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的法则 C/2, by Weiner, 四川人民2007

> 心理治疗的法则 C/2, by Weiner, 四川人民2007

(美)韦纳Weiner 著,周博林 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7-2

38.00

交流中的干扰:阻抗 性格的阻抗(1)

性格包括人们一些习惯性的和倾向性处理自己经验的方式。体现个体性格风格的态度和习惯能够促进个体的创造性和生活的满意度。但正如第八章所指出的,由这些性格方面所构成的防御性操作的目的多在于减少焦虑而非追求自我满足。第八章大量强调了在心理治疗中帮助患者理解和矫正性格防御性操作的重要性。第八章既作为这方面的一个结束,也可作为理解引起防御性操作的那些潜在焦虑的前奏。和本章相关的是,人们按照性格采取的避免焦虑的行为也将被患者用来躲避心理治疗,这些行为是焦虑的一个潜在来源,这意味着性格防御性的操作可能阻碍患者参与心理治疗过程,是阻抗的一个来源。

在早期讨论解释性格防御性操作时,就介绍了性格特征对治疗中的面谈进展造成影响的几种方式。目前性格阻抗的潜在来源可以被分成三种具体的类型。首先,诸如分离、压抑或反向作用的防御机制可能会直接妨碍对患者担忧的主题开展有益的探讨。其次,更广范围的适应风格,诸如在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或消极倾向,或以具体或抽象为主导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可能限制患者在治疗中交流的范围。再次,患者可能存在一般性的性格问题,诸如受虐型的人格障碍或成功神经症的患者,就会阻碍基本的治疗协议的建立和维持。(一)特殊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避免对思想和情感的清醒认识会给自己带来焦虑而所使用的心理策略。在心理治疗中,核心策略包含增加对引起人们焦虑的事件的清醒意识。防御机制作为允许患者有效应对这些事件的一种方式总是干扰治疗目标的实现。那些经常利用分离作为一种防御机制的人,不是自发地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倾向于仔细对情感体验进行过滤,使观念和事件与其有关的情感进行分离。当生气时,他们不会冲动地说“你这个该死的家伙,我要让你好受!”,而是更可能用庄重的语调说“我要你知道我对你感到非常愤怒。”他们在恋爱时很少说“我爱你”,而是说“你对我特别重要。”

情感和观念之间在治疗中典型的分离,标志着它使患者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情感。治疗师要求患者推迟自己的情感表达,如同在讲述陌生的剧本那样,用了无生气的客观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经历,这样就造成患者冷漠的情感:“我必须非常生气”“我现在好像又感觉很好了”“我不需要提起悲伤的情感,很明显,在类似那样的情境下我都会不开心。”这种无法直接体验和自发表达情感的困难就限制了心理治疗中情感的传达,对治疗就形成了一种阻抗。因此,对分离进行有效的解释不仅有助于扩展患者的自我意识,而且也促进了充满情感的材料出现,否则这些材料可能无缘在治疗中得以讨论。

一些压抑和反向作用的例子将进一步说明具体的防御机制在心理治疗中产生阻抗的方式。压抑是由清醒意识之外的精神内容即患者的思想或者情感组成,正如分离能将两种连在一起的思想或者某种思想和相关的情感相互分离一样。然而分离促进了对个体经验的关注,压抑作为一般性的防御方式也通过思考来促进情感的体验和呈现直观性。那些特别依赖压抑型防御机制的患者,更加容易直接体验或自发地表达情感,但他们倾向于不去思考自己的体验和行动的意义。

作为心理治疗的患者,压抑性个体会坦率地说明自己是如何感受的,但却不关注自己为什么会那样感受。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很可能拒绝回答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正因为”“重要的是我确实是这样感受的”),对自己的反应较少分析。同样,压抑性个体经常讲述自己对事件的情感性反应,但并没有向治疗师详细介绍发生的事情。患者可能更加看重情感而非细节,因此随后治疗师对细节的要求也使患者难以忍受。另外,治疗师的这些要求也可能超过患者反应的能力范围,因为压抑者倾向于不记录或不能记住事件的细节,这样就影响了事实必要的清晰重构。所以,压抑和分离是相对立的两种方式,但明显的压抑性防御也会造成阻抗,那么矫正这些防御性的阻抗能促进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反向作用是对由焦虑引起的潜在情感和冲动表现出对立的态度或行为模式。当反向作用处于支配地位时,患者对于原来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突然转了一百八十度弯继而愿意完全接受这件事情,即使自己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敌意便成了自我牺牲式的奉献(“妈妈对我这么好,为什么我还恨她呢?”),攻击性的冲动变成了极端的温顺(“作为一个体贴的人就应该关心别人,而不是冒犯别人”)。每当开始揭露引起害怕、内疚、羞耻或尴尬的潜在情感或冲动时,那些使用反向作用的患者就寻求使用与自己的情感和冲动相反的大量自我报告去掩盖那些潜意识的情感和冲动——这是一种自我的过分保护。正如分离和压抑的情况,当治疗师面对反向作用时,消除患者的阻抗能够使信息进入治疗中,否则这些信息只能停留在意识之外。对特殊防御机制的本质以及在心理治疗中对阻抗的意义的进一步论述由番尼琪(Fenichel,1945a,pp?141-167)、A?弗洛伊德(A?Freud,1936/1946)、兰格(Rangell,1983)和沃勒斯坦(Wallenstein,1983)提供。(二)应对风格

应对风格是由影响人们对自己体验如何组织和反应的倾向或特质组成的。同样,尽管防御机制也会影响人们对自己经验的组织和反应方式,但应对风格是一套概括性的行为,防御性操作主要存在以下两个差异。首先,个体对防御机制的偏好是由引起焦虑情境中的经验所决定的,而个体的应对风格不仅受到经验因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生气质的影响。

其次,防御机制是一种个体对其不能有效处理的情境的焦虑采取躲避或者凝固的自我保护手段。所以,患者在将焦虑最小化的同时,也限制了自己人格的发展而且使个体不能积极处理焦虑的根源。然而,不管是否会产生焦虑,应对风格形成了处理经验的各种方式。尽管这种应对风格有时可能是防御性或非适应性的,但是也包含了在迎接挑战时具有建设性和自我实现性的因素。

应对风格是由对经验进行组织和反应的某种方式所决定的,和其他形式不同,这些方式能够缩小患者的行为范围,这就足以造成患者的阻抗。例如,某些人先天就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而其他人则是天生消极的态度。积极的人可能期望在心理治疗中不断互动、产生大量的观点以及快速变化,而且他们可能也很难容忍谨慎思考和逐渐扩展自我意识这个过程。消极的人经常把心理治疗看成是为自己做事,比如期望治疗师能经常带他们逛商店,同时他们可能很难去承担诸如介绍讨论的主题、协助性的分析以及让治疗师了解自己等治疗中的责任。

与积极型—消极型气质相联系的阻抗表现具有独特的形式。积极型的患者轻视慢节奏的治疗,抱怨治疗成效很小或几乎没有任何成效,喜欢谈论自己听说或看到过真正有效的其他治疗方法。消极型的患者则因为缺少来自治疗师的指导而不断抱怨,认为如果在治疗中自己能够明显表现出自己的期望行为的话,从一开始他们就不需要接受治疗了。同时他们还询问是否存在同样能够减少患者做事情以及承担责任的药物疗法、催眠疗法或其他辅助性疗法的可能性。蔡德纳和埃德勒(Zeidner&Endler,1996)提供了应对风格的个体差异以及它们对适应性和非适应性行为的意义如百科辞典似的报道。

交流中的干扰:阻抗 性格的阻抗(2)

(三)一般的性格问题

在一些情形中,心理治疗中的性格阻抗不是由具体的防御偏好或鲜明的应对风格引起的,而是由对有效治疗造成特定障碍的一般性格问题所引起。在这方面有两种问题备受关注,即受虐型性格障碍和成功神经症。前面的章节曾对此作过简单介绍。

受虐型性格障碍的患者是靠心理的痛苦而生存,他们极度抱怨心理的痛苦,而且他们一般会回避或忽略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这种人在心理治疗中表现出如前所述的一种普遍却夸张的超我阻抗模式。他们也不会接受本应得到的比现在更加幸福或更令自己满意的任何生活。对于治疗中出现的进展,他们不会相信而且也觉得很不自在。受虐狂的患者认为那些不配成功的人其不正当的收益注定会被剥夺,并且会因此而受到惩罚。很明显,受虐狂的患者对治疗中的有益讨论肯定会产生阻抗。

同样,患有成功神经症的个体会拒绝成为更加成功的人,这不是因为与快乐相比他们更喜欢痛苦,而是因为过多地把未来的成功看成是威胁。一般情况下,对一个有成功神经症的人而言,他们可能会享受富裕和有意义的生活,但是成功神经症确实会限制人们充分发挥在学术、职业以及创造性工作方面的能力。成功神经症患者惧怕超过别人的想法不仅阻碍患者在治疗中试图通过竞争和努力来面对挑战的信心,而且也回避对可能拥有成就的追求。像受虐狂一样,对成功的恐惧给治疗工作造成障碍。患者只有识别和克服这些障碍,治疗才能取得重要的进展。尽管写于60年以前,对受虐型性格障碍的讨论以及它对心理治疗造成的困难的最好讨论是由威廉斯和赖克(Williams&Reich,1933/1949,pp?208-247)提供的,他在文献中介绍了“性格盔甲”和“性格阻抗”的概念。关于这个主题的其他重要的贡献包括布卢姆(Blum,1991),布伦纳(Brenner,1959),格伦和伯恩斯坦(Glenn&Bernstein,1995),瑞克(Reik,1941)。同时推荐关于性格风格以及它们对治疗反应的影响的是一篇经典的论文,由斯特巴(Sterba,1953)提供,书籍由S?约翰逊(S?Johnson,1994),霍洛维茨(Horowitzetal?,1984),米隆(Millon,1996),夏皮罗(Shapiro,1965,1989)以及M?斯通(M?Stone,1993)提供。在那些受虐狂或不能容忍成功的患者之中,有时难对付的对心理治疗的阻抗也被称作“消极的治疗反应”(Jaffe,1981;Levy,1990,Ch?7)。

交流中的干扰:阻抗 对内容的阻抗

性格阻抗以及对变革的阻抗都涉及了心理治疗中患者的人格特征。与之相反,对内容的阻抗是指由治疗情境所诱发并且独立于情境的治疗进展中的障碍。在所有这些形式的阻抗中,对内容的阻抗不仅在来源上是最简单的,而且它本身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当心理治疗关注的是导致患者生活障碍的事情时,治疗师通常将注意力转移到令人尴尬的、害怕的、恼人的、压抑的,或其他患者不愿讲述或思考的主题上。所以,治疗过程必然会唤起患者对内容的厌恶,导致患者不能完全地参与治疗。

对内容的阻抗经常促使患者通过把这些内容排除在自己清醒的意识之外而回避某些主题,所以弗洛伊德最先将其称之为“压抑型阻抗”,也就是“通过阻隔危险的势头来加强控制的一种持续的、自动的和正常的自我发展。”(Menninger&Holzman,1973,p?108)。然而,鉴于随后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以及在神经症人格特质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必要区分压抑在以下两种情况中不同的功能:第一种,压抑是所有的患者对治疗的内容加以阻抗的一种正常倾向;第二种,压抑是某些患者偏好的一种防御风格。前面有关性格阻抗的章节也论述了源于一般压抑性防御偏好的阻抗以及所有患者通过对回避关注的内容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来的阻抗,在这里都属于对治疗内容的阻抗。

患者对内容的阻抗的相对减轻取决于其与面谈中不断交流的紧密联系。性格的阻抗和对变化的阻抗是因为心理治疗而加剧,但在治疗之外的事件也对其造成影响。正如接下来就要谈到的移情阻抗虽然也起源于治疗情境,但它是患者和治疗师之间、患者和现在或过去生活中出现的其他人物的关系复杂作用的结果。对内容的阻抗不仅是心理治疗的特殊产物,而且也是一种对发生在治疗中的即时事件的相对简单的明显反应。

更为具体地讲,对内容的阻抗要么在患者很难继续讨论的话题时出现,要么在将要讨论这个话题时出现。德瓦尔(Dewald,1980,1982)描述了在心理治疗中的患者是如何利用他所称的“策略性的阻抗”去帮助自己避免痛苦的思想和情感。在相关的研究中,霍洛维茨、米尔布雷思、斯丁森(Horowitz,Milbrath&Stinson,1995)发现当他们正在讲述冲突性的或未解决的主题时,患者一般表现出逐渐增加防御控制的迹象,而且他们推断这种防御性的迹象可能是识别一直未解决的事件的一种有用的方式。假设有一名妇女正在谈论婚姻问题,当她谈到自己缺乏性吸引力时会明显不安。她可能试图终止这个话题,或者不再深入谈论这个话题,或者言明这件事情太令人烦恼或太丢脸,自己因此不能多谈。这种突然出现的阻抗的根源和意义是很明显的。患者逃避因谈论自己缺乏性吸引力的话题而内心存在压力的动机强于患者试图解决婚姻问题的动机,从而造成了患者不愿意继续讨论可能与性吸引力相关的话题。

在对预期内容的阻抗方面,假设这位女性患者已经谈论自己婚姻关系中除性之外的一些内容,接着她会积极地说,“我想谈谈在性生活方面的一些事情。”然而她并没有继续下去,而是陷入沉默,或谈论除性之外的一些事情,或轻描淡写地谈论性和自己的忧虑无关。那么她的行为就是一种对内容的预期性阻抗。当谈论和性相关的话题时患者就产生阻抗了,当然,此刻患者阻抗的原因和意义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