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达人养成计划

> 幸福达人养成计划

郝宁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1

《幸福达人养成计划》 第2章 十面埋“福” 寻找幸福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1月27日 作者:郝宁

幸福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人们一直在思考: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探索幸福的热情越加高涨起来: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而我们却似乎并没有感到比以前更快乐?怎样才能真正使自己的生活幸福?这里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属于我们的幸福。

古今中外话幸福

幸福是什么?雨夜回家,看见家中温暖的灯光是一种幸福;或者,游子归来,妈妈撑一把伞在门口槐树下等候是一种幸福;又或者,如宋朝洪迈在《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中所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一种幸福。这些都是“幸福”的表现,但作为一个富有深刻含义的概念,幸福到底是什么?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和中国的思想家对此已有所论述。苏格拉底把幸福和智慧联系在一起,认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识决定的。柏拉图则认为幸福只不过是“善”的理念,人们只有摆脱了现实世界,才能进入幸福的理念世界中去。伊壁鸠鲁对幸福的阐述更直接,他说:“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孟子也说,人生有三乐,“父母俱

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这里的“说”与“乐”即一种情感的满意状态,也是一种幸福感。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范仲淹。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所阐述的是一种广博的、深邃的幸福感。这种幸福建立在别人快乐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与强调个人幸福为主的西方幸福观相比,这种幸福观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对立观点。

尽管中西文化对于幸福来源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幸福显然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就像一句经典台词所说那样:“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所以,我们很难说幸福的客观标准是什么,幸福完全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在心理学上,如果要给幸福下个定义,我们可以这样说: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研究中,与幸福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主观幸福感”,它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当然,在不同的领域,人们也使用一些相似的术语,如:快乐、高兴、自我实现、成就感等。很显然,这些都是与主观幸福感有着相似内涵的一些代名词。

至近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在对东西方文化做了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人的心态中有一种近似惰性的幸福感。他认为中国人很安分知足,享受他眼前所有的那一点,而不作新的奢望,所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始终是简单朴素的,但精神生活却并不贫乏。他说:“西洋近百年来的经济变迁,表面非常富丽,而骨子里其人苦痛甚深……中国人的一切起居享用都不如西洋人,而中国人在物质上所享受的幸福,实在倒比西洋人多。盖我们的幸福乐趣,在我们能享受的一面,而不在所享受的东西上——穿锦绣的未必便愉快,穿破布的或许很乐;中国人以其与自然融洽游乐的态度,有一点就享受一点,而西洋人风驰电掣地向前追求,以致精神沦丧苦闷,所得虽多,实在未曾享受。”

幸福是发动机

幸福的人是令人羡慕的,不仅因为他们总是享受着愉悦的状态,更因为幸福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帮助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维持其身体健康。

首先,幸福的人更愿意和人交往,这样他们便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如朋友的帮助、同事的支持、领导的赏识等,从而拥有更多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而不幸福的人倾向于使用某种自我防御的行为方式拒绝与他人交往,以致阻碍了自身的发展。此外,幸福的人更可能产生审视自己生活状况的意愿,因此他们可能以新的更积极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世界,从而持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生活,使自己更加幸福。

其次,幸福的人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而处于积极情绪中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整体知觉加工的倾向——注意的广度更大,表现出更优的坚持性和灵活性,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调用更多的资源,更具有好奇心,更愿意在新环境下做出探索行为,而且,积极情绪状态能够引发更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幸福的人更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幸福与否也会影响人的健康状况。众所周知,频繁的生气、恼怒、抑郁会导致人的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脑部疾病和皮肤疾病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长寿的老人总是心态平和的、安详的、满足的、幸福的。美国心理学家丹纳(Danner)曾对180名修女进行了为期半个世纪的研究,发现:在最幸福的1/4修女中,有90%的人寿命超过了85岁;而在最不幸福的1/4修女中,只有34%的人活到这个年龄。也有其他研究发现,乐观者比悲观者的平均寿命长19%;65岁以上的老人,幸福者能够活下来并能够生活自理的概率是不幸福者的2倍。可见,幸福是多么重要。

你现在幸福吗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所以我们可以评估某一人群或某一个人的幸福感,看看他们是否幸福。当然,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测评幸福的技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在心理学早期对幸福的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单个题目来测量幸福,做法很简单。例如,询问“你现在有多幸福?”、“你对生活有多满意?”、“总体上讲,你觉得你的生活过得怎样?”等等。这类问题常常要求被调查者在5点、7点或10点量表上进行评分,等级越高表示越幸福。

近些年来,研究者开始使用复杂的多题问卷来测评幸福。例如:英国的29题的牛津幸福问卷(修订版);美国的5题的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消极情绪问卷中的积极情绪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问卷中的积极情绪分量表等。这些问卷可以帮助研究者评价群体或个人的幸福感,也可用于自评我们自己是否感到幸福。

研究者利用这些测评工具,对不同人群的幸福感进行了测查,取得了一些很有趣的成果。例如199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梅耶斯和迪纳(Myers & Diener)对45个国家约100万人进行了幸福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的测评,三种问卷均采用10点计分。结果发现,人们的幸福得分平均为6.7分,这样看来,人类总体上还是幸福的,这真是一个令人开心的结果。当然,该研究也发现有少数人是不幸福的,比如强制戒酒的酗酒者、新入狱的犯人、新入院的病人等;幸福感也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与男性和老年人相比,女性和年轻人中报告非常幸福和非常不幸福的比例更大;幸福感在人的一生中有小幅波动,生活满意度随年龄的增长缓慢上升,积极情绪在人生后期有所下降等。

测测你的幸福感

研究者已编制了许多测量幸福感的问卷,这些问卷大多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牛津幸福感问卷较有代表性,应用也很广泛。请你基于该问卷测评自己的幸福感。

牛津幸福感问卷(修订版)

    以下是一些关于个人幸福感的陈述。每题有四个句子,请选择一个与你过去一周(包括今天)的感受最符合的一种描述。

1. A 我觉得不幸福

  B 我觉得还算幸福

  C 我觉得很幸福

  D 我觉得非常非常幸福

2. A 我对将来不是很乐观

  B 我对将来觉得乐观

  C 我觉得我很有希望

  D 我觉得将来充满希望,前景光明

3. A 我对我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不满意

  B 我对我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感到满意

  C 我对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感到满意

  D 我对我生活中的每件事情感到满意

4. A 我觉得我一点也不能主宰我的生活

  B 我觉得我至少能部分主宰我的生活

  C 我觉得大多数时间能主宰我的生活

  D 我觉得能完全主宰我生活的各方面

5. A 我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B 我觉得生活有意义

  C 我觉得生活很有意义

  D 我觉得生活意义非凡

6. A 我不太喜欢自己

  B 我喜欢我自己

  C 我很喜欢我自己

  D 我对自己的样子满怀欣喜

7. A 我无法改变任何事情

  B 我有时能够很好地改变一些事情

  C 我通常能够很好地改变一些事情

  D 我总是能够很好地改变一些事情

8. A 我觉得生活就是得过且过

  B 生活是美好的

  C 生活很美好的

  D 我热爱生活

9. A 我对别人不太感兴趣

  B 我对别人比较感兴趣

  C 我对别人很感兴趣

  D 我非常热衷于别人的事情

10. A 我发现做决定很难

   B 我发现做某些决定比较容易

   C 我发现做大多数决定都很容易

   D 做所有的决定对我而言都很容易

11. A 我发现要着手做一件事情很难

   B 我发现要着手做一件事情比较容易

   C 我发现要着手做一件事情很容易

   D 我觉得我能够做任何事情

12. A 和别人在一起我不觉得开心

   B 和别人在一起我有时候会觉得开心

   C 和别人在一起我常常会觉得开心

   D 和别人在一起我总是会很开心

13. A 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精力充沛

   B 我觉得自己精力比较充沛

   C 我觉得自己精力很充沛

   D 我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

14. A 我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不美好

   B 我发现有许多事情是美好的

   C 我认为大多数事情是美好的

   D 整个世界对我而言都是美好的

15. A 我觉得自己的思维不敏捷

   B 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比较敏捷

   C 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很敏捷

   D 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异常敏捷

16. A 我觉得自己不健康

   B 我觉得自己比较健康

   C 我觉得自己很健康

   D 我觉得自己异常健康

17. A 我对别人缺乏温情

   B 我对别人有些温情

   C 我对别人充满温情

   D 我爱所有的人

18. A 我的过去没有留下幸福的记忆

   B 我的过去有些幸福的记忆

   C 过去发生的多数事似乎都是幸福的

   D 我所有的过去都非常幸福

19. A 我从来没有高兴过

   B 我有时会高兴

   C 我经常都很高兴

   D 我总是处于高兴的状态之中

20. A 我所做的都不是我想要做的

   B我所做的有时是我想要做的

   C我所做的经常是我想要做的

   D我所做的总是我想要做的

21. A 我不能很好地安排我的时间

   B 我能较好地安排我的时间

   C 我能很好地安排我的时间

   D 我能把想做的事情安排得非常妥当

22. A 我不和别人一起玩

   B 我有时和别人一起玩

   C 我经常和别人一起玩

   D 我总是和别人一起玩

23. A 我从不会使别人高兴

   B 我有时候会使别人高兴

   C 我经常会使别人高兴

   D 我总会使别人高兴

24. A 我的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和目的

   B 我的生活有意义和目的

   C 我的生活很有意义和目的

   D 我的生活充满意义,而且目的明确

25. A我没有尽职尽责和全身心投入的感觉

   B 我有时会尽职尽责并全身心投入

   C 我经常会尽职尽责并全身心投入

   D 我总是尽职尽责并全身心投入

26. A 我觉得世界不美好

   B 我觉得世界比较美好

   C 我觉得世界很美好

   D 我觉得世界美好极了

27. A 我很少笑

   B 我比较爱笑

   C 我经常笑

   D 我总是在笑

28. A 我认为我的外表丑陋

  B 我认为我的外表还过得去

   C 我认为我的外表有吸引力

   D 我认为我的外表非常有吸引力

29. A 我发现所有的事情都索然无味

   B 我发现有些事情有趣

   C 我发现大多数事情都有趣

   D 我发现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有趣

记分:选A得0分,选B得1分,选C得2分,选D得3分。将各题得分相加即为幸福感的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越幸福,多数人的得分在40~42分间。

资料来源: [美] Alan Carr著,积极心理学[M].郑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9-10(略有改动).

幸福本事

为什么有人幸福而有人不幸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总体说来,鉴别对幸福有贡献的因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我们是否幸福。

社会政治因素与幸福

社会政治因素在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大的方面来说,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军事冲突、人人安居乐业对个体的幸福感影响巨大;而在战乱动荡、老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中,比如现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个体的幸福感显然会很低。此外,具有公平的社会文化、没有种族和地域歧视、经济发达、高福利、行政机构运转高效、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可给人带来更强的幸福感。

人格特质与幸福

幸福与否和个人自身的人格特质有关。人格特质是个人具有的影响行为、认知和情感的相对持久的一些个人特征,比如外向、开朗、严谨等,这些特质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具有哪些特质的人更可能幸福呢?一般说来,外向、乐观、高自尊和善于自我控制的人更可能幸福,而神经质的、敏感的、冲动的人更可能不幸福。因为,外向的人更可能适应那种要求大多数人参与交往的社会性环境,更容易在社会活动中得到满足,更可能体验到积极事件,因此更可能幸福。

人际关系与幸福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感觉更幸福,与配偶、亲人、朋友、同事的关系都与持久的幸福有关。

婚姻

“美满的婚姻像蜂蜜一样甜”,婚姻美满与否和我们的幸福息息相关,先看看图2-1。

这是梅耶斯(Myers,2000)的研究结果。从图2-1中可以看出,已婚的人比离异、未婚和分居的人更幸福,男人和女人都能从婚姻中获得同样的幸福。这种婚姻和幸福之间的联系有两种解释:其一,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更容易结婚,因为幸福的人作为婚姻伴侣比不幸福的人更有魅力;其二,婚姻提供了更好的心理和生理的亲密感让人更幸福,例如:生儿育女建立一个温馨的小家,承担起配偶和父母的社会角色,给予关怀和接受关怀,等等。

图2-1  婚姻状态与幸福

美满的婚姻可以带来幸福,不幸的婚姻无疑会剥夺人的幸福。有许多因素对建立稳定和满意的婚姻有显著影响,如性格、能力、身体魅力等,但最重要的是兴趣、态度、价值观的相似。在这些方面,夫妻双方差异越小,越能充分交流、相互尊重、宽容谅解,越不容易背叛感情。这样的婚姻也最能给人带来

幸福。

亲人

亲子之间、手足之间以及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增进每一个亲族成员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力量。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种社会支持可帮助你解决困难的问题,觉得自己有所依靠,给予你勇气,增强你的幸福感。而且,人是社会的动物,亲族成员间的紧密团结,可以使我们从这种与亲戚的联系和默默温情中获得幸福。

因此,你应该和家族成员保持定期的联系,即便你已是长大的雏鸟飞出父母的巢穴很久,也不要忘记常回家看看;即便你再忙碌,给父母和亲人打打电话、写写信、发发邮件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你会得到幸福,同样你也给了他们幸福。

友谊

歌中唱到:“朋友一生一起走”,和几个亲密可靠的人保持长期的友谊可增进我们的幸福感。2002年,迪纳和塞里格曼对222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发现,最幸福的10%的大学生都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他们花很多时间和朋友聚会,他们本人及其朋友都认为他们是善于结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的人。

为何建立和朋友间可信赖的人际关系与幸福有关?原因有三:(1)幸福的人更可能被别人选做朋友和信任的对象,每天都阳光灿烂的人比整天愁眉苦脸的人显然更有魅力。此外,幸福的人更愿意帮助别人,而郁闷的人则只关心自己,少有助人之心。(2)建立朋友间的友谊可满足人的归属感,因此令人感到幸福和满意。(3)朋友的友谊和互助也提供了一种社会支持,这种社会支持会让我们感到更幸福。

怎样结交真正的朋友?应当选择那些和我们兴趣相投、能力相当、境况相似、阅历相仿的人做朋友,因为相似两人间的友谊,比不相似两人间的友谊要深厚很多。在友谊建立之初,我们应使自己的技能、人格和风格符合朋友的需要或偏好,这样他不会“抛弃”我们去找新的朋友。而在友谊建立起来之后,我们还应该睁大眼睛看看朋友是否只可同安乐而不能共患难。要记住,如同高尔基所说:“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

熟人

熟人不是亲人也不是朋友。与熟人合作是获得幸福的一种有力来源,同时还可避免由于与熟人之间卷入竞争而引发的种种不快,比如害怕失去职位,待遇不平等。因此,为了增进幸福,我们应该学会与熟人合作而不是竞争。

当我们和熟人共事时,应该让彼此双方明确地知道这种合作关系会无限期地持续到未来,而且长期的合作会为彼此提供互惠双赢。如果彼此双方都能认可长期共事、并肩作战会比独自工作带来更高的个人利益时,双方都会更乐意合作,并体会到幸福。如果别人给你帮助或恩惠,你应该以更多的(至少是同等的)恩惠和帮助回报对方,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记住,互惠行为建构信任,非互惠行为会毁掉

信任。

环境与幸福

我们所处的环境,包括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气候、交通等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

财富

一般说来,经济状况越好、越富有的人,越可能幸福,因为财富决定我们能够支付得起生活所需,进行一些娱乐消费,并感到安全。但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即,并非是越富有的人就越幸福。例如,200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十个城市依次为(不包括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地区):杭州、沈阳、中山、宁波、青岛、台州、珠海、上海、北京、成都。可以看出,并不是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或北京居民感觉最幸福。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尚处于贫困阶段时,经济发展和财富累积会很大幅度地增加人们的幸福感,比如从衣不裹体的贫穷阶段发展到衣食无忧的小康阶段,人们的幸福感会显著增强。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已经比较发达,那么,财富增加对幸福的影响作用便会递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种解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拥有的财富差距不断减小,那些拥有更多财富的人并不觉得他比大多数人更优越,所以幸福感会降低。这种解释建立在社会比较理论的基础上,该理论认为,人的幸福建立在对自己与别人差异比较的认知上。另一种解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那些基本物质需要得到了满足,财富的积累就无法满足能够增进幸福的社会和心理的需要,那些认为挣钱压倒一切的人反而可能会更不幸福。

其他环境因素

在湖光山色中流连忘返会让你心旷神怡,而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奔波游走可能让你身心俱疲。心理学研究发现,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以引发人们强烈的积极情绪,而人工环境则没有这种功能。人们在有植被、水、全景景观、空气清新的地方,感觉更为舒适。从进化论角度看来,人类祖先最早就居住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所以现在的人们也喜欢这类地方,因为这样的环境让人觉得既安全又富饶。

阴雨绵绵会让人郁郁寡欢,而阳光明媚则会让人心生喜悦,好的天气会带来积极情绪。研究者发现,在阳光灿烂、温暖而不炎热、不潮不湿的环境中,人们会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当然,人类也具有适应不良气候条件的能力,并不是说住在高寒或炎热地区的人就一定不幸福。

居住房屋的质量也会中等程度地影响我们的幸福感,比如房屋的位置、附近的交通情况、房间的大小、人均住房面积、取暖和制冷的条件,等等。

此外,经常听听音乐也可带来短时的积极情绪体验,并能够降低人的攻击性,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音乐能带来持久的积极情绪体验或者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身体状况与幸福

体育锻炼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状态,但身体健康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复杂。

健康

健康是千金难换的人生财富,一般认为,身体健康的人更可能幸福,而疾病缠身的人往往感觉灰心丧气。但事实上,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例如,一个人本来身体健康,但总是担心自己将要患病或已经患病,他的幸福感显然会很低;而另一个人身体可能存在一些毛病,但他认为自己体壮如牛,这些小灾小病不值一提,那么他的幸福感也不会与常人有异。因此,对个人的幸福感起到影响作用的是他对自己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估而不是他的客观健康状况。

锻炼

短期的身体锻炼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帮助人保持快乐的状态。而长期的锻炼可产生更强的幸福感。成年时期的有规律的锻炼可有效降低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病几率,使人更加长寿。此外,长期有规律锻炼的人也常和别人一起参加运动,因此他们也有更多机会从这种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幸

福感。

工作与幸福

工作是否令人满意,对我们是否感到幸福有着重要影响作用。首先,有工作的人比没有工作的人更幸福。其次,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会增进幸福感。第三,在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中,在那些能够熟练运用自己技能的工作中,在那些有着较高内在价值能够带来社会收益的工作中,人们可以体会到更强烈的幸福感。

工作与幸福感是相互作用的。对工作满意可以提高幸福感,反过来,幸福感又会促进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接受教育与幸福

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幸福感成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可能感到幸福,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情况更是如此。这可能是由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越可能获得更大的社会收益,如财富和地位等;而未受教育的人可能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相比而言,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即便是受教育极少的人其基本物质需要也是可以满足的,因此在这类地区,受教育程度对人的幸福感作用不显著。

休闲与幸福

充分的休息、多种形式的放松、美食和各种业余活动都对幸福有短期的积极影响。原因在于,我们能够在这些团体活动中和别人交流,建立一个符合自己需求的交际圈,并从中获得归属感。此外,休闲、美食和音乐本身也可以带来身体的舒适,引发积极情绪;志愿者服务可以满足个人的利他需要;而极限运动可以满足个人自主执行技能活动的需要、对兴奋的需要,以及竞争与成就的需要等。这些都会让我们感觉更

幸福。

宗教与幸福

西方的研究发现,幸福和参与宗教活动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参与宗教活动的人比其他人具有更高的幸福水平。那么,为什么有宗教信仰、参与宗教活动的人自我感觉更幸福呢?这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宗教提供了一个一致的信仰体系,使人们能够发现生活的意义,对未来充满希望。第二,定期参加宗教活动,成为宗教组织的一员能够为人们提供社会支持。第三,在西方社会中,皈依宗教常常和生理与心理上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但是,在其他文化背景下,皈依宗教、参与宗教活动是否与幸福有关不得而知。即便在西方社会,宗教增进幸福也是和宗教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如果皈依正统的宗教,认可忍让、爱、诚实等价值观,追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升幸福感;而如果追随某些极端的宗教或者“邪教”,认可攻击、排斥、自虐、毁灭等信条,是绝对不可能给人带来

幸福的。

幸福与否:基因决定?

有些研究者提出,一个人幸福或不幸福是由其基因决定的。他们认为,“幸福感”同其他情感一样也是大脑活动的一部分,掌管着这部分感觉的组织位于大脑紧靠前额内侧的部分。这里的病变、损伤所致的幸福感丧失、爱情挫折已不鲜见,所以专家们就将这里认定为幸福感的核心区。他们认为,从根本上来讲,幸福感取决于遗传因素,与本国的宗教信仰等环境因素并无直接关系,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影响也不大。

研究发现,一对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中长大,可他们的幸福感却处于同等程度,其中50%完全一致;而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亲兄弟或异卵双胞胎,他们幸福感的一致性却不足10%。可见遗传对幸福感有相当大的决定性。所以研究者认为,理论上应该有一种承载这一遗传功能的基因。

虽然从遗传学角度,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彻底锁定“幸福的基因”是什么、在哪里,但一些相关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启示。例如,血清素这种物质在大脑里越活跃,人的幸福感就越强;大脑边缘系统发育不足,会极大影响幸福感,这种情况下,生活再富裕、家庭再美满也难免成为与幸福无缘的人。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进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会解开幸福的遗传密码。

资料来源: 李津军.快乐幸福与基因有关.大科技,2001(1): 29  胡连荣.幸不幸福基因决定.北京青年报,2001-1-4(综合两篇文章,有改动).

幸福ing

比起我们的祖辈,我们现在的生活要轻松和舒适很多。我们消除了很多曾经致命的疾病,基本上不再挨饿受冻,平均寿命增加了一倍;我们创造出便捷的交通工具,制造了各种机械设备来完成危险的粗活重活;我们的教育、艺术、运动和各种休闲活动也获得了极大发展。但是,我们还是会时不时地不高兴,有些人甚至大多数时间都不高兴。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许多障碍影响我们获得幸福,包括:与生俱来的对愉快情境的习惯化和适应,对等值的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等反应,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倾向,以及适应性的痛苦情绪等。

那么,面对这些导致不幸福的种种原因,我们应该怎样增加幸福?

第一,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能够友好沟通的、宽容体谅的、与自己相似的人结婚;和自己的亲族成员保持往来;结交几个真心实意的朋友;与熟人合作而不是竞争等,可以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第二,营造舒适的环境。要具有起码的经济保障,让自己感到安全,也让家人感到安全,但不要过于追求财富和物质消费;尽量住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享受宜人的自然环境;让自己的居住环境温馨,偶尔来点悦耳的音乐。

第三,保持健康的身体。饮食节制、睡眠有规律、定期参加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好身体、好心情。

第四,在工作中体会幸福。要善于在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运用自己擅长的技能;应努力在有趣的和挑战性的工作中获得成功和证明;要善于设定一系列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价值的目标,并努力工作实现这些目标。

http://www.boraid.com/darticle3/list.asp?id=159117 |/darticle3/list.asp?id=159117 | 13

第五,合理安排休闲活动。要善于休息、放松,偶尔出去度度假,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也至少常去公园、小区里的绿地、乡下农村走走。也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参加合作性的休闲活动,如桥牌、音乐、舞蹈、身体锻炼等。但要记住,在休闲活动中,不要使自己过于劳累。

第六,认识到对幸福的习惯化是正常的。不要指望通过追求物质满足而极大增进幸福,要认识到以前能够带来幸福的物质满足现在不能带来幸福是正常的。

第七,不要进行非理性的社会比较。要记住,媒体塑造的形象多是虚假的,所以不要和他们进行消极比较导致自尊降低,应该与你周围的真实人群进行比较,偶尔不妨比比那些比你差的人。要设置符合自己能力的现实的个人目标和标准,从而客观评价自己当前所处的境况。谨记中国的古话“德向上比,物向下比”,德行和优秀的人比,促进自己反思;物质享受和较差的人比,使得自己满足。

第八,正确认识对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等反应。我们不妨在面对巨大的成功和胜利时期望一个小小的幸福,而在面对小小的损失或失败时准备接受一个巨大的伤悲。

第九,正确处理痛苦情绪。面对抑郁时,可以回避痛苦的情境,把注意力集中在情境中不令人痛苦的方面,抛弃完美主义的想法,让自己活跃起来;面对焦虑,可以质疑那些源于恐惧的想法,通过直面威胁来锻炼自己的勇气,使用一些应对策略来减少焦虑;面对愤怒,可以回避引发愤怒的情境,将注意力集中到不痛苦的方面,要求引起你愤怒的人不要太过分,练习自己的移情能力。

总之,幸福与不幸福其实都在你心中,不要总是说“我真倒霉、我真不幸”,你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改进让自己幸福起来。

企业的幸福指数:员工满意度

员工满意度又称雇员满意度,是企业的幸福指数,是企业管理的“晴雨表”,是团队精神的一种参考。

员工满意度是指个体作为职业人的满意程度,是组织成员对其工作特征的认知评价,是员工通过比较实际获得的价值与期望获得的价值间的差距后,对工作各方面满足与否的态度和情绪反映。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关键因素集中在“公平性”这三个字上,反映在薪酬、绩效和职业发展三个方面。

员工满意度与员工的工作卷入程度、组织承诺和工作动机等密切相关,员工满意对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意义重大。因此,企业应该在日常管理中重视员工满意度的调查。

一方面,员工满意度调查是企业内部管理改善的过程。一年一度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使企业管理层倾听到员工的真实心声,是企业检查目标的实现情况,上下沟通,了解员工需求,找出管理上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的过程。企业可以通过向员工公布满意度调查结果,针对员工不满意或有抱怨的问题,共同进行根源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另一方面,员工满意度调查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员工的满意度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凝聚力和个人工作态度等。企业通过满意度调查后的改进措施,可以激励员工,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通过满意度调查的问卷内容、调查结果和改进措施可以使员工感到他们的需求正在逐步得到满足,可以使员工明确企业的目标以及个人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更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兑现自己对企业的承诺。 

总之,管理者应该知道,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实质是员工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监督,体现了企业文化中员工参与(employee involvement)的思想,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改善,使员工感到本企业是值得选择和推荐的企业,最终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员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