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神分析对科学主义心理治疗范式的影响
作者: 汪新建 / 7736次阅读 时间: 2010年3月15日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 2004 标签: 精神分析 心理治疗 科学主义 范式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ro%J2j ru(OOx/@0经典精神分析科学主义心理治疗范式的影响

$r&V_@/{4Fe J~0心理学空间R,@ g/|4}9\

The Influence of Classical Psychoanalysis on the Paradigm of Scientific Psychotherapy

zg'p3\M0心理学空间aV0\\2i+j9]2~e*QD

Wang Xinjian心理学空间3\Gxow,?^s I

#C-zn{/m0(Psych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GQ*Y-}1Bb!Z0心理学空间+hSc:phS(L+w

论文作者 汪新建心理学空间N&c8T"xVb

*?/y b$Ua"V?0论文关键词 心理治疗/经典精神分析/科学主义心理治疗范式

Oa*[w.pu0

"S5X5gG)f%Wr0psychotherapy/classical psychoanalysis/the paradigm of scientific psychotherapy论文网 http://www.lw23.com/paper_35761711/ 人们较多关注科学主义心理治疗范式与一般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即着眼于心理治疗内部,具体从六个方面剖析人类第一个心理治疗范式——经典精神分析之科学主义精神对科学主义治疗范式的影响。心理学空间^#j@/_!F`w

|\'T.`)FUj1O0m0Attention has been paid by most peopl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digm of scientificpsychotherapy and the natural scientific orientation in general psychology whereas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problem from another angle.By focusing on the inner workings of psychotherapy, it deals with the first paradigm of human psychotherapy in six respects and, in so doing, touches up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cientific spirit of the classical psychoanalysis upon the paradigm of scientific psychotherapy.

_q9n*H D0

r&]&S*~9h }0中图分类号 B84-0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804(2004)04-0145-04心理学空间!W,N/gn8Y.bZ3LqF+J

心理学空间pj{#M:p O)U

一 引言

'@CLg8y+uy1S[ C0心理学空间duz5GHa

科学主义心理治疗范式是相对于人文主义治疗范式而言,它产生于1950年代后期,由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诸种治疗形式所构成,在心理治疗圈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认定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其存在方式与动物或机器无本质差别,故可用自然科学的知识框架去理解心理疾病的本质;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和尺度,把心理治疗限定在可观测、可具体操作的范围内,消除治疗家先入为主的情感和看法,保持超脱的立场;强调方法的重要性,方法决定了哪些问题可以或不可以进入治疗家的视野。

0~:T8Ce~-?1g"_0心理学空间M5E9UhXJa2r;F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把心理治疗的科学主义精神之渊源追溯到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后自然科学取向的定位,也就是从冯特 (Wundt,W)、费希纳(Fecher,G.T.)、艾宾浩斯(Ebbinghaus,H.)等人开始,一直到后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试图把心理学跻身于自然科学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在此方面曾作过不少的讨论。但应该指出的是,心理治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与一般的心理学研究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我们似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心理治疗的圈内。心理治疗家德莱登=直接从一般心理学即学院心理学的理论和体系中汲取了很多东西,因为,对他们来说,更多的影响应当是源自心理治疗的内部[1]。这也就意味着,科学主义的心理治疗范式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它之前的经典精神分析的科学主义精神。英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家艾森克(Eysenck,H.)指出,经典精神分析作为第一个心理治疗范式,在其产生后的很长时间都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以至于治疗圈内和圈外的人差不多把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等同起来[2]。在这样的情况下,后来的治疗家们,不管他们属于何种理论取向,几乎都无法避开经典精神分析强烈而直接的冲击。此外还须提及的是,大多数心理治疗家,特别是那些活跃于 20世纪中期的心理治疗家,其所受的专业训练基本上都出自精神分析。

[ GG%Jqq!N0

1cJ$HF8}P)P1P s0所以,对心理治疗科学主义治疗范式产生最直接和重要影响的当属经典精神分析。心理学空间:\'NFql-vC1in#l

U ro"Ei%oM0二 院对科学主义治疗范式的影响——经典精神分析的科学主义精神

4voY+`!GhU0

a.\*bZW-h0那么,经典精神分析中的哪些科学主义精神影响了其后的科学主义治疗范式呢?心理学空间*AC#l+n6^`E

心理学空间v#v1JU o6L T!e:R

1.重视生物性的决定力量。经典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经典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进化论将会使人类关于世界的知识“产生一个重大的飞跃”。研究家利特沃在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后认定,达尔文对弗洛伊德的影响集中在两个时期,其一为大学预科时期,大抵从1865年到1873年,此间弗氏形成了其后进行科学研究的计划;其二为医学训练时期,大抵从1873年到1882年。其间弗氏从有关的著作和所使用的教科书中获得了对进化论的较为清晰的理解,他完全沉浸于进化论的主题之中[3]。进化论强调人与动物的连续性和相似性,这一观点带给弗洛伊德的极为深刻的启示是,可以尝试按照生物学的方法和途径来研究人,与其他生命形式相比,人除了更为复杂外,似无其他差别。于是弗洛伊德提出了在其范式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关于本能的学说:本能源于人的生物性的冲动和需要,不论人的思想如何高深,也不论人的成就如何伟大,它们皆与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相关联;人不断地追求因肉体冲动得以释放而带来的快感,回避因冲动不能释放而带来的不适和痛苦。人类最为重要的就是获取生物性需要得到满足时的那种稳定状态。所谓的心理疾病,诸如癔症、神经症等等都是由不幸的或过于苛刻的社会经历造成对本能冲动的过分压抑而形成的。

t5l5g?pf!K8r"f0心理学空间/z.l|/x] R

弗洛伊德举了一个关于管家的女儿和地主的女儿之不同成长过程的例子,以具体说明之。两个女孩从小常在一起玩,还做一些与性有关的游戏。这些与性有关的游戏唤起了她们的性冲动并表现出了手淫的行为以求得缓释。管家的女儿把这些与性相关的行为看成是自然的和无害的,她没有因此而自责或在心理上产生困扰,她最后找到了自己所爱的人,建立了家庭,成了孩子的母亲;而地主的女儿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一个有才智、有教养的女士,但她却否定自己的性愿望,对性和性行为一概持否定的态度。高尚的道德感、良好的修养和才智与性冲动之间产生了尖锐的冲突,她难于与异性建立婚姻关系,更无法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于是,她成了神经症患者[4]。心理学空间5L!c\*?x"D+HL

}%MD-v|c-nD02.强调物理主义。弗洛伊德在其1895年的《科学心理学计划》中谈到;“我的意图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成为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就是说,将精神过程表现为一种定量状态,可用物质粒子详加说明,从而使这些过程得以清晰表达并避免相互矛盾。”[5]在该《计划》里,弗洛伊德“使用的完全是生理学的和量化的术语。例如,动机被描述为神经元之间的‘间隙’(barriers)(现称为神经突触)处积累紧张的结果,这种紧张令人感到不快,跨越间隙使紧张最终得以释放,人会感到愉快。记忆被解释为(如今天它在大多数神经模式中一样)神经元间隙处渗透性(现称突触强度)的改变,这是联结神经元重复兴奋的结果。用相似的量化的神经病学的方法,弗洛伊德还解释了从妄想到认知的全部‘心理’功能。”[6]可弗洛伊德并不满意这种尝试,他没有进一步去修改和完善这个计划,且拒绝把它公开发表。放弃了《计划》的弗洛伊德转而把眼光投向了赫尔姆霍兹的能量守恒理论和布吕克的生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意识到,先前《计划》中把动机理解为神经元间隙处积累紧张所致的种种看法是试图将心理过程定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规定的解剖位置上,这实际上还是在牛顿传统的思考方式里面转圈子,应当跳出这个窠臼。他说:“我们完全不把现在讨论的精神装置当作我们已知的解剖学标本形式的事实,我将尽力避免以任何解剖学方式决定精神定位的企图……我们把精神装置想象成一个复杂的构造,将其组成部分称之为 ‘动因’(agencies),或(为方便起见)称之为‘系统’(systems)”[7]。弗洛伊德把赫尔姆霍兹的能量概念和布吕克的动力概念借用过来,以说明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能量以及以能量为基础的力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精神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结构及其发展,几乎所有的精神或心理现象都可以用力的相互作用,能量的分布和配置,即能量发泄与反能量发泄的此消彼长来加以解释,所谓心理疾病不过是能量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状态而已。研究家科尔比(Colby,K.)在讨论经典精神分析的能量与精神结构之关系的时候,提出“循环圈”(Cyclic- Circular)的看法,他认为,能量就像是经由循环圈结构而流动的一种隐喻性液体,所谓的循环圈结构,恰似纽约公寓建筑的暖气系统[8]。其后的索罗门则提出一种看上去更为贴切些的比喻——“液压模型”(hydraulic model),用以说明能量在精神和心理结构中的分布:人的精神和心理结构像一系列构造复杂的管道或通路,而能量犹如液体一样于其间不断地流进抑或是流出 [9]。心理学空间2IyY'N1R.Dd$QJ

心理学空间_3B5K5O(YKd

3.信奉严格的因果决定论。从前面两点中自然会引出这样的信念——因果决定论。因果决定论是近代自然科学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之一。强调生物力量、秉持物理主义观点、深受科学思想熏陶的弗洛伊德也理所当然地把因果决定论延伸到对人的精神活动、心理疾病及其行为的解释上。他坚定地相信,人的任何想法、行为以及心理疾病都是因果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都是被决定的,因此,即使是那些通常被人们所忽略的“微不足道”的琐屑小事,如口误、笔误、遗忘、玩笑、把东西拿错了或把东西放错了等皆有隐含其后的意义,亦可从被压抑的无意识本能欲望中寻求原因。经典精神分析治疗范式之所以能够成立,就在于人的心理疾病和行为表现、各种想法和观念都有处于深层的、无意识的缘由。经典精神分析的重要价值就体现在它能揭示人的心理及其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从而尝试开辟出一条通往理解人的心灵、理解人的心理疾患的道路。

"_2U3g:V1O#R#cg Hi0

ID$v,\A+D*E*D B)_`04.坚持还原主义的原则。当弗洛伊德接纳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生物力量的决定作用时,人就被还原成了一个受本能欲望支配的动物。人的精神结构的发展、人的心理疾病的产生无不与肉体冲动的满足息息相关,人自出生之日起,便苦苦挣扎在生物本能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冲突之中。人的痛苦皆由性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而衍生。同时,弗洛伊德用物理主义的眼光把人和人的精神视为一个能量相互作用的动力结构时,人和人的精神结构也就被还原成为一个稍复杂些的、任能量进出的管道或通路系统。可见,在这里,人或者被还原为动物,或者被还原为机器!

)CLv |z }_0心理学空间\LQ\-S u

5. 非对称的医患关系。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患者无法解决自身的问题,他们弄不清自己病症的原因在哪里,必须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精神分析家运用特殊的技术和手段,指导患者认清自己内心的冲突,从而达到对问题的领悟。因此,在医患互动中,治疗家与患者是不平等的:治疗家是主动的指导者,患者是被动的服从者,治疗家控制着整个的治疗进程,治疗家亦不得把自己喜怒哀乐情感流露给患者,就犹如一个物理学家以理智和冷漠的态度来考察和研究分子或原子一样。

;`u m;zu3fE0

ae"O.m$|#W5N06.坚信心理治疗是一项自然科学的事业。弗洛伊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似乎一直也没有放弃这样的信念,即经典精神分析像物理学或化学一样,是一项自然科学的事业。在研究对象上,他曾把精神分析家所关注的“精神”现象与物理学家所关注的“电”现象相类比。当人们问及电的本质时,物理学家会回答,为解释某些现象,我们假定物体中存在着能放射出来的“电”,通过研究发现其规律并应用之。但这不等于弄清了电的本质。在此,未被弄清的正是最要紧、最吸引人的部分。人们大可不必因此而忧心忡忡,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状况几乎都是如此。弗洛伊德说,就经典精神分析而言,情况也是如此。人们常常说不出“精神”究竟是什么,但不论怎样,人们可以假设出“能量”和“力”等概念,并用其说明和解释精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不管精神的实质是怎样的,其本身是无意识的,可能和我们知道的所有其他过程相类似。“……认为精神本身是无意识的观点,则使心理学能够取得像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地位。它所关顾的过程本身就像其他科学,例如化学和物理学所涉及的过程一样是不可知的,但却有可能建立支配这些过程的规律,并有可能去追寻这些过程的长期持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总之,有可能像所描绘的那样,获得对正谈及的自然现象领域的‘理解’。”[10]

C8S0O*o:r X.s4V0

j7avjw3yz0在研究手段上,弗洛伊德确信,经典精神分析“发现了填补我们意识现象中的裂隙的技术方法,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就像物理学家运用实验一样。”[11]

~ ID(Oe3{(|] ?0心理学空间tFLDIQS

这里所谓填补意识裂隙的技术方法就是指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克服抵抗、移情分析和解释等。他还说,“我们推论了一些其本身是‘不可知的’过程,并把它们引进了我们意识到的过程中。例如,如果我们说:‘在这一点上介入了潜意识的记忆’,那就意味着:‘在这一点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对它还不能形成观念,但它如果进入了我们的意识,它才能够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得到描述,’”[12]经典精神分析既然在关注的问题和使用的方法上与化学和物理学无大异,那么,人们就应以看待其他科学一样的眼光来看待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把经典精神分析视为非科学的看法是有失公允的,“精神分析学一再被斥责为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然而,大家都知道,以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成果只能一项一项地搞,问题只能一步一步地解决,除此以外别无其他道路可以可以选择。”[13]同时,他还反驳了那些批评经典精神分析术语“语焉不清”的人,“在动物学和植物学创建的时期,动植物还没有什么确切的定义;即使在今天,生物学仍然不能给生命的概念以确定的含义。又如物理学,假如当初要等物体、力、万有引力之类的概念达到理想的清晰度和精确度,那么这门学科一定还在创立阶段原地踏步。[14]

:X-M(yz q0L&cU0

{@1~_'R|.I0三 结语

'|WBw_/kg KP9q0心理学空间-I I3wgcC

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心理治疗的科学主义范式在对人的看法上,在以自然科学的知识框架去理解人及其心理疾病的本质上,在坚持因果决定论、还原论以及在治疗中坚持非对称的医患关系上都受到了经典精神分析的深刻影响。但科学主义心理治疗范式毕竟是由新的时代精神所催生,其使命是要解决二战后人们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所产生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适应问题,所以新范式与经典精神分析相比,体现出更为强烈的科学主义倾向:其一,把考察的对象非常严格地限定在可精确观测的范围之内,不允许模糊不清和游移不定;其二,以方法为中心,高度重视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其三,极为强调治疗程序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其四,力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治疗的成果。

#o2B6Wt"x b?3P0b0

c9x2l`Yv(v0总体说来,经典精神分析之后的心理治疗明显地划分为两大取向,即科学主义的和人文主义的。但就经典精神分析治疗范式本身而言,我们似难将它归入其中的某一种,事实上,经典精神分析在体现出科学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凸显出人文主义的精神(因篇幅所限,不拟在此讨论)。所以,确切地应当把经典精神分析理解为一个同时包容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性的治疗范式。这一整合性的治疗范式为嗣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治疗范式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无论人们去研究科学主义抑或是人文主义的治疗范式,都不可不对它们与经典精神分析的关系作一番考察,因为,作为心理治疗圈内后来产生的任何一种新范式,它们都必须从先前的范式中汲取和吸收自心理学空间*Jxc_%~+k"d W7{7y0N-N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精神分析 心理治疗 科学主义 范式
«人类学理论的流变兼谈其中与精神分析学的关系(演讲文案)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Noted Psychoanalysts»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