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

>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给儿子的人生礼物!

巴菲特
新世界出版社 2011-3

Chapter 3是否真有"机会平等"这件事?

  政界人士和商界领袖都非常乐于谈论"机会平等"这个问题。

  经济机会应该是公平的,政治权力应该是公平的,医疗保健的享有权应该是公平的,追求幸福的成功几率也应该是公平的。在理想世界中,一切都应该是公平的。

  但我们并非生活在理想世界中。

  我们这个世界虽然复杂、迷人、美丽,但却并不理想。在现实世界中,这种虚构的机会平等,只不过是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从最乐观的角度讲,它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从最悲观的角度讲,它会变成空洞的陈词滥调,就像"第二十二条军规"或"超完美风暴"这种我们很熟悉的词语一样,无需太多思考就可以脱口而出。

  就像完美的圆,机会平等只存在于柏拉图式理想当中。现实生活并非那样纯净。运动场上总会有主客队之别和胜负之分。生意场上,总有人占尽天时地利并广聚人脉,也总有人欠缺这些优势。政坛中,总有人能够呼风唤雨,而其他人则只能望而兴叹。在物质生活、医疗条件,甚至预期寿命方面,在非洲村庄或印第安人保留地出生的孩子,会比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郊区出生的孩子,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这一切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这一切应引起良知者的不安。

  但这里还有一线希望。认识到这种不公平之后,我们应当受到激发,并竭尽所能去创造机会平等的竞争环境。而为了争取平等和公正所付出的努力,可以减弱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恩赐罪恶感"对内心的侵蚀。

  母亲很早就让我明白,我们应当承认生活的不公平,并尽微薄之力来弱化这种不公平。她总是让我多看看这个世界,靠自己归纳出心得,而非采取长篇大论的说教。

  同样,母亲也很重视让我参加各种教会和不同宗教的仪式,她认为有必要让我认识到人们的出生境遇千差万别。她的朋友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时她会带我一起去探访小镇中某个人们认为"不好"或"贫穷"的地方。显然,这些街区里的人也有着相同的血脉,内心里也涌动着爱潮,脑海中也激荡着梦想,只是他们的出生环境压抑了他们的潜力。我母亲的关注点是个体困境,而我父亲则具有更宽广的视野。通过他的眼睛,我认识到机会的不平等伤害的不仅仅是弱势个体,而是整个社会。

  我父亲曾经与老盖茨夫妇一同去过中国,当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工厂和田间劳动时,我父亲震惊了。由于出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一生或许都要在这样默默无闻的劳作中度过。在这个环境中,不知有多少潜在的企业家、发明家和创新者被埋没了。或者,用我父亲的话说,"那座山坡上不知有多少比尔•盖茨正在干活?"

  只因为人们的才华和独创性无法得以发挥,不知多少艺术作品和科学突破成了永远的遗憾?很显然,丧失机遇等同于丧失人生。

  是的,世界并不完美,机会当然也不是人人平等,那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让这世界稍微公平一些呢?哪怕只是些许的改变?我们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使他人也享有多一点点的平等呢?这个过程又如何帮助我们活出最精彩的人生呢?

  世界上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答案。这些答案形形色色,大一点说叫做慈善事业。小一点说就是日常的善心之举。但是,无论大小,我认为好的答案都建立在几个基本的前提之上。

  最首要的前提是人人平等。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人们却视而不见。很多时候,即使是善意的人们也将他人的境况和本性混为一谈。但是,境况的千差万别不代表本性也是如此。如果你相信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包括你自己),那么你就应该承认,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尊严和价值。

  不幸的是,对这个基本事实的漠视(可能是无意识的),有时会令肤浅的善行发生变质。然而,如果人们认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优于那些受助者,那么这就不是善行,而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第二个前提更具复杂性,即我们必须谦逊地认清自己的知识所限和能力所限。

  我们只能尽力帮助别人,但无法确知到底帮得了多少,如果坚持索要结果或为了得到他人的感谢,那么这就不是善行,而是自私。这就是为何最纯粹的捐赠,往往都是匿名捐赠。

  此外,认为自己更了解其他人的自身需求,也是一种骄傲自大的臆想。由此,我们根本无法确切地说什么是"优势"或什么是"劣势"。人生并非如此简单,我们要面临许多灰色区域。

  让我来举个例子说明。

  我的一个朋友在纽约大学读书时,曾在儿童援助协会兼职。他成长在一个工人家庭,在校期间获得过多项奖学金、贷款、兼职工作机会以及全职暑期工等。不过,他仍然认为自己比那些根本上不起学的人更具优势。他的相对优势不单在于经济方面,而是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他的家人培养了他的勤奋好学以及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十足的自信心。他所任职的儿童援助协会支部位于曼哈顿东村。虽然这一地区如今已成为时尚、高雅的街区,但当时还到处是荒凉的房屋、废弃的汽车和焚烧中的床垫。这里的公立学校条件很差,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吸食海洛因的成人和青少年随处可见,盗窃和抢劫案每天发生,健全的家庭非常少见。总之,出生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面临着极为不利的竞争环境。

  "我负责的小组大概有12个男孩,"我的朋友回忆说,"刚开始和他们相处时,我完全不知所措。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每星期只有8或10个小时,我希望做的事情却很多。我急于了解他们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结果犯了一个错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我原以为他们所有的困难,都可以用贫穷来解释。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贫穷,不是吗?

  "不过,在对这些孩子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我意识到这种看法是多么片面。只有不切实际的社会改良家,才会将一切都归咎于贫穷,这种做法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之间的差别。有的孩子会亲昵地紧贴着我,我感觉他们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这些孩子往往都没有父亲。有的孩子会跟我保持一定距离,并不完全信任我,他们往往来自吸毒和暴力的家庭。有些孩子仅仅把救援中心当作一个避难所,在这里他们可以静静地坐下来看书。还有一些好奇心受到压制且学习信心遭到破坏的孩子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只有书呆子才看书。当然还有一些滋事分子,这些孩子精力旺盛,总是挑战各种底线,看你敢不敢惩罚他们。"

  几年后,我的朋友碰巧在一家著名的曼哈顿私立学校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

  "你知道吗?"他告诉我,"这里出现的许多行为问题,和我在儿童援助协会时看到的一样。"

  我朋友任教的学校有一项特殊的托管项目,专门针对那些"成绩差的富学生"。

  他回忆说:"这个项目专门针对那些出现问题的富家子弟。这些孩子已经被其他学校开除了,他们的父母为了给他们争取到入学的机会,每年需要支付3万美元。"

  这些孩子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偏差?从经济角度来讲,他们很明显处于有利位置。但为什么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富孩子、穷孩子,"我的朋友说,"我不再看他们的差异,而是开始关注他们的共同点。子女在贵族学校就读的孩子,家长往往更热衷于自己的事业和社会生活;少数人还是社会名流。他们的孩子很多都像是儿童援助中心里那些没有父亲的孩子--脆弱、依赖性强、总是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安慰。即使我连一句话都没说,那些被父母虐待或轻视的孩子,也常常发怒并且对我缺乏信任。当然也有的孩子挑战底线,总是处在被开除的边缘,那样的话他们的父母就又要为他们奔波了。"在与不同经济背景的孩子进行接触的经历中,我的朋友领悟到了什么呢?如果我们把"享有优势"简单地与"拥有金钱"划等号,我们就掩盖了大面积的灰色区域并忽视了很多其他因素。优秀的家庭教育可以克服(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那些由贫穷导致的困难。失败的家庭教育,则很容易将富有带来的所谓优势挥霍殆尽。你不能绝对地说某一群孩子比另一群孩子更快乐、好调教,或者更能活出最佳生活状态。

  我朋友还有更多的个人感悟。他告诉我,"在两种情况下,我都想介入帮忙,结果发现,我需要学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所能教的东西。"

  "从穷孩子那里,我学到了自我认同的奥妙--这种真正震撼且鼓舞人心的神秘性格力量,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所畏惧。这种勇气从何而来呢?这些孩子是如何保持乐观心态的呢?那我们其他人若屈服于沮丧,岂不就太无能了吗 ?"

  他接着说:"从富孩子那里,我学到了另一个跟我相关的道理。在我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心中有点愤愤不平,对班上的学生有一种憎恶感。我的父母可没有能力花3万美元送我到私立学校来,为什么这些孩子却可以?但是当我用心跟他们沟通后,我看到了他们的脆弱和痛苦。我意识到我必须转变自己的态度。如果只是对不如你的人表示同情,那么这不是真正的同情。同情应该针对你能够给予帮助和理解的每一个人,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我的朋友说到了他从这些经历中领悟的最后一个道理,也许这点和我们的讨论联系最紧密。"我意识到,"他说,"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对待它。稍稍偏转一下你的航向,逆风就会成为顺风。刻苦努力,坚持不懈,最终耀眼的太阳就会跑到你的身后。你生活的起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你抵达了哪里。"

  既然真正的机会平等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而且任何两个人在生命的高地上都不会精确地处于同一等高线,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对自身优势产生质疑或贬低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呢?

  我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出身富贵的人。他们能否真正相信他们的成绩属于自己?他们会不会因为自己在起跑线上处于领先位置,或是在人生旅途中受到过提携,就使自尊心大打折扣?他们怎样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成绩,并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呢?

  在某些领域,人们的表现可以很容易衡量,这种情况下,上述问题就很好回答。让我们从体育界选取一个例子。

  肯•小葛瑞菲的父亲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大联盟棒球手,也就是说,他在自己职业生涯起步时便占尽优势。从幼年开始,他就跟父亲学习球技,并且在俱乐部会所和棒球场边玩耍时,就耳濡目染地培养起专业运动员该有的素质,教练和球探都对他另眼相待,但那又怎样呢?当肯•小葛瑞菲击出全垒打时,谁又能质疑他本身的能力?显然,当他独自一人走向运动场地,全凭自己实力的时候,他的背景已无关紧要了。在有人为小葛瑞菲铺就了通往名人堂的道路后,是他自己的卓越和决心让他到达了那里。再看一个娱乐圈的例子。凯特•哈德森是歌蒂•韩的女儿,除了继承了一副甜美的相貌,她还生长在好莱坞的环境之中,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代理商、制作人和导演,但那又怎么样呢?当她在镜头前诠释角色时,这些优势背景便无关紧要了,唯一重要的是她在这一刻的全情投入和她所释放出的才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缺乏才能和激情,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起点优势和人脉关系都不足以确保你能成功。还记得南希•西纳特拉和法兰克•小辛纳曲吗?显然,每扇成功之门都为他们敞开着,但他们的音乐才能根本达不到他们的名人父亲所设定的标准。我并非以贬抑的口吻来说这件事情。西纳特拉家的孩子进行了尝试并付出了努力,这一点他们做得很不错。我想说的是,如果成功与失败、卓越与平庸可以衡量,并被大众所见,我们便可以更容易地看清继承优势和个人成就之间的那条界限。

  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能通过击球平均数或奥斯卡提名奖或格莱美奖,对自己进行定义,这就是问题的复杂之处。我们只能在隐秘的内心深处,用最诚实的方式判断我们的成就究竟是自己奋斗所得,还是仅仅借助了不劳而获的外力。

  在开始判断之前,我想有必要先做一个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灵剖析。我认为我们应该在选择职业或生活轨迹时扪心自问一下,我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到底是出于真正的信念,还是因为它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换一种方式来说,我们是否在选择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还是仅仅为了获得有利的竞争优势而做出的决定?

  我前面提到过,我曾短暂地考虑过在华尔街开始我的职业生涯。我会喜欢这份工作吗?可能不会。我会在这个行业中保持出色的表现吗?这个我无法回答,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我选择了这个行业,我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之中。仅仅是看在我父亲的情面上,也一定会有人雇用我。我在前行的道路上,会一直备受照顾和扶植,而且不可能被解雇。

  如果我对银行或投资业怀有激情,如果我确实感觉华尔街是我职业的归宿地,那么"尽管"具有优势,我可能依然会从事这一行业。任凭别人去说"他能成功完全是因为他爸爸是沃伦•巴菲特"!我为什么要在意呢?如果我确实全身心地热爱这一行,我会找到证明自己能力的方法……

  但是,这个"如果"所引出的选择太重要了,它可以毁灭我们,也可以成就我们。

  拿我自己来说,我剖析了自己的内心,并很轻易地得出了"华尔街不适合我"的结论。我想这是我职业生涯中做出的一个明智选择,不过从更深一层来看,这会给人一种缴械投降和缺乏想象力的表现。

  只有自己可以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剖析,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也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自己确定那份激情所在,即使它会将我们引向竞技场中的有利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