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

> 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

姜振宇
凤凰出版社 2011-5-1
9787550602779
26.0

隐晦的冻结反应

真正在测试过程中有意义的冻结反应,几乎都是比较隐晦的。

呼吸控制

呼吸的冻结反应是屏住呼吸或者降低呼吸的幅度和频率,也就是俗话说的“大气都不敢喘”。这是经典的冻结反应之一。

微反应研究体系中,呼吸与能量储备直接关联。呼吸动作的频率和幅度增加,意味着能量储备增加,准备有所动作(不光是身体的动作,也包括思考和言语),且动作的难度越大,呼吸的量(频率或者幅度)就越大,二者成正比。

因此,吃惊的时候本能反应是快速吸一口气,留着备用。但感受到恐惧的时候,尤其是迫于客观条件不能逃跑、不能反抗的时候(比如现代社会的规则、礼仪等),则会出现屏住呼吸或者减弱呼吸的冻结反应。

我的一位同事有一次负责筹办会议,因为诸事繁杂,居然忘记了派车接某位重要领导莅临会场,还好对方很大度,没有计较,最终的会议也很顺利。不过此事还是搞得自家领导很恼火,晚上在庆功宴的时候,便批评了那位同事几句。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这位老兄因自觉惭愧,还是收敛了刚才还热热闹闹的心情,凝神静气地低头听着领导的话。而在几句话之间的间隔沉默期,屋里的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生怕随后会有暴风骤雨的来临。好在,领导点到为止,命令大家重新斟酒,屋中凝结的空气才又被喧闹打破。

请注意,为什么感觉空气犹如凝结了一般?这种最常见的修辞语法来自每个人的细微呼吸。

其实,这种轻微呼吸的远古本质是隐藏,是为了不引起猎手的注意。在被捕猎的过程中,弱势的一方不能战斗(打不赢)则只有逃跑,如果跑得也不快,那就只能藏起来了。而隐藏的时候,如果呼吸不加以注意,气流的流动和呼吸的声音则会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捕猎者,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此,长期进化积累的本能是,隐藏自己的时候会减弱甚至停止呼吸。到了现代社会,视觉上的隐藏除了军人、特工和罪犯之外,已经很少有人需要了,最多不过是尴尬的时候“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的心态。但遭到负面压力的时候,心理上还是会希望通过隐藏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主动减弱或者停止呼吸,试图减少对手对自己的关注(虽然客观上不可能)。

因此,正常状况下,遭遇负面刺激(比如挨批评)的人是会不由自主减弱甚至屏住呼吸的。

根据这个结论进行推导,如果老板骂人的时候发现,挨骂的家伙居然呼吸剧烈,这是应当留意的反常反应,往往意味着挨批的人有委屈、不服甚至反抗的情绪,需要进一步了解信息。

总之,如果在面临刺激源的时候,被测试人的呼吸开始减弱甚至停止,说明其心理处于一种恐惧状态,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不敢逃跑,不敢反抗,被动等待结果的到来。这样的心态,表示刺激是有效的。也就是说,我们问对问题了,这个事情被测试人很关心,关心则乱。而发现被测试人的关注点,是继续施展有效刺激的前提条件,能够通过这个关注点,测试出对方的情绪,以推导出其真正的心理状态。

手的约束

你有没有站在一个舞台上,面对着台下数百观众的注视,而觉得很不自在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一般人在这种时候,都会不知道怎么摆放自己的双手?

其实,不自在是一种担忧状态,潜意识中担忧的是不被观众喜欢或者被观众否定。在哪里最自在?当然是家里,因为不用担心。

站在舞台上的人,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内在和外在被观众所接受。而这种担忧,则成为了压力的来源。表情可以强颜欢笑(虽然很假,但可以强行挤出来,而且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脊梁可以挺直(当然,这也有很多人做不到),双腿反正负责站立(有事做就暂时不用管它们了),可是手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双手就会不由自主地呈拘束状态,产生冻结反应。

比如女士常见的动作是将双手拉住置于身前(常被人认为是羞涩可爱状),因为如果不拉住进行相互约束的话,两只手就会跑到身体两边,不知道该怎么摆放了;男士常见的动作是将双手拉住背在身后(常被人认为是成熟或者有秩序感)。如图3-3。

另有几种比较隐晦的动作,看似双手的拘束有着合理的原因,而且可能很酷,比如将双手插入裤兜。类似的变形动作还有新手主持人用一只手拿住麦克风,另外一只手插入裤兜。如图3-4。这种姿态一般只发生在未经世事(没见过大场面)的较青涩男士身上(年龄可以放大到40岁),他们也认为这样好像是挺潇洒的样子。

不潇洒的也有,比如用袖筒将手拢起来,合理解释是冷。有气温作借口,两只手的拘谨就可以藏得很好(当然也有可能是真冷)。如图3-5。

其实,这一类的姿态是借助外力拘束双手的运动,这些手的反应在具体的情境中,都可以解释为“不知所措”的冻结反应,映射了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如果你觉得这样判断太勉强,可以回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时候看到过国家领导人在正式场合中双手做插兜状?

这几种手的冻结反应有着其内在的心理规律。扩张的肢体动作表示积极和扩张的心理状态,多样的肢体动作表示丰富多样的心理状态,而收缩的肢体动作则相应代表了隐藏、示弱的消极心理状态。无论把手放在身前身后或插在兜里,其背后的心理状态都是将自己的肢体面积缩小(军人的背手军姿不在此列),或者是减少肢体动作的多样性和被关注程度,以期达到减少被批评否定的目的。

反之,对情境很有掌控感的人,比如一档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基本不会在节目中出现手插兜的情况,因为他(她)自信(已经被很多人认可了)。

我们可以想见,老板在自己的地盘里也很有掌控感。当他们训斥下属的时候,是不会把手局限在一个地方或一种姿态的。训练有素的专业演员对表演场地也有掌控感,上台表演或者发言的时候,也不会把手插在裤兜里或者拘束为别的姿态,而是会非常自然地摆放在身体两侧,随着剧情适时运动;手的动作也很优雅,不用担心被诟病。

即使不是拥有掌控感,而仅仅是对情境有安全感,也不会出现冻结反应。比如朋友聚会的时候,真正开心的人也都是谈笑风生、觥筹交错,身体做出轻松随意的姿态和动作,不会拘束在那里。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要有一个人呈现手的拘束冻结反应,就会看起来特别明显,要么是生疏,要么是自卑,非常容易辨认。

在对局面没有掌控感,没有安全感,担忧(害怕)被否定,不够自信等心态下,会出现手的冻结反应。最典型的反应是把手拘束起来,或者藏起来,普通人的经验是认为他(她)紧张,但其实质是逃避,希望逃避负面刺激。

一旦被测试人出现这样的反应,就说明其心理呈弱势定位,没有进攻趋势,甚至连防御心理都很弱,比较容易实施刺激,而且刺激的效果会相对明显。

脚的拘束

站姿中最常见的脚的冻结反应,是双腿并拢挺直,肌肉紧张。在明知不能逃跑的状况下(如果能逃跑,则会出现在第5章中讨论的准备逃跑的起跑姿态),比如受训或挨批,神经系统受到负面刺激后,不会出现大喇喇的叉开双腿站立的情况,或者完全无所谓的随意站姿,而是紧张地并拢站直,断了自己逃跑的后路,一动不动地承受着接下来的刺激。

此情此景,不动要比动好,因为不动可以将未知情境中的变化可能降至最低,最容易获取到尽可能多的信息,最容易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如果自己乱动,则无形中将变数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刺激以几何级数增大,需要处理更多的未知变化,反而增加了自己的负担。这就是为什么高手过招的时候,往往是不轻易出招,一出招便高下立分的原因。

坐姿中最常见的腿和脚的冻结反应,是把双腿约束成一种不能乱动的状态,最常见的是把双脚拘束在一起,或者别在椅子腿后面。如图3-6。

如果你在放松的状态下,故意去做这两个动作,会发现它们还是挺吃力的。而且时间长了之后会让双腿感觉疲劳和酸痛。但是,人在紧张的时候,则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类似的动作来拘束双脚,呈现局部冻结反应。和手部的拘束道理相同,收缩的肢体映射了收缩的心态,而且借助外力或凭借本力控制住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受攻击(批评)的可能性。这种完全消极的等待心态,是实施有效刺激的最佳伴侣。

招聘面试的时候,是观察冻结反应的最佳时机。来应聘的人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把握的,这类人很多,而且其中不乏符合招聘条件的,但仍然属于蒙头蒙脑瞎撞,最终给别人当了炮灰;另一类是有把握的,这类人很少,因为要做到有把握,自己满足条件只是最低要求,还要对整个局面有把握,比如单位性质、岗位的定位、招聘官习惯等等,当然,有后门的也算。

心怀仰视和祈求的应聘者,无一例外都会束手束脚、语言滞涩(有的台词可能背得很熟,但不能正常交流);而有把握的人,则会看起来很放松、自然,即使两条腿叉开站立,也并不会让招聘官觉得碍眼。如果换成前面那类人,你让他分开双腿站立,比要了他的命容易不了多少,他会认为这样显得很傻、很不尊重,完全不好!这就是“关乎一心”的差别了。

面容僵化

呼吸、手和脚的冻结,是天然而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用于判断被测试人身处窘境是比较可靠的。一般情况下,面部的反应要克制很多,也就是掺杂了很多主观控制的表现,比如勉强的笑或者惭愧的笑。但如果负面刺激压力过大,冻结反应也会呈现在脸上,让被测试人失去礼仪和修养的矜持,表现为面部肌肉僵化,表情僵硬,缺少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最灵活的眼睛也会表现得滞涩,虽然因为需要继续观察和接收信息,还会轻微运动,但总体上是盯着负面刺激源,寻找后续的解决方案。如图3-7。

我们测试过一个青年男子,测试的问题是他对爱情的忠诚度,为了增加测试情境的压力,他的女朋友也在测试现场。当男子承认他曾经“将自己与××(女朋友姓名)交往的细节告诉过其他人”时,女孩子当场就呆住了,继而表现出巨大的尴尬和克制的愤怒,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脸——整张面孔面沉似水,表情僵硬,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个局面。

因此,如果测试的过程中,发现通过刺激让被测试人面容僵硬,说明刺激充分有效,刺激源中所包含的信息是被测试人非常关心的内容,在随后的测试方案中可以针对这个进行重点突破,以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