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

> 微表情

姜振宇
凤凰出版社 2011-8
9787550605626
34.00

第四节 眉毛的微表情

人体所有的器官,都有存在的意义,没作用的器官早已经在长期的进化中逐渐淘汰。眉毛的存在,也是有作用的。眉毛被流传得最广的作用,是配合人类的直立行走姿态,防止汗液、雨水等刺激源在重力的作用下直接侵害眼睛。仔细观察一下眉毛,可以发现每根毛发的走向,都是向上或者呈水平方向向两侧生长的。这样的走向可以有效地引导小滴液体避开眉毛下方的眼睛,从两侧流下。

请你努力地皱一下眉,然后往上看看,是不是可以看到眼前的眉毛?尽管平常的状态下,眉毛位于眼睛上方,不能被看到,但经过肌肉的运动,眉毛可以在眼睛的上方凸起,形成类似屋檐一样的结构,尽力保证眼睛的安全。而保证安全的动作,是通过眼轮匝肌和皱眉肌共同配合完成的,在进行物理防护的同时,也会将双眼对刺激源的关注程度提到最高,从而提高精神戒备的等级。

除了进化出的原始功能外,眉毛对于人类而言,还有另外一种重要的作用,就是表达“心意”。总体来讲,眉毛的运动和形态,可以分为5 种。

眉毛的运动,主要有额肌收缩造成的上扬,皱眉肌主导收缩造成的皱眉,由眼轮匝肌和降眉间肌共同收缩造成的下压。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5 种主要形态。

正常形态

所谓正常形态,就是人神智清醒,没有受到负面刺激,也没有需要关注的事物,眼睑正常睁开时的眉毛形态。就大多数人而言,眉毛的正常形态是两道弧心向下的弧。但是,鉴于人的个体样本差异十分巨大,考虑到年龄、种族、性别、是否修饰过以及个人习惯和肌肉常态等因素,需要对被测试人进行基线测试,才能确定眉毛的正常形态。

比如,很多年龄很大的老人家,在清醒的时候,即使是正常交流,也会尽力使眉毛提升到最高的位置,而这个属于基线状态的眉毛形态,一般不具有特殊的意义。

下压状态

下压状态是指眉头、眉体和眉梢整体向下移动,眉毛整体与上眼睑缘之间的距离缩小。由于眉毛的下压除了有降眉间肌对眉头的作用外,还有眼轮匝肌的收缩动作参与,所以眉毛整体下压时,上眼睑也因为受到眉毛下降的压迫而向下闭合,遮住部分眼球,下眼睑也呈绷紧状态,眼睑整体呈半闭合状态。如图10-2 所示。

眉毛的下压形态,配合眼睑的半闭合,如果整体呈现紧绷状态,则表示对负面视觉刺激源的严重关注。

这种关注源于希望获取更多信息的本能,比如对预期不符的不解,内心的潜台词一般是“怎么会这样?!”。此外,还可能是不满或者厌恶等等。可以归纳出的共同点是,眉毛整体下压,意味着被测试人感受到了压力,下压和眼睑紧绷的程度越大,意味着压力也越大,关注程度也越高。

这与眉毛的原生态作用有关。眉毛这个器官存在的意义,早先就是为了遮挡阳光对眼睛的直射,保护眼睛里面的视觉神经细胞,同时便于调整光线射入的角度和量,将对象看得更清楚。上下眼睑的闭合动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视觉范围内的干扰,从而帮助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对象上。人如果遇到威胁生存的对象,就会立即将其评估为强大的负面刺激源,集中精神进行关注。因此,眉毛下压、眼睑半闭合,也是进化所得的应对负面刺激源的本能反应。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真正能威胁生存的负面刺激源已经很少了,但人们在遇到与自己预期不符的意外、不解、困惑、烦躁、厌恶等需要关注的情况时,还是会本能地做出眉毛下压和眼睑半闭合的动作。

很多情绪的表情反应,都包括了这一眉眼动作组合,比如不高兴、威胁、忧虑等等。你会发现,这些情绪都是“费劲”的情绪,都需要消耗能量来支持情绪本身及其外在反应,正如眉毛的下压状态和持续需要能量来支持一样。这也正是前面所讲的,眉毛的下压形态力度,可以推导出关注力度,也就是被测试人内心中对刺激源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关注还是引起注意并思考对策的过程,一般的刺激源所引起的关注阶段不应太长。因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中,如果思考对策时间过长,结果往往走向死亡。所以,正常的关注,不会持续很久(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仅仅是根据能量理论提出猜想),除非是人类复杂思维的题目,如计算或者逻辑推理等。过长时间的关注,在非复杂理性刺激源的时候出现,是一种作假痕迹。

愤怒状态

愤怒的眉毛,呈现明显的“10 10状”,也就是眉头向面孔中线皱起、下压,眉梢向面孔两侧的斜上方挑起。常言道,“剑眉倒竖、虎目圆睁”,描绘的就是这个样子。如图10-3 所示。

愤怒的眉毛状态,是由两种神经系统状态复合而成:一是关注,二是准备进攻。

关注是非常严重的关注,因为事关成败生死。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符合前面解释的严重关注形态,这样可以为了后面进行搏斗而做好信息获取工作。由于关注程度的强烈,愤怒的眉头一定会皱在一起,产生皱眉纹。

而进攻的时候,身体全部的能量向外扩散,肢体的动作幅度和力度都非常大,就连面孔上的器官,也在充沛能量的支撑下做出扩张动作,高挑双眉,睁大双眼(有个成语叫做“目眦尽裂”),张开嘴大声吼叫(或者呼吸配合发力),甚至鼻孔也会张大,配合剧烈的呼吸。真正的愤怒,是攻击的冲动,是直接冲上去把敌人打倒在地,这种冲动无法抑制,即使对方已经失去抵抗能力也要继续疯狂进攻。此时,身体里的能量会有抑制不住的爆发冲动。

因此,强烈关注和强烈的进攻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愤怒的经典眉形 眉头皱起,眉梢高挑。这两种互逆的形态组合在一起,是皱眉肌和额肌相互较力的结果,普通人想要刻意做到这样也会比较吃力。而这种眉毛形态的出现,表明了被测试者的愤怒已经比较强烈,可能接下来会引发进攻行为。如果眉梢的上扬逐渐平和,说明内心的愤怒也在减弱,进攻的欲望降低;如果眉头的皱纹瞬间消失,身体的冲锋、肢体的战斗和愤怒的叫骂也会同步消失。

另外需要注意一种姿态,如图10-4 所示。

攻击的时候,会低头,眼球向上略翻,下巴回缩。这个形态是搏击的标准准备姿态的一部分,通常会出现在训练有素的搏击运动员脸上,尤其是比赛的时候。这样的动作形态来自保护咽喉、腹部的进化本能。因此,如果不是习惯,当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姿态改变时,也可以推断出其内心的敌意渐生,具有攻击倾向。

悲伤状态

极致悲伤状态的眉毛形态为“8 20状”,即眉头抬高,眉梢降低。要把这个动作做到非常明显,在没有充分的悲伤情绪时,是很有难度的。通常,无论是眉头的抬高还是眉梢的降低,都不会很明显,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相对的位置改变。而这种相对的改变,是要根据被测试人在平静表情时确立的基线状态来判断的。

判断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在没有刺激信息的情况下,观察被测试人眉头与眉梢间的两点连线。我们将这条连线定义为眉角基线。然后,在有效刺激之后,根据眉毛形态的不同变化,重新连接两点,作为眉角线,与眉角基线比对角度和高度的差别,以推测情绪的变化。如图10-5 所示。

因此,真实的悲伤情绪,也许最终并不一定能够呈现为眉头高于眉梢的明显形态,但如果出现了眉角线与水平线夹角的增大,大于眉角基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就可以推导出悲伤情绪的产生。

悲伤时,眉头可能皱在一起,也可能分开。皱在一起属于还在集中精神悲伤,还在想着这份失去,还有理智存在;而眉头分开,则是完全失神的悲伤特征。悲伤造成了精神力量和肌肉力量的能量流失,无望的预期也不会再次调动情绪来鼓动能量,因此肌肉失去了对眉毛的控制,也没有思考的存在了。

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在正常测试中产生的悲伤情绪,很少能看到夸张的“8 20状”眉毛形态,但眉角线都有轻微的变化。同时,我们还会观察到另外一个细微的变化 眼睑的变化,而眼睑的变化程度,要比眉毛的形态变化更加容易识别。

眉头挑起,眉梢下压,是额肌中束、皱眉肌和眼轮匝肌共同收缩的结果。眼轮匝肌的收缩,会挤压眼睑,使上眼睑的内侧(靠近鼻子的一侧)向面孔中线靠拢并扬起,这个变化比眉头的上扬更加容易被识别。而且,如果眼睑呈现为这样的形态,我们还可以把它和眼睑上方的泪腺以及泪管位置联想到一起 这种形态更加方便眼泪流出。

当然,根据第7 章中对恐惧微表情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样的眉形也会出现在恐惧类表情中。总之,这种眉形的出现,意味着当事人心中已经为令人悲伤的结果作好了准备,要么就是担心恶果发生(恐惧),要么就是接受恶果发生(悲伤)。

眉毛高抬

在第4 章中,我们专门探讨过惊讶的表情特征。在没有防备、没有控制的惊讶表情中,双眉往往和上眼睑一同上提,高于常态,眉毛抬得越高,表示惊讶程度越大。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会提升眉毛,那就是对自己所说的内容比较自信,甚至认为听者也应当认可,这些内容应当是彼此心里的默契。所以,在明知故问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快速的双眉高挑。即使在不说话的时候,一个快速的挑眉,也能够让信息接收方了解到这种默契,可以翻译成“你懂的”。如图10-6 所示。

但是,这种双眉提升,与惊讶的双眉提升具有不同的特征,关键的区别是上眼睑的配合程度。在惊讶中,双眉和双眼的上眼睑提升程度匹配,等幅提升;而在这种表示自信的双眉提升中,则是眉毛提升得很高,但眼睑仅仅有被动的轻微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