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坏”客体的联结——自体心理学取向的重构
邹庆林 作者: 邹庆林 / 8380次阅读 时间: 2012年4月01日
标签: 心理学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I*~;r8_M`f

       当父母或养育者在大部分的时刻是以一个假性自体出现,或者说没有自体参与地与孩童互动,孩童会隐微地觉得不是与养育人在情绪上是呆在一起的,孩童就会捕捉养育者真情流露的时刻(真性自体出现的时刻),在内在与这个时刻的父母形象默默地呆在一起,在内在感受属于私密的亲密感,形成相对父母或养育者意义下的孩童自体感(孩童不仅需要从父母眼中看到自己,也需要从与父母的亲密关系的感觉中找到自己),由于这种建构自体感的模式的发生完全是在内在进行,而非先由一个外在的清晰沟通情境再转而内化为心中的模型,便相对地有更重的幻想成份,这个模型中实际是更加自我关注的,满足的强度实际会更大(因为父母形象加注了更多的自我意愿,比如实际此时的父母不是那么忧郁,孩童可能想象得非常忧郁,父母此时的忧郁不一定需要与人分享,但孩童可能会想象此时一个忧郁的自己和忧郁的父母待在一起),这样的孩童成人后与类似“坏”客体(比如忧郁性的客体)建立联结时在内心深处(即无意识中)所唤起的感觉是当年幻想式的满足的感觉,而非由实际互动而来的更加切实的满足的感觉,而人或许对幻想式的满足更加死心踏地,更重要的是,由实际情境而来的内化模式可以在现实中不断地得到修正,直接由幻想式的满足而印刻在心中的依附模型便缺乏在建立之初时就会有的一个变化的过程。这意味着,养育一个婴孩,由科学的养育理论衍生而来的养育技术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要人在养育,而非技术在养育,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有自体的参与。要做到此,仰赖:1.如何养育来源于养育者的天性使然,或者养育理论进入一个人的自体而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养育理论人格化);2.非自我专注,某种程度的自我放松状态;3.自恋的修通(同2有重叠,但2强调当自身常期处于忧郁、焦虑状态时不利于自体参与性地养育,指一种普遍困在自我问题状态及自身处在需要缓解张力的状态)。当然,自体参与性的养育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科学的养育理论的人格化是比较好的状况,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作者以自体心理学取向的观点对费尔贝恩的“与坏客体的联结”(《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所阐述)提出质疑:孩童并非倾向于寻求与“坏”客体的联结(只有在养育者大部分的时间里以假性自体与孩童互动时才发生),而是倾向于寻求与真实的父母的联结,并且强调出寻求这种联结的目的是,在这种联结中确立自体感。心理学空间[{:Fa0M:v-i
心理学空间O9QX cC_Z
心理学空间wa[;sNkn;eB,o
                                                                                                                 
心理学空间K P$Rm%x@8e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心理学
«无法包容与承认有限性 邹庆林
《邹庆林》
生命自觉之道——经验本身的变化过程(聚焦相遇自体心理学)»
延伸阅读· · · · · ·

 邹庆林

邹庆林: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深的自体心理学工作者,新人本主义整合心理咨询师。

受训背景:
第三届中挪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三年连续培训项目高级组学员,接受原武汉中德心理医院精神分析训练导师分析性训练(也称个人体验)120余小时(自体取向,每周一次,历时两年余,并持续进行中),接受中德班精神分析组中方教员分析性训练24小时(每周一次),中科院心理所第二届精神分析两年连续培训项目首期班学员,美国自体心理学家Jeffery.Stern网络自体心理学学习小组成员,韩岩-海口新人本主义整合心理咨询三年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教学经历:
经典自体心理学与部分新人本主义心理咨询课程。

目前研究方向:
自体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整合。

咨询取向:
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取向、新人本主义取向。

咨询范围:
①各种焦虑性的困扰(强迫、焦虑、对特定事物或场所的恐惧、社交恐惧等)、各种情感性的困扰(忧郁、空虚感、孤独感、低活力、低自尊、悲伤等)、各种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问题、职场压力、人格成长等;
 ②个人体验(也称自我体验或个人分析):针对心理咨询从业者。
          
咨询风格:
细腻的情感、严谨的思辨、灵性的情怀。

联系方式:
QQ:2438299527(联系请注明是个人咨询、个人体验或专业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