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赚钱快乐到花钱快乐——企业家慈善行为的心理分析
作者: 迟毓凯 / 5031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f^#X x`9d.FR"}

《东方企业家》的邹记者采访今晚电话采访我,要我谈谈企业家慈善捐助的一些事,谈完之后,补记一点。

5e;V2pQ E0

8tLZ+`Yx d0 为什么企业家要做慈善?心理学空间!lR6].]yF.s E,f Y

smu:e}@'lU$T#A0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家随着企业越来越大,钱越来越多,另一种兴趣——对慈善事业的热心也在迅速增长,比如,比尔·盖茨近期就“不务正业”地呼吁美国企业家捐助一般的家产给慈善事业,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心理学研究发现,就一个个体而言,金钱与快乐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线性的关系,而类似于一种抛物线,简言之,金钱是能给人带来欢乐,但这往往在赚钱的初始阶段,比如说,在你刚刚赚钱的时候,金钱的获得能给你的快乐水平提升很多,但随着金钱的越来越多,金钱的累积对快乐的影响将越来越不明显,甚至没有什么促进作用了,因此,对于那些企业家而言,一开始闷头赚钱会导致心生欢喜,但到一定阶段,当金钱不是问题的时候,金钱也很难给自己带来快乐了。心理学空间;_W s D@;R!`

心理学空间F T;dtL3B;x

于此同时,另外的一些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相对于赚钱而言,给别人花钱反倒更能促进自己的快乐水平,因此,对于那些从追求金钱到追求幸福的企业家而言,从企业家到慈善家是他们最终的宿命。

^5Y$^ t#qq9e8^4b3Q0 心理学空间.CAL(E}!h*xVf

做慈善的人都是“达则兼济天下”吗?心理学空间 R FJ z'd+`

u#ge"GG[Q0中国有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能否概括做慈善的心理?当然不能。正如很多事情的产生有许多原因一样,做慈善的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确实是因为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支撑而走向慈善的;但是,也有的人是因为名利的需要而进行慈善捐助的,甚至有的人也会因为“原先赚的黑钱太多”,现在以一种赎罪的心态来做慈善的,等等。甚至心理学上还有一种观点,人们之所以做善事,都是因为自私自利的原因,做善事者,都是为了在物质,或者心灵上得到了好处,有时候我开玩笑地说,做善事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去寻找一个比你更倒霉的人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你经过社会比较,心灵上得到慰藉,更感慨自己的幸福人生,如此而已。但是,即使行善的动机各不相同,甚至有的难以启齿,但在慈善这件事上,应该不重动机,只看结果,不管企业家是因为什么理由做了善事,只要是他做的事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好处,都是好事,都值得肯定和学习。

{Ht)J%}e[,K\0

:F7N'[a`;`[e0中西方慈善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KN T,HX!v#x0 心理学空间'rm*u(MG6b|3[0nC

慈善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当然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比尔·盖茨等人将自己的绝大多数财产没有留给子孙,而是捐给了社会,这种行为也与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有关系。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下,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即使是父母,也不希望自己决定或干扰子女的生活,所以,父母为子女攒钱,留更多的遗产观念没有东方重,这也会是西方企业家“裸捐”的重要原因。但在东方,虽然我们也有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观念,但在中国这种集体主义文化下,每个人是需要为他人,尤其是家人考虑的,当父母的要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基本是每个人的想法,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在捐助之前,至少要顾及家庭、子女的利益。

^5L#i-mq(yx0 心理学空间(oek!}-q @ @l

就中国人慈善行为而言,有两种有意思的特点:一是因果报应的观念,中国人做什么事讲究一个“报”字,正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一些人今天的善事,是为了未来的准备,所谓“积德行善”,“行善”的目的是为了“积德”;二是“内群体偏好”的观念,中国人即使做善事,也分对象,我们只帮助“我们自己的人”。所以,你看到有些华侨赚了钱,远隔千山万水要回到家乡来捐资助学,帮也帮自己的家族,自己的乡亲,自己的兄弟姐妹,所以,我们在那些慈善晚会的募捐活动中,常常提及“血浓于水”这个明显带有“帮自己的人”意味的词汇。

K(Y%q*C#Wj0 心理学空间V8P/~"T%x&gH$~

当然,东西方文化也不绝对,也在相互影响和融合,中国近期一些企业家出现了类似西方社会中的“裸捐”现象,就是这种反映。心理学空间IS h6Vb5{X

J g4?vc!j4b0为什么有的人没有捐助习惯,是他们没有爱心吗?心理学空间u uIu+E)ZeAp n p

6Z0d8P.C aG3Z3k~0随着城市和农村收入水平的差距以及个人收入差距的逐渐增大,很多城市居民的收入完全能够赞助一个甚至几个农村孩子上学,但为什么很少人缺乏长期的持续的捐赠,是他们没有爱心吗?绝对不是,虽然“饱暖思淫欲,富贵长良心”不一定是事实,但人也不会是一有钱就变坏的,爱心和文化、金钱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人当然也有爱心,也能够长期持续捐赠;但必须注意的是,人的行为在受人格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今天的问题不是城市居民有没有爱心,而是社会环境中没有给爱心的施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说当前有些慈善捐助中,捐助款项的使用不透明;捐助中只收金钱,不收实物,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慈善热情。我们缺的不是城市人的爱心,缺的是一个宽容、多元、公开、透明的慈善捐助运行机制。心理学空间G"n*J9[$b z_

V w.kEa/a p:rD0(图为比尔盖茨在非洲做慈善活动)心理学空间4u,}K E&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为什么你总感觉自己最倒霉? 迟毓凯
《迟毓凯》
孔夫子的快乐之道»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