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叛逆”的孩子?《教师心理学16》
作者: 迟毓凯 / 8551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f(ES3{+r0 在“破罐子破摔”的孩子之外,“叛逆”类型的学生也常常让教育工作者头疼,具体来说,所谓“叛逆”的学生常常是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听话,教师说东,他偏偏向西,你说不准染发,他专门在额头染一撮,你说不准留长指甲,她偏偏留一只,你说不准将mp3带到教师,他(她)专门买一个更先进的mp4进教室……总之,他们处处跟成人对着干,还总愿意给老师挑毛病,有的时候明显强词夺理,但就是不停人劝。这样的孩子,如何应对呢?他们为什么要跟大人对着干呢?他们难道不知道,教师、家长都是为他们好吗?

Z2~Z2I!Z`0 心理学空间2qC7`4c*Bi3@X k

其实,在成人应对这些难搞的叛逆少年之前,我们必须理解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人的叛逆有其令人欣喜之处,这亦可能是一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心理学空间 S2t(WErK{

心理学空间%GF GHQ^ `4nJ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最关键的是能够独立去认识和应对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教育的重要任务。孩子发育到一定阶段,受自然成长定律的安排,一定要学会独立,也自然从身心深处产生出独立的需要。那么,什么叫独立,怎样才能标志自己独立呢?很简单的一个表现,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换言之,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独立思考的人;所以,青少年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会表现出一些想法与成人不一样,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青少年心理表现中的“认知独立性”。但是,有些少年学生,为了表明自己的这种“独立性的需要”,偏偏的、故意的表现出和成人世界的不同,有的时候就成了“叛逆”了。心理学空间]W0D.q_'wi&K.o

心理学空间;`!a&F3~,`

因此,从心理发展上说,叛逆心理其实源自青少年认知独立性的发展。一个叛逆的少年,首先应该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为只有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独立性的需要,只有聪明的孩子,才能发现成人世界的不足,对成人世界产生批判,进而表现出叛逆。反之,一个一直没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一个始终听话的孩子,可能是一个智商发展不高的孩子;也更可能在未来的独立求生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他(她)可能成长为一个懦弱的男人,一个嫁不出去的女人。

VpUv8g;c.I4N0 心理学空间{ aH zeC-{

专栏:为什么她们喜欢李宇春

$i C/` l4|&r0

-{D s;Jx]0她们是谁?她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玉米。意思是超级女声李宇春的fans。“玉米”由什么人构成?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个人觉得她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性是一群15~20左右的年轻女孩子构成。为什么是她们,为什么她们喜欢李宇春这样一个歌手?

*B {q0J(c*d0

[ [.lD0H-w0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 gw Q2Y;z0 心理学空间;{,F~?2| ?x%jyX

其一,李宇春代表着一种叛逆精神,这对于无数中学生左右的女孩子而言,无疑具有一种替代满足的功能。不管真实的情况如何,对于一个忙忙碌碌、整天活在家长和教师的催促下的女学生而言,李宇春不是因为刻苦学习,不是因为考大学,找好工作获得的成功,她仅仅因为爱好唱歌如此简单的事而一夜成名,这样的经历让多少青春期的女孩子心生羡慕。她那不必面对学习的潇洒,那略带叛逆、漫不经心笑容是如此迷人,这是每一个生长在校园压力之下女孩子的心中梦想。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体验是不开心的,而李宇春的出现,给她们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即使不学习,唱歌也一样获得成功!

\Siy b%T0 心理学空间k1I!m-S3D'r)N

其二,李宇春所代表的一种中性形象,潜意识中满足了女孩子们对异性的渴望。和别的超女不同,作为女性的李宇春,并不是以一个清纯乖乖女的形象出现的,她是一个略带男生气质的女生。可以说,更多的时候,她是以一种模糊了性别界限的形象出现的明星。这种非男非女的中性的清纯气质,恰好可以满足一下玉米们对于异性的朦胧情感。喜欢李宇春的女学生们,多处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在中国这种传统社会的影响下,喜欢一个赤裸裸的肌肉男,比如施瓦辛格,那样做的话似乎“性”的意味太浓,她们内心深处也不好意思,况且女性在这个时候,关于两性关系,更多想到的是喜欢和爱,而不是肉体上的性。所以,流行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女生们的偶像,中性装扮的明星们有时候更受欢迎,他(她)们象异性,但又没有“性”。这样一来,那些象女生的男生,或者象男生的女生就会更受到她们的欢迎了。比如,早些年前的林志颖,比如,现在的李宇春。心理学空间S~0a*rm$ud

心理学空间*I'^h]\Z%M/s

其三,“玉米”们喜欢李宇春,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是成人世界不大喜欢李宇春。对于李宇春,家长们、老师们也喜欢并不多,许多成年人也总是感叹,为什么孩子们会喜欢这样一个“不男不女”的歌手。其实他们不明白,他们的这种态度,恰恰构成了年轻人喜欢李宇春的理由。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凡是都听家长老师的话,是不长大、不成熟的标志。在这个时期,他们一定要做一些成年人反对的事,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立性,才能表明自己是个成年人了。做成人世界不允许的事,那样才会更有意思,这样一来,你越反对,我就越喜欢。其实,每一代人,都会对自己的下一代有不满;而每一代人,都是经历了对上一代人反对而成长和成熟起来的,那些喜欢李宇春的孩子们也是一样。心理学空间:FK o!x6~-G^3OU L

8O5Rpr;\)]k\0每一代人,因为反抗主流的价值观念而成长,人类社会,也因为年轻人的不满意而在进步。其实,你看看如今的青少年,面对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想叛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还记得电影《红衣少女》吗?改革开放之处,一件红色的连衣裙,足以让人侧目了;但今天呢,即使你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大家也见怪不怪了。所以,今天的青少年,即使想独立,想叛逆,想跟成人世界对着干,也需要更多的创造性的古怪想法才可能达到了。心理学空间f#mR:W h

心理学空间6}1BM\k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理解青少年独立成长的需要,但是,这种需要一极端,演变成“叛逆”,专门跟成人对着干,那么就令人头疼了,也有的青少年只为叛逆而叛逆,进而误入人生的歧途,就需要我们适时地教育干预一下了。心理学空间Xn+h%w CV

心理学空间8m}'mI]

那么,如何去应对这些所谓的“叛逆”学生呢?我们还记得前面所谈到的如何对付“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吗?虽然两类学生的表现有所差异,但对付的方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赞美和认可,表达出你对他(她)的理解。

,b%[&~vp!uP-oD8}0

W]1\/bj'O ]0叛逆学生什么表现?不就是处处跟你对着干吗?什么时候他(她)会满足,不就是不听你话,把你气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吗?那我们的策略很清楚:你跟我对着干,我不接你这一招。你故意出新搞怪,我偏偏不为所动,不因此生气,相反,我理解你、认可你、尊重你的这些与成人世界格格不入的言行,因为我也曾经年轻过。心理学空间w~ R;T1I*_;Py

心理学空间/vK7ajy S}n

莎翁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几乎人尽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儿“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许多叛逆表现,恰恰和“罗密欧与茱丽叶效应”相关。其实不仅青少年,不仅爱情这样,人性本身就如此,越是禁忌的东西,我们便越发地想尝试一下。比如,“雪夜闭门读禁书”成为古代读书人生活中的一件快事。现代人也这样,互联网这么发达,成年人也许或多或少都读过一些色情书籍,但哪一部影响最大?《少女之心》。为什么,不仅因为当年手抄本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被禁止得太有名了。

_ O)y1eFTz0 心理学空间{ShXD4M

对于那些叛逆的少年来说,他们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本来并不一定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有人禁止他们去做。如果一个叛逆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没有引起成人的更多关注和反对,人们表现出理解和认可,那么做起来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叛逆的问题可能也因此而解决了。

d5y8D%W&q0

%HB+?X:U$R0许多人很喜欢看《家有儿女》这部电视系列剧,其中有一集的故事很有意思。某天王巨星要来本城市进行演出,这个明星是刘星和晓雪的偶像,这样的人物到自己的城市来了,他们一定想要去现场为自己的偶像呐喊助威了。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爸爸夏东海终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给他们买了明星演唱会的门票,不过,爸爸对姐弟两人去演唱会不放心,便多搞了一张票,他要和孩子们一起去看看天王巨星。所以,三个人幸福地唱着、跳着出发了。

"]!^@Ch1V?0

G|aB?y0演唱会的具体情形未知,出发之后的下一个镜头是刘星和晓雪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而爸爸夏东海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的样子。为什么去看自己的偶像,回到家却是这个样子呢?刘星忍不住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本来是去看自己的偶像,可一到现场,刘星和晓雪还没有兴奋起来呢,爸爸却表现得比谁都高兴,大喊大叫的样子吸引了许多人,搞得两个人很没有面子,一点也没有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欢愉,所以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心理学空间8cQD{:O*U,D.\v X

心理学空间 jATc'mU4I

为什么看到了自己的偶像却不觉得兴奋?这其中的心理原因在于,青少年之所以喜欢偶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偶像的离经叛道让他们有替代满足之感,有属于自己的偶像也是个体独立的一个体现。但是,在《家有儿女》这一剧集的情结中,刘星和晓雪所喜欢的偶像遭到了爸爸夏东海的认同,这样一来,由崇拜偶像所带来的个体独立需求得不到体现了,而且爸爸的表现也让孩子们怀疑自己:爸爸如此兴奋,我们怎么和爸爸喜欢一样的偶像,我们的欣赏水准这么土吗?真没意思。

NrH#A'X7jmi0 心理学空间&@*M T9hcEK$@:xe`l#i

关于“他们为什么喜欢李宇春”的小文写于两年前,那个时候正是许多家长觉得李宇春“不男不女”的时候,也是孩子们为偶像疯狂的时候。今天,更多的成年人认可了李宇春的努力和成长,而今天喜欢李宇春的那些孩子,也变得更为理性了,他们不再因为老师、家长们的反对而喜欢李宇春,他们仅仅是喜欢李宇春这样一个人。心理学空间6Xwf$YSk!_

7E `;i*Y*U].P0对付那些叛逆孩子的关键,他(她)跟你对着干,你不能跟他(她)对着干。心理学空间*BJ!C CD @]s8QOb

心理学空间,] Y'Yd^D

更多《教师心理学》内容,见这里

7hP C8Y%T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如何对付“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教师心理学15》 教师心理学
《教师心理学》
转化学生从哪里开始?-《教师心理学17》»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