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心理诊断方法(下)——其他测验
作者: 郑希付 / 10165次阅读 时间: 2008年11月0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X}0i+H(H~2o9vI-A

第七章 心理诊断方法(下)——其他测验
"so3DgPWaqj{0引言心理学空间-B)J+aX _
心理学空间3Fk?D` E(?)C
在人类历史上,健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人类健康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由此,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备受关注。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是吸引着咨询室内外每个正常个体的问题。
D#ngz+q]o,N0心理学空间&TGa2Vo_
个体的心理现象除了与外界环境有关之外,更与大脑的生理结构息息相关。大脑的机能分区思想得到了大量的研究证据。特定脑区的损伤通常会带来某种心理功能的障碍,而通过对特定心理功能的测查亦可探测到受损伤的脑区,神经心理测验亦由此而生。
5r:^+y]9}9M*K]:W0心理学空间E2a E;H(p}k/y
本章将主要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的评估层面和评估方法作概要介绍。神经心理测验虽然在咨询实践中采用不多,但也是心理评估的一个特定方面,在此将作简要介绍。心理学空间;^9[GVu.[

DVssF v5xI0
js w&X.a$H9y0第一节 心理健康测验
hv'\ @ xF(k])E2m y i0美国哲学家欧文曾经说过,健康是富人的幸福,是穷人的财富。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理健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保障,也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健康地活着和活得健康是每个人不懈的追求,而如何评价自己的内心是否健康也是每个人所关心的话题。心理学空间D\8M0O] d"g:e
心理学空间G VYd @.dX
一、心理健康概述心理学空间mhX9Jr1`OcX

5y6SfWkm0(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学空间0@ jx0Z?
心理学空间(RlUaK,v9Hg
尽管心理健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迄今为止尚不存在一个国际公认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作的描述也不尽相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心理健康内涵的复杂性。以下是部分心理健康的定义。
2U)s7LvY9?{&R0
Ab}Ek-p'PW01946年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学空间.ZV@R)}pO ?/l

rW0c5Pwk oI!_0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则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学空间!VsW[ Hy u^
心理学空间Rd_ W+o%k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心理健康解释为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心理学空间 M+s"~lMSc

-e }f#Uk5q?0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空间6i,?R/Fp lwd

f cG_$ZeRW!W0精神病学家门宁格(K.Mennin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有满足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二者兼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正常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0v q(@g y Rx0
X;G/`E8@0m{9E,c{0英格利希(H.B.English)提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心理“善”。当事者在那种“善”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展其心理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生活,不仅仅只限于心理疾病而已。心理学空间(y~6T ]Q,?SvA

HH z(k'tU:Fx0社会学家波姆(W.W.Boe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9X}uB}L0
p Xg+vUB$e8\$TB0以上的各种观点说明,当前对心理健康的界定很不统一,不过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所作的定义被广泛承认和引用。
9z'NH"`"A S0
7c(pw&z g^0(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空间8UctK(dz
心理学空间2pTaKvv~5p$p\s
以心理健康的定义为出发点,人们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也千差万别。在总结了众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学者们提出了划分心理健康标准的七种依据(杨志稳等,2005)。
`o O3^E9P%m1U0
;y#p-u\ X _%i HMDR0(1)统计学的标准。以统计学的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近于平均值为正常状态,偏离平均值越远,不健康程度越高。当前对心理不健康人数的报告多以此为依据。心理学空间??Nn#[
心理学空间J+u GOkL
(2)社会规范标准,也称作社会协调性标准。主要以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法律、风俗等规范来划分正常和异常。
s5CM7PQu(f0心理学空间(}6R9}sC;z8A2C1{2J
(3)主观经验标准。有研究者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异常,要看他是否体验到忧郁、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或是不能自觉地控制某些行为,从而寻找帮助;同时要考虑别人是否认为他不正常。心理学空间d ` d7h-f"~4rhk

0q*L&r"?3Q&el%Sr/RX0(4)社会生活适应标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要看他的行为是否和所处的环境相协调,人际关系是否恰当,对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的态度是否符合社会要求。
_%O/w3P&E:L0OR0
t*O(j@4ol7Y,P0(5)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标准。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和发展相当者是正常的,心理发展水平比同龄人明显低则是异常。
P@^B k!@l0心理学空间,w n Vc^3d
(6)医学上的症状标准。判断一个人是否异常,要看有无导致异常的原因和是否存在异常的症状。
%CrBP/g_*ly+@0心理学空间A$_/J L$t"\1FM$Eh
(7)以心理机能的充分发挥为标准。
4\Q6B+}O0
x g)n.RE$U*Q0随着心理健康标准的增多,人们逐渐区分出了两种倾向:众数原则和精英原则(江光荣,1996)。众数原则假定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和行为是正常的,而偏离这一正常范围的心理和行为是异常的。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心理健康标准法则。而秉持精英原则的学者则认为,只有内在本性得到了最充分发展的人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当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条件本身就是不正常或压抑性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会顺应社会规则而压抑本性,这时即使出现“适应良好”的众数群体,其所代表的人格也是不健康的人格。有学者认为,众数原则强调的是个体的生存,而精英原则强调的是个体的发展,最完美的心理健康标准应是两者的结合(陈国鹏,2005)。心理学空间2^;M I,YL IC!{C
心理学空间(dM;m4d x9Q~-D/BB
尽管国内外对心理健康标准的阐述不胜枚举,但总体来看,共同之处要多于分歧之处。结合各种观点,有学者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刘华山,2001):(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2)自知、自尊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心理学空间"R!\@o'Nj O`;N
心理学空间U/Z kTpf
在临床上,研究者以各种评判标准为依据,开发了许多用于评估心理健康的工具,下面将分别介绍。
;L p,@ ]s t;Y0心理学空间:xj C)l%g g&m
二、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
Uf5P:T3[/?+K'}0
4y:N \9a1]%l9H"~4@0(一)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学空间4n2om5q%NfRu
心理学空间;v;F-V.|,A Z$Z]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简称SCL-90)由德罗加蒂斯(L.R.Derogatis)等人于1943年编制并于1975年修订。该量表共包括90个项目,项目来源均为精神病症学方面的临床表现。全量表含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观念与行为、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仇恨、恐怖焦虑、偏执观念、精神质。由于SCL-90能够反映广泛的心理症状和准确地暴露被试的自觉症状特征,现已成为临床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自评量表。我国最早由王征宇等进行了中文版修订,并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王征宇,1984)。同时随着研究的增多,分别出现了适用于特定群体的常模可供参考。心理学空间J[1Pa){w H1L
心理学空间9UH0K(V\+Pt_
SCL-90的评定时间范围限于“现在”或“最近一周”,每个项目按0~4分五级评分。其最终解释取决于三个量数:总症状指数,即90项的平均分;阳性症状苦恼指数,是每个症状评定在1~4级的平均,评定为0的症状除外;阳性症状总数,即评定为0以上的项目之和。总症状指数是反映个体经验到的苦恼强度的最敏感指标;阳性症状苦恼指数可提供个体是否倾向于夸大或缩小自己的苦恼;阳性症状总数有助于了解个体的症状范围和布局,而了解个体在特定症状上的程度就需要考察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情况。
Q%b`K;tUAa0心理学空间-a;ip?&d*i@{9o+sm
(二)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心理学空间6c7GW^V

+Pb iGz/f.o5^i0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被使用较多、内容较为全面的就是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简称CBCL)。CBCL分教师版、家长版和儿童自填版(10岁以上)三套测验,其中家长版使用最多。三套测验内容大同小异,主要用来筛查4~16岁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评估时按男女性别和年龄分档(忻仁娥,1994)。我国有研究者对CBCL的1991年版进行了再标准化,结果表明修订版具有较好的效度,并提高了对各种精神障碍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的一致性,值得推广使用(苏林雁等,1998)。心理学空间G6t)@%Mn-Z e G9~h"A*a
心理学空间;d @MqO3{
该量表获取的信息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DF!lYN0IA wy/K h0心理学空间2udy [ xmn}j
(1)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种族、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等。
mZhxVm$P \o!KQ0
#_O s+BJ5s6Gd/c"_0(2)社交能力,涵盖七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课余爱好、参加集体活动的情况、课余职业或劳动、交友情况、与家人和其他小孩相处的情况、在校学习情况。心理学空间v3h0q.RP8{5wr%ik*^

4Jd{,q.F0(3)行为问题,如强迫、抑郁、攻击性、违纪等,内容因年龄和性别而略有不同。心理学空间@R-B5oHn4i
心理学空间G`;Kcb!c,]H
项目按0、1、2记分,各种行为问题因子的分数相加再转化成T分数,即可判断是否存在行为问题,如果低于70均属正常,大于70即可认为可能异常,需要引起重视。心理学空间$dd/{f&yU/mr
心理学空间o:C-@&N#]5R
三、生活质量与幸福感量表心理学空间3OI:Cn7f(a3s`]U

._9s([#Y ]A O)vR0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研究组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同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有关生存状况的事情的体验”。对生活质量的考察目前多以生活各领域的幸福感(well-being)或满意度(satisfaction)作为指标,也就是说,人们更多地把生活质量看作一种主观感受。对生活质量的评估可以较好地筛选出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所以在咨询中使用也较多。心理学空间b L\.U P
心理学空间*Y7f^7x I.f0i k+t
(一)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9s8[-N"yUX-E*fTT0心理学空间/EEy!YS"bM
由李凌江和杨德森1998年编制完成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简称GQOLI)是评定我国社区各种人群生活质量的综合性问卷,包括74个项目。该问卷主要作为社区普通人群生活质量的评估工具,考察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在内的4个维度的20个因子。问卷采用五级评分,评价指标包括总分、维度分、因子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经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李凌江等,1995)。
g+w s X*w"QiH Z0心理学空间CCZl,Q[&YW)ew
(二)总体幸福感量表心理学空间nHw.qD hDlq

Hme[-r0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简称GWB)由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于1977年编制,主要用于评定被试对幸福的陈述及总体幸福感程度。该量表共33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7个选择不等。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六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六个因子进行评分。六个因子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及紧张感。量表采用六级评分,得分越高,幸福感就越高。项目表述如下:“你的生活是否幸福、满足或愉快(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你睡醒之后是否感到头脑清晰和精力充沛(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国有研究者对该量表作了修订,初步研究发现,修改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段建华,1996)。但由于样本较小,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心理学空间\nyj'u

%lyRR"C#B1cN2zJ0四、焦虑与抑郁评定量表心理学空间:U]h2RU

x/C&SC`0(一)焦虑自评量表心理学空间w.qo{)d@.{

X+`fH2KEt)e~+]0焦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精神体验,个体除了会出现持续的忧虑、不安、担心和恐慌外,还常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和各种躯体上的不舒服感。由容(W.K.Zung)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简称SAS)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焦虑评估工具。SAS包含20个项目,采用四级评分,主要评定最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范围内项目所定义症状出现的频度。该量表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项目总分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一般来说,焦虑总分低于50分(标准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焦虑;61~70分者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者是重度焦虑。研究表明,国内焦虑自评量表的修订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陶明等,1994)。
)|-n6}!N+P5E"u P0
Io/Q"b2w5r'TaC0(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心理学空间VZ]2ln1h#f_6s
心理学空间t]t3fy Kn
随着对焦虑研究的深入,卡特尔和斯皮尔博格(C.D.Spielberger)等人先后提出了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和特质焦虑(Trait Anxiety)的概念。状态焦虑描述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一般为短暂性的。特质焦虑用于描述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斯皮尔博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简称STAI)目的就在于能够很好地区分出这两种焦虑,为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临床实践服务,当前普遍应用的是STAI1979年的修订版。该问卷共40个项目,分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AI)两部分。记分方法是对每个项目进行1~4级评分,正性情绪项目均反向记分。分别计算S-AI和T-AI的累加分。每个分量表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80分,分别反映状态或特质焦虑的程度。大量研究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郑晓华等,1997)。国内有研究者以大学生为被试对STAI进行了修订并制订了大学生常模(李文利等,1995)。
e;}6u{m0
j8E+s9?N1L x/do0(三)贝克抑郁问卷心理学空间 U9^3X9wTE y-g
心理学空间8kr!W f ^,N4`*T
贝克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简称BDI)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克(A.T.Beck)于20世纪60年代编制,是美国最早的抑郁自评问卷之一。问卷包含21个项目,每个项目代表一个症状类别,均为抑郁的临床表现。这些类别分别是心情、悲观、失败感、不满、罪恶感、惩罚感、自厌、自责、自杀倾向、痛哭、易激惹、社会退缩、犹豫不决、体象歪曲、活动受抑制、睡眠障碍、疲劳、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有关躯体的先占观念与性欲减退。每个类别的症状描述按严重程度分别进行0~3评分。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对结果的解释有研究者提出以下标准:小于等于4分表示无抑郁或极度轻微;5~13分,轻度抑郁;14~20分,中度抑郁;21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汪向东等,1999)。心理学空间+}:U(o%^dd
心理学空间f#e^{D,p
(四)自评抑郁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心理学空间xVY'qG!Tq

%fE z:]%y:S1?,W0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简称SDS)由容于1965年编制而成,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1972年容增编了与之相应的他评用本,称为抑郁状态问卷(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简称DSI),评定的时间跨度为最近一周。SDS和DSI分别由20个项目组成,反映抑郁状态的四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每个项目按1~4进行四级评分。抑郁严重度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抑郁严重度指数=各项目累计分数/80。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容等曾对评分结果作过以下划分:0.50以下者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至重度抑郁;0.70以上为重度抑郁(汪向东等,1999)。心理学空间%},C,Y/f!kc
心理学空间y8s2~ J:v Y
五、应激及相关问题评定量表
M.l r!J$A ca0心理学空间2VRYJ{W
应激(stress)是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在整个应激过程中,有几个因素对个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激源、个体自身的防御方式(应付方式)、所处环境。由于应激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对相关因素的评估在咨询中经常会被使用。心理学空间%v'a:Bo-|7^N;yBd

P2GB-d`0(一)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学空间1_#|x)t_D
心理学空间:jvIG4bm
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简称LES)是杨德森、张亚林等1986年参照社会再适应量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适用于16岁以上的人群。该量表强调被试对生活事件的主观感受,并对正性和负性生活事件作了区分。LES包括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及其他三个方面共48条我国成年人较常见的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刺激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g/v'E,e!^"|0s`0
gz,pS y$PO0某事件刺激量=该事件影响程度得分×该事件持续时间得分×该事件发生次数。心理学空间_QC7u1_3~
心理学空间!hL/Mc:NCG!NoK
正性事件刺激量=全部好事刺激量之和。心理学空间*y8CB4T:C$o/}
心理学空间(sE&h-^7r`G
负性事件刺激量=全部坏事刺激量之和。
2Ii?7UY E.D1{Ta0心理学空间az.r jo`yf3z
生活事件总刺激量=正性事件刺激量+负性事件刺激量。
)wh0ly@@O0Y0心理学空间T4b XO1Q |]f
LES总分越高,说明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95%的正常人在一年之内的得分不会超过20分,99%的人不会超过32分(陈国鹏,2005)。心理学空间%P:oT@}N W4g_ Z
心理学空间-idJ2oTb_
(二)防御方式问卷心理学空间 }iN,\| W

?r?*]M:cq/W0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简称DSQ)由加拿大心理学家邦德(M.Bond)于1983年编制,我国路敦跃、李宁先后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原问卷包含88个项目,用于考察四个因子。四个因子分别是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度。各项目均采用九级评分。因子均分=因子分/因子所属项目数,越靠近9表明应用某类机制的频度越大;防御机制均分=防御机制分/防御机制所属项目数,越接近9表明应用此种防御机制的频度越大。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测量学特性,不仅适用于研究正常人的防御行为,也适用于各种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的防御行为(汪向东等,1999)。心理学空间F,a)o AZ:jlzy!F
心理学空间D ATD9v)V+W\)m+L}v
我国学者肖计划(1996)在20世纪90年代编制了类似的应付方式问卷(COPE Scale),适用于14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问卷含62个项目,分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忍耐、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种压力应付方式。其中,解决问题与求助为成熟型应付方式,忍耐、自责、幻想为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合理化为混合型应付方式。各分量表的得分=所含题目分数总和/分量表题目数。根据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通过剖面图的形式可分析被试采用的应付方式(张厚粲,2005)。心理学空间;_2d"D_0}

(Tk#[KgD r6{0(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学空间NA-SQ([)T
心理学空间(\*{F8J2|7Lx
尽管当前对社会支持概念的界定和作用机制仍不统一,但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社会技能、工作绩效、自我概念和身心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王雁飞,2004)。我国学者肖水源(1994)将社会支持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类。主观支持指个人自我感觉获得别人支持的程度,客观支持是个人实际上与他人联系的数量和情况,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是指个体在遇到生活事件时能够利用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简称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项目。该量表适用于14岁以上各类人群的健康评估。总分与各分量表分为各自所包含题目得分之和,分数越高,表明个体获得社会支持就越多。大量研究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心理学空间e)l3\`:O)L
心理学空间%j`L![/Fx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第六章 心理诊断方法(中)——人格评估 郑希付
《郑希付》
第八章 心理疾病的分类»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