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培训中的“三聚氰胺”
作者: 迟毓凯 / 3935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_%h~+Grle6d0警惕心理培训中的“三聚氰胺”心理学空间~/Pe!fQK/W

Z,dA} vol0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副教授 迟毓凯心理学空间.jJ#W){m^

心理学空间lkShO,c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人心浮躁的年代,也是一个心理培训视野蓬勃发展的年代。在当前这样一个学习型社会中,以帮助人成功快乐为目的的心理培训市场非常活跃,可以说,这些培训,对于一些有着自我认识与发展需要的个体而言,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就如牛奶中被以增强蛋白质为名混进了“三聚氰胺”,成了问题牛奶,当前的心理培训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令人担忧的现象。

E7I]'[cE0 心理学空间(R]So1`

美化培训教师心理学空间NE`F-]K7Y6A,\X

,G2xeX^z0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出来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一般人们更信任专家和有经验的人的话。当前的心理培训市场中,有一些是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与人生经验的教师,他们常常从专业的视角出发,深入浅出地探讨人们的心灵问题,从而成为培训业的名师。但是,也有一些人,本来没有什么专业基础,但看到培训市场很大,便用广告将自己包装成所谓的“大师”或“导师”,虽然并无甚特长,但却资格证众多,还多冠以“国际认证”为名,其实,在培训市场上许多所谓的“国际认证”,其实质也就是参加了某个学习班然后交钱买来的而已,就相当于中国的许多产品交点钱成为“某某推荐产品”、“某某国际知名品牌”一样,并非真才实学的证明,只不过是买过来一个个名头壮壮声势而已,但一些参与培训的人却因为不了解其中内幕,而对那些“国际级”的培训教师崇拜不已。心理学空间eHt+Y/xs"G]NNG

心理学空间;x%t/Sj!OE8PBi

神化培训效果

3R]|n6| V0 心理学空间4O FR| c(q3s%y.`9~

一次简单的学习培训,能解决什么问题?能改变你的一生吗?很多人会有如此的问题,可以说,或许有些培训对某些人会有一些改变和影响,但如果“打包票”说某种培训可以普遍性地导致人们的成功,那就应该是天方奇谭了,因为如果真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其实应当早就在中国的大中小学铺开了。让人们获得更多人生理念和谋生手段,本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任务,有这样的发现和技术的话,早就应该进入学校系统了。但是,在很多培训的广告宣传中,却常常对培训效果夸大其词,甚至神化培训的结果。然而,这种做法在市场上确实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社会上太多的想走捷径成功的人了,而这些人也往往受这种广告所蛊惑,成为参与培训的人。心理学空间ct R3[)eTw

心理学空间!ym&I+UK2|,cGF$~

强化培训费用

/w^)x+p w9BeQ0

3A'jSL"}/U*AWlk0弗洛伊德说过,不收费的心理治疗,对患者是无益的。心理培训当然要收费,这本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有些培训是高消费。在广州、上海等一些培训项目中,几天的培训内容,在培训费用上却是动则几千甚至几万元人民币。可以说,如果这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你情我愿的市场行为的话,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却利用了一些类似“传销”的手段,以学员发展学员(他们常常用“感召”之类的词汇),利用一些心理技术来以此敛财,这就丧失了心理培训最初的心灵体验、自我提升的目的了。心理学空间4Us2N3n7PZJ0I

心理学空间II*C$NQS(J FS#J'@

极端化培训理论心理学空间} j&{/q}y

心理学空间 @;p!r'KC L [i9aqV

培训市场的一些流行的理论多源自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发现,但是“可信的不可爱,可爱的不可信”,原本科学研究的结果并不足以引发大众的注意力,所以,培训者常常将这些理论极端化,以刺激和吸引大众,所以,在培训市场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着“偏执狂”特征的所谓理论。例如,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生理疾病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压力大的人容易感冒等等。但是,这样的结论并不足以吸引人,有些培训师便将这一发现极端化,认为身体疾病和人的情绪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比如是愤怒和恐惧导致了肥胖,批评和内疚引发了关节炎等等,这就基本属于无稽之谈了。真理与谬误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对于一些所谓培训师的新理论、新发现,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则听信了这些言论,对自己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了。

p Cq5}1S]0 心理学空间`J h4k:R q[}#t

这是一个心理培训蓬勃发展的年代,也是一些心理培训机构利欲熏心的年代。既然我们一直信赖的打着国家免检产品的美味牛奶中,都可以混进对人体有害无益的三聚氰胺;那么,在目前还不规范的心理培训市场中,各种各样的影响心理学专业声誉的现象出现,也不足为奇,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以保护我们脆弱而向上的心灵。心理学空间*{.p[?BtQ t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都无聊,都有病 【心理学新知:4期】 迟毓凯
《迟毓凯》
揭露人性丑恶的五大心理实验»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