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常與變:2009新年感言
作者: 劉佳昌 / 4491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月08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 ^ Gt s}_(P.E

精神分析常與變:2009新年感言心理学空间PU4SpM*\/P5C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劉佳昌
Zn%H.NR,e0原刊於< 台灣精神醫學會通訊>2009.02月號心理学空间'r:X0HE hA*V

_2Cag F T`0
%d`:p9B'~0心理学空间 `,\*ueTrXv&J*Q

7RO%T4e)F"J |8F0  二月了。書寫本文時適逢農曆新年假期,舉目四望,感慨萬千。過去一年,這個世界並不太平,台灣也面臨種種巨變。全球暖化、北極溶冰、四川震災、台灣再次變天、謝任總統身陷囹圄、金融海嘯、經濟衰退、失業攀升,信手捻來,不過舉其犖犖大者。面對天翻地覆的世界,和快速變遷的台灣,一介平民的我們該如何自處?又能夠做些甚麼?身為精神科醫師,直接的衝擊恐怕是常會被問到:「經濟情況那麼糟,你們的病人有沒有變多?」對這問題,常不知怎麼回答,因為對方似乎早就替我們想好答案了,又或者答案並不重要,問的用意只是在咒罵:「這該死的時局,簡直要把人搞瘋了!」太大的壓力會導致創傷。過去一年的天災人禍,小自台灣,大至全球,形容為已造成集體的創傷,也許並不為過。就這樣跌跌撞撞,時間來到2009,面對新的一年,我們還有理由樂觀嗎?心理学空间bEQRgc9W%xM

n?h3H7c B.t0心理学空间.t;C4vR&`zT E+|
  這個問題,筆者難以回答,只知道與此同時,仍有許許多多的其他事在發生著,關於精神分析,關於心理治療,在台灣,乃至台灣與國際的交會。在動盪不安的外在局勢中,我們仍努力守著自己的專業,希望一點一滴的耕耘,終究能有些成果,在說不清名字的長長的黑暗隧道盡頭,也許會有一絲光明。以下筆者從自己的角度,記下我所觀察到的某些變遷。心理学空间 WY/`:k.Dq

_Z)b_.[8P0心理学空间gE O| H![l
  2008年12月28日,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年會以學術研討會的方式慶祝她的四歲生日。總結過去這一年,直接引述大會手冊中的某些文字,也許是最貼切的。蔡榮裕醫師在他的前言中回顧了學會成立以來的重要歷史,也談到學會的未來:心理学空间/].] k{p

!gq5q9x%bW3ZX[0心理学空间||f[T4}#] Q P%A
「自從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於2004.11.21日於誠品書局敦南店成立大會以來……當學會於2005.03月韓國精神分析師Dr. Do-Un Jeong以及同年十月Dr. David Sachs分別來台代表IPA來評估我們,最後於該年年底,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理事會通過,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於2006年起成為IPA Allied Center。這絕不是少數幹部努力所致,而是整體會員的形塑所致的成果,因此如何走下去也將是所有學會成員的職責,雖然幹部們得出場充當門面代表各位會員。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的英文名稱雖是Taiwan Cen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analysis (TCDP),但是我們一開始向國際學會的代表報告時,我們也同時呈現Taiwan Psychoanalytical Society,這也呈現在學會成立大會的海報上。這意味著我們意圖從IPA Allied Center的位階,逐步升級為IPA Study Group,最後是獨立訓練的IPA Constituent Society。目前也逐漸與IPA討論升級為IPA Study Group的相關事務。」心理学空间DD|%Tl

[j d%R.]aa%g0
J4S,jl!]1L6L}0在這次大會中,筆者從蔡醫師手中接下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事長的棒子,這是一個沉重的擔子,筆者誠惶誠恐。以下摘錄筆者為學術研討會書寫的結語與展望中的文字:心理学空间1e"se5l"D0w!j

+ZBd%\d'N YF0
C6f/K:a-xw|c%] j;N0「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滿四歲了,如同小孩出生後的最初四年,學會的這四年也是快速成長的一段日子,快到令催生它的父母應接不暇……如同蔡榮裕醫師在前言中說的,學會年會一直在摸索自身的主體性。這部分的努力,除了見諸今年年會學術活動,其實早在過去幾年,也已漸漸落實在以會員為主的活動上。過去四年,我們花了大量資源邀請到的各國外賓,也許構成學會活動中最閃耀的鎂光燈焦點。但蔡榮裕醫師策畫的精神分析講座春秋季班,如同鴨子划水,一直在負責會員的分工合作中默默進行,構成學會對大眾發聲的一個重要舞台。此外,在學會成立之初,學術主委楊明敏醫師即策畫有精神分析的臨床與個案討論會,起初是僅限會員的會內小型活動。2007年起,我們嘗試擴大為對臨床工作者開放的較大活動。2008年,再度轉型為三場「精神分析工作坊」,除原有的個案討論外,再加上兩位資深會員的相關講演。明年,這個型式將會延續,但時間上再度修正,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充分討論。」
? A%C)^t0心理学空间cP"Mn'e8p%N}-z6O

k/I$S7D G0而筆者與蔡醫師都深有同感的部分是對學會未來的走向,蔡醫師說:「我們也尊重每位會員的步伐,畢竟精神分析是條長路,需要大家加入學會團體一起慢慢前行,雖然有人走得快,有些人選擇慢慢走,這是我們向IPA代表提出的Formosa模式,依所有會員的步伐有大樹也有花草,很複雜但也很有美麗。」對此,筆者唯有「附議」:「我們的學會畢竟有我們獨有的歷史背景,成員的多樣性造就了我們學會的特色。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齊心合力,共同營造一個環境,讓每個會員都能各取所需,以最適合自己的步調走這條精神分析漫漫長路,同時又能在學會整體方向上,穩健地朝向成為IPA一員,有朝一日得以訓練台灣自己的分析師,將會是學會未來最大的挑戰,也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心理学空间C-M/mRiQ*WZ

s8AR tS7B0
1L4Z?$|^5D l/}0  與國際的交會,除了與IPA的關係外,與亞洲區其他國家的關係,也會是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很快就得面對的問題。也許就像全球的中國熱,IPA幾年前就已設有China Committee。在臺灣精神分析學被接受成為IPA的聯盟機構Taiwan Allied Center之後,目前對岸也已有China Allied Center。多年來,我們以嚴謹的高標準自我要求,這讓我們對臺灣的精神分析水準深具信心。四年下來已有十多組國際友人應邀來訪過,相信他們都能為我們的品質做見證。但如何在未來亞洲的國際舞台上讓更多人知道,對於用中文說精神分析,或更貼切地說,對於讓精神分析說中文,以台灣的精神分析能量和水準,我們其實足以擔任主要角色,與此同時,又能讓國際精神分析界肯定我們自己的主體性。凡此種種,都會是艱鉅的任務。
;c~t+c"U5F0J0心理学空间u/^Q3O yU9[r*k
心理学空间*QRF2??
  「心身醫學和心理治療國際研討會」在2008年12月上場。這是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學中心(松德院區)和臺北市自殺防治研究發展中心主辦,加上許多單位合辦和協辦的一場盛會。時間從12 月17日至21 日,包括七場大大小小的會前工作坊,和兩整天的大型研討會。大會邀請到四位講者,Prof. Kurt Fritzche和Prof. Carl Eduard Scheidt都來自德國佛來堡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Freiburg)心身醫學與心理治療部門,Margaret Rustin女士是英國Tavistock Clinic的元老級兒童心理治療師,她的夫婿Prof. Michael Rustin則是東倫敦大學社會教授,以及Tavistock Clinic的Visiting Professor,以學者身分,而在英國精神分析界佔有重要地位。筆者參加了四種工作坊和兩天的研討會,收穫很多。由於內容豐富多樣,限於篇幅,無法一一詳述,在此只分享筆者的一些觀察。心理学空间Me{,|}\
心理学空间0C |!ng$w(A4MI
心理学空间 p|&t?:m3c+paJ
  Prof. Fritzche曾去過中國大陸,也學過一些中文。他在研討的兩場演講分別談「重症病人的心理治療」和「身體疼痛症的心理治療」,他以他在自己醫院的臨床經驗,加上在中國大陸講學和臨床示範的題材,向大家介紹這兩個特定範圍個案的心理治療。印象中他頗強調在面對這些困難個案時,治療師應該要有很大的彈性,適度調整治療的目標和技巧。
'J(j(L5^ k9wJ0心理学空间6Q0_PavT.P
心理学空间XX-W0nIo kgt
  Prof. Scheidt的兩場演講,筆者對「依附的精神生物學與其在憂鬱症與身體化現象的臨床意義」印象深刻。他相當詳細地整理和解說依附理論和神經科學近年來的研究成果。雖然他本身的專常並不是這類研究,而是臨床的心身醫學和心理治療,但他強調這些其他領域的科學進展,相當有助於解釋和照亮心理治療,尤其是憂鬱症和身體化現象,所以他覺得心理治療專業不應對這些知識陌生。心理学空间q+eO2^q

)u3k$[5phn0心理学空间^F3Bw Xo]l%A
  Margaret Rustin女士優雅沉靜,兩天的研討會,她演講「收養家庭的心理治療」和「心身症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筆者另外也聆聽了她談嬰兒觀察,和克萊恩學派理論導論。她的演講是典型的英式風格,先介紹理論,接著總是會舉臨床個案,雖然只是案例的片段,但會描述得頗生動詳細。筆者目前的心得是,在談心理治療時,具體的例子對聽眾頗有幫助。雖然越是具體的內容,似乎越不能概化去推及其他個案,但弔詭的是,聆聽心理治療的具體個案常常能夠引發省思,反倒是概括的理論有時更難應用在個案身上。心理学空间;JqE'F/S
心理学空间Gy A*^Hb^K*HLp {;M
心理学空间)}'w-G!@j1znN
  Prof. Michael Rustin口若懸河,辯才無礙,他的學者風範,令人印象深刻。他談到「社區精神醫療團隊的觀察研究」,強調對這些工作種施以精神分析相關的教育訓練是事半功倍的投資。而「情緒勞務和情緒學習」強調心理衛生工作者的專業正是情緒,而精神分析對情緒學習有重大貢獻。心理学空间S O^M m*}
心理学空间!Cb*CGw.z ~
心理学空间!i s].PN.~}n
  松德院區正在籌設的心理治療中心,將會未來幾年被殷切期盼的另一件重要工程。今年一月,松德院區第五院區確定將要成立一個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中心,第三院區的心理治療中心則會有其他取向的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等。松德院區的「TCPC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師專業訓練」課程已經進行到第三年(連其前身則已十年)。雖然一直有人強調應該教精神科住院醫師「基本」的心理治療,事實卻是,心理治療本身是一門專業,我們認為較佳的做法是在住院醫師訓練階段引領入心理治療之門,而期待在成為專科醫師後,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接受訓練。心理学空间!|1E vohZ,t#`W
心理学空间.H)iq9h\}F

S/x+P@,n0  以上點點滴滴,僅是筆者浮光掠影的觀察。在快速變遷的年代,外界種種不免令人眼花瞭亂。然而舞台布置得再炫麗,主角還是表演本身。但願我們都莫忘初衷,常保對精神分析本身的熱誠。(完)心理学空间;|(y REv)ZC J@
心理学空间FIH|!u$|/cwr5\

Y(q4] C9wOqW0原刊於2009.02月號< 台灣精神醫學通訊>心理学空间,X&k+?0I;E!S D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行動化」的挑戰:「2009春季精神分析工作坊」隨想 劉佳昌
《劉佳昌》
結束與離開:「台灣2008秋季精神分析國際研討會」的迴響»

 劉佳昌

私立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 倫敦大學理論精神分析研究碩士。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