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方案與藝術論壇的潛在思考
作者: 蔡榮裕 / 4810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月08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Ak1[p3}*tU EF0松德院區< 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科學方案與藝術論壇的潛在思考心理学空间 PEw~V8Q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學中心 蔡榮裕心理学空间'ZUUm S:JpO
原刊於< 台灣精神醫學會通訊>2009.07月號
"r'@-aA2]HN0心理学空间J-~jj&Z6l4j7e*A

]~ SGA2AJ0心理学空间PR6ZXz
前言:心理学空间;u"Y4kWfb
心理学空间yT*L O X0ziZ4\K/U
心理学空间^vt _'`B&Vt"o~p
於2009.06.06周日下午一點三十分至四點三十分,第一次工作籌備會議後,正式宣佈< 思想起工作團隊>的成立。並初步溝通未來預定的目標與做法,以及具體化各種科學方案與藝術論壇建構的開始。雖然< 思想起>的大方向已逐步定案下來,筆者並逐步公佈我們的做法,以及背後的思想,做為接受檢驗以及評論的基礎,讓我們有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做為吸納意見的基礎。心理学空间MZ!NbS
心理学空间0[U$I~:o }

5v'^1HA:\-\B7A}(yz0心理学空间Y,j#yQ5i!A{b ^D
< 思想起>的科學方案的領航計劃:心理学空间H(n(B1ll0uaHO;^,g

e:ly.I_9u"lM0
3}/`rmr7rC0此次來倫敦之前,已將主要的科學方案的架構與主事者逐步確立,我們以<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師>做為旗鑑計劃。這個訓練方案裡的成人部分,我們已經累積超過十年以上的經驗了,並於三年前開始正式的訓練方案。以後仍將是主要的領航方案,因為它是很嚴格的方案,要能畢業得花至少三年或以上的時間與心力,來完成所要求的臨床個案經驗,絕非只是短期的訓練即可取代。若完成相關訓練的要求內容後,將由< 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授與心理治療師的證照。心理学空间 Gao!u#`

_&k!Uu0AS#}f~0心理学空间)O6XRb;q2x&y
依世界各國的現況,心理治療師的授與皆由某些獨立的訓練機構執行,而不需要由國家授證,也最好避免由國家證照,這變成一元化的考試制度,尤其是為了公平而有的筆試,這只是將心理治療這項人類文明技藝,推入沒落的前兆。經由不同機構的授證,只要是著重訓練過程的要求與嚴謹程度,這才會讓心理治療的訓練,造成良性的循環。< 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目前仍由陳俊澤領銜的松德院區< 精神分析研究小組>做為主要基礎,目前在這基礎上,又加入了< 思想起工作團隊>做為整體運作的主要支柱。心理学空间8iB2j:N9N{m
心理学空间3d7P&~q9z7D+K@z$|
心理学空间{*J*BD/t;TCf
除了心理治療師訓練計劃做為活動的領航方案外,亦加一些臨床工作坊與相關理論課程做為旁柱。讓某些特定議題為主要方向的臨床工作坊,如創傷、困難個案、身體與心理、移情與反移情、性/別、憂鬱、心理治療與宗教、精神用葯與精神分析等等議題,得以獨立地呈現與發展。也讓受訓的學員可以有更多機會在這些工作坊,報告他們的個案,讓學習者多了解不從角度的看法。除了這些,還有一些是針對初學者的,個案觀察工作坊與評估工作坊等。或者每個專業領域的見實生的心理治療初階工作坊等等,另還有很重要的,我們提供了眾多的團體督導,讓學習者有充份機會在小團體裡穩定持續地報告與討論個案。這些方案是環環相扣,每個皆有它的重要性與目標,缺一不可。
PH#}iH7b&m/`0
ai6b#TAn2o%r9Q0心理学空间;sve m k gF-FY
重要的是,各式工作坊如果缺乏一個嚴謹的心理治療師的訓練做為基石,這些工作坊會變成只是在表皮上煽風點火。但是建構心理治療師的訓練方案,如何讓受訓的治療者與個案皆覺有其必要,這的確仍需要時間讓大家了解與接受。我們所做的,其實只是一個小起步,離心理治療的成熟發展,尤其是我們主力發展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只是試著讓這件事在以後變得有可能。因此,我們也頗期待,得到各位先輩與後進的鼓勵與支持,也許不見得接受我們的取向,但鼓勵一直是我們衷心等待的。心理学空间0o qy"VEZ

ctz0NI0
,J!q g}Gw Y0< 思想起>藝術論壇的的背後思考:心理学空间;B!Q#xa\
心理学空间a U(A r U;K!h3^Xj
心理学空间KJ[YK#R5I
關於以下論壇的一些想法,皆是建構在講究與踏實的臨床科學方案的實踐,做為所有一切其它活動與論述的基礎。「講究」與「踏實」也是我們的重要座右銘,雖然在這個時代還談左右銘,似乎有些落伍了,但是我們仍有必要讓外界了解,我們所做的一切的基石何在。心理学空间Q1M R$bb
心理学空间Ehrz@
心理学空间!yIA'OZ R8` T
因此我們也有必要,透過一些方式將我們的狀態,讓外界知曉。我們計劃明年起以一系列的藝術論壇,包括兒童文學(李儒卿召集人)、性/別(游佩琳召集人)、文學(蔡榮裕召集人)、文化(許欣偉召集人)、藝術(呂煦宗召集人)、戲劇(蔡榮裕召集人)與精神分析論壇等等,做為跨學門對話的平台。建構這些藝術的行動綱領,目前正另行擬稿中,預定進一步闡述進行論壇的背後思索,而不是只要表面的交流。最基本的想法是,我們不認同那些硬是以精神分析術語,對於文學家與藝術家及其創作品,弄得好像是零組件似的。我們認為那是粗糙的做為,無益於促進精神分析與其它學門的對話,並進而從文學與藝術,學習一些我們的未竟之處。但是這些論壇並非是要模糊,精神分析與其它學門的不同,而是要清楚在不同的研究領域裡,各自形成各自己的成就,並在這些成就上相互學習。很高興地,在戲劇與精神分析論壇方面,已有了重要的一步,獲得了台大外文系邱錦榮教授的支持,她是莎士比亞與西洋戲劇的專家,目前我們仍在繼續建構其它的論壇中。
"EUs(xxHq0
5n J!\)d#^wwM0
+l*Qv9~o'\0湊巧地筆者此行至倫敦,於2009.06.21參加一場由英國精神分析學會舉辦的演講,邀請著名戲劇演員Simon Russel Beale演講,題目是 “Without Memory or Desire: Shakespeare Performance”。這是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年度的Ernest Jones Lecture 2009的主題,現場超過三百位聽眾,由英國學會現任會長Michael Brearley擔任主持人,Simon以Bion的主要論述之一“Without Memory and Desire”,來描述自己在表演莎士比亞戲劇時,如何讓自己入戲的細緻過程。這是精神分析師們聆聽演員講述他們的經驗,也就是說,不再只是精神分析師分析演員,而是從優秀演員的經驗裡,來學習一些經驗。這可在他演講結束後,聽眾的鼓掌方式與時間長度,幾乎雷同於劇場表演的謝幕時得知。這種學習方式正是< 思想起>藝術論壇,要從前述的幾個方向著手進行的方向與背後主要思考。
;E n9C-xXh ?7A0心理学空间h J-N:Gw2j,f#we V

y auXA%mt V+o0心理学空间*w'w3\lOb
一些誤解與澄清:
1b.QkF$jQ0
7U%JX.}t0?l8\3X E0心理学空间.K.s&q4Pu!?{`{@@
在組識< 思想起>的過程裡,有一些前輩或同儕善意地提醒,我們應該將精神分析之外的其它思考與做為,亦一併加以發展。當我們表示,依我們自身的實力,能夠將精神分析取向講究且踏實做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我們不排斥別人發展不同模式的治療。只是我們的回應,常被覺得我們心胸太狹窄,對這點的確想要有所表明。我們的確無法排除我們會心胸狹小這種可能性,但若有可能如此,筆者並不認為這種可能性,是來自於我們只能儘力做我們能做到的事。心理学空间*`Z'y5a lDS

8[S?3z8g;u.}0心理学空间&d(gBn T*e/}
這讓筆者想起多年前,受邀在某報的新書評論裡,堅持要刊登一篇評論文章,對於某書作者認為,已經能夠同時整合精神分析、佛教、禪宗、新宗教等等的心理治療,筆者抱持懷疑態度。筆者的論點是,精神分析要花一輩子來學習,佛教與禪宗可能花三輩子來學習,因此懷疑該書作者的意圖可以在目前成功。刊登後,即未再書寫類似評文。筆者很高度評價這種企圖,畢竟,追尋夢想,是件美妙且不可思議的事,但若宣稱已經可以成功整合,至今仍覺得難以想像。
RL#B:X5IcP0心理学空间R+^}RU,G5P7fj \ck.L
心理学空间(Va3Z8V$fev y
我們的確期待,不同取向者亦皆能建構他們的正式訓練方案,如此將讓台灣的心理治療風貌,變得更多樣性且有趣。但這些的前提是,需要建構完整且足夠長的時間的訓練做為基礎,而不是在目前即計較於何種方式最有效。筆者認為目前的各種心理治療,在人類文明史裡皆還很幼小,對於人類幾千年來的種種心結,在目前宣稱能夠快速療癒,我們認為是個過早的文明宣言。心理学空间t$nR2M2J']

o,x9T0~R&[}0
,U? Q1{u N$H'v*G0我們只是試著在< 思想起>踏出我們對於心理治療的另外一步,誰也不知未來將如何變化,但卻得相信,要在訓練上花工夫。最近在草擬< 思想起>的一些文宣時,強調人類心理問題的難度,需要長時間的處理,而不是以過度期待的假設,只尋求快速的做法。這只是我們的選擇,在這個時代,我們選擇,再稍假一些時日,讓一般大眾也將漸漸了解,就算是小症狀,也有複雜的心理成因,需要長時間的心理治療。
)Z8Ca/q)G$km0心理学空间A ^\6U3\uRA6a
心理学空间e$Z:s&x/C ?!N
心理学空间^g|,fp|&sc Z
當年十大暢銷書的意含:
q]4r$K.@M0心理学空间\gQC%qi9C

_g5cNY/Kb0是否要開始思考,何以宗教書籍的暢銷書的不見了。這是近十年前的事了,佛教書籍,尤其是禪宗書籍幾乎曾包辦了暢銷書的前十名,但何以後來卻不再如此了呢? 變成是科學心理學的各式心理治療的書,部分取代了宗教書籍在書架上的位置呢? 然而,時間又快另一個十年了,科學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如認知治療或其它型式的治療,或者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療,能夠繼續存在下去嗎?
+f#CQ mEiR ^0心理学空间2k,S+Qk0^)xW.SA

TA5l\2Gs0筆者不認為理所當然會繼續存在,如果累積了足夠多的個案,他們只從各式心理治療裡,得到了挫折,當他們經驗到問題的解決,並沒有如原本所被宣稱的那般容易與快速,那麼,這些挫折在社會上累積一段時日後,會如何回頭反撲呢?心理学空间7rd3w\P3q1@
心理学空间E`3j-PLe%| f
心理学空间@6AJzyaC-m
對於以宗教方式解決心理問題,這當然並非筆者的專長,或者筆者目前仍是傾向以精神分析的思考來處理臨床,然而,佛教存在人類文明已經上千年了,筆者覺得,它至少了面對了一項相當重要的現象,那就是,人類問題與困境並非簡單即可處理。例如,它期待信仰者得無時無刻專注與唸佛或持戒或坐禪,而且可能需要好幾世,才有可能解決某些問題,而這問題可能是某婦人與先生或小孩的難以相處。心理学空间h+F!ZN/pV3b

kmL2o&p9m+~[){0心理学空间fmwt"f8j v(K'R"ye
相較於佛教如此謹慎地面對人類的困境,各式心理治療以每周一次,就算精神分析每周五次,仍只是人生生活的一小部分時間而已。我們如何相信,各式心理治療真的有特殊能耐,可以輕易解決症狀與人際困境嗎? 因為有問卷調查,所以我們就相信嗎? 筆者的經驗覺得不易也,擔心的是,如果我們無法如佛教那般確實面對人類的困難,各式心理治療果真能夠繼續存在下去嗎? 因此,< 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無法標榜我們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問題,我們覺那是一種幻想。因此,我們標榜的是「講究」與「踏實」。願意真實地面對困難,並在面對困難的基礎上,與個案一起往前走。這仍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讓個案接受這種說法。但若不逐步如此做,筆者不確定心理治療在台灣的未來? (完)心理学空间Bvj;b| o.B4Sy*x
 

*i4q!bWr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為何有些藝術家討厭精神分析 蔡榮裕
《蔡榮裕》
<2009春季精神分析工作坊>會後記»

 蔡榮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英國倫敦Tavistock Clinic精神分析研究、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理
事長、台灣精神醫學會監事
專長:精神分析、心理治療與精神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