我們集中注意力的方式,會形塑腦部的構造。神經科學研究也支持,發展第七感這樣的反思技巧,正足以啟動創造身心健康與適應彈性的神經迴路,也就是引發同理心與同情心的迴路。神經科學也同樣確切地顯示我們的大腦終其一生都能生長出這些新的連結,而不只是在童年時期而已。本書第一部各章節後面的「大腦剖析」單元就像是旅遊手冊,引導讀者進入這個新領域。

第三個原則與我身為心理治療師、教育者以及科學家的工作息息相關。當我們在生活中創造出連結,當我們學會用第七感幫助大腦達到並維持「整合」,讓各種分開的元素連結起來,成為流暢運作的整體時,即能帶來身心的健康。我知道這樣的描述剛開始會顯得既陌生又抽象,但我希望讀者很快就會發現,這種思考生活的方式是很自然又實用的。舉例來說,有了整合的基礎,我們才能以健康的方式與別人產生連結,尊重彼此的差異,同時又保持溝通管道的開放與順暢。整合,也就是將各個分開的實體連結起來,也將有利於左右半腦同時運作進而釋放出創造力。

整合讓我們變得靈活有彈性,相反的,缺乏連結的生活則會引發過於僵化或過於混亂的生活,你的生活可能因此遲滯沉悶,難以預料的混亂也可能一觸即發。整合帶來的自由,會讓你覺得充滿活力、自在健康。但缺少整合,我們就可能被行為的窠臼囚禁,陷入焦慮、憂鬱、貪婪、執迷,或耽溺而無法自拔。

第七感的技巧將有助於改善我們的心智運作功能,讓我們的生活邁向整合,遠離混亂或僵化的極端,進而獲得具有韌性與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